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该怎么爱你》
校友新书分享会活动
       3月20日,《孩子,我该怎么爱你》-校友新书分享会在凯原楼307法宝学堂顺利举行。新书作者兼法学院校友傅小双,中央党校教授李雅云,旅美教育专家清瑕,国文传媒集团董事长鲁良洪,北大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路姜男,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党淑平,北大法学院教授朱启超、罗玉中、梁根林等人应邀出席了分享会。本次活动由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鲁昕鑫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鲁昕鑫老师简要介绍了与会嘉宾以及活动主题。
活动现场

       随后,路姜男老师致欢迎辞,他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校友的新书分享会,更是校友参与的主题返校活动和社会各界嘉宾参与的主题交流会。他对晓霜校友在书中所传达的回归教育本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表示赞许,并强调了杰出校友在各行各业的成就是北大法学院115年来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校友会服务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路姜男致辞
       法学院朱启超教授也进行了简短发言,表达了他对校友新书的认可。他认为一部高层次的作品需要作者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包括哲学、历史、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建树。
朱启超教授讲话
        随后,出版方代表别飞讲述了本书出版过程中的一些小故事和令人感动的细节。他将晓霜校友的创作过程描绘成一个从“悠闲”到“圣贤”的过程,书里记载的看似是一个母亲与孩子生活的点滴,其实质却是作者凝结了几十年教育理念的心血。
出版方代表致辞
       中央党校的李雅云教授作为作者的大学同窗,称赞晓霜在同学时期就极富洞察力,情感细腻。她表示,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家长终其一生都在学习的课程;它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不断的对教育理念的思考和探索却能使家长的心灵得到滋养。
作者好友李雅云、清瑕发言

       旅美教育专家清瑕是作者晓霜的好友,她称赞了书的标题,认为“爱”是教育中永恒的主题:作为教育者,不仅要会爱孩子,还要会爱自己。
       在分享会的重点环节,作者晓霜亲自和在场的嘉宾们分享了她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个人对教育的心得体会。谈及创作的初衷,她认为,是许多和曾经的她一样处在育儿焦虑期的年轻家长给予了她创作动力。她最欣慰的是,那些特殊儿童的家长能够通过阅读她的作品受到鼓舞与启迪,并真正学会如何关爱孩子、接纳孩子。
作者晓霜校友分享创作心得
       晓霜表示,在儿子被诊断为ADHD多动症以至于在学习上遇到一系列困难后,她学会了把教育的关注点从孩子的成绩转移到了孩子本身,学会了扭转自己的教育思维,不再试图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模式,而是让孩子自由成长、由内而外地自我实现。晓霜强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家长的任务就是保护并合理引导孩子的特点,使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此外,晓霜还额外感谢了北大以及各位恩师。她深信,是北大对她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孩子,让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关爱弱势群体。这种精神的传承决定了孩子是否能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她提出,家长要摆脱功利主义的教育思维,不要把孩子考上的学校作为孩子最高的成就,而是应该放眼长远,看到孩子走出学校、进入社会的几十年之后的发展轨迹。
       在分享会最后的交流环节,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畅所欲言,分享了他们各自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会后,晓霜与嘉宾们进行了合影,并在赠书上签名,留给与会嘉宾作为纪念。新书分享会至此落下帷幕。
图|张馨月
文 | 张韵可
责任编辑|鲁昕鑫 张子哲

北京大学法学院校友办 宣

长按二维码关注北京大学法学院院友会官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