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物质愈发达,愈要加深对于人文道德的探讨,使其发挥在助益人类美好生活的正轨之上。”
作者丨华商韬略出品人  毕亚军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图片:网络
新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今日在香港举行颁奖典礼。
大自然保护协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纳、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分别获得本届“可持续发展奖”、 “人类福祉奖”与“正能量奖”。
“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由香港企业家吕志和首期捐资20亿港币创办。
杂交水稻科学家袁隆平、无国界医生组织、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美国兰德萨农村发展研究所、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全球可再生能源鼻祖汉斯‧约瑟夫‧费尔、世界气象组织、伯乐林教育基金会等为该奖项前三届的获得者。
因其面向全球开放的世界性与诺贝尔奖相仿,“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常被很多舆论称为是“中国版的诺贝尔奖”,但事实上,它与诺贝尔奖有着很多的不同。
比如,经常被媒体关注的一个不同是,“吕志和奖”的奖金数额要大大高过诺贝尔奖。其每个奖项的奖金高达2000万港币,而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至今不及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0万元人民币)。但奖金不是重点,吕志和的重点,还是希望通过奖项弘扬获奖者的事迹精神。
比如,“吕志和奖”每年只颁发三个奖项,而且不是按行业和学术界别的不同设立奖项。“吕志和奖”着眼于当今人类社会的核心挑战,设立了可持续、人类福祉、正能量三大奖项,分别侧重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医疗等人类基本福祉、积极精神道德价值观三个领域,从全球选择先进楷模并且予以表彰,而且每个奖项每年只颁发给一位个人或一家机构。
“吕志和奖”的另一大特征是,其表彰对象所从事的领域,往往都是需要更多普通人参与其中的。普通人的参与令这些事业发展更好,也通过这些事业让社会更美好。这也是吕志和特别强调的一个核心,希望通过奖项带动更多人对所涉领域的关注和参与。
今年的三个奖项获得者,也都体现着这样的特征和精神。
由马云担任全球董事的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成立于1951年,是专注保护全球环境的非营利组织,也是全球最具成就和影响力的公益环保组织。
▲大自然保护协会首席执行官、
前美国内政部长朱莎俪女士
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全球汇聚力量保护大自然。目前已在400多名科学家和100多万成员的支持下,对六大洲超过100个主要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并让8000公里的河流得到保育,5000万公顷的土地得到保护,同时还建立100个海洋修复区,每年减少排放超过20亿吨的温室气体,但很显然,这一工作还需要更多人参与其中。
2019持续发展奖获奖机构-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香港后海湾的蚝礁保育项目
Kyle Obermann摄
获得“人类福祉奖”的詹妮弗·杜德纳,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化学教授。杜德纳毕业于哈佛大学,是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核心贡献者之一。
2019人类福祉奖获奖者詹妮弗.杜德纳博士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是当代重大科学发现,其应用可以广泛到从预防和治疗疾病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各个领域。作为世界顶尖的科学家,杜德纳在开创技术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捍卫科学伦理的底线,阻止对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滥用,确保科技向善。
“吕志和奖”的正能量奖,不但要求获奖者具备世界性的成就和贡献,还特别注重对获奖者作为精神道德榜样的考量,它强调鼓舞人们在艰辛和逆境中追求建设性的改变,在推动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中的无私奉献,本届获奖者樊锦诗正是一位这样的世界楷模。
2019正能量奖获奖者樊锦诗
樊锦诗生于北京,长于上海,1963年从北京大学历史考古学专业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前往甘肃敦煌研究院工作,然后扎根在此,奉献至今。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但至今,当地的条件依然堪称艰辛,樊锦诗克服生活与工作中的诸多困难,从一名大学生到世界文化保护和弘扬的领军人,对莫高窟的保护、在全球传播莫高窟的文化与艺术、推动人文交流等方面做出居功至伟的贡献,赢得“敦煌女儿”的美誉。
在被宣布获得“吕志和奖”正能量奖月余后,9月29日,樊锦诗在人民大会堂获颁“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知悉获得2019年“吕志和奖-正能量奖”后,樊锦诗表示多年的努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保护莫高窟这个文化、艺术及历史的宝库。她说:“我希望这次获奖可以鼓励更多人去重新审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大千世界的一份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吕志和1929年出生在广东江门,5岁时为避战移居香港。
