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以及信息传输的便利带来了信任危机,这正在影响我们生活和育儿的方式”。 —— Esther Wojcicki
近些年,腐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愈演愈烈,没比国内好哪儿去。那些鼓吹快乐教育的,有的家长甚至嗤之以鼻,认为目的就是让大家放松警惕,其实鼓吹者还背地给孩子加料使劲,学得比谁都多,比谁都狠。在这样的信任危机导致的焦虑气息下,华裔孩子背负上越来越重的学习压力刷题、做Kumon、请私教,比比皆是。有些家里hold不住辅导孩子课业的,纷纷选择考取或中途转入学业抓得更紧的私立。
我家妞从公校学前班转入私校一年级的最大不同倒不是孩子的资质、上课的内容,而是家长聊天的话题骤变。有的开门见山询问我孩子英文阅读级别,拼写在哪个能力小组,7+准备考哪个学校等等。有的连是哪个孩子的家长我都还没搞清就开始尬聊孩子学业。公校时家长聚一起聊过学校老师八卦,家长八卦,让我一度不想再参加家长社交活动,因为太多八卦。我最多被问到孩子上哪些兴趣班,有没有啥推荐。
这个画风的转变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焦虑的不仅仅是华人父母,外国父母里也有不淡定的,甚至在孩子才一年级(5-6岁)就开始了私教生涯。有的外国妈妈坦诚直言,我就是不想让孩子去考11+,不想面对那时的竞争和压力。
妞这个学校虽然三年前开设了3-6年级的高年级校区,逐年留校的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家长还是想趁着孩子还没有太多应考概念,通过7+去一个能一直到18岁的名校,这样似乎更省心。于是,学校在一年级夏季学期伊始就给家长们集体开了一个7+升学的家长会,主要是阐述升学的选择和备考的注意事项。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并不是科普类告诉你7+考试是什么,考什么,什么时候考,也不是干货类让你买哪些练习册或请什么样的家教(想看这类的请拉到文末”相关阅读“),而是非鸡血的鸡汤文,不喜勿看。
学校7+升学家长会由学校校长、副校长和高年级部校长共同主持,除了介绍7+的几个时间点和流程,更多的是面对面给家长一个提前的心理预期疏导。
首先,学校给出了1月考完7+的二年级录取数据。在这届两个班共计25个孩子里,有6个没参加7+直接留校升入高年级部。选择不报考的家长一是根据老师1:1家长会时反馈说孩子可能尚未ready去应对7+考试,又或是孩子可能性格会更适合在本校继续发展,又或家里有姐姐已在本校高年级部就读并十分满意,综合考量做出的决定。剩下的19个孩子有18个选择了去考这附近最大最有名的一所到18岁的女子私立,1个考了别的私立,全部通过笔试和面试活动,拿到了offer,考取命中率100%。因为这些孩子中也有同时报考本校奖学金的,所以最终又有5个孩子在拿到名校offer后决定拿奖学金留校。
校长们对孩子们取得的好成绩总结为:这届孩子和家长都很relaxed
没有人为了考试增加孩子负担或把父母的紧张焦虑传递给孩子。其中高年级部的校长,因为自己孩子也在一年级,坦言道自己的孩子就不会参加7+,原因是孩子有无限可能性,现在7+选择的学校不一定就适合她到18岁,她应该更多地获取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而不是应考能力。
当然对于一个以7+学生出路为主要卖点的私立小学,校长和她的团队老师会极力配合所有有着不同选择的家长,帮助孩子们备考。这包括了二年级课上的练习以及每天课后的家庭作业。因此,校长认为,如果学校内外已经完成了课业的孩子,不需要再额外在家做练习或请家教,这样做对一个6-7岁的孩子不公平。她们在二年级还有那么多其他的机会,比如担当School Councillor和Team Leader,去亲身领导策划组织活动,比如他们会在音乐剧中担任主角等等。一个孩子完整的发展不应该被一个考试给限制住。
还有,孩子们不应该为了备考放弃自己的课余活动和家庭旅游,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宝贵的生活体验。副校长举例说有一届一个孩子去考试是要求写一个最难忘的假期(holiday),但是孩子一笔没动,因为她说很久没出去玩,都是在家做题。
一年级一个正巧在某女子名校任职的家长说,她非常赞同校长和副校长的观点。因为在她任职的学校中就可以看出哪些孩子是经过家教辅导,家长push的,这些孩子在整个在校学习生涯都会很吃力,也影响了她们的自信心。
在学校给二年级家长做的调查问卷中,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学校给予的备考和提供的7+考试信息已经足够孩子去应对考试。只有个别家长表示创意写作可以家里稍微加量,因为家长总是相对更容易监督孩子做题或做阅读理解而忽略写作。
一个小时的家长会后,你之前可能以为要去被打鸡血,开始回家要为备考作战了,结果却是相反的。学校7+考试100%名校通过率的成功秘诀总结如下:
1)家长放下焦虑,给孩子一个无压环境,从容应考
2)家长配合学校完成课内外练习和作业,但无需刷题或请家教,过多push孩子,因为就算推进去,孩子将来也可能会很吃力
3)聆听最了解孩子的老师的建议,有些程度或性格还没ready,可以考虑不参加7+考试
此外,学校还建议孩子不要报考很多学校,或很远接送不便的学校,因为这些信息录取的学校也会考量,有时在面试时也会直接问孩子,而诚实的孩子们都会如实回答。
在英国,孩子有3+、4+、7+、8+、10+、11+、13+、16+这么多入学考试年,外加插班的in year admission,任何时候孩子ready了,备考都不晚。即便没有上一个名校,孩子的选择依然那么多。不论你的孩子是哪个时机应考,戒焦戒虑,远离鸡血,你的孩子才能展翅高飞,飞得更远!
相关阅读
◇◆◇◆◇◆◇◆◇◆◇◆◇◆◇◆◇◆◇◆◇◆◇◆◇◆◇◆◇◆◇◆◇◆◇◆◇◆◇◆◇◆◇◆◇◆◇◆◇◆◇◆◇◆◇◆
此文为“英国养娃那些事儿”原创作品

作者未来

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