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回复“1”领取今日日签福利大礼包

内容来源: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方始(ID:gh_ae0a54927aa6),笔记侠经授权发布
封图设计&责编| 智勇
第  3386  篇深度好文:17983 字 | 20 分钟阅读
精华笔记•组织管理
本文优质度:★★★+口感:燕窝
笔记君说:
亏损500万美元、员工周薪要靠乔布斯支付、没有发展空间、迪士尼说了算,要把这样的皮克斯弄上市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而现在,皮克斯不仅成功上市,并且市值一度达到60亿。那么,从艺术乌托邦到创意帝国,皮克斯究竟经历了什么?
以下,尽情享用~
首先问你个问题,你觉得如果你去做动画,能养活自己么?支撑得起自己的开销么?好像感觉还行,但是赚大钱都是那些做企业的,比如迪士尼。
可是,如果不是迪士尼,而是其他企业,一个企业专业做动画,你觉得这个企业能养活自己么?
你可能心里想,也赚啊!你看那《喜羊羊与灰太狼》、《小猪佩奇》、《熊出没》的熊大熊二多火啊!广告费估计都不少。
可是,这些动画片,是在电视上播放的,如果今天是电影呢?
前几年,有一部我觉得很经典的动画电影,叫做《魁拔》,结果创作了3部,我还专门去买了它的周边,结果最后实在做不下去了,宣布无限期停止下一部的制作。
而早年很火的视频网站土豆网的创始人王微,在把土豆卖给优酷之后,做了一部电影,《小门神》光制作投资就1.5亿,加上发行成本、院线分成等等,可能票房需要4~5亿才能回来,可是问题是,最后的票房是8000万不到,堪称惨败。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不能养活自己,还要创作么?或者说,艺术创作能用金钱来衡量么?艺术一定要被资本挟持么?好的艺术内容如何破局?如何让更多的人喜欢你的作品?
在这本书里,在皮克斯的成长故事中,老王得到了不一样的解答。因为咱们熟知的皮克斯,和真实的皮克斯,其实相距甚远。
在咱们的概念里,皮克斯是谁?《寻梦环游记》的制作方,片中关于音乐传承与子女选择的思考,关于家庭与爱的诠释,关于生与死的理解,堪称动画对真实人生的经典展示,我们一个个都是笑着进入了电影院,两眼泪汪汪的走了出来,还一边感慨说,拍的真好。
此外,皮克斯还出品了《头脑特工队》、《玩具总动员》、《飞屋环游记》、《超人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一系列系列脍炙人口的动画。
并且,自奥斯卡设立了最佳动画长片以来,16届评选中,皮克斯工作室一共拿到8个小金人,刚好占据了一半。
2006年1月26日,皮克斯和迪士尼共同宣布,迪士尼将以7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皮克斯。
你看,有优质内容、有业界最高奖项、有票房收入保证、还最后找了一个好东家,简直就是“我是王大锤,我的生涯一片无悔,当我上市成功之际,我便迎娶白富美”的景象。
可是,真实的皮克斯是什么样子呢?1979年,皮克斯成立,创始人艾德是之前乔治·卢卡斯影业(就是拍星战系列)的专业人士。
看起来一切都还不错,只是找不到方式方法有收入,公司也没有主营业务收入。
反正是创作动画和研发,什么能捎带的赚点钱,那就做点,但是没有专门的销售,没有专门的业务拓展与市场团队。
16年,除了有了一个极其优质的工作室,好像什么都没有。
动画能赚钱,迪士尼做到了,漫画也能赚钱,漫威的DC也在那个时候重新活了过来,只是,皮克斯当时做的是动画短片。也就是5~7分钟以内的那种。
皮克斯的各个短片都受欢迎,并且获得了各式各样的大奖。
只是一个问题,动画短片没有商业价值,他们不是人们心甘情愿做的事情,很多有意义有寓意的短片,只能出现在商业展览和电影节上面,或者出现在电影的片头,只是,他们赚不了钱。
本书的作者是皮克斯的CFO(首席财务官),当他入职以后,他发现皮克斯从1979年成立到1995年,已经成立了16年,到现在,却还是依靠老板的资金艰难度日。
这种艰难度日,是每个月公司创始人去找大老板,把资金缺口告诉他,然后他给公司开支票发工资。里外里,这个大老板已经投了将近5000万美元了。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美元,可比现在值钱多了。所以,不管这个老板是谁,这笔钱总归糟心啊。
而作者发现,当作者成为了CFO以后,以后每个月去要钱就变成了他的工作,而这个老板,恰恰是硅谷脾气最暴的几个大佬之一史蒂夫·乔布斯,苹果的创始人。
早年,乔布斯创立了苹果,随后又被踢出了董事会,于是开始四处投资各式各样的公司,皮克斯本来承载的是乔布斯对下一代电脑的高端成像技术的期望,因为动画是展示这种技术的方式之一。
可是,乔帮主是有大脾气,但如果今天这个CFO的职位是乔帮主主动打电话给作者,邀约过来当CFO,而且还跟作者说,皮克斯虽然现在一穷二白,但是新的技术已经出现,公司在不久的未来就要上市。
虽然作者已经是硅谷一家上市公司的CFO,但是能与乔帮主有共事的机会,他还是选择了加入。
当然,在加入的背后,作者亲自看了一段短片,这段短片就是皮克斯工作室1995年上映的第一部爆款《玩具总动员》。
本书的逻辑,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作者为什么选择了皮克斯,以及皮克斯早年度日如年的历史,潜龙还没有升天的历史,一家非凡的动画创意公司,却难以维持生计。
第二部分,来讲述皮克斯如何成功上市,中间又经历了哪些曲折的故事。
第三部分,企业的艺术创新和商业发展,两方面如何协调平衡?
企业一步步在发展,而企业越大,体制就越僵化,那怎样创建伟大的企业,并且释放我们的潜能呢?
