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
上次收到一条看了挺心疼的私信:
 “小土,在宝宝即将两岁时我成为单亲妈妈了…不知可不可以做一期关于单亲妈妈扶养宝宝的注意事项,怎样才可以把宝宝扶养得像健全家庭一样…或者有哪些书籍适合单亲妈妈阅读学习的…” 
今天推送的这篇,就是收到的投稿,作者讲了自己的经历,文末还推荐了8本相关绘本
作者 凌墨花
,某知名出版社出版人,亲子阅读顾问。

两代都是单亲的经历......by凌墨花
看到小土在做单亲家庭的征文,作为一个有着双边单亲家庭经历的孩子,忍不住写下这些故事,希望能对单亲家庭有一点启发。
双边单亲家庭的循环
爷爷在我父亲不满两岁时,就去世了,奶奶独自带大6个子女,是个十足的单亲妈妈。
她认为,女人独立带孩子没有哪里不妥,也没有帮母亲带过我们。
姥姥年轻时长期忍受家庭暴力的威胁,那个年代国家还没解放,她最后抛下六个子女,和他人私奔到他乡。很多年,母亲都不知道她在哪里。
也就是说,我的父亲母亲都来自单亲家庭。
我觉得,如果说单亲家庭对他们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大概就是这样的经历,让他们没有在双亲关爱下成长,从而对责任和义务理解不够深刻,也影响了自己的婚姻生活。
我九岁那年,父亲出轨了
爸爸对妈妈坦白出轨时,我还差两个月满九周岁,弟弟刚刚出世。
那时候我们才惊愕地发现,他婚前就不想和母亲建立家庭
父亲有个青梅竹马的初恋,谈婚论嫁的时候,是70年代,由于家里穷,交不起500元的彩礼钱,就放弃了。
又过了几年,经人介绍认识了我妈,那个年代,二十七八岁被催婚不算稀奇事儿,两人不到三个月闪婚了,俊男靓女,纵然贫穷也算门当户对。
父亲坦言,婚后没过多久,就又和“知己”厮混到一起了。
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做包工,只有过春节才回家,在不知情的九年里,母亲只觉得父亲很忙,挣了不少钱,对当时的家庭分工也没有异议,更别说能想到父亲会背叛她。
丧偶式育儿变本加厉
我在那个九年间,虽然过着假性单亲的生活,也还算幸福,父亲每次回来会给我带一些礼物,我就挺满足的。
转折事件发生在弟弟出生那年。父亲的生意不好,收入也不太稳定,工作地点也改变了,加上弟弟的出世,家庭开支增加。
他由一年不回家变成了不定时,或2-3年,或半年,从此,母亲的丧偶式育儿模式加速升级,自己带两个孩子。
我慢慢长大,一度感觉母亲好像嫁了个假老公。
假性单亲家庭维持至今
母亲是个懂规矩,守孝悌,爱岗敬业,关爱孩子成长的传统女人。
但这些年,遇到大的惊吓都会大小便不受控制,这与她童年原生家庭的暴力事件有很大关系。
嫁给我父亲之后,伴随着冷战、冷暴力、恐吓威胁、恶意言语刺激,这些加剧了母亲的精神和生理问题。
从客观上来看,她从步入婚姻就开启了假性单亲,丧偶式育儿模式,又在对父亲出轨不知情的情况下,生下二胎
父亲坦白出轨后,开始不掩饰他的花边新闻,甚至公开和其他人相处的事情,讲给我母亲听,这种行为对我母亲的精神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我父母维持了将近30年的婚姻关系,期间经历过冷战、分居数年,由于双方在孩子抚养方面都不肯让步(妈妈舍不得放弃弟弟的抚养权),至今未能在离婚事宜上达成一致。
这个选择本身也有比较大的问题,不敢说她选错了什么,毕竟换一条路未必更好。
不管他们离不离婚,父亲还是父亲,母亲依然是母亲,但从内心感觉上,我能体会到来自母亲更多的爱。也就是说,对家庭和孩子尽到足够责任那一方会得到孩子更多的认可
我母亲不像其他家长那样,劝人结婚,劝和不劝离,也不逼婚
结婚前,她无数次问我是不是真的爱面前这个男人,她说,“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哪怕现在两家都不是很富有,你们有感情,以后慢慢日子会好起来。”
从她的话语里,我能感受到深深的母爱,以及她对人生的透彻感悟。
下面简单谈一下单亲家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我家是怎么发生和处理的:
上班及带孩子如何兼顾?
我和我弟弟相隔岁数多,弟弟出世,我已经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我小时候是母亲带着上班的,从小在母亲工作的地方长大,母亲说我很懂事,她忙的时候,我就困了,在屋里乖乖睡觉,大了上学接送都靠同事帮忙。
不过现在这个新时代,坐班妈妈很难很难。
我7-8岁可以自己做饭,洗衣服,后来弟弟出生,母亲从仅仅300元的工资中抽出60元请了个带小孩的姑娘,请了三年,直到把弟弟送进了幼儿园。
养育中的重重困难
母亲在养育我和弟弟的这些年中经历了很多很多困难,包括经济困难和精神压力。
记忆中她没有刻意对我倾诉经济方面的困境。
刚考上大学时,母亲的同事朋友凑了近1万元给我交学费,后来由于助学贷款及时批了下来,就没有带那笔钱。我还获得国家奖学金,工作后慢慢还清了贷款。
