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演员的诞生》火了之后,这一季居然同时冒出三档新的演技类竞争综艺!嗯,看起来现在大家都很追求演技了。
但是我的一大感受是,此类节目出现越多,演技车祸现场就越多。那些打动人心的表演,还是寥寥无几。
因为这些综艺,大概也是不懂表演为何物的吧。大多数演技综艺全部都选最浮夸的表演方式,把故事集中化狗血化,说是弘扬演技但效果往往更加尴尬。
近年来关于“演技”“业务能力”等词汇被频繁提及,但是大家对于这些词汇的理解似乎有很大误会,说到演技就是表演情绪、“炸裂”。
郝蕾早就说过,“炸裂式的演技”这种营销点很可笑,但是这个词依然是演技综艺们的常用营销关键词。
(视频via@橘子电影)
而说到演员敬业就是工作量大,受伤。说到作品的卖点就是华丽、花钱、布景、投资等等,但这些真的就等于好作品吗?
(△陈道明:本来应该做的变成了一个演员的 功劳)
真正尊重专业,也许不是用这么浮夸的方式来进行的。何冰聊演技,说的是怎么去掉技巧能接近真实。
黄渤聊演技,讲的是怎么跟牛相处。
他们想的都是扎扎实实的问题,演出来的效果不是炫技,而是松弛、自然。

当国内影视剧都普遍配音时,当很多舞台用假唱面对观众时,我们离专业可能真的还有很大距离。
之前我们写过,国外有很多明星,都是直接去演音乐剧和音乐电影,唱跳演功底过硬。《悲惨世界》《马戏之王》《妈妈咪呀》等有歌舞元素的电影中,演员们都是高难度动作反复训练,争取亲自上阵。
影后梅里尔·斯特里普在歌舞片里《妈妈咪呀》里是自己跳自己唱。

《芝加哥》里的凯瑟琳·泽塔·琼斯不仅长得超美,而且从小就热爱舞蹈唱歌,参加过很多舞台剧、音乐剧的演出,拍摄时完全享受其中。
演员们随便上综艺,都有镇得住场子的舞台表演。
(△这是大家的荷兰弟啊!
而当时就有读者表示,入了音乐剧的坑之后对明星们的要求都提高了。是的,优秀音乐剧真是实打实的尊重专业啊!
上半年我们安利过的音乐剧《玛蒂尔达》,开始巡演时就圈了一大波死忠粉,连《声入人心》第二季的选手都组团去观看力挺。
这次《玛蒂尔达》终于巡演到了北方,上周在天津演了,马上北京场就要来了。我就迫不及待先去看了天津场,等着还要再看北京场。因为这部音乐剧实在是太丰富了、又太认真了。
在国外,《玛蒂尔达》完全是由小朋友们来演小朋友,他们平时都要上课,课余时间排练和演出。一个小朋友参加巡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一年,因为不能影响他们的学业。
在不断更换小演员们的过程里,《玛蒂尔达》保持着超高的水准。这部音乐剧在很多剧院中,乐队不是在舞台前的乐池里,而是在后台,那么就给演员表演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成人演员到儿童演员,大家都是一边演一边唱,还要一边通过特定角度的反光镜来看后台乐队的指挥提示。
在《玛蒂尔达》这样的音乐剧舞台上,有些观众看舞台上找不到麦就怀疑是假唱,实际上麦是藏在头发里的!看到下图中小女孩头上的那个黑点吗,那就是麦!
上周我去天津场演出参观了《玛蒂尔达》的后台,工作人员就告诉我,音乐剧一般都是要现场乐队伴奏的,因为每一次表演的动作、气口都会不一样,只有乐队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真要是跟着伴奏带假唱倒也是不容易。
在《玛蒂尔达》巡演过程中,很多观众是带着看儿童剧的心态去的,但看了之后都被小演员的表演、歌舞和配合給折服了。很多观众看完就表示,这到底是在哪里找来的小天才??
《玛蒂尔达》里饰演玛蒂尔达的三位小主角确实都很厉害了,不仅唱跳演全能,而且也很理解角色。看了看她们的采访就会发现,小女孩们也和玛蒂尔达有相似的地方,善于表达、喜欢思考。

