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妈有话说
最近正在准备【学霸养成记】系列文章,预计篇幅比较大,10篇以上,重点讲讲2-4岁孩子该如何启蒙的问题。在大量阅读资料文献的时候,发现了这篇来自公众号【诺妈叨育儿】的文章,诺妈的观念与我不谋而合,写得非常棒,今天先分享出来,给我写文章赢点时间,也给这个系列做做预热,相信这篇文章可以给到家有2-3岁宝宝的你第一步思考。

粉丝1:诺妈,我觉得自己好焦虑啊,都快抑郁了。我对孩子成长非常关注,看到别的孩子比我们家孩子优秀,报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我就觉得很矛盾。到底是不是也给孩子报。报太多吧,觉得孩子童年不快乐,不报吧,又觉得自己的孩子跟不上节奏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粉丝2:诺妈,我现在孩子3岁多,觉得对未来好迷茫。工作压力很大,工作很忙也没时间陪伴孩子,但孩子现在又各种成长的问题,脾气大,不听话,还老打人,每天看电视没完没了的。有时候觉得工作也没做得特别好,孩子也没顾好,觉得自己每天都很焦虑。

兴趣班若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出发
别报或者少报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低谷期,诺妈有时候也会有。但情绪的低谷如果一直长时间高频持续,就很有可能患上焦虑。
焦虑,恐怕是现在最折磨娃父母的一种病。
有天带小朋友去楼下闲逛,看到楼下开着的舞蹈班有小朋友上课学跳芭蕾舞,我家小朋友就想进去看。我就陪着她在外面看,身边坐着4个其它小朋友家长,在等待孩子下课。
观看的过程,旁听了几个家长的对话聊天。
家长一:你家孩子跳得多好啊,个子也比我们家高。我们家孩子不行,最近我还天天逼着她练习,还跟我闹情绪呢。
家长二:我家的孩子想让她也多练练,就是时间太紧了,根本排不开。报了学校的交响乐团,她吹小号,每周还得练习2次。课外班的课也不能落下啊,基本现在就是周六晚上有时间练习舞蹈了。
家长三:是啊,我家孩子不想练,我不同意啊,这个必须得学,这孩子没吃过什么苦,就得让她选择一个难度大的训练项目让她坚持,吃点苦。你看你们孩子都差不多大,也都坚持下来了,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她放弃。
家长四:唉,看我家孩子那骨头硬的,今晚又被老师训了,回去还得练。哭也得练,她们班基本好多孩子都学了舞蹈,学舞蹈对女孩子身形好,亭亭玉立的。
我倒不是那种激进分子,觉得孩子完全别报兴趣班,只是听着4个家长的对话,让我产生了疑问,这些兴趣班,到底是家长想让孩子学,还是孩子基于兴趣想去学。
这个逻辑关系,是不同的。
家长想让孩子学,是站在家长的立场和出发点给孩子报班,打着各种为你孩子好的名义让孩子学。
孩子基于兴趣想去学,是基于孩子内在的需求动力想要学习感兴趣的东西。
这两种出发点的不同,会导致孩子行为的两种不同结果。
前者是他律,被动地执行这件事。后者是自律,主动地想去做这件事。
他律的手段
1. 威逼利诱
2. 吼
3. 唠叨,苦口婆心说教
这些方式,会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作用。但很难长时间持续。
威逼利诱or物质奖励
会让孩子本末倒置,区分不清选择做这件事的真正目的。也是正面管教非常不提倡的一种养育方式。
刚开始迫于当下的境况压力,多数孩子会选择服从。
我曾经也尝试提高分贝没到大吼的程度,但实践告诉我,对孩子的影响力太有限了,吼多了孩子皮了,也基本等于消极的无效沟通。
唠叨和说教
也是正面管教里同样不提倡的养育方式。尤其对于低龄的孩子,大量的信息输入,会造成认知疲惫,也是一种低效沟通的方式。
我们鼓励孩子发展自律的能力,前提是你能够给到孩子足够的尊重,问他真正喜欢什么想选择什么。
有的孩子喜欢画画,父母非觉得学钢琴会更好,否定孩子的兴趣选择,自己去给孩子做个选择。不被尊重的孩子,发展不出自律性。
回来的路上问码农,如果娃以后想要报兴趣班,你会怎样考虑这件事?
1)看这个兴趣班,适合的年龄范围是否符合她当下的年龄。比如现在她对轮滑非常感兴趣,但不适合2岁多的她。
2)让她自主的选择,做了选择后,坚持做下去。
我又问:如果她练了一下就说我不要练了怎么办?
