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不易,点击上方 少加点班 “设为星标

跟你们分享个故事:
大猩猩拿着锤子把一条咸鱼钉在树干上。
现实中,这事情发生的概率比中彩票还低。
但这幅光景其实频频发生,在我们的大脑中。“大猩猩”、“鱼”、“锤子”都以思维隐喻的形式呈现,其中:
  •  “大猩猩化”(新皮质层变薄,受“动物脑”控制),凡事偏好短期利益、寻求短期反馈,从懒得思考退化成不会思考;
  •  “鱼化”(记忆只有七秒),学得快,忘得更快;
  • “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非对即错,思维封闭,陷入信息茧房,容易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那么,我们该怎么在大脑中召唤“大猩猩拿着锤子钉咸鱼”?
很简单,只需拒绝「非功利学习」即可
我指的是,功利学习无伤大雅,但你「只」功利学习,抛弃一切「非功利学习」,那可就要出大乱子了。
如果你认为我在危言耸听,那我可得坦白说一点我的直觉猜测,虽然没上述“大猩猩钉咸鱼”那么确定。
我认为,拒绝「非功利学习」跟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呈高度相关性。我强烈建议认知神经科学跟临床医学能携手研究这一课题。
但是,我也需自我检讨一番,老读者都知道,「少加点班」专题经常警告,不能只功利学习。
然而,我从未明确澄清过,什么是功利学习。
功利,字面意思很简单,但连上“学习”,含义就变得暧昧了。
这导致一些人明明很功利学习,却以为自己非功利;
又或者一些人明明非功利学习,却以为自己很功利;
这很糟糕。
因此,今天的主题,就一件——澄清功利学习,剖析为什么非功利学习是人与人差距的根源。
这不烧脑,放轻松,我跟你保证,一道数学公式都没有。
功利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谈到功利,我们最容易从“目标导向”(动机)的角度去理解。
典型如,我们认为,以「实用」为目标的学习,像是,考试、工作赚钱、取悦他人,都属功利学习。
这误伤了很多非功利学习。
比如,你从事市场营销,为提升专业水平,你得研究人性,但那恰巧是你兴趣所在。如此,就不是功利学习。
有些人认为,只要学习不以短期利益为目标,就不功利。
比如,认知心理、批判思维、结构思考等等,很多人认为,这些偏理论、原则类的知识,不算功利吧?
但据我了解,许多人把它们当工具,教条的学习,只知其形不知其神,仍属功利。
反之,有些人认为,以应用为导向的学习都属于功利。
比如,把一些理论应用于实践,这个过程需广泛尝试、试错……但试错、观察、反省、学习的过程,通常却是非功利的。
这番举例探讨后,可能让你更迷糊了。学习,到底怎样才能区别功利与非功利呢?
反复斟酌后,我找到一个清晰简洁的方式:看你寻求的是一个开放式答案,还是封闭式答案
功利学习寻求的是封闭式答案,它问的是“怎么做”
非功利学习寻求的是开放式答案,它问的是“为什么”
前者的暗喻是流程,后者的暗喻是原理
*这注定了功利学习是非对即错的存在,「流程」意味着选出一条唯一的通道往下走,否则程序无法继续跑下去。
*事实性知识归类为功利知识,比如“鸟”如同时命名为“鱼”会变得毫无意义。
如此,辨明两者就很容易。
比如,我这篇专题探讨的是,功利学习是生存的基础非功利学习是发展的基础,两者需并驾齐驱
如果你功利学习,只需要带着这类问题阅读即可,“我应该多大比例的时间用于功利学习,多大比例的时间用于非功利学习,各占50%?”
因为你只想得到一个“怎么做”的封闭答案,没有开放式思考。
如果你思考的是,“为什么两者缺一不可,区分两者的特征是什么,这篇专题哪些观点是我可以借鉴的,哪些观点需保留判断……?”