看到这些小演员年纪轻轻就又理解角色又敬业还热爱表演,真的是要替那些吹“炸裂”的成年人汗颜。

而《玛蒂尔达》精彩的不仅仅是小主角表现,而是所有小朋友演员们都有着高配合和高专业度。他们全情投入,将《玛蒂尔达》里很多庞杂的动线变化、场景变换、群体歌舞都完美消化和演绎出来,带给观众的触动是很大的。
这个剧组对于小朋友们的管理细节也特别棒。为确保孩子们的安全,许多表演难度大的场景都是反复排练,做好安全防范,避免演员们受伤。

在这个剧组的国内巡演过程中,有ABC三套演员,没有什么一番演员,大家都是平等的演员,轮流出演,是一个团结的整体。
不过,在国内巡演版的《玛蒂尔达》中,同学们不一定都是小朋友了,出于保证孩子正常学业和生活的需要,部分演员被换成了成年人。
在后台参观时,工作人员给我介绍了《玛蒂尔达》剧组对待儿童演员的一些规章制度,规定非常详细,包括“请不要对孩子使用不文明语言”、“请不要在孩子面前讨论别人是非、”“请不要身体接触孩子”、“请考虑您的穿着在孩子面前是否得体,并且请随时穿着上衣”、“对待所有孩子一视同仁”等等。这几乎也可以成为我们生活里对待每一个孩子的规范。
作为一部讲教育、讲如何尊重孩子的音乐剧,《玛蒂尔达》从细枝末节都在尊重孩子,这才是人文精神。
让我欲罢不能的还有《玛蒂尔达》的舞台。
《玛蒂尔达》的舞台很花钱,但不是那种舞台有多大、多深的花钱,而是整个剧组真的用了很多心思在为观众造梦。
《玛蒂尔达》的制作班底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他们为了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在服装、道具、灯光、舞美方面下足了功夫。看网络上的观后感也能感受到那种震撼。
演员的造型就有82个,以单品计算的话,就有700多个服装单品,每套服装都各有特色。需要施展想象力的服装就大胆放飞,充满奇幻色彩,可以让观众迅速了解性格各异的角色的人设特点。
而小演员们身穿着的校园服装就是现实向的,和现实中英国学生的校服没什么两样。
小演员们身穿的小西装和运动服都是正宗的英伦学院风。还藏着很多小细节,上面缝着演员的名字和校训,连校徽都设计得很精巧。
道具都是藏着各种玄机,桌子不仅能够推着走还能够“呼吸”!满足魔幻的剧情体现。
连气球都是符合不同小演员的气质,剧组也是太处女座了吧!

