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娱菁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型博士毕业,接诊病种包括儿童心理发展与精神障碍等。
在现实育儿过程中,做到完全不吼孩子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尽量做到少吼孩子,尽量做到不要长时间的吼孩子。如果父母想要少吼孩子,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父母要照顾好自己
养育孩子是辛苦的,我们要充分考虑育儿各方面的成本:金钱、时间、体力、精力。很多时候父母没有绷住,出现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情况,其实只是因为父母太累了。建议父母能够给自己和队友多一些关怀,每天或每周给自己预留出休息的时间,补充体力和精力。
2
父母对自身情绪有较好的觉察
作为父母,你对情绪的了解有多少。在我们心中充满复杂情绪的时候,你是否能区分并描述出你的情绪感受。提高对不同情绪的识别和觉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冷静的面对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刻。
在这里列举一些表达情绪感受的词汇,帮助大家开拓思路:
愉快、狂喜、欣喜、高兴、开心、喜、安全、 快慰、爽快、自豪、放松、 坦然、 踏实、平静。
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愤怒、 心酸、内疚、悔恨、担忧、不安、郁闷、伤心、难过、失望、悲痛、烦躁、生气、 无奈。
图源 | pixabay
3
父母做好情绪管理
首先我们要先观察一下自己在有孩子之前,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是如何调整自己情绪的?我们的基础情绪管理能力有多强大?比如在与自己的父母有矛盾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应对的?在上学时期,和同学发生矛盾、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是如何应对的?在工作中,感到不公平、被排挤的时候是如何应对的?
我们是发泄?逃避?还是正面应对?
发泄
我们都有哪些方式来排解情绪。健康的:运动、音乐、读书、向朋友寻求支持。不太健康的:抽烟、喝酒、沉迷娱乐场所。
逃避
是否会对一些场景感到惧怕,回避某些人或者某些事情的发生。比如抗拒和父母聊某个话题;回避某个讨厌的同学,这个同学参加的活动自己就不会参加;因为害怕某个老师而不喜欢这个学科;学习压力大,计较结果反而提前放弃;在工作中回避某个领导或同事等等。
正面应对
自己能够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允许自己遭遇低谷期。运用健康有效地调整情绪的方法(呼吸练习、改变思考角度),获得冷静。分析利弊,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决策。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总是能够正面应对,我们的处理方式可能是发泄、逃避、正面应对的混合体。
在育儿过程中,如果我们今天本身情绪不好状态较差,就要提高警惕,这种状态对孩子吼发生几率比较高。我可以先选择逃避和发泄的方式,比如在遇到冲突是暂时离开现场,去另一个房间或者下楼换一个心情,通过运动、听音乐、在妈妈群里吐槽来平复一下急躁的心情,再去面对孩子。尽量选择健康的发泄方式,缩短逃避的时间,尽可能多的正面应对。
图源 | pixabay
4
了解不同年龄孩子的情绪特点
和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一样,孩子的心理能力也在随着年龄成长发育。但是与身体的生长发育不一样,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特点是需要在父母的细心观察、全心猜测、在现实中不断验证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我们要去了解孩子从婴儿、幼儿、小学生、青春期到成人,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行为、大脑发育的能力特点。比如孩子在6月龄的时候会逐渐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怕生、认人的情况。孩子在1岁之前最重要的是和抚养人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在2岁-3岁左右会出现人生的第一次“自我意识觉醒”,总是说“不”,喜欢提要求,比较固执。
只有了解孩子不同年龄对应的心理能力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才能对于孩子的需求和表现做出准确的预期,提起做好心理和客观环境的准备工作,减少养育困难和亲子矛盾的发生几率。
5
觉察自身的沟通方式
在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如何与他人沟通?
忍耐、忍耐、爆发
有一部分的人的沟通方式是“吹气球式”,回避“争执”的场景,开始的时候还能耐心面对,但是是以“退让”的方式忍耐,当最后一根稻草压上来的时候,一起爆发。在育儿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感到这样的父母的情绪是很难预测的。因为除了本人,其他人很难知道哪个时刻哪件事情是那最后一根稻草。这样的沟通方式往往是两败俱伤的 ,双方都很委屈,很伤心。
讲道理
很多人觉得好好沟通就是讲道理,因为从小听父母说“做人要讲道理”、“说话要讲道理”,但其实只是讲道理是远远不够的。父母总是讲道理,孩子会觉得很厌烦,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考虑自己的感受,总是逼着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不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成人之间的沟通仅是讲道理也是效率很低的。
说反话
人在生气的时候,很容易说反话。与父母闹别扭的时候说“我不要你管”“不用你的钱”;恋爱的时候说“你走啊”“别理我”“松手”;看到孩子扔玩具说“你扔吧,继续扔,使劲扔”。孩子在幼年,对生活的认识非常片面,很难区分“反话”的意义。我们要避免在年幼的孩子面前说反话。
威胁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威胁很有用。但是威胁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不利影响。第一,会让孩子难以体会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温暖感。第二,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威胁渐渐免疫。第三,孩子长大之后也会不自主的用威胁的方法处理意见不一致的时刻。
不听不看不发言
有一部分的人在遇到矛盾时刻是采取“石头”的方式来应对的。这些人可能信奉“遇事冷静”“冷处理”的方式来应对矛盾。但是如果只是冷处理,而没有后续的有效沟通,可能会引起对方更多的愤怒。对方可能会觉得“不被尊重”、“被轻视”,或者觉得是自己没有解释的很清楚,所以要“加足火力”解释。
图源 | pixabay
6
我们推荐的沟通方式
(讲道理的方法)
建议大家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籍,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沟通。掌握沟通四要素:观描述+表达情绪+诉说需求+做出请求。
客观描述
客观诉说事件,时间、人物、事件、发生频率。避免“总是”、“又”、“从来都是”等绝对化的词汇。
表达情绪
积累描述情绪的词汇,除了运用开心、难过、生气等简单情绪词汇之外,多运用其他描述情绪的词汇(平静、放松、安全、紧张、不知所措、厌恶、气愤、瞧不起等等)
诉说需求
人是有很多需求的,自己的某些需求被很好地满足就会产生正性的情绪感受(开心、安全、放松),自己的某些需求没有被满足就会产生负性的情绪感受(难过、委屈、愤怒)。需求大概有以下几类:基本生存(衣食住行)、做出选择的自由(做自己的主人),娱乐(感到生活的乐趣)、情感支持(感到被爱、被理解、被接纳)
做出请求
要求明确,具有可操作性。避免模糊不清的请求,比如“请你多爱我一些”、“你要有眼色”。建议改为“每次见到我的时候要首先拥抱我”、“看到别人哭泣的时候,给他递纸巾,在旁边坐着陪着他。”
在沟通之前,我们要保持自身的情绪冷静,并安抚孩子的哭闹情绪,在孩子平静一些的时候,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地点,再来“讲道理”。
周三我们用案例来具体讲解如何与孩子正确的沟通。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