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提示
◆ 有这么一批复旦学子,在世界各地汇聚于一个叫【复旦77、78老同学】的微信群,仿佛重回当年,连床夜话,聊得话如泉涌,情如峰连,通宵达旦;天文地理,科学人文,无所不包。如今,他们在以前的教室相聚了...
◆ 本文照片选用,基于小编获取的方便性,无法照顾全面;更由于照片众多,无法辨认许多同学的姓名、专业和年级,是本文的一大缺憾,敬请谅解。
◆ 感谢新闻系龚向群老师、陈小鹰、化学系张才华、外文系李立昂及其他同学,慷慨恩赐了许多原创或珍藏的老照片;感谢张才华提供的视频资料;感谢中文系朱耀明李立昂从文字和排版给予指导。还有些照片几经转折,原摄者一时不知是谁,在此一并致谢。
◆ 作者:【dang归网】及“复旦77、78级老同学群”诸群友。
(边听边读)
1
相聚拳拳似浪涌
2018年的中国高校,刮起了一股返校怀旧风。他们中最起劲的是被誉为“金77,银78”的一群老同学。这批40年前从2000多万适龄青年中脱颖而出的幸运儿,是中国高校的奇特组合,年龄从15岁到30余岁,一起上课,一起生活,终于成长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校园晨读
复旦生物系77级沈纯(复旦校文工团小提琴手)摄
如今,40年白马过隙,他们脱下各自的社会身份衣冠,相约重聚校园,仿佛重回到青春的当年... 素有”江南才子大本营“的复旦大学更不例外。
复旦新闻系78级纪念材料前言
这批40年前的复旦学子,不知老之将至,跨越专业和年龄的鸿沟,在世界各地汇聚于一个叫【复旦77、78老同学】的微信群,仿佛又是当年寝室的连床夜话,聊得话如泉涌,情如峰连,通宵达旦;天文地理,科学人文,无所不包,简直是永在翻动的百科全书... 
群友们向群里发起人如此“抱怨”:“@周林林-77化学,此楼太高,楼梯分叉也多,爬此楼梯要有脑力,眼力,体力,大家乐此不疲地攀登着。”正是这位周林林,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四十年前的1978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每当我勾起校园回忆,心中不由一阵激动和感慨。
我们那个特殊的时代,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要去突破,一切都有可能。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不断涌现,不断冲击。这样时代的经历,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和骄傲,又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这也使我们这一代人无形中形成了忧国忧民的理想主义思维。
我们已经在微信中讨论,我们也已在微信中碰撞。各自不同的背景和人生履历,让我们优势互补、五光十色。我们从交流中得到了升华和愉悦。不断的交流拉近我们的距离、增进我们的感情。
点击看大图
在这个群里,世界各地的老同学打招呼的风格是这样的:“@康茜-78激光物理,办完事回来,抽空把地球朝我这边拜一拜…我会醒来,迎接你…” 
此群的好处,有词为证:
沁园春 · 复旦七七,七八群
关慎恒(化学系77级)
2018.10.24
古今中外,短帖长聊,没日无宵。
韩云古言,免读离骚;
想知今事,刘强一条。
西衰东盛,小华有拷;
铁侠阴谋论可敲。
无需久,芯片赶又超,莫非俊豪
倩影分外妖娆,无数男儿心窝尽掏。
少滴见识,老班知高;
缺点信仰,许虹见晓。
指法点律,改邪鄙谣,不知沪众是女豪。
有幸矣,与众侠为伍,赛入王朝!
【复旦77、78老同学群】积极分子开会商议返校活动,前左1为群领导化学系77级周林林,右2为群主董沪众
热闹有月,两位群发起人董沪众(国政系78级)和周林林发话,大家何不齐集重返母校,线下聚聚一起热闹?于是有了2018年10月21日的母校聚会,正值桂子满园的季节。

重回教室,再当学生
活动组织者周林林有序掌控聚会节奏
群主董沪众首先发言,讲她南北求学的可贵经历:复旦读本科,北大三年研究生。关于京沪两大名校的人际温度,她说:“复旦同学间热情互助,北大可能不是的喔。北大呀,宿舍里有同学失踪几个月,其他同学也许会毫不知情呢!”