《玛蒂尔达》场景也都很符合人物性格,玛蒂尔达的卧室不同于很多小女生的粉嫩卧室,它是冷静的蓝色调的。并且卧室里还布置了很多书籍,在玛蒂尔达触手可及的地方,代表着玛蒂尔达随时能在此放飞自己的思想。
热衷“纪律”的恶校长川奇布的办公室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型监控审讯室,布景上方还摆满了很多她的奖杯。
坐在观众席上可能观察不到舞台上的小奖杯,实际上处女座的剧组将奖杯都是做成了链球运动员的样子,很符合川奇布校长的人设了。
而说起《玛蒂尔达》,还有那标志性的舞台设计,像那堆叠延伸到高空的字母积木、
还有演员们在舞台上唱着《When I grow up》荡起高高的秋千。很多观众精心挑选座位,甚至二刷三刷就是为了找到细节的乐趣。若是坐在一楼的「秋千位」,就可以感受到演员们荡着秋千从自己头顶上飞过的刺激。
观众还可以就舞台上的字母积木设计玩拼字游戏,据说这里面藏着很多剧情线索。
剧情里还有孩子们在唱歌时向台下飞纸飞机,很多观众抢到纸飞机后会发现这都是孩子们的成绩单。
此外还有一些要反复看才能找到的舞台细节彩蛋。
舞台上到处有书的元素,因为要体现是阅读给了玛蒂尔达力量。在她遇到真正关心自己的蜜糖老师前,她手里的书都是苍白色的,只有蜜糖老师送给她的书才是彩色的。不过,这么精巧而充满寓意的小设计,只在舞台上出现了不到2秒。创作者无意炫耀这些,只是放在剧中一闪而过。还有像玛蒂尔达的借书卡,观众是绝对看不到的,但是道具上还是认认真真地写了她借阅的书名。
作为一部无法暂停的音乐剧,有些细节也许观众永远都不会发现,但创作者就是每个地方都尽量落实,因而才有众多《玛蒂尔达》的粉丝想要二刷、三刷去发掘惊喜。
由于有这么精致的设计,《玛蒂尔达》成为一个非常丰富立体的音乐剧。在音乐和舞台上无可挑剔,在内容含义上则有很充分的多义性解读空间。看完现场演出,你就会忍不住想搜微博上大家的观后感,看看大家都想到了什么。
首先是我们上次阐述过的“女性主义”。
主角是小神童玛蒂尔达,她的妈妈却认为她不应该读书,女孩越无知越浅薄就会越幸福。但玛蒂尔达坚持没有重复妈妈的人生。这个角色影响了很多小女孩,不要在意那些冷眼打击与歧视,我们要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是网络上最常说的“父母皆祸害”“不当教育的戕害”主题。
玛蒂尔达明明是一个神童,却因为她与众不同,父母认为她是“怪胎”,需要管教。她上的学校极为严格,校长在剧中言行夸张,但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老师是存在的,很多教育观点根本不在意孩子的想法,也不保护孩子的童真,更不鼓励孩子的创造力,只有一个目的:孩子要听话,听话才能成功。从父母到学校,玛蒂尔达遭受了非常多的痛苦。

主角是小女孩,但剧中走过困境的也有一位因为童年阴影而始终带着伤痛的大人——蜜糖老师。蜜糖老师因为父母早逝和姨妈的凌辱,一直困在童年的梦魇之中,怯懦地生活着。
所以《玛蒂尔达》里的教育探讨,对于大人和小孩都是很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玛蒂尔达》足够复杂和多义。
乍一看,这是一个合家欢的喜剧,小女孩靠自己的勇敢打败了所有混蛋大人,善良的蜜糖老师掌管了学校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是第二遍看,我就在想,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通过非常不切实际的手段进行的,玛蒂尔达是神童,她有像一个聪慧的大人一样的认知和执行力,剧情后半段还出现了童话般的情节,用非现实因素来实现复仇。
真实世界里,父母对孩子的祸害在发生、重男轻女在发生、不当教育对孩子天性的磨损在发生,这些问题靠孩子自己能解决吗?一个平凡的小女孩能坚持“我的父母是错的我要反抗”这样的想法吗?不能,她只会从小遭受家庭的伤害,一生都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就像长大也怯懦痛苦的蜜糖老师一样。

扮演玛蒂尔达的小演员,在舞台上是不能笑的。这样的设定之下是怎样的童年呢?这个角色哪怕不够幸福还告诉图书管理员自己有个幸福的家庭,这个细节也非常戳中观众。
所以,这个表面上合家欢的故事,内核是一个非常伤痛的故事。很多成年人感动的点就是《When I grow up》这首歌,小孩子们唱着对长大成人的幻想,很多都是孩子气的“当我长大的时候我要吃很多很多零食”“我变成大人还要玩妈妈假装不喜欢的玩具”“我每天都要晚睡”“我要看卡通直到打瞌睡”“我会知道所有的答案”。
但我们都知道,长大后不是这样,我们没有变成童年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还是不知道很多很多的答案。当小孩子乘着秋千飞上高空时,孩子们在欢呼,很多大人流泪了,那是成年人才会流下的眼泪。
当然,也可以说,读懂了这些悲剧,我们才能变成更好的大人,保护好每一个孩子。
在反复理解《玛蒂尔达》后,我决定以后拍照采取她的姿势↓

这是一个有power的姿势,玛蒂尔达是这样,神奇女侠也是这样。面对不公,要反抗;面对世界,要求知;面对自己,要诚实。
PS:北京场明晚(11月21日)开演,演到12月1日;上海场从12月6日演到12月29日,京沪音乐剧迷,千呼万唤终于等到她!
点击下面的链接就能买啦!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