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辆跟随我们三年半,在刚刚过去的盛夏和初秋尽职地奔波7300英里,提供了61晚遮风挡雨的居所,既是座驾又是屋檐,一路翻山渡海无所不能的蓝色斯巴鲁——
五天前在阿拉斯加,被我们卖了。
给它拍下最后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小伙伴们纷纷诧异:别人都是卖了房去旅行,你们旅行完了卖车,这是个什么思路?
欢迎来到远夏的新坑《慢船去北方》,看看我们在二零一九年的夏末秋初,到底搞了怎样的一套骚操作。
这个夏天的计划,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铺垫:从美国本土出发,沿着阿拉斯加著名的“海上高速公路”,坐渡轮一路北上。
三年前,我们坐了78个小时的船抵达遥远的阿留申群岛。一年前,我们飞到Juneau和Sitka,浅尝辄止地游玩了Inside Passage的峡湾地区。它们的共同点?临海,并且不通公路。因此,州政府每年补贴近千万美元运营“海上高速公路”,用渡轮连接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本土,串起沿途依赖它而生存的城镇们。
阿拉斯加内陆的公路我们几乎全部开过,这条海上公路自然也得体验一下。想要玩好东南峡湾,渡轮的确是唯一实惠且自由的选项:豪华游轮价格不贵,但每站最多只能停一个白天;飞机倒是每天都有,但半小时的支线航班也要上百美元,一站一站飞下来分分钟破产。
就这样,早春三月洛杉矶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躺在酒店消化午饭等待晚饭的时候,Lyra仔细研究了渡轮时刻表,组合出一张分为9段的船票:在六月初离开美国本土,经过Bellingham - Ketchikan - Wrangell - Petersburg - Sitka - Juneau - Haines - Skagway - Juneau - Whittier,每站下船玩上三四天不等,历时一个多月抵达阿拉斯加内陆。
然而买好船票具体计划行程时,新的困难忽然浮现:这些不通公路的小城租车奇贵无比。在本土已经可以报废的里程10万+老爷车,人家也敢报价$150/天。粗略计算,这一个多月的车钱至少要花三四千美元。而且,租车以24小时为单位计价,渡轮时刻表却经常昼夜颠倒,凌晨出发或午夜抵达是常事,想和租车无缝衔接根本不可能。是为了几个小时强行多付一天车费?还是不如住旅馆?或者干脆在码头打个地铺熬夜?
预见到旅途中的焦虑纠结,我们迅速打了退堂鼓,趁着免罚金退票的24小时还没过,把刚买的船票又取消了。
如同过往的每一次,旅途中的艰难时刻,往往也是灵感迸发的瞬间。
“哎哎哎,我有招儿了!咱们可以把自家车带上渡轮……(查价格中)单程两千多,比租车还便宜啊。”
“等会儿,车运去阿拉斯加之后,怎么弄回来呀?”
“走加拿大开回来?”
“童鞋,我木有签证。”
“还坐渡轮原路回来?”