因祖上早年前往美国谋生,获得不错的发展。到香港之初,吕家的条件相当不错,不但有自己的一栋小洋房,还带有保姆。但这种生活很快就被战争摧毁,念书到初一时,吕志和便结束学业自谋生计,从兜售小食品学习做生意。
兵荒马乱中,吕志和靠着勤劳吃苦,尤其是想方设法跟别人卖一样的东西,在日本兵的铁蹄笼罩下起早贪黑,跑街串巷,三、四年间竟然靠薄薄的利润赚到200多万日本军票(当时日本在香港强制发行的货币,当时可在香港买下一条街)。
日本投降后,手上的日本军票一夜成为废纸,吕志和又从做学徒开始,20来岁再通过机械物资买卖赚到第一桶金。战后重建中,基础设施发展蓬勃,因循于此,吕志和1955年创办了嘉华集团,以石矿建材业为开端,相继进军地产业、酒店业、娱乐旅游业,跨足内地、东南亚、美国,成为著名的石矿大王与酒店巨头,也由此成为香港从满目疮痍走向世界都会的全程参与者与开创者,也是港商参与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领路人。
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一位成功企业家都是时代机会造就的产物。吕志和也不例外。超过一个甲子的奋斗历程里,他踏准了时代机会的大节拍持续创新奋斗,也成了跨时代的赢家。
即便在充满传奇的一代香港企业家中,吕志和也显得非常特殊:12、13岁即创业的他,是他们中最早做老板的人,是最年轻的百万富翁;85岁问鼎亚洲第二富豪高位的他,也是他们中做老板时间最长,最大器晚成,80岁高龄还能开创世界性骄人业绩的人。
在香港基础建设最蓬勃的时期,吕志和从建筑机械贸易一直做到石矿建材业,赢得“石矿大王”的美誉,为香港的城市建设及各项大型基建提供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建材。
在香港尚以制造贸易为主的时代,吕志和就前瞻到香港将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前景,并在一片滩涂上修建了当时香港最高水准之一的五星级酒店,成为本地酒店业的领军人。之后他又进入内地市场,以及美国等海外市场投资,成为美国第十二大酒店业主。
2002年,为以博彩业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旅游及会展经济的发展,澳门结束博彩业70多年的专营历史,实行赌权开放。73岁的吕志和也发起一场人生的大挑战。
在酒店旅游业深耕多年的吕志和,成立银河娱乐集团,成功投得澳门娱乐牌照,成为具有博彩经营权的港资企业。此后,他以多元化旅游娱乐休闲业务为核心,将银河娱乐发展成为澳门博彩娱乐业规模最大的业者。
靠此业绩,2014年,85岁的吕志和以220亿美元净资产成为仅次于李嘉诚的华人第二、也是亚洲第二大富豪。如今,澳门银河娱乐凭借多姿多彩的休闲旅游娱乐及餐饮购物相融配套,且经营卓越,是澳门向旅游休闲娱乐之都转型的成功象征。
吕志和曾开宗明义地说,自己并不认同“企业家最大及唯一的责任就是赚钱,企业的责任就是帮助股东挣钱”的观点。在他的字典里,成功和分享,都是个人和企业的重要意义。他推动嘉华集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无商不艰”的风雨挑战里,尽最大可能获得成功并与社会分享果实,以善言和善行赢得肯定、信任与尊敬。
他说:“你无法想象,自己会在一个动荡的社会获得持续的商业成功。因而,企业家贡献于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既可以说是造福他人,也更事关自身的根本利益。
上世纪70年代末,吕志和就加入香港东华三院(香港历史最久远、最大的慈善机构)担任要职,很多香港的高等院校都有他的大笔捐赠,同时,他还为香港旅游酒店业管理人才的培育贡献重大:推动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并将前者推向世界领先的水准。
改革开放之初,吕志和就开始捐助内地教育、科技事业,至今已累计捐助100多所希望小学,也是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重要捐赠人之一。
这些年,吕志和成了一个专业的慈善家,相继推动成立了银河娱乐集团基金会、吕志和慈善基金,并于2015年捐出20亿港元作为第一期资金,设立吕志和奖有限公司,设立了“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
对“吕志和奖”,吕志和最看重的部分包括:
第一,希望以此弘扬获奖者的思想和善力量,使其正在进行的事业和德行得以更好地继续,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大的影响。他说,希望奖项能够通过专业、严谨而科学的评估,真正找到上述三个领域的世界文明之光,使其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永久福祉的一个榜样。
第二,通过这个奖为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献上一份力。他说,这个华人社会第一个由私人发起,不分种族、地域的全球化奖项,是他代表中国人献给世界的一个礼物,同时,也是一种身为中国人的争气。“世界已经看到中国在经济与科技方面的巨大进步,但对我们的现代文明和责任承担似乎并不那么恭维,所以,我希望透过‘吕志和奖’能为中国在这方面扮演一个角色,让国际上知道我们对世界的关心和承担。”
吕志和曾多次和我分享说,他至今无法忘怀自己眼睁睁地看着同胞被日本兵打死,以及自己当初如何点头哈腰地从日本兵身边走过的经历。
“当时心里就在想,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悲哀,被人家这样欺辱,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抬头挺胸地走在大街上……所以后来赚到一些钱,我捐学校,捐医疗,捐科技,希望尽一点力,希望我们能发展起来,不再有那样的伤痛。
“吕志和奖”要褒奖和宣扬的重点,不是推动商业与文化的繁荣、产业与技术的发达,而是要彰显和鼓励道德正能量和可持续文明,要呼吁人们关照内在的修为,以及与他人和世界的相处。这也是吕志和经常强调的,当代社会尤其应该关注的重点。
