1957年,当梁思成先生得知老北京的城楼和城墙将被拆毁,痛心地说道“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的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五十年后,会有人后悔的”。
光阴荏苒已过六十余年,四环内已不再供给住宅用地,六环外的楼盘也打出了“轨道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的广告。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去在意逝去城楼与城墙,在资本裹挟下,15万亿的记录可能再次被刷新,而活跃在这个行业里的地产人却兴奋不起来,因为变局已到下面就来例数一下2019地产人才市场的八大现象。
高处不胜寒
明星CEO是所有职业经理人的奋斗目标。然而总裁们的日子到底过的怎么样呢?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有超过50位总裁级别的知名高管工作发生变动。其中近40人履新,也有一部分人折戟沉沙,甚至相忘于江湖。
纵观高层的人事变动,我们发现有几个趋势:
第一,空降总裁生存难度加大。
从数据来看,多人距离上次跳槽不到一年时间再次发生变动。近半数的人是五年内第三次变动。可见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加之老板风格、团队人员、企业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这些带着光环和成就的明星经理人,跳槽后很难实现最初的抱负,最后黯然离场。
第二,内部提拔逐步被认可。
纵观今年,各大公司有近20位总裁来自内部提拔。这些人在公司内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老板信任、团队磨合成本低、文化熟悉让他们成为公司可靠的支柱。
第三,80、90后锋芒显现,少壮派或将改变格局。
曾几何时地产公司高管的平均年龄都在4/50岁左右,而如今纵观各大公司,80后的高管已遍地开花,今年更是有三名80后总裁履新。一代新人换旧人,是地产的美好也是残酷。
组织变革大幕拉起
无论是头部房企还是第二梯队,今年均不约而同地将组织调整提上工作日程。
万科早早初试啼声,完成了一轮组织重建——原有部门全部撤销,重新成立三大中心;取消分管领导和部门经理,设置了三级合伙人体系。碧桂园下放总部权限,精简业务流程;保利对组织岗位进一步优化,打造简单明确的考核体系以及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体系;正荣提升组织扁平化程度,计划搭建“总部-区域”的二级管控体系,全面加强区域公司平台建设……
种种迹象都表明,组织变革不仅是各房企面对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风向转变、多元化布局拉开,所进行的一场“自救”;更是为适应经济形势和行业政策主动做出的自我调整和改善,是动荡下激发的组织能量。
与之共生的,这也是一场无人幸免的人事震荡。不管你在哪里,都有机会见证组织的冷血和无情。赔偿金是N+1还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趋势已不可阻挡。
压力与魄力并存,组织变革大幕已启,接下来的考验则是如何保持团队稳定,继而在组织变革中让团队可以释放更大的能量。
跳槽不再是件容易事
“现在市场上符合您要求的岗位不多,我再帮您留意一下。
这是猎头Vicky最近常说的一句话。面对“最近市场上有什么新机会吗?”的问题,她也只能这样无奈的回答。
2019地产行业人才市场上的职业机会大幅减少,猎头的日子比地产人更难过。公司也是有苦难言,毕竟受制于组织变革,人力成本控制等因素,一些扩张较快的公司减少了新设岗位。至于一部分经营紧张的公司早已暂停了外部招聘,人才选拔转向以内生为主。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始怀念同时拿几个OFFER再跳槽的时光。
稳定压倒一切
一年新招聘19个副总裁?随意的一个岗位,只要招聘有困难,就给副总裁title。
入职之后需要先跟投几千万,或是先内购几套房子、参与公司内部集资。
这种公司你愿意加盟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动荡下的地产人也发出灵魂的拷问:到底怎样才是一份好的工作?薪酬的涨幅和职位的上升,这种曾经的黄金标准,在新背景下已经完全不适用了。
△不管你有没有兴趣,都不会有钱的
根据几大网站的招聘数据,2019有近一半的人跳槽并未有明显的薪酬提升和岗位提升,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还有下降。那么人选到底为了什么跳槽?我们随机对几十位地产人做了抽样调查,对稳定性的诉求竟然占到了第一位。
排名2-4位的选项分别是优秀的文化,健全的机制和简单的人际关系。薪酬和岗位竟然排在了第五、六位。这有点让人咋舌,不排除有取样的问题,但从中我们也能看出越来越多的地产人开始多维衡量新机会的价值。雇主与雇员都能用较为理性的方式看待彼此,这也是行业进步表现。
小公司一将难求
小房企想从默默无闻走向聚光灯下,想从区域走向全国,就需要一群有光环的职业经理人加入。但在2019年,这些小公司高管的招聘压力急剧增大。