“那又是两千美元,有点儿不划算吧。”
“说的也是。唉,要是能从本土租辆车单程还在阿拉斯加就好了,可是租车公司根本不允许。”
(十五分钟的沉默后)
“嗨!咱俩钻牛角尖了,就开自家车,完事儿在阿拉斯加卖了呗!这不就相当于单程租车嘛。”
“你真™是个天才。”
我们的夏天,便从这一刻开始正式发芽了。
当然,做出开车到阿拉斯加卖掉的决定,并不是一拍脑袋这么简单。我们之后又多方查询信息,终于确认了这不仅可行,还超乎寻常地划算。
因为阿拉斯加的车辆都是用货轮运去,无论新车还是旧车,价格统统比美国本土贵上不少,价差大约在一两千美元。甚至有当地人夏天飞到南方,买一辆车开回家自用或转卖,减去路上成本也许还能小赚。官方经销商进驻安克雷奇之前,阿拉斯加的很多Mini Cooper,都是以这种方式人肉运输的。
我们这辆三岁的斯巴鲁Outback,恰好是执行单程卖车计划的上佳选择。水平对置发动机、全时四驱、车顶的原厂支架……Outback作为美国西北街车(俄勒冈、华盛顿,包括阿拉斯加),配置正适合热爱户外的高纬度城市居民。旅途中遇见的当地人都说,这车一定不愁出手。退一万步讲,哪怕车卖得便宜些,一路开着它省下的钱也是稳赚不赔了。
最终船票机票一一定好,我们七月离家从华盛顿州登上渡轮,八月中旬结束船程抵达阿拉斯加本土,之后自驾向北跨越北极圈,再一路追着秋色玩到Denali,在九月结束前卖车返回。7月11日至9月24日,这个夏末秋初我们离家76天,行车7600英里,足迹从北纬49度跨越到71度,从西经122度到165度,把太平洋、白令海、北冰洋的海水都摸了一遍。
75个夜晚中,有1个是红眼航班,5个在渡轮上度过,6个住酒店,余下的63晚全部睡在车里。像睡车攻略里描述的那样,我们把后座放倒铺上充气防潮垫,还带了枕头和厚睡袋。虽然比不了家里的记忆海绵床垫,但每晚可以躺平伸直打滚,舒适度已经足足够了。最长的一次我们连续睡了17天车,一点都没有觉得难熬。
洗澡靠公共浴室或健身房,厕所靠超市沃尔玛,白天没事情做就去公立图书馆上网……不用打包拆包,需要的一切都在手边,感觉睡车甚至比住酒店还方便。要知道,阿拉斯加的夏天是超级旺季,不通公路的小镇里住宿一百多一天,大城市甚至飙到二百以上,我们的“汽车旅馆”可是一分钱都不用花。
回想起来,这次慢船去北方的自驾之旅远不算一帆风顺,反而是我们过往所有旅途中,最意外频出的一次:
七月底,渡轮系统全面罢工停摆,我们连人带车被困在不通公路的渔村Petersburg,几乎要绝望地提前卖车改乘飞机继续北上时,才等来劳资协议谈妥罢工结束,被困16天后终于逃离孤岛
八月中旬到达阿拉斯加本土,却赶上山火肆虐,把安克雷奇南北的两条公路全部截断。我们被困在PM2.5指数好几百的山火烟霾中服雾了十天,南下不能北上不得,在焦虑中无所事事。计划中的Kenai Fjords冰川游船彻底取消,去Lake Clark观熊的小飞机也差点耽误。
八月下旬,北上北冰洋的Dalton Highway连日阴雨。原本希望开着自家车可以慢悠悠玩上五六天,然而左等右等等不到雨停只好强行出发,行程被压缩到三天半,其中拍照的好天气只有一天。
因为阴雨,土路上被压出了巨大的深坑,路况被评估为“Hazardous”,连十八轮重卡都叫苦不迭。前几次能时速50迈飚过的路段,这次只能以10迈龟速左右躲闪,足足17个小时才开完全程的414英里。
从没出过毛病的小蓝从北冰洋下来后,时速一超过45迈就开始抖动,让我们以为悬挂被烂路颠坏,幸好及时发现都是洗车惹的祸,最终虚惊一场。
……
当然,路上更多的,永远是惊喜与收获:
7月12日,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出发,从渡轮Columbia号回望Mount Baker的日照金山。
7月14日,抵达阿拉斯加的第一站Ketchikan,刚好在下午的短暂好天气中飞去了Misty Fjords。
7月18日,提前抢到permit,从旅途第二站Wrangell前往Anan Creek,超近距离拍了一整天黑熊捕三文鱼。
7月22日,来到第三站Petersburg,坐船去看北美洲最南的潮汐冰川LeConte Glacier,在峡湾中划皮划艇,等待冰川碎裂落海的一瞬间。
同一天的日落时分暴风雨袭来,Petersburg海边爆发盛大的晚霞,14mm广角镜头都要竖幅接片才能拍全。
8月4日,罢工刚刚结束还未脱困的我们,意外在北纬57度的Petersburg看到了极光大爆发,绿色从地平线一直闪耀到头顶,连夏日黑不透的夜空和渔港码头的灯火都盖不住它的光彩。
