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飞机事故,总是让人揪心难过。
凭空消失的马航MH370,至今毫无音讯。
轰动全世界的太阳神522“幽灵”航班,机上115名乘客及6名机员全部罹难,塞浦路斯政府举国哀悼3天。
国庆档影片《中国机长》的原型事件,川航3U8633生死迫降,回想起仍惊心动魄。
在这些牵动全球的事故里,不乏人为的“意外”和“意外”背后的秘密。
最近有一部新片,就揭露了半个世纪以前,一场轰动世界的空难,背后令人震惊的真相——

哈马舍尔德悬案

Cold Case Hammarskjöld

导演: 麦斯·布鲁格
编剧: 麦斯·布鲁格
主演: 麦斯·布鲁格 / 约兰·比约克达尔

上映日期: 2019-01-26(圣丹斯电影节)

片长: 120分钟 / 126分钟(圣丹斯电影节)

哈马舍尔德是谁?
达格·哈马舍尔德,第二任联合国秘书长,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于任期内殉职的秘书长。
说起联合国秘书长,我们通常会想起的只有这几个名字,加利、安南、潘基文。
身为联合国秘书长,不仅要与世界领袖、政府官员和其他人员举行会谈,奔赴世界各地,而且要发挥他的“积极职能”,本着独立、公正、诚信的原则,公开或私下里采取措施,防止国际争端的产生、激化和传播。
在国际事务尤其是殖民地民族运动上,政治家哈马舍尔德是一个热情如火、意志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和在大国间摇摆不定的首任联合国秘书长赖伊不同,哈马舍尔德立场鲜明地支持非洲新近独立国家发展,尽力为非洲国家提供保护,也因此得罪了不少老牌殖民国家。
同时,他还创建了联合国维和部队,提出了“维和三原则”(也称“哈马舍尔德三原则”),因此他也饱受舆论争议。
在其任职期间,联合国成员国内部便出现过希望秘书长死亡的说法。
1960年,加丹加从刚果分裂,宣称独立,引发交火战争。
而实际上,在其背后撑腰,或曰真正操控加丹加的是一家比利时的联合矿业公司。
叛军领导人莫伊兹·冲伯参观矿业工厂
为维护刚果的主权完整,也为还无辜平民以和平,哈马舍尔德派遣联合国部队对加丹加发起进攻。
怎料比利时的雇佣兵不好对付,联合国损失惨重。
可哈马舍尔德没有放弃,他的坚持引起了英美等国的不满。
最终,1961年9月18日,哈马舍尔德乘飞机赴加丹加国参与停火谈判。
凌晨,其乘坐的飞机在北罗得西亚意外坠毁,哈马舍尔德与15名随行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这一案件的发生,轰动了全世界。
但对于秘书长之死,却没有明确的新闻调查报道,甚至半个世纪以来,飞机失事的原因也一直疑云密布。
在联合国对此案重新展开调查之际,记者出身的导演麦斯·布鲁格花费长达6年时间,拍摄了这一部纪录片。
豆瓣评分8.3,影片获得第35届圣丹斯电影节导演奖。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以动画的形式重现了飞机坠毁的场景。
这场长达六年的调查,其初衷也仅仅是为了找出飞机失事的真正原因。
可此时还没人能预料到,最终的调查结果将远远超出预期。
大多数人相信哈马舍尔德死于谋杀,但一直没人能给出可靠的证据。
在时间的冲刷下,这场死亡被世人淡忘。
约兰·比约克达尔是六年前最先着手重启调查的人。
他的父亲在联合国工作,曾带回一块据称属于失事飞机的金属板。金属板上奇怪的圆洞疑似弹痕,引起了他的兴趣。
在简单走访事发当地的目击证人后,他与导演麦斯·布鲁格前往发生坠机的恩多拉机场,寻找飞机遗骸,企图证实当地老人们的证言——
“飞机是被另一架战机击落的。”
接下来,镜头转向南非,于1998年公之于众的谋杀哈马舍尔德计划手稿将名为南非海事研究所(SAIMR)的神秘机构引入了他们的视线。
“幕后黑手”基斯·麦克威尔也浮出水面。
塞莱斯特行动文件(谋杀计划)
麦克威尔是SAIMR的海军准将,曾在南非的黑人区假扮医生,开私人诊所,专为黑人治病。
这是二人的第一个重大收获,麦克威尔成为这次调查的重要突破口。
南非的前尘往事告一段落,回到恩多拉。
随着一封古早电报的成功解码,第二个重大突破也出现了:
受命击落哈马舍尔德所乘飞机的飞行员身份被确认——比利时雇佣军杨·范·里塞格姆。
可就在飞行员身份锁定,一切看似快要柳暗花明之时,噩耗偏偏接踵而至。
先是里塞格姆逝世,无法提供直接证据,遗孀亦不愿配合采访。
后是约兰的金属板经检测被判定为无证明价值。
最后,就连他们的遗骸挖掘计划也被叫停了。
里塞格姆遗孀拒绝接受采访
可很快地,事情又迎来了转机。
约兰搜集到了第三个重要证据——