群主董沪众
77级新闻系刘强同学从千里之外的西安赶来母校参加聚会。他说:周末赶到上海参加了复旦77、78级纪念入学40周年的同学聚会。俺是各类同学聚会的热心参与者,也组织过多次校友聚会,但这次聚会还是让俺感到很特别,感受颇多。他在每早必发、已经积累了1000多期的【刘记杂货铺微信通报】中总结道:
右一为新闻系77级刘强,站立者是化学系77级周林林,本次聚会的核心人物。
一,这是一个由群友自发组织的跨学科、跨系别的校友聚会,有不少海外同学参加。与会的80多人中,俺只与今年来陕旅游才结识的两名外系同学有交流,其他都不认识。但一见如故。
外文系英语专业78级邹旭东见到老同学十分开心
二,这是一个没有一点行政化色彩的同学聚会。没有校方相关领方出席,没有按行政级别安排座位和讲话次序。(去年参加校方组织的聚会,领导专门请有一定行政级别身份的同学座谈吃饭)。拍合影女同学坐前排,其余随便选位置,主持人没有特別安排。像俺这类只有身份证的闲杂校友感到很轻松。
群活跃分子、被称为“老班长”的数学系78级陈孩未,他最赞40年前改革开放带来的恢复高考制度。
三,座谈会和餐叙对话题不设禁忌,但大家分寸都掌握得很好。这两届同学经历了太多的事,素质还是相当高的,既有家国情怀,又有政策敏锐。
物理系78级俞大进与光学系78级康茜
前:王迅(光学系78级);后左起:孙晓刚(中文系78级),邱列群(生物系78级),林民跃(物理系77级)

左一物理系孙展,中为光学系康茜
四,校方很宽容地对待这次纯自发的跨院系的校友聚会,在场地安排、车辆停放、餐饮服务等等方面都给予很多方便。说实话,俺要是领导的话,会有很多顾忌的,会建议放在别的校区,或者限制一下人数,或者详细了解一下议程。感谢复旦。
五,一个小小的校友聚会,竟引来央视记者采访。不论是否播出,也不论怎样播出,能安排人来拍摄,说明央视对民众自发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行为还是很重视的。
央视采访组在聚会现场摄制

六,虽说大家基本都退休了,但女同学风姿绰约,男同学意气勃发,海派文化滋润人。
微信相聚才得知,复旦的理科才子,有很多熟通文史,更有不少能诗会画。化学系才子许人良(学,77级)有感而发:
永恒的花神
复旦77、78级同学群返校有感
2018.10.21
那一年,十月的小龙金风
将根断茎折、即将枯萎的蓓蕾
吹进了那肥沃的复旦园地
回春的萌力,无尽地吸取着古今百科之精华
来自天南地北的相遇相知
用初恋换来了知识的力量,含苞的动能
强烈自主欲放的花朵
终究姹紫嫣红,开遍全球
四十年日光夜影、风滋雨润
护佑那靓丽的玉英
从没敢在花容上留下岁月
时空为之萎缩,四季为之凝固
重逢与回忆在丛中悠荡
小桥流水旁又现那青春与初情
在一次又一次的欢聚中
绽放着永不凋谢的复旦花群
光学系、物理系诸同学:萧红,康茜,赵红红,杨光,车明瑜,李东,吴迪谋
部分复旦77、78级在京校友聚会,前左六是中文系77级张胜友同学
为了友情而聚。不少同学据说为了当年的暗恋对象而来。到这里,你能强烈感受到校园情给77、78级大学生烙下的印记,感受世间情为何物。请读某位复旦校友诗:
重逢
原来以为
重逢只是那个瞬间
在人潮涌动的站台上
一个男孩时光穿越
来到四十年后的今天
迎着明亮而熟悉的眼睛
僵立着无法挪步
任你不由分说地抱紧
满脸已是止不住的泪滴
周遭的一切都已凝固
没有时间
没有语言
多么希望
重逢只是那个瞬间
挥一挥手
我们开始告别
往事已成云烟
人生哪里可以重来
不如微笑着
朝着太阳仰脸
生活何等美好
努力幸福每一天
多么希望
重逢就只是那两天
微风吹拂
细雨绵绵
牵着手我们一路向前
小鸟歌唱
花儿迎风摇曳
宁静安稳的心啊
就像映着蓝天白云的湖面
感动和幸福
都在那里定格
伴着欢快的旋律
装进心间
可是
可是重逢并不那么短暂
它自己开启了一扇窗棂
窗外是缠绵的秋雨
淅淅沥沥
把一切淋得透湿
一切变成了无尽的
无尽的
思念
遥遥相随……
哲学系77级沈静同学
化学系77级周林林
复旦图书馆灯火通明(陈小鹰摄)
