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脑辐射大,不能多玩!”
“睡前要关机,手机辐射对身体不好!”
“电脑旁边要放盆栽,减少辐射!”
……
相信大家没少听父母说这些话,久而久之,甚至谈辐射色变,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辐射到底是什么?辐射对身体有什么危害?生活中常见的“防辐射”神器是不是真的管用呢?
这就要从“人们为什么惧怕辐射”说起,要知道,在农业文明的时候,先人们可没有“辐射”这个概念。进入到20世纪,光、电、热力学都在蓬勃发展,而这时由于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人造磁场被大量应用,人暴露在人造磁场中的概率更大了。
到了现在,手机、电脑被广泛应用在学习、生活中,而辐射确是看不见、摸不着,像是一个隐匿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会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再加上未知的事物总是能引起人的恐惧与“求生欲”,这时商家再大肆做广告,各种“防辐射神器”也就应运而生了。
但你知道吗?并非所有的辐射都是有害的,因为,任何物体只要高于绝对零度就会向外辐射能量,就是说,我们自己也会向别人“发出”辐射。(划重点:不是只有电器有辐射!)
就日常生活而言,阳光所发出的辐射比手机与电脑大得多,真要防辐射的话,我们可能见不得光……这些无害的辐射叫做“非电离辐射”,主要来源于手机、电脑、阳光、微波炉等等。目前科学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非电离辐射能使人体得病,所以非电离辐射基本上是人畜无害的。
即便是对于孕妇而言,日常生活中的辐射也是安全的。BMC公共卫生杂志(Journal BMC Public Health)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孕期使用手机的孕妇生出的宝宝并没有发育障碍。
目前,我们常说的辐射主要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中电离辐射主要来源于坐飞机、照CT、照X光、吸烟、核辐射等。这部分辐射才是对人体有害的!值得一提的是,小剂量的接触电离辐射对身体的伤害不大,只有长期或者大剂量接触,人体才有可能发病变。
在一些有大量电离辐射的场所,一般会有这样的标志↓我们要避免进入这些场所。
图片来源:百度
换言之,我们即便24小时不间断接触手机电脑,且年年月月如此,其在“辐射”上的影响也不如照一次来自“电离辐射”的X光来得猛烈。(妈妈再也不能以防辐射为理由阻止我玩手机了……)
而电离辐射也并不是什么“洪荒巨兽”,只要低于规定剂量,电离辐射的危害也是相对安全的。在医院照X光与CT等的辐射量被严格规定在安全值内,我们同样不需要因为害怕辐射而放弃医学检查。
弄清楚原理之后,再看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防辐射“神器”,分分钟可能变成“雷品”。
1号选手:
仙人球……
图片来源:pixabay
……
……
……
可以起到装饰桌面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护眼,适当缓解双眼疲劳!
至于吸收电脑辐射,我们不需要指望小小一棵仙人掌,毕竟电脑辐射对人体的作用微乎其微,不需要过度慌张。但装饰装饰桌面,让心情变得美好也是不错的~
2号选手:
孕妇专用防辐射服……
图片来源:亚马逊
……
……
……
能够彰显自己的孕妇身份,从而避免上下班途中人挤人的窘境!
医疗场所常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铅衣”防「电离辐射」,但这样的衣服动辄十几斤,日常生活中基本不会用到。
图片来源:unsplash
而网上卖的孕妇专用“防辐射衣”更像一个噱头,而目前亦没有数据表明日常辐射能够影响孕妇流产率与胎儿畸形率。漫漫孕期,不玩手机怎么度过呢?但是,孕妇确实要避免长期玩手机电脑造成眼睛疲劳与腰肩疲劳。(此条亦适合所有人)
若实在不放心,想买个安心,选最便宜“防辐射服”的就行。
3号选手:
防辐射眼镜……
图片来源:unsplash
……
……
……
为你平平无奇的近视眼镜增添一分靓丽的色彩!
目前市面上的眼睛竞相打着“防辐射”的旗号,但是,谁也没有说辐射只能通过垂直路径进入眼睛啊啊啊!万一辐射们“拐个弯”……而且造成眼疲劳的不是辐射,是长期用眼鸭!
不过,蓝光眼镜胜在颜色特别的,能给平凡单调的黑框眼镜增添了不少亮色,实在要买也无妨。
4号选手:
防辐射手机贴膜……
图片来源:亚马逊
……
……
……
不仅防震,还能一定程度上防摔!
手机辐射是安全的,不用过于担心,更不用花高价买“防辐射膜”。普普通通的钢化膜就够用啦!
5号选手:
放电脑辐射隔离霜……
图片来源:pexels
……
……
……
买适合自己肤质的化妆品护肤品最重要,一切打着“防电脑辐射”旗号抬高价格的化妆品和护肤品都是流氓!
辐射其实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确实没有必要“谈辐射色变”,各种各样所谓的“防辐射神器”都“可以但没必要”!都是商家为了提高价格和销售量所打造的噱头,大家都是小机灵鬼儿,怎么会轻易上当呢?
比起“烧钱”买“神器”,我们不如向自己的长辈科普“辐射”的原理,真正科学合理地防辐射:不随便进入含有大量「电离辐射的场所」:按照医生建议与正规程序进行医疗检查;少抽烟;不进入核辐射污染区……至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可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不需要让手机电脑等电器成为心理负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