她说,钱我们是没有用上,但人家对咱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都要记着人情。以后别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也不能无视。
这一点对我的影响是,我在面对身边人遇到的不幸时,倾向于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支持并想办法帮助他们,做一个对周围人有益的人。
我弟弟也非常懂事,他为了减轻母亲和我的负担,自愿考入了一所重点军校,衣食生活费学费全包。
如何正面影响孩子?
回忆起那段岁月,她独立辛苦照顾我们饮食起居,闲暇时间努力看书,学习,还考取了很多对工作有帮助的证书,渐渐地,随着职称的提高和国家政策倾斜,工资也有了较多增长。
母亲积极主动寻求进步的形象在我的童年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和弟弟一直都把母亲的勤奋与努力看在眼里,以母亲为榜样,做人做事,学习工作都学她。我和弟弟高考时都考取了重点大学。
这段经历给我的影响
作为一个出身假性单亲家庭的孩子,我还是比较感谢这样一段经历的。
家庭虽然不幸福,但我母亲一直以一种独立、自强、阳光的人生态度教育我,我长成了一个比她更阳光、开朗的人,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也多是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态度
母亲年轻时就喜欢读书,她自己写了很多文章,耳濡目染,我也爱好读书,后来从事出版,成为了编辑,又开办自己的童书馆。
在阅读各种书和文字的过程中,我也会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将一种相对健康的生活理念融入自己的家庭生活,目前,我的孩子和爱人都很爱我,是一种良性的状态。
我小时候,母亲人缘就很好,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同事好友都或多或少会给她出主意,现在,我也可以帮她处理大部分的难题。
致单亲妈妈们
最后,我想对那些单亲的妈妈们,说一声“辛苦了,坚持爱你的孩子吧”。
在婚姻中,单亲未必是你的错。只要责任和爱付出到位,孩子未来成长中心理不一定会受到不良影响的。
不管是再婚,还是坚持单亲,并不能直接影响什么,能够产生影响的是你对孩子的态度,以及你作为孩子最直观的榜样的力量。
人都是慢慢成长的,不必要求伴侣完美,不必要求一个完美的孩子,只需用心经营每一步。
推荐书籍
一直以来,成人都习惯并娴熟于向孩子呈现生活的灿烂和甜美——完整的家庭,双亲的爱抚。
而离婚、单亲家庭、骨肉分离,这些似乎很难作为儿童图画书的题材。如果驾驭不好,极易让负面、消极的东西刺痛孩子稚嫩纯洁的心灵。
而下面这些绘本,却把一个消极的生活事件呈现得那样细腻、美好和充满希望,触动了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1
妈妈爸爸不在一起了
一个小姑娘一直很困惑,为什么爸爸和妈妈不再住在一起了?
她一直许愿,最大的愿就是让全家人住在一起,爸爸妈妈却说那是不可能的事,她喜欢和妈妈在一起,也喜欢和爸爸在一起,但是现实的环境里,她再也不能同时为他们带来快乐。
她深深地知道妈妈和爸爸都爱她,只是他们不能住一起了,不能一块疼她了。
这本书帮孩子看到积极的方面,适应新生活的环境,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2
窗边的奥利弗
爸爸妈妈的离异让奥利弗失去了原来的家,他要辗转于两个新家之间,无法确定每天见到的是爸爸还是妈妈。
再加上进入了新的幼儿园,种种陌生的景况让他完全失去了安全感,只有心爱的玩具小狮子能带给他些许的安慰。
他甚至一直在倾听着门外的动静,想着今天会见到谁,期待着爸爸的拥抱和妈妈的吻。
小狮子代表的正是奥利弗勇敢的一面,奥利弗因为悲伤而忘却的勇气,又由小狮子重新传递给他,让他勇敢地迈出冲破孤单的第一步。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必然会体验到孤独、恐惧的情感,并不需要格外小心地回避。
因为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颗向往光明和快乐的种子,它能生发出无穷的勇气,这勇气会陪伴孩子冲出重围,飞向幸福的彼岸。
3
小獾的两个家
爸爸妈妈最终还是分开住了,小獾一段时间在爸爸那住,一段时间在妈妈那住,爸爸不时地问小獾:你的獾妈妈过得怎么样?
小獾终于相信,虽然爸爸妈妈分开了,但是爸爸妈妈永远爱他。小獾从爸爸妈妈身上学到了:人生就是这样的,只要尽力去追求快乐,这样就能幸福。
不过,小獾有一个愿望:“
等我长大了,我会有一群小小獾,我会一直爱他们的獾妈妈,直到永远。

