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摘要:通过家族病史分析或者基因检测,我们可能了解到自己患哪种癌症的风险比较高,但如何去预防呢?(点击阅读:收藏这幅图,了解要远离某种癌症需要做什么

大蒜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一种调味食品,虽然吃完之后可能会影响和他人(或吸血鬼)的日常交往,但其独特的辛辣刺激,依旧会让很多人趋之若鹜。

但最近几年,一种“奇特”的大蒜出现在我们的身边,那就是黑蒜,见惯了白色大蒜的我们,突然发现居然有黑色的,不免都觉得稀奇。这黑色的蒜吃上去要比原本的大蒜柔和舒服,加上又有很多保健养生的宣传,很快在市场上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价格也比普通大蒜贵上不少。
因为红火了起来,所以后台也从来不缺少希望我们来分析一下黑蒜的留言消息。那黑蒜到底是什么呢?
在很多广告宣传里,黑蒜被包装成了我国的传统养生良方。有些养生媒体平台也把黑蒜描述成传统医学的一个优秀案例。

但黑蒜,是一个既不中国,也不传统的现代加工食物。黑蒜的大规模生产和上市,只是十来年前的事情。不过具体发明者算谁的还没有争明白,日本和韩国都宣称自己才是正宗的,目前还在互撕当中。但不管哪边是山寨哪边是祖传的,都和中国传统没什么关系。
黑蒜并不是生来就是黑的,而是通过现代工艺加工而成一般的加工方法,是将大蒜高温60-77度)高湿(80-90%)环境下,保存60-90天的时间,就会变成黑蒜。
为什么大蒜会变成黑蒜呢?广告中往往将这种加工称之为“发酵”,但这种叫法并不准确,因为这已经超过了微生物适合生存的温度区间了。

我们曾经写过关于食物保存“危险温度区间”的文章(点击阅读:《保存食物的“危险区间”》):在世卫组织食品安全处的食品安全宣传中,将Danger Zone定义为摄氏5度到60度这个范围。这是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的温度区间,而黑蒜加工是在60度以上,所以这种变化和微生物的发酵关系不大。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变化其实是在长时间低温加热中产生的“非酶褐变”的一种,所以黑蒜的生产方式,其实就是类似我们熟悉的黑茶black tea。
在这种变化中,蒜的口味发生了变化,原先刺鼻的味道消失了,对有些喜欢大蒜,却又不喜欢蒜味的人来说,也许这是个不错的新选择。
但如果只是宣传“无蒜味的蒜”,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爆款产品的。之所以黑蒜这些年开始流行,也不是因为它的口感有优化,而是因为在宣传中,黑蒜和黑蒜制品被加上了很多保健功能,比如:提高免疫力,降低血脂血压,甚至防癌等等。
不过和绝大部分保健品一样,之所以是保健品而不是药品,就是因为还没能拿出来足够的临床证据证明自己有明确的治疗作用。目前关于黑蒜的功能作用,只有少数的一些研究,大多集中在“保健品之乡”的台湾,虽然实验在老鼠身上得到了一些不错的结果,但一方面这些结果还没有在更多国家地区被科研人员被验证,一方面这是老鼠,不能就照搬变成人进食黑蒜之后的效果。
的确在大蒜变成黑蒜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成分发生变化,在一些实验室的 研究中发现黑蒜中的一些抗氧化成分要比原本的原材料大蒜要高。这是“非酶褐变”中不罕见的现象,相比新鲜茶叶,红茶中的抗氧化成分也会高不少。

令人感慨的是,同黑不同命,同样都是加工变色的产物,红茶被喝了几百年,反而没什么人大肆宣传它能防癌提高免疫力,这只能怪到“黑茶”自己太普遍太出名太日常风了。而大家还不熟悉的新面孔“黑蒜”,就搭上了现代营销模式的顺风车,成为了网红的“保健食品”。
除了前面说到的“卖点”,由于大蒜本身含有一些抗菌成分,所以在黑蒜产品销售的时候,也往往加上“杀菌”、“抗菌”之类的字眼。
这让我们想起来在之前一篇文章里写过的一个事情:有位读者提到,他家孩子的幼儿园每天孩子吃糖蒜,用来消毒预防感冒(点击阅读:吃大蒜能预防感冒吗?)。
但糖蒜也好,今天提到的黑蒜也好,相比大蒜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欢,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辛辣的味道。那为什么黑蒜就没有大蒜的奇特异味了呢? 
吃完大蒜后嘴里的味道来自大蒜中的大蒜素,而糖蒜或者黑蒜的口味没那么“重”,就是在加工过程中,蒜中含有的大蒜素逐渐减少的缘故。 
被加工去掉的的大蒜素,其实就是大蒜中的抗菌成分。抗菌口感两难全,在黑蒜的口味变得喜人的过程中,大蒜本来的抗菌能力也就基本消失无踪了。 
所以结论建议就是:黑蒜买来吃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是为了提高免疫力或者降血脂防癌,或者想杀菌预防疾病之类的目的买黑蒜?只能说:如果钱多的话,我们不拦着。
更多和食品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食品”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不要以貌取蛋,有没有斑点≠带不带菌
  • 别熬了,营养熬不到汤里
  • 剑桥教授说吃早餐很危险?饿死得了
  • 米油米汤是精华还是砷中毒的风险来源

  • 小龙虾只有蒙在鼓里的中国人才敢吃?吃货是不分国界的

  • 为何会有医生信誓旦旦瞎扯“辅食不加盐?小心落下病”?
  • 那些教你分辨转基因食物的都是耍流氓
  • 紫薯、甜玉米…骗你这是转基因的人,八成自己基因坏掉了
  • 非转基因食用油的骗局
  • 可乐里面到底有什么
  • 鸡蛋三件事

  • 比添加剂更可怕的是什么
  • 戳一下红糖的补血神话
  • 零食里有可怕添加剂?!我读的书少,你不要吓我!
  • 宝宝吃的鳕鱼如何选择
  • 柿子+牛奶就会中毒么?没这么简单
  • 蘑菇吸收重金属,应该如何注意?
  • 银杏白果的确有毒,儿童食用需更谨慎
  • 草莓中的“致癌?农药”乙草胺
  • 香蕉的八卦:核辐射、催熟、腹泻......
  • 吃蜂蜜和蜂王浆,里面激素会让宝宝性早熟么?
  • 被洋传销盯上的可怜“农药”西兰花,到底要怎么洗
  • 牛油果无需吹或黑,因为这世界没什么神奇食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