那么你就是「非功利学习」这篇专题。
又比如,科学方法论中存在经验主义、否证主义、主观贝叶斯主义、结构主义等等各种思想,如果你学习这些思想时,抱着“哦,某思想哪里有漏洞,不准确,丢弃……”那你就是在功利学习,因为你仍在寻求对错封闭思考),为的是“怎么做”,把知识当工具。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联想到批判性思考。我刚想谈下它,特别反讽。
批判的初衷是让我们开放思考,但对于一个凡事功利学习的人而言,批判式思考的技巧就是毒药催化剂——它协助我们“判断对错”,让我们更高效率丢弃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把本已倾向「封闭」的心态变得更加闭塞
其实,批判的门槛很高,它的门槛不在于其中的逻辑辩证、数据概率,它的门槛拥有开明开放的心态,这比你想象的还难。
什么是开放的心态?
就是当别人质疑你最深信不疑的观点时,你能够坐下来倒杯茗茶,递给对方,“请说。”
简而言之,学习到底是功利还是非功利,与学习的内容无关,而是在于你的心态在于你是在寻求“怎么做”还是思考“为什么”
这也意味着,哪怕是特别“不功利的知识”,很多人也仍在「功利学习」
比如,初中物理,已知物体重量,接触面积,计算压强。所有人都能瞬间计算出结果。
甚至,再复杂点,比如,在月球上,高速沿圆形轨道运转的物体……计算物体压强。
你也马上明白应该先消除离心力影响,改用月球的重力,代入数值,咣一声得出漂亮完美的答案。
没错,你很聪明。
那我再问你,陆地上能演化出像蓝鲸那么大的动物么?或者,把玩具船按比例放大1000倍它能够在水里正常航行么?
这些问题恐怕就不那么好答了吧。
很多人说不上来。但你若「懂得」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就大体能说出个所以然。
由此可见,多数人并不真正理解初中物理,他们或许很擅长逻辑推演,很擅长从繁复的条件中拼凑解题的关键线索,但归根结底他们也只是知道“怎么做”(解题),却从未懂得“为什么”(原理
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功利学习」的实质,就是把知识看作一种工具,看作一种一成不变的“物体”,只需知道怎么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就像黑猩猩懂得搬盒子垫上以便于获取高处的食物,又像啄木燕懂得用小树枝拨弄树洞里的虫子,或者像兀鹫利用石块从空中往下砸碎鸵鸟蛋一样……
功利学习并非人类专利,许多动物也是个中好手。
但是,你或许会想,现在科学先进,资讯发达,网络便利,我遇上问题,上网一搜就能找到应对方案(知识),那我功利学习(这些知识)有何不可?
这种想法严重低估了现实问题的复杂性,或者严重高估了外部知识的适用性。
量体裁衣的知识才有用
我们学过小马过河的寓言。同样的河流,牛告诉小马水很浅,松鼠却警告小马会被淹死。
我们就是这条小马,他人的知识就好比老牛或者小松鼠。实施的主体不同,知识的效果千差万别。
这是“知识”与“使用者”不匹配的情况。
现实中更复杂的情况是,哪怕是“另一匹小马”的知识,你也很难直接套用。
原因是,现实情境很少重复,曾经有效解决A问题的知识,在B问题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类情况,创业公司屡见不鲜。
创业公司喜欢高价聘请明星公司的员工(也许是为了融资方便)。但这些大公司“牛人”,普遍喜欢将原公司那一套搬过来,以示专业。但通常正是这套“专业”打法把初创公司彻底拖垮。
这样的公司(或新业务),我本人就接触过几家,曾多次发出警告,但老板更倾向于通过光环而不是能力去判断专业性。
这些问题的根源正是知识的水土不服,情境鲜少重复
我们需要融会贯通知识(内化),才能将之灵活裁剪调适应用于各类情境。
实际上,我们只需要运用一下初中数学的技巧——反证法,就能简单证明“高价值问题的答案很难搜索获得”。
证明如下:
假设任何问题的优质答案可以搜索获得。
即,假定,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提供一个“怎么做”的封闭答案。
封闭答案是流程化、选项化、唯一化的,这意味着它可以用经典计算机编程实现。
不难想象,这套搜索系统经济价值很高,剩下的就是数据,有资本介入,这不成问题。
人类很快就能造出这类“万事包办搜索系统”。
有了这套系统,意味着现实中各行各业都不需要人类专家(真正意义上的那类)。
这与现实矛盾。于是该命题得以证伪,当下,“万事包办系统”很难实现。
这套万能系统之所以难以实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具备“开放特征”,即能在复杂情境中融合多种知识,量体裁衣,创造性生成动态知识
这种动态开放性是经典编程特别不擅长的领域(经典编程无法容忍模糊,它只能模拟),而人类思维恰好“好这口”。
这个结论意味着「功利学习」的价值有限,如果你想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那「非功利学习」必不可少。
但是,我们不仅不应对此表示遗憾,还应为之庆贺,如果真能开发出这套系统,社会还要只会解决封闭式问题的人类干嘛?