皮克斯迄今为止款款动画都是爆款,也许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一、皮克斯的早年历史
皮克斯和作者的故事要从20多年前的一部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开始说起:
1994年11月,本书的作者劳伦斯,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电子影像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副主席,结果一个电话打破了他的生活。这个打电话的人就是史蒂夫·乔布斯。
当时,乔布斯新创立了一家新的计算机公司,叫做next。作者本来以为乔布斯要和他说next公司的事,不料乔布斯说的却是一个名为“皮克斯”的公司。
试想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这是什么公司?大佬的新试验品?我过去是擦屁股当炮灰的,还是大佬有新的布局需要我了?
这其实也是咱们在职场中面临的经典选择,一个安稳的工作,如果跳槽,也是跳一家和当前主业或者岗位类似的,像作者已经是CFO了,完全可以去做职业CFO。
可是,皮克斯是什么公司?是一个业界大佬旗下的小公司,没有明确的收入和发展方向,我去那里,靠谱么?
俗话说,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劳伦斯虽然从未听说过这家公司,但是还是同意了乔布斯的邀请,去皮克斯参观感受一下。
皮克斯在加州的里奇蒙角,与雪佛兰的炼油厂仅有一街之隔,在一栋毫不起眼的单层建筑里,劳伦斯见到了皮克斯的联合创始人艾德·卡特姆。
简单介绍了公司情况后,走,咱们直接看片子,看看我们的东西,他们来到一个小旧的放映室,大屏幕上播放了皮克斯出品的两部短片《顽皮跳跳灯》和《锡铁小兵》,这两部电影都是计算机绘图和奇思妙想相结合的产物。作者当时觉得吧:“嗯,不错,还行。”
可是,当《玩具总动员》的片头放完之后,作者说他几乎是张着嘴巴看完的,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部融合了创意和高科技的动漫杰作,其水平之高,完全超乎他的想象。
随后,艾德带领劳伦斯参观了皮克斯,包括渲染工厂、设计的制作办公室、动画师的大长桌、动画分镜脚本的制作部,电影的所有手绘底稿等等。
皮克斯的技术团队可以说才华横溢,上下都是充满创造力和敬业精神的员工,这个团队的组建更像是一场婚姻,艾德希望这些人能获得应有的认可和回报。
而当前的皮克斯,有了一切腾飞的基础,就缺财务上的规范与梳理,需要作者作为首席财务官的加入。那么到现在,你觉得作者会加入么?
在作者看来,一部好电影、一项伟大的技术,甚至是伟大的表演人才,这个东西本身无法直接转化为市场战略。
但是,如果这部电影激发出了人们内心的纯真的梦想与理念,所有的规模与细节都足以震撼人心,又有乔布斯持续约饭的热情邀请,作者最终选择接受乔布斯的邀请。
可是,咱们也要知道,作者来到皮克斯,是被老板乔布斯招聘的。在很多人看来,你是老板的人,我要和你划分界限。
所以,作者看起来收到了很礼貌的对待,但这种友好和礼貌却给人一种距离感和冷淡,就像在办公室,所有人和你说了“早啊”,但是随后你只能看到对方的背影一样。
皮克斯的全体人员,对这位新到来的首席财务官并没有很高兴,劳伦斯感觉到皮克斯的员工的戒备心在增强。
而后,作者发现,其实在皮克斯,他们和乔布斯之间有着一种恩怨,皮克斯这个团队其实很像一个家庭,他们喜欢艺术和创意,喜欢将自己的产品和理念通过艺术表达出来。
这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的公司,在皮克斯,每个人都会有发言权,因为,艺术没有对错,也不应有成见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可是,乔布斯毕竟是老板,他并没有很赏识,也不说不喜欢这种企业文化,所以,皮克斯的员工一直担心乔布斯会在未来的某天毁掉皮克斯的精神内核。
而作者的到来,更多的被认为是乔布斯派来监督他们的。
当然,作者还发现,另外一个让皮克斯的员工愤怒的原因是,乔布斯答应给他们股票期权,但一直没有兑现。
为了拥有公司的一小部分股权,皮克斯的很多员工已近苦苦等待了很多年,因为他们的很多朋友都获得了股权激励,他们感到自己被利用或是欺骗了。
这件事让劳伦斯有些措手不及,认识的多数人都提醒他不要和乔布斯共事。
另外,皮克斯已经在行业里耕耘了十年,但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甚至连乔布斯都无法明确的指出公司的发展方向。
同时乔布斯每年还要在这家公司身上损失百万美元,他之所以找作者作为财务官进来,其实也体现了乔布斯已经不想再承受这个损失了。
当然,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劳伦斯发现了皮克斯在业务方面的三大难题:
第一大难题,皮克斯的业务领域
皮克斯有四个主要关注的领域:渲染大师软件的销售、商业动漫广告、动画短片和还未完成的《玩具总动员》动画片。
这里面商业动漫广告的制作成本高,几乎不存在什么利润空间;动画短片虽然获奖无数,但是没有商业价值;渲染大师软件只适合高成本电影和一些理念性的商业广告,市场容量小,只有50家重点客户;皮克斯成立十几年以来,几乎没有什么商业成就。
它能存活这么长时间,可能唯一的原因就是要归功于乔布斯的固执,一个人向皮克斯投入了5000万美元,一直不求财务回报。
第二大难题,电脑动画长片的无法预测性。
如果说在《玩具总动员》这部电影上映前,大家来预期这部动画能为皮克斯带来多少收益?多少名声?其实没人能说的明白。
因为不可预测,和自己的盈利能力一般,所以皮克斯为了要做动画电影,就与迪士尼签订了一份合约。
在这个合约的有效期内:迪士尼要为皮克斯投资并发行三部电影,但是,皮克斯只能为迪士尼制作电影、电视或视频节目,皮克斯不能与其他客户商议、探讨或合作。
这相当于迪士尼可以帮N个客户发行,反正只要帮你发行3个就行了,但是你皮克斯却只有一个客户,就是我迪士尼。
那协议期多长呢?从1991年到2004年,整整10多年。你看这协议是不是够狠的。
这意味着,如果这个协议持续存在,皮克斯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束手束脚。可是,当前乔布斯为什么会支持这个协议呢?