1)给一次机会,让她重新思考,慎重选择。
2)第二次选择依然对新的兴趣半途而废,就没有下一个了。
听完,我觉得他讲得挺在理。
对于选择兴趣班的考虑因素,不是基于别家孩子报了我们也要报,不是选择这个兴趣能给她未来带来什么好处和利益,而是基于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和自主选择的民主方式,做决定。
就包括上早教这件事,理性的我们,并不会因为身边很多人都报了早教,盲目地要跟从去报。
今天是小朋友上幼儿园的第三天,状态已经非常好了,并不像别人说的,不报早教,可能以后孩子上幼儿园会容易有社交障碍之类的。
回溯到80后出生的那个年代,没有早教班的孩子,上了幼儿园社交也很正常。
所以我依旧觉得,别为了达到某种结果,而去做不适合自己孩子和自己家庭的决定。
如果觉得自己孩子适合早教就去,不适合,就不用强迫自己和孩子,非得要跟别人保持齐步走。
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力,就非常容易陷入育儿的焦虑当中。诺妈认为:兴趣班若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出发,别报或者少报。
80分,就是完美的职场妈妈
我能理解一个职场妈妈的辛苦。诺妈认为,之所以让很多职场陷入育儿和工作焦虑状的原因有两点。
1. 自我的内外不统一。
2. 追求100分的完美主义。
人生有三重绝望。
第一种是不知道有自己。
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种人,可能痛苦也可能不痛苦。痛苦的情况,是那些很纠结于追求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就会陷入追求自我无果的未知迷茫中。
不痛苦的情况,比如一个平民窟里的贫民,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就不去思考这个问题,每天重复着他原本的生活。
第二种是知道有自己,不能做自己。
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但迫于环境压力或者经济因素,无法真正做自己喜欢的。
第三种是自己不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了。
比如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非常想成为科学家,但经历过一些挫折后,觉得科学家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做不做无所谓,所以就不再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了。
这三重人生的绝望,都会导致自我内外的不统一。李一诺在讲成功的纬度时,也讲到自知对构建快乐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无法自知,就无法认识到自我和寻找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所以我经常给朋友建议,当你觉得人生迷茫又改变不了当下的局面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多读书。
这个读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学习,而是指终身成长的学习。
这种学习,能够打开自己的思维局限性,去站在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当下的局面和问题。
迷茫的时候,抬头仰望星空,浩瀚的宇宙,我们不过是沧海一栗,当你学会更宏观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不会陷入当下烦恼的事情,会以更豁达的心态接纳和包容当下不完美的事情,包括自己。
刚才讲到的职场妈妈们在育儿和工作天平两端的焦虑,大部分是源于陷入了追求100分的完美主义思维模式。
当有朋友问到我这个问题,我通常会给她们做个极端的假设。比如你能否把工作辞了,把娃照顾好,或者别过分操心娃养成啥样,专心追求事业。
她们会给我反馈说做不到啊。工作辞了还得还房贷,经济压力也大,孩子以后上学也要花钱,老公挣得也不够家里开销的,不能辞职。
专心追求事业不操心娃也不行啊,孩子这还说6岁前是敏感期,需要多引导。
我说是的,如果你的决定是不能辞职,那就选择继续工作挣钱,然后接纳你不能改变的那一部分——孩子成长中你可能照顾不到的那部分。
做到80分,留20分的不完美,你就是完美的职场妈妈。
工作的时候,你就专心工作,别想着娃在家闯祸或者成长的烦恼。
下班的时候,每天有30分钟到1小时给到孩子,正面管教里,叫特殊时光。
这个特殊时光,非常重要,是能够每天积少成多,给你们亲子关系种下希望种子的一个秘籍。
在这个特殊时光里,减少你的唠叨和批评说教,尽可能陪伴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连接好了感情,以后就容易去纠正孩子身上的问题。
我们需要学会一种态度: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用智慧去区分二者的区别。
尽量放松,别以一种操碎心的焦虑症娃妈的心态去陪孩子,孩子会吸收到你的负能量,然后用负能量来跟你对抗。
娃妈们,蓄满你的能量杯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的能量杯。如果这个杯子逐渐空了,我们就很难给到别人爱,包括自己的孩子。
如果每天我们接纳的全是负能量信息,生气、急躁、焦虑,没有一些正能量或者让我们觉得开心幸福的事情,这个能量杯就会越来越空。
如何让自己的能量杯不断的蓄满?
学会爱自己,学会爱别人。
爱自己的方式有很多,逛街买买买,看个电影,吃顿好吃的,找闺蜜唠嗑,做个spa,各种让你觉得爽的方式,都可以给你的能量杯加水。
另外就是要学会爱别人。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人与人之间打交道不可避免,如果总是以一种自私自利的心态度日,你会越走越狭隘。
当我们学会了爱人如已,逐渐构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这份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会让我们逐渐发现生活的美好。
真诚,是人最可贵的品质,没有之一。
愿我们都能做个温暖的人,照亮别人,温暖自己。
诺妈:中科院儿童心理学研究生在读,专注0-12岁儿童心理发展及亲子教育;有一个娃叫诺宝,重度热爱烘焙的处女座,热爱叨叨实用的养娃技巧,陪你轻松养育快乐的娃。
我是一妈,教育学硕士,既是育儿漫画作者,又是婴幼儿规律作息实践者。
【一妞家的事】全宇宙最懂妈妈的育儿漫画。5毛钱绘画功底,画风鬼畜却轻松。
热门文章回顾:
点下”在看“↓↓↓
是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公民应有的素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