至此,我们得以看到,功利学习的心态本质是默认一切你将面对的问题都能搜索或向他人请教到“完美答案”
这是一种知识的错觉,它并不存在。而你应该要庆贺它不存在。
谈到这里,你或许意识到了,我们经常“学了很多却又感觉什么也不会”、“对事物很少有精辟见解”莫非都是因为缺乏「非功利学习」所致
这个猜想合情合理,最后,我们一起探讨下,非功利学习到底有什么“大用”。
**本文是作者李少加独立研究成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少加点班)**
非功利学习的“无用之用”
为了体悟「非功利学习」的好处,我们不妨非功利学习下「非功利学习」本身吧。
我们回到开放问题“为什么”上——为什么非功利学习如此重要?
我们一起从思维认知层面观察下,与封闭式的功利学习相比,我们脑海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图所示:
  • 非功利学习,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处于“动态”,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封闭式学习需要终点,因为它需要明确答案,以便“流程”能继续。
  • “认知节点”处于开放状态,它与目标情境“若即若离”,弹性联系,能够与任何其他知识产生任意的联结,这意味着「创造」随时可能产生。
  • “开放性”意味着所学的知识与大脑神经产生广泛联系,盘根交错,随时能够被并发激活,换句话说——你想忘掉它都难
非功利学习的阶段终点(非功利学习没有真正的终点)通常会是某个科学理论或某种普遍原则。
我们将上述特征收敛,就能看到非功利学习的下述好处:
1.少即是多
非功利学习是弄懂一块石头的一百种用法,功利学习是了解一百块不同石头叫什么名字。
你搞懂一个“为什么”,就能够游刃有余应对一百种“怎么做”。
比如,你好奇人性的内在矛盾,做了一番研究……初步得出一个人性原理:人类既要保持优化进步),又要防止变化太大人格心理学)。
这个成果看似平凡无奇,但你一旦理解其内在精妙,下述不同领域看似全然不同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 你做市场营销方案,“直觉”会告诉你,方案要惊爆,需“熟悉的陌生感”;
  • 你跟人职场沟通时,能轻易“洞察”同事的各类认知偏见,从而更好的提出尖锐观点;
  • 你学习控制论,会“本能”把握“信息反馈”、“平衡”是其核心,因而学习思路更清晰、条理;
  • ……
简而言之,你研究透一个“为什么”就不会被一百个“怎么做”给迷糊住。
甚至,你听都没听过许多专业术语,诸如“边际效益递减”(经济学)、“认知失调”(心理学)、“自适应”(系统科学),但你却能在学会这些名词之前就已经能灵活运用这些概念了。
这就是非功利学习的深度功利价值,学得越少,懂得越多。
2.知识承继及累积
也许你会担心,非功利学习的阶段终点通常是某一领域当前最好的理论(原则),比如,上述提到的人性原理,又或者相对论、量子力学。但科学哲学告诉我们,这些理论迟早会过时,那我岂不是白学了?