作者就开始分析,1986年,当乔布斯开始掌管皮克斯的时候,他梦想着再建立一家高科技企业,一家与众不同的、能用电脑绘图震惊世界的巨型企业,拍电影只是后来产生的想法,结果到了1991年,皮克斯电脑部门完全失败,彻底关闭。
作者觉得也正是那个时候,乔布斯开始想退出,想放弃,但是,他已经离开了苹果,如果承认皮克斯失败,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正在这个时候,迪士尼的出现,进行投资但是签署独家绑定的合约,使得皮克斯的不成功可以被堪称是一种止损方式,毕竟只要有电影制作,那以后这部分费用就有金主了。
具体其他的条款,再说呗。所以,迪士尼的这份协议,其实对于皮克斯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如果再来想想看,不管协议怎么着,只要收益足够多,那也就忍了吧。
可是,后来作者发现,皮克斯在自己制作的电影中,收益只有10%。拍一部票房1个亿美元的电影,可能皮克斯的收入几乎为零。
因为,即使是那10%的收益分成也是由门槛的,如果票房本身门槛没到,连分成都少的可怜。
如果差不多有1.5亿左右的票房收入,也就估计有1700万左右的收益,由于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要4年,也就意味着,年收益才400万美元。
你说这怎么养得起一个公司啊,更何况还要吸引人来投资这家以后期望上市的公司!
所以,这份协议相当于什么?相当于迪士尼名义上向皮克斯投资三部电影,但为了把控风险,通过合约将皮克斯与迪士尼完全捆绑在一起,但实际上呢?
迪士尼无需收购皮克斯,就已经获得了皮克斯的实质意义上的公司经营所有权。
第三大难题,皮克斯怎么才能上市?
这可是乔布斯定下来的KPI。在作者看来,亏损5000万美元,没有利润,没有发展空间,迪士尼说了算,怎么会有投资人买账呢?想让华尔街对一家从未发行过电影的纯动画公司感兴趣,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将动画电影作为单一业务经营,不采取任何分散风险的手段,那这项业务将很难长期吸引投资者。
作为毫无好莱坞从业经验的新创公司,皮克斯如何敢宣称它能创建一家可以与迪士尼相匹配的动画电影工作室呢?没有哪一家电影工作室可以在几十年里取得很大成功。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作者面前的巨大考验。怎么办?研究竞品!研究迪士尼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迪士尼公司的创始人叫做华特·迪士尼,他一直对报纸漫画感兴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特·迪士尼曾在美军驻法国部队中担任急救车司机,从法国回来后,他第一次接触到动画片,并迅速爱上了这个行业。
一开始,华特还担心他进入这个领域太晚,怕找不到发展机会,但最终,他依靠创造力和技术,把这个行业带入了新的领域,创造出了一个伟大的产业。
1928年,迪士尼公司发行了第一部黑白卡通短片,名为《威利号汽船》,向全世界推出了有着完整个性的卡通人物米老鼠,并第一次使用了声音动画同步技术,这使得观众可以更投入的观看影片。
在米老鼠大获成功后,迪士尼开始制作第一部动画长片,直到十年后,也就是1937年才发行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部蜚声国际的影片,它在故事情节、角色、色彩、声音和动画表演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奠定了迪士尼的非凡地位。
皮克斯现在所做的事情与迪士尼当年如出一辙,创造爆款,打造极致的产品。乔布斯给皮克斯为此专门强调过:“我不希望皮克斯推出平庸的产品”。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硅谷的理念是用创新产品改变世界,这个理念不应因为在科技界,还是动画娱乐界而发生改变。
创新已经成为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引领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地域、行为和思想发生彻底变革,任何无法跟上变革脚步的企业都会迅速被时代所遗弃。
所以,在这个时候,《玩具总动员》出现了,有好的剧本,有好的技术,动画片中人物和动物的皮肤、毛发,还有水和风等自然元素。
这些技术当全都被解决以后,再加上当时因为《阿甘正传》走红而风头正进的汤姆·汉克斯来进行配音。
终于,1995年11月22日,《玩具总动员》上映了。
结果,它成为了当年最卖座的电影,到影院下线的时候,国内票房总收入接近1.92亿美元,是史上第三部最卖座动画片,仅次于迪士尼的《阿拉丁》和《狮子王》。
二、皮克斯的上市之路
这部电影如此成功,那就赶紧上市啊!上市后,募集更多的资金,生产更多的优质电影,又有影迷支持,多好。
可是事实是什么?
皮克斯是在1995年10月12日就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皮克斯的招股说明书,也就是电影还没上映呢,就准备上市了。
而当11月22日上映之后,11月29日,皮克斯就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了。
诶,这到底怎么回事?
原来在《玩具总动员》上映之前,他们已经开始研究皮克斯未来商业计划的收尾工作了,皮克斯要想成为一家独立生存的企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似乎要取得一种破天荒似的成就,同时更为核心的是缺乏资金。
而恰逢那年是1995年,美国的股市在互联网科技产品推动下蓬勃发展,乔布斯听很多人说现在是上市的好时机,当时的网景公司就发起了一场规模较大的公开募股。
网景公司发明了第一款被广泛使用的网页浏览器“领航者”,这也激发了互联网时代的巨大潜力,网景的公开募股是新互联网领域的首次公开募股,媒体更是给予了大量关注,一时间可以说风光无限。
1995年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元年,1995年8月19日,网景成功上市。其实网景公司成立16个月时,没有一分钱利润,但是上市的当日市值已达71亿美元,年底突破200亿美元。现在的互联网思维,很大程度上由网景缔造。
而网景之后,再没有人以利润率来衡量一家科技公司,人们开始谈论用户数和点击量。互联网的潜力是巨大的,皮克斯经营的电脑动画产业,在乔布斯看来也并不比网景公司差。
如果决定要融资上市,这就要考虑市场在什么时间最能接受皮克斯,是在发行《玩具总动员》之前还是之后呢?