复旦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又是青春之火燎原的地方。新闻系77级贺越明同学在一篇文章中转述了当年发生于图书馆的一段离奇恋情:
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开学前,与一位美丽的文科女生偶然“四目交汇”,“觉得突然遭到电击一般”。此后,“为了多多看到她,我就经常跑去图书馆的文科阅览室夜习,还特地选择她对面的座位”;“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慢慢我们有了默契,她早去就会用自己的布书包为我占好对面的位置’。其间,“没有任何交谈,没有一句言词,只有偶尔抬起头时相互对望一眼,又匆匆埋头阅读。 
目光传递着我们的心意,架构着我们的默契。每天晚上的夜自修,隔着宽宽的大桌子,我捧着书本心猿意马,周遭的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虚无缥缈,只有她是清晰真实的存在..."
然而,就在内心骚动、犹疑而未开口表白时,明显下降的期末成绩震醒了他。想到功课,他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学业,新学年开始后改去理科教学楼自习,从此远离了文科阅览室,而那位曾经"同桌的你"成了不时浮现的记忆。
周林林与物理系78级俞大进
因家有病人需要照顾、不便来沪相聚的北京群友77级物理陈进民,聚会前夕与当天,特地一而再、再而三地遥寄诗词两篇表情达意,旦友之情跃然微信啊!
本次聚会包括了相当一部分当年复旦文工团的成员。文工团由合唱队、西乐队、民乐队和舞蹈队组成,常年队伍逾百人,成员来自全校10多个系的近30个专业。如今他们分布在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业有成,各有建树。
当年文工团团员相聚,载歌载舞

俞大进(物理78级)和杨曙(物理77级)
薛亮(化学78级)和吕欣(外文系80级)40年后共舞
2
往事历历如蝶飞
究竟何为复旦?中文系77级同学朱耀明总结道,复旦得名: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还有一个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那么什么是复旦精神?那是: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复旦学子所实践的信条是:服务,牺牲,团结。
复旦创始人马相伯
语言学家、《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中共建国后首任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
复旦”镇校之宝“,一批顶级学术泰斗的黄山之旅,1950年。
作为语言专家和设计专家,朱耀明的复旦历史回顾,追溯百年马相伯建校的震旦时期,以及1949年以后的首任校长陈望道先生的一些轶事,活泼的讲解引来阵阵笑声。以下是朱同学的演讲视频:
古代称散落民间的才子叫做“野有遗珠”,77级、78级大部分同学,正是20世纪80年代散落五湖四海的遗珠,高考将他们汇串起来,拧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入学前许多人是插队农村的知识青年,当然还有工人、军人、应届毕业生...
献给最复旦的人一一77、78老同学群戊戌年金秋聚会 
朱耀明(中文系77级)
日月光华、旦復旦兮,
一九零五⋯二零一八。
百岁女神、永葆青春,
孕育:咱最复旦的人!
四十年前、百废待兴,
邓公英明、恢复高考。
科教兴国、迫不及待,
来啦:咱最复旦的人!
不论:九州八荒六合,
无论:城市农村边疆,
千万考生、录取七千,
幸运:咱最复旦的人!
