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恋中的小情侣通常形容幸福的感觉是“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味道”。
而在波士顿北部生活的人们却是实实在在能在炎热的夏日嗅到空气中甜甜的气味。
这个奇妙的体验可有着一段不太美好的灾难故事。
100年前,这个城市遭遇了一场比洪水更可怕的“甜蜜海啸”。
1919年1月15日正午,这天的气温出奇地比以往都要高一些。
波士顿北部的居民们正准备享受一个冬日里温暖的午觉,却突然听见轰然一声爆炸巨响。
接着,迎面涌来一道接一道足足有8米高的巨浪。
波士顿虽然是沿海的港口城市,但此前没有任何预警通知。
这不太可能是突如其来的一场海啸啊。
还没等人们想明白发生了什么,波浪就已经汹涌地奔向大小街道。
巨浪摧毁了街上大量的建筑,甚至毁掉了临近波士顿高架铁路系统的一个站台,一辆刚好经过的火车因此出轨了。
而城市里逃跑不及时的人和其他动物也是被紧紧包围。
奇怪的是,这“洪水”竟然粘稠得让人挣不脱身,还带有香甜的气味。
原来这场“海啸”喷涌的不是洪水,竟是量多得惊人的糖蜜!
被冲垮的高架铁路
粘稠的糖蜜像洪水一样突然猛烈袭击了这座城市,但它比洪水还多了一项“粘人”的技能。
马匹和猫狗像粘在苍蝇纸上的苍蝇一样被粘住,然后窒息死去。
擅长游泳的人却也好不到哪儿去。
面对来势汹汹的糖蜜洪水,即使水性再好的人也展示不动矫健的泳姿。
21人被这般无情的糖蜜压住或浸在其中溺亡了。
遇难者被封锁在半透明糖蜜中逐渐窒息死去,形成的人形琥珀触目惊心。
还有150人在灾难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等到这风波终于停了下来,留下充斥着糖浆的波士顿,人们才陷入疑惑:洪水般泛滥的糖蜜从何而来?
这时他们想起了城市北边沿海那个巨大的糖蜜储罐。
这个储存罐足足有15米高、27米宽,盛装了大约1.4万吨的糖蜜。
当时发生爆炸的正是这个糖蜜罐。
里面巨量的糖蜜奔流而出,淹没了附近的社区和街道,造成了这场伤亡和破坏。
谁也想不到,在生活中作为食材的糖蜜竟然有如此恐怖的杀伤力。
这种甘蔗、甜菜制成食糖过程中的副产品,通常作为甜味添加剂使用。
但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实用性,经过发酵等步骤,糖蜜可以产生乙醇。
所以在那个年代,糖蜜也是酿造朗姆酒的一种传统材料。
这个放置在离居民区如此近的储存罐,其实是当地一家乙醇生产公司的设备。
两年前,一战的炮火打得正火热,人们已经顾不上舌尖的享受,它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作为化工原料,用作装备武器的无烟火燃料。
在一战期间,美国80%的糖蜜都用来生产工业酒精,战争的需求被摆到了比生活需求更急迫的地位。
于是这家公司被美国工业乙醇公司收购,开始加大糖蜜制造乙醇的生产量。
它们的用途主要不是用来酿酒,而是贩卖给武器军火商。
事件爆发当时,一战也才刚结束一个多月,战争的余温还没有完全退去,于是需求也依旧旺盛。
更何况,虽然战争结束了,但当时美国也颁布了一个引起全民惊慌的禁酒令。
禁酒令将在一年之后实行,美国工业乙醇公司则恰好打着正当的名头,积攒着大量的糖浆。
在一年后,它就拥有充足的原料,到时在背地里偷偷酿造酒精,再经由黑市卖出也是血赚一波。
不管怎样,先把糖浆积累起来似乎都只会赚不会亏。
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这个巨型的存储罐装载了越来越多的糖蜜。
然而在美好的愿景下,事情却没有如期得到一个美妙的结局。
波士顿的冬季,温度常常低至0℃以下,灾难前几天也才吹着刺骨的寒风。
但在1919年1月15日这天,一大早就出了个大太阳,气温高达4℃。
这个温度已经是突破了往年同期的高温。
异乎寻常的温暖也只是让人们感受到冬日里的暖和,却不知道一场灾难正蓄势待发。
中午十二点多,突然一声巨响从糖蜜厂传来,打破了人们午后小憩的静谧。
但扰人清梦还算不了什么,不曾料到这原来是关乎生死存亡的“甜蜜灾难”。
于是也就有了开篇那一幕惊人的深褐色糖蜜洪水轰然袭来。
它以每小时56公里的时速卷起8米高的巨浪,穿梭在街道间的空隙中,直接冲击和铺压一切对它造成阻碍的物体。
高温让涌出来的糖蜜融化,粘度也有所降低,所以它流体性质越强,得以快速扩散。
等到速度放缓,落到“障碍物”上之后,糖蜜也逐渐得到冷却。