如果先上市、后发行电影,一旦《玩具总动员》票房收入不佳,那皮克斯的股价就会暴跌,永无翻身之日;因为投资者在股票上亏了钱,可能就会永远不再原谅皮克斯。
而皮克斯要是证明自己,那还要等三年以后用一部新的电影,但是皮克斯已经从一家激动人心的热门公司变成一家令人失望的过气公司。
所以在《玩具总动员》之前发行上市并不是好选择。
其实对于硅谷的企业来说,所有的企业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首次公开募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PO。
IPO是硅谷新创企业身价暴涨的日子,也是企业发展的高潮期。硅谷的每一家新创的企业都怀揣着上市的梦想,但只有一小部分企业能够实现这个梦想。
那些没有上市的企业会怎么样呢?
有些被大型的企业收购,少部分企业独立经营,其余的则关门大吉,这是因为新创企业可能要花好几年时间才能靠自身盈利维持生计
没有稳定的资金投入,资金链断裂将走向失败。这同样也是现在创业型公司面临的问题。
要借助《玩具总动员》的上映,然后实现皮克斯上市,能用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
这家亏损5000万美元,没有利润,没有发展空间,迪士尼又说了算的公司,究竟是如何完成这项任务的?
第一步,先扩充董事会。
当时只有乔布斯一个股东,这在上市中是不可能的,在乔布斯考虑的董事会扩充中,这个董事会必须是小规模的,能够让皮克斯在好莱坞有公信力,而且关心皮克斯的最大利益,最好是熟悉的人组成。
首先选定的一个人是好莱坞的精英律师斯基普·布里滕汉姆,作为一个好莱坞律师,他可以说对好莱坞的事情了如指掌,而且皮克斯是斯基普所在的律师事务所的客户,斯基普后来也同意了加入,其中原因可能是他在皮克斯看到了一个契机,又或者是他渴望能和鼎鼎大名的乔布斯共事;
第二个成员是乔布斯在苹果任职期间,苹果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乔·格拉齐亚诺,在看到皮克斯面临的难题后,乔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乔正处于喜欢冒险的职业生涯阶段,喜欢加入新创企业;
最后一位是拉里·桑西尼,他是硅谷名副其实的传奇人物,是作者的导师,也是乔布斯的挚友和顾问,在拉里同意加入后,皮克斯的上市之路便开始出征了。
第二步,寻找投资银行。
所有公司的上市都离不开寻找投资银行这个高深莫测的环节,说它高深莫测,因为实在是存在很大的运气成分,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有一个足够好而且合适的投资银行,上市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现在的四大投行一般是指美林、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而国内一般视综合类证券公司为投资银行,上市一般都是通过证券公司操作,像中金公司、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国元证券等。
另外国家开发银行是国家的政策性银行,专门发放国家政策性贷款的银行。还有两个政策银行分别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我们继续来说,如果用一项功能来概括的话,投资银行就是证实企业的资质,以便投资人为企业投入资金,皮克斯只有得到了投资银行的认可,才能开始和投资人讨论投资问题。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当时在乔布斯的心中,只有两家投行是值得考虑的,它们是当时投行界无可争议的王者,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如果能让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主导IPO,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声望,任何一家寻求上市的热门新创企业都会给这两家投行打电话。
乔布斯先后给摩根士丹利的弗兰克·夸特隆以及高盛的艾弗马丁打了电话,并邀请他们来参观了解皮克斯。
乔布斯盛情满满的先后接待了两家投行,向他们介绍皮克斯的发展史,介绍《玩具总动员》的电影进度,以及皮克斯未来将引领一个全新的动画娱乐时代。
随后带领他们参观皮克斯的工作室,并在那间放映室里,播放了皮克斯的短片和《玩具总动员》的小段内容,这个动画片让两家投行的都兴奋不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就在乔布斯与劳伦斯还在讨论,要是两家投行都同意,怎么二选一的时候。
高盛的马丁前表示,他们挺想加入皮克斯,但是很担心时机的问题。
在皮克斯何时能获得很多的电影收益方面,迪士尼的那份协议增添了很多不确定因素,高盛想等到皮克斯收益显著增加以后再计划上市。
在投资风险和机遇面前,恐惧还是战胜了激情,因为皮克斯的商业模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且这些风险将会持续数年。
马丁的这段话相当于婉言拒绝了合作,因为他们不想承担这个风险,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也在电话中做出了拒绝。
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一瞬间,乔布斯的上市梦好像就这样夭折了,守护者为皮克斯关上了机会的大门。
作者劳伦斯也受到了打击,他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苦苦思索,皮克斯的财务状况如此危险和不同寻常,如果不能借助《玩具总动员》上映实现公司的上市,再加上下一部电影要在三年后才上映,那募集资金的时间将遥遥无期,这会导皮克斯的整个商业计划陷入危险。
虽然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拒绝了皮克斯,可这并不能反映出所有投行的态度,皮克斯需要一个能迅速合作的投行,这时一个可能性浮现在劳伦斯的脑海,那是他之前合作的的一家投行:罗伯逊·斯蒂芬斯投行。
罗宾逊·斯蒂芬斯投行专注于高科技企业上市的小型投行之一,在硅谷的声望极高,但是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及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并且毫无娱乐行业经验,也没机会运作娱乐公司上市。