父女同考,带薪入学;
夫妻知青,国家助学;
应届考生,十五六岁⋯
罕见:咱最复旦的人!
什么?沉湎唯利是图,
难道?放纵声色犬马,
岂敢?无聊游戏人生⋯
全非:咱最复旦的人!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拼了:咱最复旦的人!
认定:真理标准实践,
崇拜:哥德巴赫猜想,
创作:伤痕感动全球⋯
绝了:咱最复旦的人!
牢记:服务牺牲团结,
崇尚:自由无用理念,
就业:出类拔萃超群⋯
荣耀:咱最复旦的人!
感谢群主、众望所归:
文史哲经、数理化医⋯
百科交融、百家争鸣,
壮哉:咱最复旦的人!
五湖四海、五洲四洋,
知天命、耳顺、古稀,
谈笑风生、颐养天年⋯
乐乎:咱最复旦的人!
后排右一为中文系77级朱耀明,入学前插队安徽任小学教师的合影
入学前,我们曾是学生、工人、农民或军人
邓小平拍板恢复高考,改革开放改变了77、78级同学的命运。复旦新闻系78级几位同学在黄山景区旅游期间,巧遇邓小平的轶事广为流传。.
复旦学子黄山巧遇邓小平,小平左侧是王晓望,右侧分别是刘晓虹、陶维佳
那是1979年7月11日,复旦同学陈静溪、王晓望等四位同学同游黄山。王晓望几步迈到正在摩崖石刻观赏的邓小平面前,说:“我是复旦大学新闻系78级学生,我们来黄山旅游,听说您也来了,真是太高兴了。是您恢复了高考制度,我们才上了大学。我是从中学毕业直接上大学的,后面有两个同学是老三届的,她们能上大学非常不容易,所以非常非常感激您,很想见见您。”
当年的考题,对有些考生来说易如反掌,对大多数其他同学,可能就是艰涩高深不可测的东东了。要知道,这是整整耽误了十年后的第一次高考啊。
心跳的日子!许多同学肯定还记得接到入学通知书时,周围的空气都在颤动吧。
复旦纪念高考恢复四十周年,口占打油一首
夏小华(经济系78级)
复旦学子本菜籽,
却被他人当才子。
菜子入土即生根,
发芽开花结果子。
才子凌空又蹈虚,
佳人票子和房子。
花开花落观四海,
云卷云舒看卷子。
旦復旦兮夜与昼,
梦回梦兮君和子。
而今一恍四十年,
菜籽才子老梆子。
大家乘车我骑驴,
天地之间一赤子。
掸去风尘观浮云,
清茶一杯读诸子。
和小华
姜超峰(经济系78级)
布衣蓬蓬入校日,
江南稻香橘黄时。
而今白发人渐老,
犹忆当年嫩与稚。
四十年来人事多,
唯有复旦令人痴。
我因母校添豪气,
终因无为成俗子。
繁华辉煌忆不起,
两分底菜常记之。
也曾脸盆煮螃蟹,
也曾粮票换鸡子。
师尊容颜未见老,
同窗渐渐不相识。
学问书椟俱掩过,
清风青茶共品之。
当年复旦美女帅哥靓照,
再现风华岁月!