从小獾身上,我们能窥见很多婚姻不幸家庭孩子的心里伤痛。孩子对感情其实是最敏感的。当婚姻无法维系时,很多父母大都抱着这样的想法:为了孩子,凑合着过吧。
弗洛姆这样说:
对孩子来说,家庭中紧张和不愉快的气氛,比公开的决裂更有害。因为后者至少教育孩子,人能够靠勇敢的决断,结束一种不可容忍的生活状况。
如果你的婚姻无法继续下去了,不妨像獾爸爸和獾妈妈一样,和蔼、自然地告诉孩子父母离婚的事,这样做不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伤害。
当然,孩子难免会像小獾一样产生缺失感,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拥有更多。与此同时,父母一定要向孩子保证:
父母只是分开,不住在一起了,但对他/她的爱却并不会因此而减少。
4
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这是一本英文绘本,直译为“我不想谈那个”,适合4-8岁的孩子阅读。这本书讲的是小女孩听到父母要离婚的消息后,内心经历了一场情绪风暴。
作者以生动的动物形象将孩子的情感、反应直观地表现了出来:
像狮子一样大喊大叫就不用听这些让人伤心的语言了,像鱼儿一样藏在深海里无声哭泣,甚至是像刺猬一样竖起家尖尖的刺将自己保护起来……
孩子还小,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内心伤痛,更多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唯有正视孩子内心的伤痛,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疏导。
这是因为,压抑并不能让负面情绪消失,它会不时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如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涌现出来,搅得人们不得安宁。
而且,压抑了自己不良情绪的人,也无法感受到快乐。
这并不只适用于孩子,对大人的情绪也是一样。父母需要先修补好自己的内心创伤,平静并理智地正视离异或失和现状,才能更好地处理孩子的情绪。
否则,将可能出现孩子的情绪与父母的情绪搅合在一起的情况,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5
我的爸爸叫焦尼
没有悲伤也没有眼泪。也许,生活不能事事如意顺心。也许,在希望和实现希望之间,总会有阻碍。
但是,只要拥有爱,就会有勇气、有力量、有安全感,没有埋怨也没有责备。
什么是亲情?婚姻虽然破裂,但挚爱亲情永远无法割断。家庭虽然破碎,但每个人都需要维护自尊、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念。
他告诉热狗店的阿姨、电影院的伯伯、披萨店的邻居,告诉所有人他身边站的就是他爸爸。
他为爸爸自豪,当电车走远,他期待着下一次和爸爸见面的时间。
读完这个故事,焦尼的话一直在脑海里萦绕:“马上会再见面的。”所以,火车一定还会回来,拉着狄姆最喜欢的爸爸——焦尼。
6
妈妈的红沙发
热烈的红色和稳重的蓝色,以及明亮的橙色和果绿色组成了这本书的封面,也明确了全书温暖明快的基调。虽然,一开始这个故事并没有那么轻松。
接着,本书透过主角小女孩的自述,娓娓诉说一个弱势家庭为梦想奋斗的生活点滴。
故事的开头虽然是一场灾难,过程却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筑梦踏实的生活态度,而结局更充满着难以言喻、令人心安的温暖。
平实的字句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让人读后彷佛又回到了过去, 那个令人怀念的纯真年代。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采用了一系列明亮的暖色来绘制这个本来不轻松的故事。
我想是因为在作者心目中,这一家人面对困难温暖积极的态度,以及周围可爱的亲人朋友邻居,都值得她使用这些美丽的颜色来描画。