选择这样一家投行来运作上市,感觉就像在走钢丝,成功的几率和观众看演员的表演一样心惊胆战。
借助之前劳伦斯与罗宾逊投行的关系,抱着仅有的一点尝试心态,劳伦斯邀请了罗宾逊·斯蒂芬斯投行来皮克斯参观,接待的流程与上两家投行差不多一样,他们同样表现出极大的震撼与兴趣。
在等待的几天中,劳伦斯有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祈祷,焦急等待着罗伯逊的回话。
两天后,他们打电话过来,说决策委员会决定加入此次皮克斯的IPO。
皮克斯的幸运之神降临了,此时的劳伦斯喉咙有些哽咽,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给乔布斯打电话,乔布斯也非常的兴奋,但兴奋之余还有些谨慎,毕竟对这家投行没有什么了解。
在罗伯逊·斯蒂芬斯成为主导投行之后,皮克斯还需要找到一家能证实皮克斯娱乐公司资质的投行,以便说服投资界相信他们有成功的潜力。
这时劳伦斯想起了之前读过的一本书《娱乐产业经济学》,作者是哈尔·沃格尔,他现在是高宏公司的总经理兼娱乐、媒体和博彩分析师,高宏是纽约市的一家小型投资银行。
劳伦斯托关系找到了哈尔,并进行了一次通话,通话中哈尔对皮克斯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哈尔后来说过,那些集精彩故事、尖端科技和丰富管理经验于一身的企业,注将引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皮克斯具备了这些要素。哈尔希望高宏能参与到皮克斯的IPO当中。
劳伦斯估计激动地下巴都要掉到地上了,哈尔甚至发现了某些连皮克斯自己都没有发现的东西,这对皮克斯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第三步是上市团队要起草皮克斯的招股说明书。
整个交易都要围绕这个说明书进行,招股说明书将详细披露皮克斯业务的方方面面,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讨论出每一名投资人都应该知道的风险。
包括皮克斯的发展史、愿景、商业计划、技术、动画与制作流程、竞争对手、风险、高管层、董事会成员、股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等无数细节。
在这份招股说明书中,还要对皮克斯的首批股票价格做出建议;这是投行专家认为投资人购买皮克斯股票愿意出的价格。
确定原始股股价的方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如果皮克斯售出近600万股股票,股价定在10美元,那就能募集到6000万美元的资金,如果股价是20美元,那就能募集到1.2亿美元,以此类推。
从那一刻起,那600万股股票就归投资人支配,他们可以随意相互买卖股票,就像买卖任何公开交易的股票一样,同时首次发售的股票也决定了皮克斯能赚到多少钱。
但原始股价只是一个建议价,也就是投行专家认为投资人购买皮克斯股票愿意出的价格。
而实际价格只有在股票交易的首日,才能确定,而这期间他们还需要去拜访投资人。
投资人对皮克斯的兴趣度将预示着皮克斯股票首日实际销售价是等于、高于还是低于建议价。
这个招股说明书加起来差不多能有一本书那么厚,提交完这个说明书后,还要回答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提问。
这个过程中,包括投行专家、律师、会计师、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内的任何一个,如果对这份招股说明书不满意,IPO将会失败。
最后那些法律文件要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备案,然后交付到每一名潜在的投资人手中,为投资人提供准确的参考证明。
第四步是皮克斯需要开展一次全国性的IPO路演,逐家拜访潜在的投资人。
向他们介绍皮克斯的故事,一旦投资人展现出较高的兴趣度,投资银行也会跟着调整开盘价格。
皮克斯IPO的开盘股价越低,皮克斯从销售股票中募集到的资金越少,但投资人的需求会升高。
相反股票开盘价越高,皮克斯就会募集到更多资金,但也会存在投资人需求降低的风险,造成股票下行的压力。
路演中,需要制作一个讲述皮克斯故事的幻灯片。里面要融合皮克斯的发展史、愿景和商业计划、风险及所做的工作等等。
乔布斯亲自制作幻灯片,他注重幻灯片的每一个细节,这些细节是肉眼看不出来的,比如字间距和平滑度,他要确保每个字体的曲线是完美的,确保每一次演讲都万无一失。
皮克斯的上市团队花了两周多的时间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波士顿、伦敦和其他几个城市进行IPO路演。
在拜访结束后,有的投资人会让投行知道他们对皮克斯的兴趣度,一旦投行专家了解到投资人的实际兴趣度,他们会相应的调整开盘价。如果投资人兴奋若狂,开盘价将高于建议价。
如果投资人兴趣索然,开盘价将低于建议价,假如股价发生暴跌,甚至可能会取消IPO。
在2018年的7月9号,小米正式在港交所敲钟,这次全球科技公司前几大IPO、港交所首个同股不同权试点企业,也是把今年以来的IPO热推向了第一个高潮。而在开盘后,小米股价即遭破发。
小米从年初曝出上市行动时候的1000亿美元估值,到800亿,到路演询价690亿,到最终定价543亿美元,着实经历了一个颇为艰难的过程。
雷军和小米本身已经足够努力,毕竟公司从2016年手机业务衰退的泥潭中恢复增长已经很牛逼,本来想借着资本市场的热闹和港股同股不同权开放把公司估值拉上去,无奈资本市场变化实在太快,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
回到皮克斯的原始股价建议上,投行专家认为皮克斯的股价可能会迅速升值15%到20%,然后使皮克斯的市值达到7亿美元左右。
他们希望每股定价12到14美元之间,形成缓冲作用,使股价在首日销售之后仍有上涨空间
也就是说,建议对皮克斯的估值为5亿美元左右,这也是一个足以值得尊敬的数字。
在上市的那一天,也就是11月29日早上七点多,,罗伯逊·斯蒂芬斯已经做好发售皮克斯股票的准备。
因之前路演的反响很好,投资人都想参与进来,皮克斯的600万股股票决定以每股22美元的价格投放市场,股票的初始交易价格很快跃升至30多美元,市场表现出极大的需求。
收个交易日结束的时候,皮克斯的收盘价是39.9美元,这让皮克斯的市值达到15亿美元左右,乔布斯也一下成为了亿万富翁。
当时的乔布斯走出去打了个电话,是给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说了一句:拉里,我做到了!