一份曾于1989年通过征兵广告签约加入SAIMR,参与某次非洲军事行动的士兵名单
一名雇佣兵提供的证书证实了SAIMR的存在
得益于这份名单,约兰顺藤摸瓜找到了曾长期为SAIMR工作的亚历山大·琼斯
影片的最后三十分钟,这位关键人物披露了大量有关SAIMR的惊人事实。
从秘密军队到生化战争,从跨国行动到内部暗杀……
这个神秘组织的规模,远比我们想象的庞大。
所做的恶行,也远比我们已知的残忍、毒辣。
而结合亚历山大的证词和麦克威尔未完成的自传,他假扮外科医生的疑团也终于得以破解。
原来所谓的“治病”不过是传播艾滋病毒的借口,目的在于帮助白人逐步占领非洲
尽管直到最后二人也未能得出全部真相,略有遗憾。
但环环相扣的推理演绎,不断将焦点导向意想不到的阴暗角落,如同解谜游戏,让人欲罢不能。
值得注意的是,导演还雇佣了两位打字员对调查进行书面记录,并将此过程拍摄下来,放进了电影里。
借此,导演一方面制造出了一种“虚构”的错觉,使影片富于更精巧的结构与更强的悬疑色彩。
另一方面,两位打字员针对调查的细节,面对面地向导演提出疑问,也为影片提供了一个独到的视角。
当她们从事件的旁观者变成讨论的参与者,置身影像而外的我们亦找到了代入自身的支点。
我们不仅被动接受着调查的成果,还借打字员之口与导演实现了对话,并有幸圆满了这场调查连同这部影片的最后一个环节。
有趣的是,打字员之于本片的存在其实一直是个问号,直到后期调查陷入僵局,导演才告诉观众此举的深意。
片中诸如此类的悬念设计不计其数——
导演一开场就指出幕后黑手的形象特点,但半个钟头过后,我们才得以一瞥此人的真容。
哈马舍尔德遗体衣领处的神秘扑克早早现身,却在最后十分钟才等到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
衣领处的“死亡卡牌”——黑桃A
更有甚者,在亚历山大·琼斯登场后,此前某些受访者言之凿凿的证词居然戏剧性地被驳斥为谎言……
勒内·戈尔曾在采访中否认自己是SAIMR的成员
蒂尼·格勒内瓦尔德的证词被推翻
意义的悬置和观念的颠覆被反复使用,导演用尽花样,把尘埃落定的事实化作一个个待解的谜。
此外,麦斯、约兰两人历时六年的调查也可谓一波三折,精彩程度不输悬疑故事片。
这六年间,他们所面临的重重阻碍并非他们所期望,却意外地赋予了这部底色灰暗的纪录片以无可复制的神采,也算是精诚所至,因祸得福。
事实上,本片的底色固然灰暗,但相较于同题材纪录片,导演讲述的口吻已经足够戏谑、诙谐
最开始,他严正声明,如果他为真相付诸的全部努力最后被证明仅仅是一场愚蠢的阴谋论,那么,他很抱歉。
听到这话,打字员都不禁翻了个白眼。
前往恩多拉机场寻找遗骸前,他还特意为他和约兰“装备”了两顶遮阳帽,保护他们的“斯堪的纳维亚皮肤”,附带两支古巴雪茄,用于庆祝。
就这样,严肃的调查一时间充满了莫名的萌感。
结果没成想计划中途被叫停,麦斯只好惆怅地抽起了雪茄,影片的氛围也愈发沉重起来。
再到后来,导演的冷幽默已彻底无处施展。
因为真相终于渐渐明了,背后的阴谋太过惊悚、丑恶,任谁听了也笑不出来。
在这整个故事中,最可怕的不是善于操纵人心的麦克威尔,也并非SAIMR所施下的种种恶行本身。
真正值得反思的,是它缘何可以在谋杀联合国秘书长之后全身而退。
导演形容哈马舍尔德为——“热情如火的理想主义者”。
他一生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摆脱殖民阴影,却也不幸为此丧命,种族矛盾的深刻由此可见一斑。
透过本片的揭秘,我们得以一窥白人至上主义者的基数何其庞大,他们对黑人的仇恨、对第三世界巨大利益的欲望又是何其强烈。
而一个难解的症结在于,这群贪婪的恶魔恰恰来自精英阶层,是我们的社会支柱。
参与病毒研发的达格玛·费尔成绩优异,年轻漂亮。
谋杀的执行者里塞格姆飞行技术高超,家庭美满。
至于作为该机构内部领袖的麦克威尔,共事者都对他的聪明记忆犹新。
真相就是这么让人心寒。

给非洲带去深重灾难的,正是这群白人精英。
他们的势力强大到杀掉联合国秘书长也不会怎样,他们的暴行被无数潜藏的种族主义者默许。
如果坚信种族平等并为之付诸实践的人足够多,SAIMR怎会成气候,哈马舍尔德又何苦孤军奋战呢?
最后,影片回到起点,消失的主人公哈马舍尔德再度出现。
他总是在战斗,甚至死于奔赴下一场战役的路上。
也是由于此,他的生命本身于SAIMR而言就足以构成莫大的威胁。
可战役还远没有结束,调查也尚未完结。
片尾,约兰又上路了。
毫无疑问,迎接他的将是更加残酷的现实。
可总得有人站出来。
我们期待着谜底被揭开的那一天,只要能有一丝光透进去,黑暗就不再是黑暗。
真相会大白,哈马舍尔德期许的愿景会到来。
*本文作者:kiwi

不能只有我一个人「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