在香港的富豪家族中,吕志和家族给外界的印象一直十分和谐,其下一代分工协作、勤劳朴实,在各自领域成就卓越且平易近人,没有不利传闻和八卦。
这有赖于吕志和的言传身教。对下一代,他始终强调德育胜过知识的教育;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他提得最多的提案,是如何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及推动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到自己捐赠的学校考察,他谈得最多的也是,知识教育很重要,品德教育更重要。
吕志和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过得快乐、开心。“有钱要开心地生活每一天,没钱也可以开心地生活每一天。”他强调,这跟物质有一定的关系,但真正重要的是心态问题。
他说自己并不是今天才开心地生活,即便当年日据时代,“家门口都是饿死者的尸体散发的恶臭,也都还是打足精神,正面积极地做自己的事。
这样的经历让吕志和总是用接纳并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不如意的事,让他在跌宕起伏中得以保持平常心和愉悦感。这既是他得以长期愉快地保持奋斗精神和状态的关键,也是他能够有所成就而且生活幸福的关键。
“有人类的地方就定有烦恼,要提高幸福感,保持良好的心态,知足常乐,从自我内心寻找答案才是关键。”吕志和说,“‘心安’是世界和平的源泉,心安就能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大家都心安,社会就更和谐,世界就更美好。”
从此出发,吕志和看到当今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得到越来越多外在的成功,但很多人的内心却越来越不快乐,拥有更多却不幸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更甚者,突破道德伦理的底线,伤害他人、社会和自然,追逐私利。
“个体精神空虚、集体焦虑不安、社会矛盾激化、政治纷争甚至战争等等,依然是常有的事。”吕志和说,今天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富有,但也更贫穷,富有的是商业与物质的空前繁荣,贫穷的是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和个人精神。
他认为,这一切,很多都是因为贪欲膨胀和道德文明的缺位所致,是价值观层面出了问题。“今天,一般大众的物质生活都不成问题,反而是精神上的空虚、心灵的失落,导致群体的不安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视德育的培养、建立良好的价值观。
这也是吕志和发起“吕志和奖”的初心。
众多国际知名人士也参与其中,支持他实现这一理想。比如,前香港特首董建华、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以及剑桥大学默德林学院院长罗云‧道格拉斯‧威廉斯都应邀出任了奖项理事会委员。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牛津大学前校长科林‧卢卡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莫言、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前校长海瑟尔‧门罗·布鲁姆、图灵奖首位华人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以及伯克莱加州大学校长高级中国顾问叶文心,则出任了奖项推荐委员会委员。
2019年,赖斯任届期满卸任了奖项理事会职位,泰国诗琳通公主又接过她的“旗帜”,成为“吕志和奖”新一届的理事会成员。
好事并不好做,“吕志和奖”到今天也是充满着各种挑战,比如,在评选上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而且还要求做到足够专业;再比如,即便用足了力气,传媒对奖项的关注可能还不如对八卦传闻,进而也影响到奖项精神的传递。
但吕志和信心坚定,90岁高龄依然乐此不疲并享受其中。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他甚至还开玩笑说自己,也是一个“90后”,要与大家一起干。他说,他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会更好,也始终希望以自己,以很多人历经艰难的一路走来鼓舞更多人:
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不要放弃努力和希望;即使是最对立的矛盾和冲突,也总能用爱与无私去化解。
“我小时候,人家里的米缸上,都贴着‘常满’二字,寄托着对温饱的渴望。然而当时条件所限,现在看来很低的渴望也无法实现。当今世界,从物质经济和科技而言,人类正处于有史以来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实在应该懂得知足,并且丰盈自己的精神内心,更好地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相处,要既追求成功,也要享受自己亲手创造的世界。
这两年应邀到北大、清华演讲,他也都强调:“重视科技与物质的创造,也要重视人文与道德的建设;重视对生理健康的呵护,也要重视心灵与价值观的培养。科技和物质愈发达,愈要加深对于人文道德的探讨,使其发挥在助益人类美好生活的正轨之上。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授权敬请联系小客服微信:hstlkf
◆◆◆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敬请联系:
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总监
◆◆◆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我就知道你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