第二天,《华尔街日报》在报道此次IPO时用到了这样一个标题:乔布斯·史蒂夫东山再起,皮克斯IPO使其晋身亿万富翁之列。
那篇文章写到:
很多分析师认为,市场对皮克斯14.6亿美元的估值,是投资人失去理智的表现,迪士尼会获得《玩具总动员》80%到90%的收益,并且让皮克斯受困于一项为自己制作三部电影的协议,相对于皮克斯,迪士尼从这三部电影中获益更多。
《洛杉矶时报》引用乔布斯的话做出了回应:
公司市值不是由我决定的,而是市场决定的,这正是市场存在的意义,在过去六十年的时间里,我们是第二家推出卖座动画片的电影公司,而且我们是用3D电脑制图这种新媒介制作这部电影的。
皮克斯在票房和股市这两个数字上取得的巨大胜利,为整个团队带来了新的转机。
皮克斯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岁月,遇到了无数的挑战,而现它也迎来了一次脱变。
乔布斯曾说过,伟大产品的孕育期比表面上看起来要长的多,那些看似横空出世的产品,其实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研发、测试和犯错过程。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企业的成功,需要的是持续性的发展,皮克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与乔帮主经过进行了无穷尽的组合研究,得出了一个路线图,帮助皮克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排除万难。
这个路线第一核心举措是要提升皮克斯的电影收益份额,第二大核心措施就是扩大皮克斯的规模,提高拍摄频率,第三大核心是将皮克斯打造成一个品牌。
皮克斯最重要的是拍出伟大的电影,这需要皮克斯保持敏锐的创造力。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伟大的公司都会站在时代的前沿,通过伟大的产品创造或者科技,像苹果、谷歌还有日本的数码产品等,都是在持续性的创造力上,屹立在世界的巅峰。
但是皮克斯受制于迪士尼的那份协议,现在要么选择与迪士尼重新商定协议,要么选择执行完迪士尼的现有协议,但这要等至少八年时间,劳伦斯与乔布斯都不确定是否应该去找迪士尼更改协议,如果协商不好可能会事与愿违。
这种没有任何公式能对这种事情做评估,在商业关系中,或是在任何关系当中,有两个因素决定了其中一方实现变革的能力,这两个因素就是筹码和谈判力。
筹码意味着讨价还价的能力,它能够让变化朝着对你有利的方向发展,筹码越多,你就越有机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筹码就相当于你打扑克牌时手中的王牌。
相比之下,谈判力是指在自身筹码基础上运用策略为自己争取到最佳条件的能力,这关系到如何出牌。
勇气、恐惧感、韧性、可信度、创造力、冷静、欲擒故纵、理性的行为,这些都是谈判力的组成部分,筹码是对讨价还价能力的一种评估,谈判力是如何将这种讨价还价能力为己所用。
一名出色的谈判专家比一名不太优秀的谈判者更会利用同一筹码。
为了与迪士尼商定一份有利于皮克斯的协议,首先要梳理他们自己的筹码,乔布斯在黑板上列出了迪士尼和皮克斯的优势对比。
在迪士尼方面,他们有5条优势:
1.没有义务修改合同
2.他们自己可以投资电脑动画
3.皮克斯没有其他太好的选择
4.皮克斯只有一部卖座的电影
5.动画片可能正在丧失优先地位。
在皮克斯方面,有4条优势:
1.IPO为制作电影募集到足够资金,
2.玩具总动员大获成功,
3.新崛起的动漫公司梦工厂对迪士尼构成威胁,
4.以静制动。
在我们的谈判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因为人在谈判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投入到立场式谈判当中,立场式谈判的危险之处在于:
它会迫使你想选择备选立场,而这会削弱你坚持原有立场的信念。
这就像你在跟自己谈判一样,原有立场也许能获得最佳结果,但你已经在内心深处说服自己接受备选立场了。
乔布斯是那种一旦决定了他在谈判中需要什么,他就会产生某种类似于宗教信仰的东西,在他心目中,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就会转身离开,这样乔布斯成为一名强势的谈判专家,他会仅仅抓住自己的立场不放,几乎不做任何妥协。
乔布斯在黑板上又写下了皮克斯的谈判立场:
1.是自由创作权,
2.是有利的电影发行时间点,
3.是电影收益5·5分成,
4.是皮克斯的品牌。
在做好谈判的准备后,乔布斯选择给迪士尼的艾斯纳拨通电话,阐述了对皮克斯至关重要的4个立场,艾斯纳表示愿意考虑,同时希望延长现有协议的有效期。
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迪士尼后来一直没有了下文,好像是在故意拖着不动。
乔布斯多次问及,直到三个月后,艾斯纳才打电话过来说要推动事情的发展,因为涉及的事项非常复杂,需要敲定许多条款,谈判进行了半年的时间后,陷入了僵局,主要在宣传皮克斯品牌的问题上,因为迪士尼不会让皮克斯拥有100%的独立品牌,所以皮克斯要求平起平坐,与迪士尼使用联合品牌。
但是迪士尼拒绝了皮克斯的这项要求,因为迪士尼觉得大费周章把皮克斯培养成一个娱乐业巨头,那么在协议到期那天,皮克斯将成为迪士尼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品牌知名度上与迪士尼平起平坐绝不不行。在这个问题的谈判上,双方都不予以让步。
如果终止谈判,也就放弃了电影收益五五分成的机会,但要是皮克斯答应下来,皮克斯将会失去品牌价值,那么在协议结束后,皮克斯将很难成功。
在品牌推广问题上向迪士尼让步,这种感觉对皮克斯的整个团队来说不会很好。
在皮克斯,能够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好是关键的,因为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是功劳都被别人抢了去,导致自己郁郁寡欢,又如何保证以后创造出伟大的电影。
最后皮克斯内部达成了一致意见,终止谈判。企业的经营和人生一样,犹如一场赌博,命运的骰子让人无法猜透。
这也让我想起了在《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中,新梦想教育被控诉盗窃EES教材,在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培训中不正当竞争,被控诉赔偿1500万美元,从开始来看新梦想是处在一个被动和弱势的局面,但是后来通过侧面攻击的方式取得了谈判的胜利,而成功的关键是在于策略的运用,包括:
1.当谈判陷入僵局时,不妨休息一下。过会再谈。
2.要有适当的幽默感。
3.谈判时要有配合,有张有弛。
4.有时需要用情感打动你的对手。
5.谈判出现争端时试图找到一个共同赢的方式来解决!