中文系77级同学陈丹红、汪澜
当年复旦女子篮球队英姿
复旦女子排球队
复旦作为江南人文重镇,大学生自然风流倜傥,不落时后。当年学生自主编辑出版的刊物《大学生》,可能是1949年后全国第一个高校学生自办刊物,只一或二期便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停刊了。编辑包括新闻系徐…,中文系张胜友,哲学系景晓东,社会学系顾晓鸣…,学生自己蹬三轮去上海文化街福州路卖刊物。这段历史可说是80年代改革开放的前奏曲。
复旦诗社诸君,前排左起:许德民(经济系79级),胡平,沈林森、孙晓刚;后排左起:汪澜(上海作协党组书记),张真(新闻系80级,纽约大学电影学教授),曹锦清,景晓东,周伟林,韩云(画家)
外文系77级德文班八朵金花,前排(左至右): 史欣,苏萌,卫文珂,许旭。后排: 邹进,孙晓萌,万君,陈梅,吴建平
当年复旦体操队诸王子(左起):物理系李铭,外文系法语专业刘建平,外文系英语专业叶卫华,计算机系吴忠华,生物系虞一浩,物理系陈玉金
1980年复旦大学武术队
(边听边读)
外文系日语专业77级沈佩璐
沈佩璐还能拉会跳
沈佩璐与中文系77级陈丹红

新闻系78级陈小鹰与外文系77级法语专业陈海洋当年舞姿
陈小鹰与陈海洋40年后再共舞
陈小鹰与中文系77级同学张胜友合作的《大学生圆舞曲》,小编汇编此稿时,惊闻张胜友同学刚于11月6日仙逝,终年71岁。张胜友同学是纪实文学作家、出版界闻人,曾任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等。
左一为张胜友,后排右侧是新闻系78级黄路奇
外文系78级英文专业陈巽初(摄影:李立昂)
外文系法语专业蒋翔宇(摄影:李立昂)
物理系78级俞大进(李立昂摄影并题诗)
俞大进20岁生日宴(李立昂摄)
七律   复旦同窗重聚浦江
袁履庄(外文系英语78级)
阔别黉门四十年,重逢各自已华颠。
闲聊俱是青葱事,趣话无非爱恋篇。
數盞清茶消俗慮,一壶浊酒醉云天。
席间笑语言不尽,梦里欢声伴我眠。
七律 和履莊兄,兼賀諸多老同窗浦江聚會
李立昂(外文系英语77级)
浦江一會誌芳年,未悔平生兩界顛。
聚首原知溫馨事,回眸更得頡頏篇。
清秋朗朗無愁慮,滬日融融有浩天。
羨煞美中湖畔客,觥籌盈耳不成眠。
注:「兩界」:大部分同學都有中美兩國的生活經歷。「美中湖畔」:本人家住芝加哥,密西根湖畔。
复旦学生摄影家、外文系英语77级同学李立昂。此照摄于出国前两个月,由49年前沪上某著名人像摄影家拍摄。
中学应届毕业生、外文系英语专业78级刘铁侠,大二即留学美国,可能是复旦最早出国的学生。是系列文章“魔鬼的天空——马航MH370调查报告”作者。(李立昂摄)
刘铁侠在宿舍(李立昂摄)
外文系英语专业78级郑罗靖(李立昂摄)
还是郑罗靖,外文系的第二专业——玩琴与跳舞
上图大部分是外文系英语专业78级同学,后左三为跳级升学77级的叶扬
新闻系78级沈飞昊(左)和陈小鹰
复旦文工团部分女团员在普陀山千步沙海滩(从左至右:施新妹、江华葱、陈海洋、顾文艳、吴泠)
新闻系78级部分同学
新闻系78级聚会于上海同学家,类似欢聚每年好几次。前排左:杨恒生,右:沈飞昊;后排一印敏智,二宋毅,三张国良老师,四舒修,五陈小鹰
哲学系77级团支部活动
吉他“小鲜肉”黄炜
校园百灵鸟陈海洋

学校西乐队
文工团排练场景
文工团喜悦对排练(从前到后:厉正虹,徐凌,顾晓为),陈小鹰摄
电影明星王丹凤和喜剧演员韩非到访复旦(摄影:陈小鹰)
当年大上海(陈小鹰摄)
食堂(摄影:陈小鹰)
在当时的校党委书记夏征农推动下,复旦话剧团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公演《于无声处》,这是上海市和复旦大学率先进行思想解放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话剧男主角是经济系77级的于本成,女主角是中文系77级的颜海萍。
夏征农,77、78大学生入校期间的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下面这张照片记录了当年复旦大学敢为人先的举动。1979年,学校组织举行了一次具有民选意义的学生会干部选举,这些干部是一群热心公益的人,用管理系78级王颖同学的话来说,从校宣活动,文娱体育,到食堂浴室等等方面,为同学们服务。大家不会忘记各班登记买电影票,参加周末舞会,抱怨馒头瘦小的日子吧?
