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篇题为《一群正在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的文章,激起千层浪。湖南湘西州永顺县乡村女教师李田田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为应对各类检查、频繁打扫卫生而耽误了教学等问题,其中有作为教师的难、有应付检查的疲、也有对孩子教育的忧。
文章反映的各种问题还在继续调查中,当地相关领导也表示,“将整顿一切形式主义的检查”。直面并正视问题,可以说是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这一步,迈出得并不容易。对作者来说,公开“不吐不快”是一种勇气,加之随后的“删文—约谈—求助”等,都让事情变得有些复杂。幸而媒体关注、领导重视,问题被揭开后并没有被捂住,讨论、对话渐入正轨,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以说,此类事件看似是个案,却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基层教育、地方负担、扶贫任务,每一项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当这些关键词集中出现在同一事件时,理性分析、认真求解才是最好的选择。
选择,尤其是做出正确选择,往往是艰难的。毕竟,面对繁重复杂的基层治理,哪个优先、谁排在第一位,需要有一个判断。
孩子上课学习、教师教学授课、学校配合迎检、老师参与扶贫,这些具体工作,犹如试卷中的“ABCD”,哪个是正确答案,要看哪个是真正的“主业”。显然,对于教育工作而言,上课、教学是主业,在主业完成之余参与其他工作也善莫大焉。
但这其中,也有一个精力分配、能力匹配的问题。如果不必要的检查耗费过多精力,甚至把扶贫工作也形式主义化,就算勉力而为,也可能很难兼顾。设想一下,如果让村医去招商、让农技人员去跑销售,难免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换个角度看,学校和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上,让更多孩子有知识有文化有眼界,也是对脱贫工作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看,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守其责,让主业回归本位,才是最好的共赢。
今天,舆论聚焦此事所反映的基层中形式主义问题时,已经有一个基本共识:如何让乡村老师少叫苦、多加油,如何让更多基层工作人员踏实工作、安心干事,理应成为基层治理的努力方向。
有人说,基层一些形式主义,也源于上级的官僚主义。这里说的官僚主义,是一种只管表面、不顾实效的价值排序,导致把检查当成唯一方法、把数字当成唯一标准,最终离散了政策措施的初衷,也让政策的执行和效果打了折扣。
祛除形式主义,让主业成为“主导”,与其说是“应不应该”的选择题,不如说是“如何实现”的必答题,更是治理现代化的思考题。越是发展,面对的治理问题就越是千头万绪,尤其需要精确的“绣花式治理”。
这不是以大量不必要的考核检查去“倒推”,而是以更合理的制度、更有效的保障,去激发治理的效能;也不是全民齐上阵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各个领域各有侧重、不同领域不同分工,以分工协作达到治理优化、效率提升。
当下,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开展,能不能开门纳谏、从善如流,是不是胸襟开阔、心扉敞亮,决定着主题教育的成效,也检验着初心使命的成色。
无论是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还是攻克事业发展的难关,我们都需要虚心听取“李田田们”的意见,更不能对敢于说真话的人进行打击报复。
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主动请群众评判,这样才能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再建新功绩。

李田田课程被减半行程须汇报,整改不该是这样的!
来源:新京报
近日,永顺县乡村女教师李田田在微信公众号发帖反映其所在学校存在“检查过多、影响正常教学、增加教师负担”等现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永顺县已成立由县纪委监委牵头的调查组,对李田田老师及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严肃处理。处理结果将适时公布。
李田田的命运牵动人心:她会不会被“穿小鞋”?
其笔名叫小辫子,她会不会被“抓辫子”,乃至被扣帽子、打棍子?
据最新报道,目前,李田田任教的课程已经减半,但其外出行程,需向领导汇报,“我去哪个地方,干什么,要告诉他们,现在我的压力真的很大”,李田田如是称。
如果说课程减半体现了减负,意味着李田田反应的问题已经开始解决,那么“外出行程需向领导汇报”则让人浮想联翩,甚至有些费解。
在州委书记明确表态支持教师公开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情况下,地方上仍明里暗里给李田田施压设绊,也足以表明当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中毒”之深。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打压不同意见本身,就是整改。
李田田此前称因为频繁的检查,“停课扫地是常有的事,我的语文课已停滞不前。”
现在好了,她的语文课已被停掉了一半。当地学校的这种做法,或许可以看作一种惩戒,毕竟每个教师都有一定的课业任务,课业太少,好比把你闲置起来。
当然,此举也可视为一种试探,试探李田田的态度与舆论的反应。而不管怎么说,都难言正常。
据最新消息,当地纪检部门已介入,表明此事或将有一个积极的处理结果。
无论如何,怎样对待一个专注教学、关心学生、敢于讲真话的教师李田田,不仅反映当事学校的整改诚意,也考验着当地教育生态的成色。
今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严格控制面向义务教育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未经当地教育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到学校开展有关活动。”
而李田田所在的学校,检查偏多。“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检查”,教师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出现了职业倦怠。
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事务也耽误了教学,“停课扫地是常有的事,我(李田田)的语文课已停滞不前”。
如此种种,与中央精神明显相悖,这种毫无意义的虚耗,百害无一利,只会带来多输。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今年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要把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
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是广大教师的合理诉求,也是广大家长的迫切愿望,还是职能部门念兹在兹的任务安排。
“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为基层减负,为基层教师纾解压力,早已是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关键在于如何见效率,如何显效果。
采取措施整顿一切形式主义的检查,就体现在真正矫正错位的政绩观,还体现在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
比如,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更不能随意给学校和教师搞摊派。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
李田田接受采访时透露:“我在平时开会的过程中,有半开玩笑地跟领导反映过此类形式主义的事情可不可以不做,我觉得做起来没有意义,但还是没有得到实际的解决。比如说,私下有朋友跟我聊天说,他的情况经历跟我相似,他也写过文字反映情况,但没有结果。”
这说明为频发检查所困的不只是李田田。
如果李田田一反映问题,就能获得及时反馈,何至于此?
从健全对话机制,到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再到完善解决问题的平台,这是解决“李田田之问”的重要方式。
故此,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让李田田们看到问题就敢提意见,提了意见就能获回应,反应问题属实就能得到解决,这才是多赢。
善待李田田们,就要倾听他们的心声,激发出他们的教育热枕,鼓励他们更好地爱岗敬业。
当越来越多的教师勇当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我们的教育事业就能更有生机。
就算制度完善,也避免不了地方领导明着一套,暗着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所以,政策出台必要落实,违反规定必要处理。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阅读: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