8月7日,在峡湾尽头的Haines登上小飞机,再次拜访Glacier Bay国家公园。上次坐了冰川游船,这次是飞越冰原。
8月14日,最后一次把车开下渡轮,按照原定计划顺利抵达阿拉斯加本土的Whittier,开始旅途的后半程。
8月21日,熬过山火封路又重新预订了小飞机之后,好事多磨的Lake Clark国家公园终于成行。水上看熊出乎意料地刺激,如果熊不游过来,我们就开船过去。
8月30日,秋日的Dalton Highway两侧苔原艳丽,公路掠过Sukakpak Mountain直指北冰洋。
8月31日,27天前的那一波剧烈太阳风暴又如约转回地球的方向。在极光带中心赶上最强的爆发,五彩光芒在四面八方飞舞,大概可以刷新“看过最牛叉的极光”纪录了。
9月2日,Lyra对秋色演进的估算相当准确,前几天北坡苔原刚刚褪色,这边Taylor Highway正是黄叶最盛的金秋时节。
9月4日,第三次来到全美最大国家公园Wrangell-St. Elias,终于有机会从空中俯瞰。
9月7日,飞到楚科奇海滨的Kotzebue,被迫两个人奢侈地包下一架小飞机,前往Kobuk Valley国家公园。虽然天空不作美差点没有飞成,但北极圈里的秋色正好。
同一程着陆隔壁的Gates of the Arctic,宣告我们正式走遍美国全部(60/60.5)国家公园。没去过的0.5个是American Samoa,非美国公民居然需要单独办签证,所以我们决定单方面不承认它是美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月9日,顺路飞去白令海边的小城Nome,城外三十英里处有条当年为金矿修了一半,却又被风暴摧毁而废弃的铁路线,被称为Last Train to Nowhere,上世纪初从纽约买来的火车头仍留在原地。
9月13-17日,在即将与爱车告别之前,把它带进每年只开放四天的北美最高峰Denali国家公园,并且靠着每天凌晨三点半赶去门口排队(同时继续睡觉——论睡车的无敌优势)的精神,成功实现了Road Lottery四天全部第一个进门的成就。在公园里还偶遇了好多小伙伴,简直像是大型网友面基会XD
今年公园的野生动物格外活跃,我们三次和棕熊狭路相逢,最近时伸手就能被咬到(所以当然没有伸)。
Road Lottery最后一天,难得的雪过天晴之后,Denali短暂地从云雾中闪现。赶紧把我们的小蓝开到路上,为它和雪山拍下最后一张合影。
9月23日秋分,美国纬度最高的城市Barrow,我们在2°C的寒风中换上泳衣跳进北冰洋。这一次跨越夏秋一路向北的漫长旅途,至此终于结束。
由本篇文章开始,《慢船去北方》将是远夏接下来不定期更新的系(xin)列(keng),记录我们两人一车的旅行。欢迎大家分享点赞打赏(以及催稿),你们的资瓷才是我们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彩蛋】被渡轮罢工困在Petersburg的时候,Eric抱起一路随车带着的吉他,现编现唱了一段小曲儿。没好意思去渡轮码头卖艺,只敢在海边营地自娱自乐卖给Lyra看~凑表脸地贴在这吧。
一些关于阿拉斯加的参考阅读:

最近发现微信改版后很容易错过推送。我们两个平时只有业余时间写文发图,更新不定期,如果不想错过新文章,别忘了把“远夏在路上”星标置顶哦。
↑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
↑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
打开订阅号信息页,点击右上角,就能找到远夏啦

关于远夏
远(Lyra) & 夏(Eric),2002年在中学相识,2010年夏天终于初次结伴旅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同居旧金山,但很快就要居无定所浪迹天涯。
风光喵。十几年前跳了拍照的坑,近年来越陷越深。约伴时的独裁领队,旅行中的靠谱向导。2008年来美,足迹已经踏过全部50个州,和60/60.5个国家公园。斯坦福地球物理研究生在读,理想是去北冰洋岸边挖石油。
风光喵专职司机/背包侠/经纪人。遇到风光喵之前是独行侠一枚,国内只有4个省没去过,在美国也走遍了50州。北大广告系不务正业4年,美国艺术管理硕士。业余乐手/律师/码农/会计/厨师……传说中的什么都会一点的那种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