前排左起: 1,李珞玮(生物系79级),2,曹景清(哲学系78级),3,吴忠华(计算机系78级),4,许德民(经济系79级),5,金三(物理系78级),6,孙宏源(新闻系78级,学生会主席),7,校领导一,8,校领导二,9,邱宏(数学系78级),10,老夫子,11,郭太风(历史系78级),12,团委特派干事王生富。
后排左起: 1,张福波(计算机79级)2,罗祥明(外文系79级)3,王均熙(中文系78级)4,张正昂(历史系79级)5,陈小鹰(新闻系78级)6,张昭??(计算机系80级)7,林均红(国政系78级)8?9,陆鹤龄(中文系78级)10,杨志敏(核物理系78级)11,张颂豪(?)
物理和光学系女同学,左起:萧红,俞大进,康茜,周菊仙,周薇
复旦大学生活场景(摄影:陈小鹰)
外文系英语专业77级王江龙在复旦男生宿舍盥洗房(李立昂摄)
老校长苏步青与李政道博士
上海百年来华洋杂处,租界井然有序,往往得风气之先。改革开放后,发达国家与我国的交流,复旦是前沿阵地。当时美国一位德裔半导物理教授科赫访问复旦,他讲的内容直接从他的实验室到复旦课堂,让人耳目一新:原来实验科学是这样。
1981年秋季10月,在11号楼学生徐浩询的寝室,宴请美国物理教授科赫博士,厨师是复旦食堂的大师傅,还做了大闸蟹。

校园舞会场景
课堂情景
1981年元旦,新闻系团总支成员在校门口合影,分别是77级雷刚,78级祝建华,宋毅,79级焦扬、周圆、张伟。
1981年3月,新闻系78级学生党支部成员合影,穿着打扮朴素老成,反映了那个年代学生党员的风貌(做党员意味着收敛更多个性)。前左一龚向群老师、后左二张国良老师,时任班级指导员,是7813永远的良师益友。
倏忽四载。2018新闻系78级小聚会,前排左一龚向群老师,左三张国良老师
新闻系78级诸同学,多为摄影活跃分子(摄影:陈小鹰)
新闻系78级同学:前排孙瑞祥、李晓露;后排(左至右)陈小鹰、潘星、王成树
新闻系78级沈飞昊、赵心树(后),陈小鹰摄
新闻系78级在上海郊县罗店镇农村学农,前排左起:陈小鹰,吴耀明,孙加峰,王晓东;后排左起:李启刚,孙宏源,当地村支书,朱万钧,徐澎
化学系77级许人良冲击校田径运动会400米
数学家、老校长苏步青教授
物理学家、复旦校长谢希德教授
1981年团中央组织自行车旅行夏令营黄山分营同学合影

快毕业啦!

3
含情脉脉犹心恋
同学感慨于聚会之盛,写到:“@周林林-77化学 你,@董沪众(国政78) 以及@韩云,77经济  等复旦77/788级校友共同发起运作和具体落实“2018年10月老同学返校聚会“的活动功不可没,意义深远!尽管77/78级大部分人没能参加,但在这里,我们已经足以感受到我们77/78级大多数人的情怀。这次活动的影响还在发酵升温。我们中的大部分人的确闲下来了,有时间也有精力考虑很多问题了,愿这类活动能坚持下去。尽管我们有官方的校友会,但我们的这种自发活动也要举办。请诸位把握好“尺寸”,我们一起来过,也一起走过,我们也会共度未来。祝我们群顺利并发扬光大!”

