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精算视觉」的 第310篇 原创文章
导读:我只是更看重影响力的长期价值。
前几天,有个从法律跨界来保险业的同行找到我,说想搞一场线下的法商训练营,问我这边有没有一些相关的课程可以嵌入到他们的培训中,半天时间。
我简单给她介绍了一下我这边目前对外培训的安排和价格,同时我也坦言,这些都是对机构内部培训的报价,如果是公开报名活动的话,我还要再了解一下活动本身的性质、规模和收费情况。
她说这个活动是两天,每个学员收费5,000元左右,规模大概有60人。但她说我给的报价有点高,她们最多可以给5,000~8,000元(我:……),如果我这边能给她做宣传带学员,也可以采用分成的模式。
听了她们活动的报价和给外部讲师的“预算”,我礼貌地回绝了她的邀请。
我回绝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不值得”
我自己尚不敢轻易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变现,又怎么会拿自己的影响力去给别人的品牌背书和变现?
作为一个运营了三年公众号、在保险行业里还算有点影响力的知识传播者,我其实很清楚想要将自身的流量变现,无外乎三种方式
⑴ 直接在线上卖保险;
⑵ 接保险公司或其他平台的广告;
⑶ 知识付费,比方说卖网课、线下培训或者付费社群等。
如果大家有关注这个行业,了解慧择、多保鱼、蜗牛保险这些平台能融资多少钱,知道如今在阅读量还不错的公众号投放一篇广告是什么成本,看到XX法商学院组织的线下培训课程那令人咂舌的价格,大家就可以想象,如果我想要将自己的行业影响力“快速变现”,平均一个月创造个十几万的营收应该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但是直到今天,我都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有为了卖保险在文章底下挂过任何一个销售链接(当然,我有给朋友开发的良心产品做过友情推荐),没有为了给哪家公司写软文广告收过一分钱。
知识付费的事情虽然我在做,但是我自认为我的收费标准和课程质量已经非常良心,平常线下课收入的将近一半都要用来支付香港昂贵的场地租赁费用,一年举办一次的大回顾课程哪怕300个名额放出来一天就被抢光,我也不想贸然地提高课程收费,并不是因为我对于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课程质量没有信心,而是不想带给大家“流量收割”的感觉
很多朋友可能都觉得,像我这种精算师背景出身、又在互联网上相对有影响力的“大V”,收入一定低不了。
可以坦诚地和大家讲,我目前的收入,在同龄人(我今年32岁)中应该是高过平均水平的:我一个月做一两场机构培训,组织一场线下培训,收收文章的打赏钱,再收收知识星球的会员付费,加起来也能超过我当时在保险公司做精算时的收入了。
但是,我活得并不轻松。因为我和家人都在香港生活,租一个70多平米的房子,一个月的租金是3万2港币,再加上孩子上学、课外辅导班、玩具等等开支,我们一年其实也攒不下太多钱
我一直都觉得我们85后这一代人是特别悲催的一代,尤其是本科毕业没有直接出来工作又读了研究生的这一批,完美地错过了在一线城市“买房上车”的机会。和老婆两人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出身,父母也没什么钱资助我们买房,以至于我们现在每年能省下的钱,可能也只能勉强赶上深圳一套房子一年涨幅。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香港的局势问题,我和老婆决定到深圳去买套房子备着。我们把能动用的流动资金加了加总,发现也只够给福田区一套60多平米的小房子交个首付,想买再大的房子也是捉襟见肘。
那个时刻,我也是真真正正地意识到:自己可能还是很穷,否则怎么连套像样的房子都买不起?
其实我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搞几场“昂贵活动”,邀请几个业内比较知名的朋友来站站台,做个漂亮点的海报,加上点同业们都爱听的“法商、税商、信托、资产传承”元素,配合一些让学员们认为可以快速提升业绩的文字标语,一个人收个几千块甚至上万块,几十万就轻轻松松到手了。
不过,我仍旧没有动一丝一毫“快速变现”的念头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你不是觉得自己缺钱吗?你现在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了,为啥还不变现?你究竟想等到什么时候?
很可能是因为之前做精算的缘故,我特别认同保险公司的价值投资理论
这个理论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看长线
因为我知道,
今天我所做的每一次“变现”,都是对自己现有口碑和影响力的消耗

而如果是进行不理性的消耗,或者是在短时间内消耗过多、过快,最终有可能会封住我在行业中继续向上攀登的道路。

曾经有个内地的保险科技公司想把一套代理人营销工具(类似于香港很多人在用的iBer)推广到香港,无奈找不到好的用户引流方法,就以投资人的身份找到我,说可以和我谈个价格(可能是几百万的量级),让我尽可能地把我公众号的用户导流到他们的App上,然后再进行付费转化(因为绝大多数的香港保险从业者都有关注我的公众号)
我也是礼貌回绝了这个提案,因为我同样觉得“不值得
说得直白一点:相比于今天能赚几百万,我可能更希望未来能赚几千万。
建立起一个好的行业口碑不容易,我不想用这种方式滥用我的影响力,更不想辜负了一直以来支持我、鼓励我的同业朋友们。
于是,
今天的我,仍旧是苦哈哈地坐在电脑前写文章、录视频、做课件,经常一闷就是一整天……
由于没有进行“暴力变现”,我觉得如今每一分钱都赚得辛苦,但是也赚得心安理得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我的坚持,
我在行业中收获的鼓励和认可越来越多,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原则

过去一直是我一个人负责全部工作的这个“个体户
”,也在今年下半年
迎来了第一位拍档——一位积极、勤奋、有想法、有活力的90后女生Lin,负责各个媒体平台的运营管理

在她的帮助下,我的抖音账号(精算视觉)经历了短短两个月的运营,已经收获了15万的关注者
我运营了三年的公众号订阅人数也已经超过了9万9千人,终于要迎来10万人的“历史性突破”。
虽然这些数据相比于一些互联网大V来说根本微不足道,但是对于我这样一本正经地做保险科普的人来说已经非常不易,我很知足
谢谢大家!
接下来的一篇推文,将会是10月1日国庆节推送的
“我们为什么要坚守在香港卖保险”

这是我公众号第一篇采用“条漫”形式的文章。当我第一次看到画师草稿的时候,眼睛是湿润的
之后,为了庆祝公众号订阅人数超10万+,
我也会精心录制一个视频,来回顾过往三年来我与大家一同走过的心路历程

敬请大家期待啦。
想了解更多前沿的保险市场资讯吗?
欢迎加入我们的星球——
(已有超过1,620人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