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的流言妃语,说出来就是为了传出去的。既然你要传,就别忘了盖上我们的宫戳哦。
原创:懒答应
度娘云,"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本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
昏昏的路灯下,地面蒙着一层白,像下了雪。我们节束停当,走出客栈。
转山的起点离客栈还有将近两公里。头天吃完晚饭,我硬拖着我们的藏族司机旺堆,到起点瞟了一眼。旺堆也再三叮嘱,右边有一个小的岔口,可以省几步路。头灯微弱的光柱,消散在几乎没有光污染的黑暗中。不出所料地,我们找不到小路口了。正在犹豫着,一点光慢慢的接近。道一声“扎西德勒”,我们跟着藏族老大爷,找到昨晚踩过点的路口,转山真正开始了。
出发
天渐渐光亮起来,路上的人也渐渐多起来,老大爷合十颔首,渐行渐远,背影很快就看不见了。
从塔钦到止热寺,大约 20 公里,没有太多爬升,算是比较轻松的一段。令人沮丧的是,总是被超越,藏民背着孩子,转着经筒,念着经文,闲闲地走远;令人痛苦的是,手指头很冷,从最初的兴奋中回过神来,就舍不得摘下手套照相了;令人欣慰的是,有神山冈仁波齐做伴。
神山冈仁波齐
旺堆指示,如果下午三点到止热寺,可以考虑翻越卓玛拉垭口,这样第二天的压力会小一点。尽管一路各种被灭,我们居然也在一点半到了止热寺。于是很得意地给旺堆打电话,想象着旺堆的惊讶,鼓励,还有称赞。无奈联通信号太差,没有得逞。
止热寺
打尖的时候,我们分了一罐红牛,吃了著名的老坛酸菜面和士力架,水里也加上了电解质片。度娘给的简易地图显示,大约 6 公里后,就到达转山最高点,卓玛拉垭口,海拔 5670 米,塔钦买的地图显示海拔为 5723 米。然后再走 2 公里多一点,到达我们计划的宿营地,‘不动地钉’,有帐篷有住宿。总共 8公里多一点的路程,目标是太阳下山,我们 下山。
又上路了,太阳很大,换了薄衣服,涂了厚厚的防晒油。先是一个乱石坡,坡度小急,心跳和喘气的频率与坡度 x 海拔呈现出指数相关。原计划平均半小时一公里,没想到头一公里就用了 20 多分钟。心跳得厉害,高反也越来越严重,从 10 分钟一歇,到十几步就想歇。忽然想起午饭时,和一起打尖的小姑娘聊天,她在止热寺遇到一个人,心脏刺痛,打了救援电话,紧急撤回塔钦了。“心脏刺痛是什么感觉?我的心脏现在是痛呢?还是不痛呢?也许心脏正痛着,大脑还没有接收到痛的信号呢?痛的信号传送到大脑,要多长时间呢?脑子缺氧会不会过滤掉痛的信号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翻过垭口。
一面思考着痛还是不痛的哲学问题,一面三步一喘,五步一停得往前挪。前面路边,午饭后和我们前后脚出发的藏民,居然在那里休息。再走 十几米,我们居然就超了过去!太励志了!尽管十几分钟后,我们就被反超了,但我们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了好一阵。
天葬台,我们学着藏民的样子,把哈达系在经幡上。
过了天葬台,想着离垭口不远了,正是需要能量和兴奋剂的时候,于是消灭了剩下的红牛,又吃了些士力架。幸运地遇到了刘总一行人。他们的队伍挺大,前前后后七,八,九,十或者更多的人,有专门的背夫,背着钢瓶装的氧气。刘总自己转过三次山,装备很齐全,经验很老到的样子。一面思考着痛还是不痛的哲学问题,一面三步一喘,五步一停得往前挪,有机会就和刘总打听现在多高了,还有多远呀(以后再有小朋友问 “are we there yet?”, 我一定以刘总为榜样,认真耐心地回答)。从天葬台到卓玛拉垭口,3 公里左右的路程,400 米左右的爬升,用了差不多三个小时。
垭口,满山的经幡。。。
秃鹫
印度仙女的洗脸盆
经幡和狗
