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贝睿编辑推荐

说起爸爸带孩子,不少妈妈第一反应就是不放心:「啊?我们家那位你都不知道有多不靠谱!让他带孩子,非把孩子带到沟里去不可!」
这样的妈妈硬生生把爸爸挡在育儿大门外。实际上,2014 年耶鲁大学有一项研究发现,孩子出生后,爸爸大脑中与育儿动机相关的脑区,比如纹状体、下丘脑及杏仁体,大脑灰质增加。
这说明,男人做爸爸之后,变得没那么心不在焉,而且更专注了。他们更有动力带孩子。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爱贝睿读者洋洋爸的带孩子故事。他用独特的手工玩具表达了对女儿的爱。一起来看看吧。

平衡车和桌面足球,全部自己做

你给孩子玩平衡车、桌面足球?

洋洋爸也一样。

不一样的是,他都是自己动手做。↓
你可能发现了,

洋爸家的衣服夹子用途多多,

还能做恐龙!↓
被随手拿来当开放式玩具的,

不只是衣服夹子,牙签和熟面团也行,

锻炼孩子的建构和空间能力。
蒙氏教具、积木、轨道,洋爸通通自己做~
跟爸爸一起动手,玩真的
爸爸打磨切刻,洋洋串线,

自制小竹人↓
洋洋的卧室,真实比例哟↓

天气转凉,洋洋在家玩这样的
游戏,

穿越「火线」完成任务,锻炼大动作;

推小车至定点位,保持平衡、精准。

小推车还能用来去小区门口取快递,非常方便!

绘本和图画是平面的,

洋洋和爸爸把它们变成立体

演出来↓

宝宝亲自生活,亲近世界

3岁,别的宝宝扔个垃圾就能获得一片赞扬,

洋洋可以在大人的指导下炒黑芝麻糊,

每天自己整理床铺。↓
这就完了吗?不!

洋洋施肥、种菜,看着瓜一天天长大。↓
瓜成熟了,拿到市场去卖掉。↓

卖瓜得到的钱,拿一部分,买种子……
金钱,收获,四季交替,

生命开始与终结,洋洋有她的理解。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洋洋有深刻的体会。

爸爸的自白:

我不讲道理,我做给孩子看

起初,我了解华德福时,认同做玩具这理念,就开始学习实践起来。做手工,除了是一件很好的亲子活动,还是学知识的一种途径。手工要做得好,要运用很多的知识,数学、物理、作图、设计等等,从无到有,是一个创作;从丑到美,是艺术的感的提升,
好的作品要时间也会长,也就是毅力的锻炼。而作图就要各种尺子工具,要数学运算,这样就在平时一点一滴地,像是无意地教会孩子一堆的东西,但孩子不会觉得累与辛苦。给孩子讲「毅力」这个道理很难,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的事做给孩子看,这事就是木工做玩具。
知道理与做道理有一段距离的。育儿理念只有做到自己的生活中才能作用到孩子身上。做道理,让身体体验了才能溶入到我们的身体与灵魂里。
生活即早教。
我得感谢洋洋,是她让我有机会再一次成长,陪伴她是我的幸福。最要感谢的是洋洋妈妈,她让我有机会成为洋洋爸爸,她的爱像太阳一样,温暖我,温暖我们的小家。
爱贝睿早教计划 —— 未来脑计划,与更多有想法的家长相遇。
未来脑计划是一套包括评估+训练在内的前沿科学早教体系。每周一套儿童行为观察题目,全年 1000+ 发育观察点,轻松掌握宝宝当下年龄发育重点;继而基于评估,全年推送 100+ 分龄游戏,针对宝宝发育特点扬长补短。
扫描二维码立即加入未来脑计划

▼ ▼ ▼ 
点这里,进一步了解未来脑计划早教体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