(边听边读)
惜别
新闻系刘强同学总结班聚的诗歌,也许代表了这群77、78级老同学群友的心声:
七七一三之歌
刘强(新闻系77级)
你可有精神的故园
不论身在何处
都会梦绕魂牵
你可有心灵的密码
只要轻轻的点击
就会胸潮翻卷
你有 我有  他有
这就是复旦
这就是七七一三
那是1977年的冬天
你在山东  我在塞北 他在海南  
有人做工 有人当兵
有人种田
有的稚儿绕膝
有的贤妻相伴
有的还是慒懂少年
冥冥中谁把线来牵
首届高考的志愿栏里
我们填的都是复旦
春天里  复旦园
六十个才女好汉
汇聚成七七一三
可记得课堂上的探讨
可记得熄灯后的卧谈
可记得实习时的磨炼
经历思想解放的洗礼
饕餮名师执掌的盛宴
那可是激情澎湃的四年
曾经幼稚  曾经肤浅
曾经小肚鸡肠
曾经口无遮拦
不同的价值理念
各异的生活习惯
碰撞中我们变的成熟丰满
练著文章的妙手
铸担道义的铁肩
七七一三谁不是豪气冲天
十里洋场的香风
熏染出小资的情感
无论江南小囡 北方大汉
建一个时尚温馨的家庭
让生活色彩斑斓
对未来谁没有甜蜜的祈盼
忘不了临别时的合影赠言
忘不了聚餐时的豪放缠绵
满怀期待我们告别了记者摇篮
四十年栽培浇灌
现在是丰收的秋天
回首往事你会有怎样的感叹
为参天大树喝彩
我等青青小草
同样生机无限
与怒放的鲜花相伴
我等幽幽绿叶
也把春天妆点
你有你的芬芳
他有他的娇艳
五光十色才是七七一三
说不尽的喜怒哀乐
道不完的苦辣酸甜
四十年谁没有独特的体验
成功是奋斗的回报
挫折是上苍的磨炼
过去的一切都是对未来的铺垫
让我共享你的快乐吧
你的辉煌
能使我信心增添
让我分担你的痛苦吧
同学一场
理当携手并肩
六分之一的七七一三
在港澳  在东灜
在大洋的彼岸
事业可顺达
身体可康健
God Blees  You七七一三
多少年未曾相见
还记得你的名字和笑颜
咱可是五百年修成的缘
抽点时间 带上家眷
四处走走  相互见见
咱们都不年轻可别留下遗憾
从那遥远的天国
也有七七一三的祝愿
愿我们快乐    祝我们平安
那是隔不断的绵绵思念
那份情
沉甸甸
有的人年逾古稀
所有人鬂发霜染
我们的内心春意盎然
多少美景值得欣赏
好好拍吧
数码像机不用胶卷
多少宏愿等待实现
好好干吧
我们的字典里没有赋闲
多少亲人值得眷恋
好好活吧
陪他们再过三十年 四十年
烧一手好菜唱两曲名段
品三杯美酒打麻将四圈
这些国粹呵也需要承传
钦佩你的执着
还在股海里腾翻
国库里每天都有你的奉献
做一个勤奋的驴友吧
去巡视祖国的大好河山
趁腿脚灵便国泰民安
让我们做个约定吧相会于2017年的秋天
不得缺席 违者罚款
不负时代不负苍天无愧亲人无愧复旦
这就是我们——复旦七七一三!
【复旦77、78老同学群】群友返校头像荟萃--2018.10.21
77、78级大学生大多或即将退出事业的舞台,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他们心中的青春之火,在复旦园,在各地高校中继续燃烧着。
他们是时代的纽带--上接民国遗存的学术大师、文学巨子的学识和风范,深受50年代中苏友好带来的苏俄文化影响,又张开好奇的眼睛看欧美,是承上启下、眼观四海的一代人。
到了惜别的时候,用曾经广为流传的苏联老歌《海港之夜》的歌词作为本文的结尾:
海港之夜
唱啊,朋友们,
明晨要启航,
驶向雾蒙蒙大海洋。
唱啊唱得欢,
白发
老船长

快来同我们一起唱。
啊,别了,亲爱的海港,
明晨将启程远航。
天色刚发亮,
回看码头上,
亲人的蓝手帕在挥扬。
2018年中秋时节,母校,青春之火在延续... 
附:复旦40年回顾视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