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诺贝尔先生逝世123周年纪念,也是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举办的日子。作为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无疑是众多科学家的毕生追求,但有这么一位诺奖得主,在得奖后不演讲、不接商业合作,甚至闷闷不乐并大呼”我不配“,他就是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
有点“背”的工薪族——田中耕一
田中耕一,1959年出生。鲁迅的校友,日本东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虽说东北大学好歹也曾是日本前三的学校,但他本人却和学霸没半毛钱关系,大学时由于挂科还曾留过一级。如果说他和普通人相比有什么不同,或许就是他的父亲在大学时告诉他,他们并非亲生父子,而是叔侄。
毕了业找工作,一心想进一家家用电器大公司(据传闻是“索尼”)的他止步首轮,最后在导师的好心介绍下进入了一家在物理、生化领域略闻其名,但在日本整体名气不大的生产科学测试仪器的公司——岛津制作所。由于专业背景限制,1983年进入岛津工作的田中,仅具备中学化学知识。
进入岛津,本以为可以加入到向往的医疗仪器开发项目,却被分入刚成立没多久的分析仪器小组,开发一款具有生物分子质谱分析功能的激光仪。工作方向不对胃口,工作还出现了失误,“点背”的田中在测量维生素B12的过程中不慎加入甘油。但从小穷苦出身的田中考虑到甘油会挥发的属性,依然舍不得丢掉试剂,却意外在质谱仪上测得维生素B12的分子量。
随后,他如法炮制,并最终成功检测到了34529原子质量单位的羧肽酶(Carboxypeptidase A),意外地实现了仪器分析化学史上的历史性突破(无法检测分子量大于1000的生物大分子), 正式宣告蛋白质大分子可以被完整地离子化而进入气相。而这一方法后来被业界称为“基质辅助激光解析”。
如此历史性的突破,只怕离质谱仪大卖,田中耕一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不远了吧。但现实却是,新型质谱仪的销量并不好,带着成果去国内会议推广的他也并不受人重视。值得欣慰的是,后来几年公司将这一项技术申请了专利,并获利了近1亿的收入,但田中的处境,像极了公司项目奖励发给他的700块。
“什么?我拿诺奖了,让我静静”
直到2002年的一个电话,田中的人生彻底被改变。
10月9日午后,田中接到了一个国际电话,但他基本只听懂了几个英文单词,“祝贺、诺贝尔奖”然后就挂了,心想不是诈骗电话就是获得了和诺贝尔同名的什么不入流的奖项。
与此同时,收到消息的日本教育部为了确认翻阅了国内生命科学学术界的专家名单,但依然没找到田中耕一的名字。原来自从1949年汤川秀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开始,日本就整理了一份国内生命科学学术界的专家名单,在此之前的日本诺奖得主无一例外都在该份名单上出现过,可是他们唯独没找到田中耕一。教育部找不到,媒体就更无从下手,于是他们请教2000年和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和野依良治,但两人面面相觑,也是一问三不知。
直到媒体通过公司找到了田中,满日本的媒体争相报道“田中耕一,诺贝尔化学奖”,田中的母亲还以为一定是同名同姓;田中的妻子更是在田中接受采访的现场打电话来确认,而采访现场的田中本人,更是满脸大写的“懵x”,然后便留下了那个经典的表情——“Leave me alone”。
诺贝尔奖从天而降,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荣誉和奖项:田中耕一一连收获了好几个居民市民荣誉奖;日本政府更是紧急在日本最高荣誉“日本文化勋章”名单中加上了他的名字;老板特意从外地赶回来给他颁发百万日元的重奖,并要给他升职到公司董事;母校修改校章,授予了田中博士学位(日本博士学位可以免费换商务舱)。
但田中耕一却不开心了。
“我根本不配拿这个奖”;
“我甘愿做一辈子‘工匠’”
在被人呼为博士时他会细心纠正”我只是工程师”;
“我从小就喜欢研究,正因为这样,即使没有高学历,也能对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最终他拒绝了升职,拒绝了商业演讲,仅保留公司为他设立了的“田中耕一-纪念质谱分析研究所”,从而继续专门研发对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进行质谱分析的方法和装置,并与优秀科研机构合作,扩大应用范围。
而从此之后,田中的人生还多了一个任务——“和自己较劲,努力活成一个配得上诺奖的人”。
17年活成一个配得上诺奖的人
2019年初日本平成天皇退位,为了回顾平成天皇在位30年的重要科技进展,日本NHK电视台计划做一个纪录片,但找谁来主讲困扰了他们很久。这一次田中耕一主动的走了出来。
与17年前”leave me alone”的表情不同,这一次的田中虽然已头发花白,却显得异常精神、自信。
原来,他带领的团队在2018年《NATURE》杂志上发布重磅文章《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的高效能血浆生物标志物》,并建立了一种高度灵敏的血液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与β-淀粉样蛋白高度相关的“Flotillin”蛋白质。该方法能提前识别出具有患阿尔兹海默病风险的个体。
阿尔兹海默病被认为与脑部蓄积的β-淀粉样蛋白相关,但β-淀粉样蛋白是否蓄积,目前主要依靠PET以及提取脑脊髓液来检查,高昂的费用使得患者承受的巨大负担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这些血浆生物标记物还具有成本效益和可伸缩性优势,有可能使更广泛的临床访问和有效的人群筛选成为可能。简单地说,就是找到了一种更便宜更简单的甚至可能提前30年早诊阿尔兹海默病的检验方法。
有趣的是,从工作失误到拿到诺奖(1985-2002),从拿到诺奖销声匿迹到携重磅成果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2002-2019),田中耕一用了两个17年。而这一次,他终于能自信的挺直腰杆,和自己妥协,成为了一个真正“配得上诺奖”的人。
参考文献:
1.Akinori Nakamura,KatsuhikoYanagisawa.High performance plasma amyloid-β biomarke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J/OL].NATURE.2018, JAN ,31.
2.程静.阿尔兹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流行病学及早期血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湖北:武汉科技大学,2019
3.最奇葩诺奖得主田中耕一:普通工人,默默无闻却靠一个失误获奖[J/OL].北京时间,2019,3 .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90301041502228.html
4.遐迩周刊团队.NHK的一个访谈纪录片,看哭了很多网友[Z/OL]. https://www.sohu.com/a/299059038_720647(阅读日期:2019年3月4日)
5. 享受诗与远方.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田中耕一是 “废柴逆袭”?他真是一介屌丝?[Z/OL].https://www.sohu.com/a/298750949_120083964(阅读日期:2019年3月3日)
6.TABS创新实验室.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职场逆袭[Z/OL].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zI1MzEyNw==&mid=2247486033&idx=1&sn=bf52ab1030d450e66068b4e94c8b9240&chksm=fe120c39c965852f334d3d30b70a3e5e45068e7906e10453093ccb892c8abcc24ce297d1c26f#rd(阅读日期:2018年3月13日)
7.赵晓展.一个人的两个“十七年”.工人日报[N].2019,2月28日 08版
8.左娜.另类的日本诺奖得主.国际人才交流[J].2014,11
9.徐亦迅,“日本阿甘”的诺贝尔传奇[J].科学(双月刊).2005年7月(57卷4期)46-49
编辑 | 于望
视频字幕 | 于望 一期一会

终审 | L1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