确实让人无法预料的是,时间过去不久,迪士尼的艾斯纳又打电话过来,说找到了打破僵局的办法,他们可以同时推广皮克斯的品牌,但是相应的迪士尼应该拥有皮克斯的部分股权,因为迪士尼应该享有皮克斯的收益。
谈判得到了进一步开展的空间,确定好大的立场以后,剩下的小的合同细节还需要挨个磋商,实际上,这种关系的合作协议,可以想象出的风险和偶发事件不胜枚举。
所以,谈判家的标志之一就是知道如何划定界限,以推动谈判向前发展,在谈判过程中,动力与恐惧感之间永远存在矛盾,这主要取决于谈判专家如何运用风险管理技巧。
在细致周密的磋商完成后,在迪士尼的总部会议室中,《华特迪士尼公司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制片协议》签署成功。
第二天的《纽约时报》是这样报道的:华特迪士尼公司宣布,该公司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签订了一份十分罕见的十年合作协议。
在协议期内,双方将联合制作五部动画片,这笔交易反映出好莱坞越来越重视利润丰厚的动画片领域。
在这五部电影中,迪士尼与这家刚刚起步的工作室将平摊费用,平分收益,双方基本上会公用一个品牌:迪士尼—皮克斯。
讲到这里,皮克斯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它的蜕变,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原以为需要十年才能完成的目标。
在签订协议的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乔布斯创建的next公司被苹果公司收购,乔布斯最初创建这个公司就是为了公开反抗苹果公司,最后的结局也是有些讽刺。
在随后的不久,苹果公司董事会希望他回到苹果公司,当时的苹果公司已经随波逐流很长一段时间了,此时的乔布斯内心的熊熊烈火并没有停歇,后来乔布斯回到了苹果公司,并最后响彻世界。
回过头来看,在皮克斯经历的很多事情都对乔布斯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
成为亿万富翁,深入娱乐行业,将业务需求与创作需求变得和谐一致,在众目睽睽之下回归苹果。
这些影响与乔布斯的美学天赋和产品构思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很强的力量,让他有勇气去接受苹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皮克斯也许只是乔布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插曲,但它仍然是乔布斯大部分财富收入的来源。
有人提出,如果没有皮克斯,乔布斯重返苹果之后所引领的科技革命也许永远不会发生。
在皮克斯上市后的5年里,其股票曾经是一只明星股,它的收益已经增加了171%,市值一路攀升到30多亿美元,最后达到过60亿美元,另外新上映的电影获得了票房与荣誉的双丰收,这也反映出了皮克斯电影的伟大成功。
当一个公司的股价因为其业务增长而节节攀升,一旦它的增长速度出现放缓的信号,就会对其股价形成巨大的下行压力。
皮克斯分别在2003年夏天和2004年年底推出了《海底总动员》和《超人总动员》,其中《海底总动员》的全球票房收入达到10亿美元,可以说到了无可匹敌的巅峰,但是如果有任何发展减缓的迹象,股价就会暴跌。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降低投资者的失望情绪,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用现在皮克斯的高估值股票去收购其他公司,实现多元化经营。
第二种办法,是为皮克斯寻找一个买家。
多元化经营需要皮克斯扩充管理团队,但现在皮克斯的管理只适合从事动画行业,它缺乏人手和经验来研究收购其他业务。
当时的乔布斯已经在回到苹果公司,他没有这么多精力在其他事情上,所以,最终他们还是决定给皮克斯寻找一个买家。
最后来看,还是迪士尼最为合适,动画片是迪士尼的核心与灵魂,在迪士尼的蓝图中,让动画片帮助迪士尼是核心举措。
在皮克斯这边,只有两个问题,首先是价格,迪士尼有能力支付皮克斯的溢价,这也要看双方的谈判。
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需要迪士尼保留皮克斯的一贯以来的经营方式和企业文化,对劳伦斯和乔布斯及其他管理层来说,他们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努力去保护和维持了皮克斯的做事方式,特别是皮克斯的创新流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皮克斯将不会同意这次收购。
后来迪士尼同意了保留皮克斯的文化,在双方完成业务和资产评估后,2006年,皮克斯被迪士尼以74亿元收购,乔布斯也成为了迪士尼最大的股东。
在最后的几年里,迪士尼的业务节节攀升,股票市值翻了两翻,双方都取得了巨大收益。到此皮克斯在这一阶段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企业的艺术创新和商业发展,
如何协调平衡?
企业一步步在发展,而企业越大,体制就越僵化,那怎样创建伟大的企业,并且释放我们的潜能呢?我们能从皮克斯的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呢?
我们先来想一下硅谷为什么会存在?
很多大公司都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有经验的管理团队,但这些大公司却允许小型初创公司蚕食他们的市场,像是在计算机界引领风骚数十载的IBM公司和发明图形用户界面的施乐公司,为什么没有变成类似于微软或者苹果这样的企业呢?
还有迪士尼这位动画界的王者,难道不想着一开始就把电脑动画的这种新生业务归为己有么?答案是肯定的,那又是什么阻止了迪士尼呢?