由低到高难,由高到低就容易多了。痛还是不痛的哲学问题也没有再来烦我。虽然天光越来越暗,乱石堆里,路也不好走,但前面不远的一人一狗,给了我们无名的安全感。有点后悔背了一路的登山杖,也终于发挥了作用。
然后,忽然地,那人那狗都不见了。悬崖边,立着“小心”的牌子。路边背风处,一对藏族小夫妻,带着一岁左右的孩子,在夕阳里,坐在铺开的毡毯边,吃着糌粑,喝着酥油茶。好甜蜜好温馨,有点想我家领导了。。。
经过他们的时候,互道了“扎西德勒”。可是只走出十几米,小路就几乎是垂直着向下。我连探头向下看看的勇气都没有,耍赖道“我不敢,我有恐高症。。。我们找别的路吧”。
小伙子询问下山的路,他只懂一点点汉语,好不容易搞明白我们的问题后,诧异地指了指我们身后的小路。我又比划着说太陡,带着哭腔说“怕”。他想了想,用毯子把小朋友裹好,背在背上,示意我们跟着他,他的小媳妇拎着茶壶,走在最后。这条路尽管也不好走,但是起码能看见有路。小伙子走在前面,不时回头看我们有没有跟着,陡的地方,他就侧着身子在路边等,说“慢,慢”。到了山下,要和小伙子一家道别了,才发现轻装的我们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就塞了两大块巧克力到小宝宝手里。
也不过十几分钟,太阳就完全落了,天一下子就暗了,我们也终于到达宿营地“不动地钉”,这个奇怪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帐篷里人声鼎沸,闹哄哄的,正担心会不会没有床位了,一眼看到“老熟人”刘总。他说,这里住宿条件太差,他们一行人要回塔钦去住。已经是北京时间晚上 8 点 30 多了,山风已经起来,还有~22 公里山路,不禁佩服他们的体力和决心。要了热水和奶茶,泡上方便面,闲闲地看着对面一大家子藏民,用古早的工具打酥油茶。炉子暖烘烘的,发电机有节奏的嗒嗒响着(或者是别的什么声音,记不太清的),尽管灯泡不太稳定,忽明忽暗的,心却要飞起来了。
烧羊粪的炉子
在海拔 5000 米以上,我睡觉的时候总是处于一种似睡非睡,半睡半醒的状态,在珠峰大本营也是如此。天一蒙蒙亮,我们俩个就迫不及待地出发了。不出所料地,像昨天早上一样,我们又找不到路了。手电乱划拉着,看到一个路标上写着“不动地钉 Buddha’s Footprint”。也算解了心中的一个疑惑。然后,又像昨天早上一样,看到一点光慢慢的接近,是住在外间的藏民,多半是被我们吵醒的。跟着他们,我们很快走上了摆着蓝色垃圾桶的官道。
旺堆指示,第二天尽量在下午 3,4 点,山风起来之前,赶回塔钦。这二十几公里,基本是下坡,很轻松。神山大部分时间都被挡着,看不到。看到的山,好像有矿,呈现出绿,红,黑,蓝等不同的颜色。路边偶尔有民间艺术家,兜售刻了六字真言的石头。也有些脚印,密道一类的神迹。还有很多很多的经幡。
六字真言
朝圣者
在距离塔钦 12 公里的休息站,和开帐篷茶馆的藏民聊了会家常,蹭了一碗私家糌粑,不知用什么煮的,飘着一点油花,有种特殊的香味,好喝。后来想在日喀则买点糌粑带回来,问了好几家,最少都是十斤装的,只好作罢。然后遇到刘总队伍里的一个人,很是惊诧。才知道他们昨晚是乘车回的塔钦,今天一早,又乘车回到不动地钉,继续把山转完。原来有钱人是这么玩的。到了查票站,就是转山的终点了,地图显示52公里,手机GPS显示49公里。
转山示意图
据说,转山一圈,可以销一世的罪孽。转山十圈,可以免受地狱之苦。转山一百零八圈,可以今生成佛。我们的藏族司机旺堆,已经转过二十多圈了。路上听人讲起,有个小伙子,这两个多月来,每天转山,风雨无阻。不知再过一个多月,他成佛之日,会不会有七彩祥云。
问过旺堆,成佛之后会怎样。他憨憨的笑着,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吧。
小编:贝大总管

微信号:MuchAdo_USA
后宫
如果你喜欢这个
无用但有趣的地方
赶紧关注吧
无事生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