这时它的粘度急剧增加,紧紧粘住撞击到的物体或地面。
如果人不幸地被被糖蜜洪水包围,而且在身上冷却凝固,也就封锁了外界,窒息而死了。
残酷的景象犹如活生生把人做成活体标本,固定在糖浆做的湖泊中。
突如其来的灾难席卷小半个城市,摧毁了街道马路、高架桥与无数房屋,累计造成了1亿美元的建筑损失。
它甚至让21人在不明就里的粘稠中丧身,150人因此而受伤。
街道上的马和猫狗等动物更是无处可逃,被人类的这场事故给无辜牵连。
即使大多数人幸免于难,但这座又粘又甜的城市也让人哭笑不得。
爆炸的糖蜜罐所在位置
人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奇特的事故。
沿海的波士顿没有受到海啸的袭击,却遭到这般冲洗。
糖蜜罐中870万升的糖蜜把附近几条街道都淹没了。
这时候的波士顿即使是下水道也散发出糖蜜的甜味。
但这股甜味再也不能诱发人们的愉悦,反而引来甜得发腻的恶心感。
当时报纸上的报道
灾难发生后,满城的糖蜜冷却下来,街道被粘住无法通车和行人。
死者不知道被糊在哪个角落,也难以辨认身份。
救援队花了四天的时间才艰难地开辟出救援道路,完成现场救援。
伤者也终于脱离粘稠,回归干爽的空气中。
而城市的清理才是最严峻的问题。
三百位志愿者用盐水降低糖蜜的粘度,再用沙子吸收,缓慢地清理着面目全非的城市。
他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基本清理好街道。
但这场灾难却给波士顿遗留了难以抹除的甜蜜阴影。
志愿者在清理街道,糖蜜已经漫过膝盖
不知道是后遗症还是确实无法彻底清理干净,当地居民总是在炎热的夏热,还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甜味。
也许是哪几个角落还残留有100年前的糖蜜,在烈日炙烤下又重新融化,散发气味,让人们永远铭记往日那场灾难。
正如没有经历过糖蜜洪水,人们也想不明白好端端的一个糖蜜罐,怎么就突然爆炸了?
有人认为,当天异常的高温诱发糖蜜罐炸裂的重要诱因。
在高温下,糖蜜罐中的大量糖蜜会自发发酵生成乙醇,其中包括副产物二氧化碳的产生。
二氧化碳气体不断膨胀,而储存罐的体积有限。
当达到极限之后气体撑破糖蜜罐发生爆裂,成吨的糖蜜也因此涌出来。
这场灾难祸及全城,最直接的问责对象落在了美国工业乙醇公司的头上。
禁酒令将近,公司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也是把储存罐物尽其用。
有居民举报说,其实存储的容量已经超过了限额,存在极大的风险。
实际上确实是乙醇公司该背起这个锅,但背锅原因主要是储存罐的建筑质量不过关。
这个装载着1.4万吨的巨型糖蜜罐是用钢材做的。
这种材质往往无法保证质量好得足够承载如此重量。
事实上,糖蜜罐也早已出现糖蜜泄漏的问题。
不过公司特意把罐外壁刷成棕褐色,掩饰质量缺陷。
但附近经常有民众偷偷到塔罐下,接上几桶漏下来的糖蜜,带回家酿酒喝。
然而乙醇公司却把锅甩给政府,把责任推卸给要大量乙醇原料做燃料弹药的政府组织。
事故造成的原因繁多,各种客观与主观原因共同影响形成了这场“海啸”。
所以证据的收集与审判过程也持续了长达五年,听取了超过3000位证人的证词。
最终法庭宣判美国工业乙醇公司承担主要责任,向受害者赔偿62.8万美金,相当于现在的800万美元。
公园门口的牌匾
当年的受灾区如今被重建为一个公园。
而在公园的入口处立了一块牌匾,牌匾上简述了当年那场匪夷所思的灾难。
不知道在公园里散步的小情侣,感受到空气中甜甜的气味,是出于恋爱的甜蜜,还是100年前的糖蜜痕迹?
*参考资料
Great Molasses Flood. Wikipedia.
Erin McCann. Solving a Mystery Behind theDeadly 'Tsunami of Molasses' of 1919[J]. The New York Times, 2016.11.26.
Evan Andrews. The Great Molasses Flood of1919[J]. History Stories, 2017.01.13.
Ferris Jabr. The Science of the GreatMolasses Flood[J]. The Sciences, 2013.08.01.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内容为【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