答案是文化。
文化是创新赖以生存的无形力量,人们喜欢将创新的成果归功于个人,而不是环境,人们喜欢选定英雄并讲述他们的故事。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但是,创新是一项集体的事业,它既是天才的产物,也是环境的产物,它更像是一种精神。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类似于IBM和美国数字设备公司,这些曾经统治高科技行业的东海岸科技巨头,最终演变成等级分明、形式主义文化盛行的企业,在这些企业里,指令由最高层发出,沟通渠道僵化,人们不敢越雷池一步。
它们已经变成政治化的组织,最有上进心、创新精神,和那些最能为企业做贡献的员工不一定能晋升为高层,过度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主义对创新造成了致命打击。
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不愿创新,它们不想承担巨大的风险,它们似乎更愿意做有把握的事情,而不是去冒险。
企业很像生物,它们有个性、有感情,也有习惯,企业老板看似能够对所有的人发号施令,但他往往也会受到企业文化的束缚,而且几乎无法改变这种文化。
当企业取得成功时,它们通常会变得越来越保守,随着业绩压力的上升,企业赖以生存的创新火焰很快就会暗淡。
成功让人们产生患得患失的心态,总想着保住胜利的果实,恐惧感很容易将勇气压垮。
但是在皮克斯,创新不是发生在一个层面,而是两个层面,故事的创新和电脑动画的创新。
一个项目计划的创新,需要制定一个目标,并做出有可能看到的某种结果、原型、测试数据以及可以验证和重复的版本,项目计划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至少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可以找到路线图。
但相比之下,故事的创新则是另外一回事。
它没有路线图,这需要在黑暗中进行不断地摸索,皮克斯的文化更要允许这种摸索。
这也留下了皮克斯的故事文化:保留皮克斯的本质,让精彩的故事自然而然的发生。
假如,皮克斯放弃它的那种家族式的轻松文化,反而去开始一种体制管理和名人效应的企业文化,那皮克斯将会失去它赖以为生的精神。
皮克斯身处在加州的偏僻角落,这可能还是件好事,因为这更容易开拓属于它自己的道路。
在皮克斯在被迪士尼收购后,劳伦斯辞去了皮克斯的职务,在皮克斯的经历让他开始思考人生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些文学作品和哲学书籍的阅读中,他开始接触到东方哲学和冥想的世界,并逐渐领悟到一种思维方式,叫做“中观思想”。
中观思想的诉求是:激励我们表达出我们的精神、创造力和人性,但同时要注重我们的日常需求和职责。
从这方面说,这也恰恰是皮克斯成功的原因所在,皮克斯的所有成就依赖于制定正确的战略,还有培养秩序和管理体制,同时在继承发扬了皮克斯非常重要的创新精神和文化的前提下,赋予了皮克斯发展的动力。
皮克斯的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曾说的:
皮克斯有原创的想法和不可思议的原创故事,创新是很难的事情,但创新也正是皮克斯有能力去做的事情,好的电影必须是源自内心的,电影不仅仅是娱乐,它所讲述的故事要与观众在情感上产生联系,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把的电影拍得有个性,确保它们对我们的导演有着某种特殊意义。
好的动画能让我们开心几分钟,而唯有好的故事情节,才能让我们一直坐着把电影看完。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皮克斯的电影审核权是由创作团队决定的,这在很多公司其实是很不可思议的,我们很多公司都是由各种管理层不断审批,不断监督防止出现失误。
这种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公司,但无论你的公司是制造瓶装水、手机游戏或者电脑芯片,都需要决定谁对创新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这是任何一个团队都要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恐惧和自负是创造力的抑制因素,人们很容易放弃创造力,让位于求稳心态。
故事为王这句话说得没错,但不能为了故事而完全放弃创新。
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过分关注职能和绩效,就会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
但太专注于自由自在的生活和热爱的事物,我们可能也会由于缺乏动力而不够脚踏实地,产生挫败感。
中观思想就是在商业发展与创新、等级秩序与自由、官僚主义与精神、生产效率与艺术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皮克斯制作的每一步电影都在这种矛盾关系作斗争,并最终带来了好的结果。
在不忽略实用性的情况下发挥我们积极的天性、精神创造力,才能产生好的结果。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这必然要求我们鼓起勇气,去超越我们当前已经适应的常规。
四、总结
这本书的作者劳伦斯通过对皮克斯的亲身经历,记述了皮克斯早年潜龙还没有升天的历史。
一个拥有非凡创意的和动画技术的公司,从难以维持生计,到曲折的上市之路,从与迪士尼的艰难谈判,到最后的商业与艺术的辉煌。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的乌托邦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创意帝国。
我也曾经非常感叹迪士尼出品的动画水平之高,每次看都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二十多年来始终保持高质量的动画电影输出,足以证明这家公司的伟大。
这其中有作者的努力,团队的奉献,还有伟大的乔帮主的神话,对于乔布斯来说,我们都知道他是苹果的创始人,人们也把他视作麦金塔计算机、iPod、iTunes、iPad、iPhone等知名数字产品的缔造者,这些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
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他在皮克斯的这段经历,我们透过这本书的故事,更能发现乔布斯性格上的东西。
他不仅有商业才华,而且个性独立,强迫症,或者是一种偏执、完美主义者。
更多的还是一种坚持,甚至可以说看不到希望的坚持,但没有这种坚持,就没有现在的皮克斯。
皮克斯的成功不是单方面的,是各种因素向遇而碰撞出的美丽,透过这个故事我们也了解很多他们成功的原因,也有很多仍然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现在是互联网飞速创新的时代,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创新永远是发展必不可少的引擎,矛盾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如何在种种矛盾中找到一条中观之路,在体制与创新中间开辟蹊径,才能扶摇直上。
做企业如此,做人亦是如此,在不忽略实用性的情况下发挥我们积极的天性、精神和人性,然后等待好的故事去自然而然的发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笔记侠好文推荐:

嘿,你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