这个担忧是忽略了人类整体知识增长的承继性。
比如,相对论(狭义)的提出是建立在牛顿理论跟光速的矛盾基础上。你精通“过时”的牛顿理论,才能更深刻理解相对论。
这正是科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不理解过去的最佳理论,就无法习得当前的最好理论所以,请放心,“过时”的理论也不会“白学”。
现在市面上很多各类“极简XX学”的书籍迎合人们的功利速成心。
你看过几本这类书,会发现没多久就全忘了。
是这些书扭曲了理论么?不是,它们的理论没错,学习的脉络也没错,它们的问题出在缺乏体系,跳过从我们已知的事物逐步推导到未知这一重要步骤,于是变成了无水之源无根之木,这类“束之高阁”的记忆会被大脑识别为“垃圾信息”,这就是为什么会学完即忘
我们经常看似学了很多,却感觉什么也不会,正是因为功利学习(将知识当做工具)并不会产生“知识累积效应”,换句话说,“博学多才”其实是非功利学习的专属
3.面向未来
我们经常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其实不准确,或者说,不符合当今社会对“好机会”的定义。
今天,当一个“机会”成型,谁都能看到时,它已经不是“机会”了。
真正意义的好机会,神龙见首不见尾。
你永远不会知道未来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这也是功利学习的硬伤,它的选择标准是“有没有用”,但没人能评估未来到底什么才是有用的。
而非功利学习是随机、不确定,且具有“知识累积效应”,你学的越多,你以后能学的也就越多而且应用的越好
从深度功利角度看,它是为未来而学,拥有更强的适应力。
4.知识的现实感与有机组合
我们有句老话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话看似神叨叨,但确实符合人类思维。
我们的思维是非线性、动态并发运作。
但语言思维却是线性串行运作,你得先说完一句话,才能说下一句。
现实中许多现象、原理通常都富含“非线性信息”,比如“含情脉脉的看”,但这些“富信息”都是“语言”思维难以表述(这是艺术品存在的原因)。
功利与非功利学习的区别,也体现于此,前者牺牲了复杂多元的“信息量”换取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就像一句歌词说的: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
后者牺牲了效率,却获得了大量“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富信息”,在探索“富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对所学的概念获得了“现实感”,获得了自由想象和组合的操练,即融会贯通,能运用于各类看似无关的各种场合。
这正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懂得计算压力压强却不明白为什么陆地动物无法进化成哥斯拉巨兽那么大;
又为什么很多人初中数学公式用的贼溜,却不明白现实中很多难题用反证法(逆向思维)就能优雅解决。
你遥控飞机玩的再纯熟,也无法让空客A380冲上云霄。
去掉“富信息”的功利学习,就像是在耍玩具
尾声
无偏见的好奇心
本文重在理清学习的功利与非功利属性。我偏爱非功利,但仍需重申一遍——功利学习仍是生存必不可少的基础
没有功利学习,你不会用筷子吃饭,你不会读书写字,你甚至无法与社会沟通。
功利学习是基础,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凭此一招打遍天下。除非你想成为拿着锤子钉咸鱼的大猩猩
一些人认为非功利学习,速度很慢,自己已然落后于同龄人了,于是想方设法找捷径。但这种观点只会让你饮鸩止渴。你越焦虑,越是倾向于功利学习,真正内化的知识也就越少。
那到底该怎么办?没有捷径,那我岂不是永久落后他人?
这种思想,其实是学生时代潜移默化的偏狭观——真实世界的知识全盘开放,不是学校规定的数理化那一丢丢。
任何人能够学习任何领域,没人能在任何领域都全面领先,事实上,跟他人攀比竞争本身就毫无意义,是一种狭隘的功利想法。
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状态,都不存在“为时已晚”,找到让你着迷的领域,求索,检验,实践,如此而已
非功利学习能产生“知识累积效应”,起初慢随着你学的越多,它就像滚雪球一样,学的更快、更多,还应用的更好。你唯一需要做的不过是闭上嘴,踏实学,静待雪球滚起来。
如果你觉得很难、很累,请恕我直言,我们学习绝大多数新事物,都不比婴儿学习说话难多少。
婴幼儿学习能力强,秘密就一个——非功利学习。
小时候,我们每天都向世界提出各种“是什么、为什么”。
我们曾拥有无偏见的好奇心它既允许我们将陌生的事物熟悉化,又能保持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这正是非功利学习的神奇之处它隐喻着一种动态创造、谦逊开放、终身年轻的发展世界观
最后,你或许会问,那我到底该怎么「非功利学习」?
你或许可以参考我以前的专题,比如 通向专家之路第一性原理,但或许这些东西也都无足轻重,最重要的是,你必须相信自己,像任何周岁的婴孩那样,相信你自己的双腿能支撑你站起来
然后,你得自己去找到最适合你的路,这是一项你必须独立完成的事情。
你的“在看”、分享,他人不在意,却是我的莫大鼓励

相关专题:
本文由作者李少加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少加点班),媒体转载请后台回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