市场不好,找人更难,这对于小公司已然成了魔咒。头部房企的员工更倾向于稳定的平台,跳槽意愿下降。毕竟海上的风浪大了,没有人会愿意再去谈论小船好调头。而小公司一向引以为傲的高薪高职位战略,也因为市场下行不得不偃旗息鼓。
可能有些人并不认同这个说法,因为有些企业也招到了一线房企的“明星”经理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人大概率可能是B Player。
B Player:泛指绩效为B(表现一般)和失业人员(Betweenjobs)。
回顾一下:这些人是不是有如下几个特征:年龄超过45岁?跳出一线房企后在多家公司有过短暂任职经历?很着急寻求新机会?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人不能为公司做出贡献,这里只是想说明头部房企的平台优势在这个市场环境下更加明显,放弃稳定进入小公司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难以言说的理由。
虹桥竟然形成了一个总部圈层
上海有多少家地产公司,一时半会儿没人能够说清楚,但有个比较准确的数字,百强房企有43家总部安在了上海,其中又有一半安家在虹桥商务区。
这些地产公司多数是在最近几年将总部搬过来的新贵,他们不仅享受着上海这个人才高地,也还享受着虹桥的便利性和低廉的办公室租金。在虹桥工作有多方便?无论你是住在上海,还是江苏,在这里通勤都不会感受到丝毫压力。外阜城市公司到总部开会更是便捷,不管高铁还是飞机,到了虹桥基本就到家了。
长三角的开放融通还体现在虹桥地产人的交际上,这些公司近几年吸纳了大量一线公司员工,这也打通了线下交流的渠道,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信息壁垒逐渐被打破,没有哪家公司是没有熟人的,人品和能力在这里变得更加透明。
从跳槽的角度而言,在虹桥跳槽地理位置上可能只是变换一个楼座而已,人际关系上可能还是在熟人的环境中工作,既轻松又愉快,变换的成本之低令全国地产人羡慕不已。更有不少在虹桥安家的老板们,也非常愿意交流分享,这种交流不仅限于对市场动态,行业形势、经营思路这几个方面,他们也时常对当下炙手可热的职业经理人加以点评。
在虹桥,地产人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圈层。
地产猎头冰火两重天
作为最近十年最活跃的地产渠道之一,地产猎头虽没有贝壳那么庞大和强势,但他们对行业的发展也作出了不可替代贡献。本着“成人达己”的崇高理想,猎头们把一批批地产人搬运到各大公司。“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挖”似乎成了他们的座右铭。每一个经理人身后都如影随形地跟着几个猎头朋友。
而在2019年,地产人却突然发现你的猎头朋友不再生死相挖了,而且还干起了保险、代购甚至网红。
一夜之间猎头们好像被企业的各种政策压的喘不过起来——严控人工成本,组织优化、岗位缩编,加大人员回流、内部推荐,提升招聘人员自主猎聘能力……这种种政策似乎都在宣告猎头行业的变局已经到来。催款声一片,他们比万科更知道什么是活下去,退租了CBD的办公室,各自回家SOHO,没有单子的时候就干点副业维持生计。 
可能多数朋友以为这就是结局了,但这绝对不是猎头行业的全面写照。
接近年底我们也惊喜地看到有一批坚挺的猎头不但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好。似乎他们的业绩并未受到行业形势的影响,有的拿到了更大的投资,有的请到大咖搞起了论坛。两极分化越来越强烈。
都说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擅长的企业,这句话在猎头行业也同样适用。对于做的好的,我们也做了调研:坚持深耕并与战略稳定的公司合作,聘高素质的顾问,不包装简历,不伪造流水...
一条条听起来并不怎么新鲜的策略,却使他们在这种行业背景下依然保持坚挺,他们真正相信的是职业操守和价值。
焦虑情绪蔓延
焦虑,想了很久还是把这个词放在了末尾。相信没有哪家地产企业的2019是波澜不惊的,自从万科喊出“活下去”开始,债务逾期、裁员、欠薪……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不停的刷新我们的认知。
在一个十五万亿的庞大市场里,地产人竟然还是被焦虑裹挟,开始担忧行业的前景,关心企业的现金流,甚至有些人开始关注HR的面部表情。
冯唐说过,协和的校训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目的是要培养出以这种精神状态去认真面对每一个病人的医生,而这种生活状态对个人而言却是不堪承受之重,所以他放弃了从医。不曾想,一路顺风顺水的地产人竟也在2019陷入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境地。
或许以上的一切并不能概括你的2019,这一年是动荡的一年,也是复杂的一年。泰戈尔说:“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路程却最遥远。我们最谦卑时,才最接近伟大。2020年即将开始,必将是一段漫漫长路。希望地产人戒去浮躁,保持谦卑,积极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
最后,2020,祝我们都好运。
一句话形容你的2019,评论区等你。
10w+爆文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