也不难想象,绘本中那个和外婆妈妈一起度过困难的懂事小女孩,当她想起来由妈妈陪伴走过的岁月时,她应该会回忆起全家努力的过程以及那些美丽沙发温暖的颜色。

这位妈妈以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强,潜移默化的给孩子完成美好的一课。 
她会在散步的时候和小姑娘一起分享花朵的颜色,也会面对灾难时,带领家人一起把焦黑的墙壁漆成黄色,地板擦得亮晶晶,还会为了一张美丽的红沙发和家人一起努力的工作,哪怕累到一回家就睡着……

作为妈妈的妈妈,书中的外婆也时时显示出她的可爱豁达:
她数钱的时候哼着歌,削土豆的时候哼着歌,会坐在窗边和路过的行人聊天,会买菜的时候用讨价还价一点点快乐攒钱,会在试沙发的时 候想象自己童话故事里的小姑娘,会在遇到灾难时,给前来帮助的好人说:
“幸好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开始。”

所以,快乐的生活态度,坚韧的勇气,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来传承的。外婆传给妈妈,妈妈又传给了女儿。

这本书用充满正能量的绘本语言告诉我们,
想要收获什么,就先播种什么。
我们想收获一个积极乐观健康可爱的孩子,首先就要自己先扬起笑脸来面对生活。

7
记忆的项链
这是一本关于再婚主题的绘本。
小女孩萝拉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再婚。萝拉将自己锁在封闭的项链里,拒绝接受新妈妈的关爱,因为爸爸和新妈妈的亲密情感觉得受伤
多么真实的情感!面对这样情形的大人,萝拉的父亲,同样也会恐惧、不安、疑惑和犯错。大人也不是万能的。
那么,当我们在面对这些难题时,如何解决问题和做正确的抉择,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的根本,还是“爱”。
唯有以爱连接,才能修补心中的伤口,为生命带来前进的力量。
8
保罗分家了
本书为德国绘画大奖得主倾情力作,是风靡德同的独特绘本,触及单亲家庭敏感话题,另类主题,直击心扉。
这是最温暖人心的亲情教育,这是最引人深思的感人画卷。当现实和希望之间出现了差距,一个孩予稚嫩的行为,让我们笑中带泪。

全文完,作者 凌墨花,某知名出版社出版人,亲子阅读顾问。
关于这个号
谢谢关注,我是《婴幼儿睡眠全书》作者,新浪微博 @小土大橙子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宝宝4岁多,三口之家现居休斯顿。 
安睡是最好的礼物,这里是近3年的老号,有丰富睡眠及养娃资讯,我的号和睡眠课帮助很多家长改善了睡眠状况,也期望对你有所启发。
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一起成长的过程,一起加油!
如需联系请发邮件 [email protected]  ,下图是号里关键词,回复可以查询文章
延展阅读
睡眠课用淘宝APP扫上面的二维码(含书附群及答疑)
过去的种种不管开心与否都会过去,
向前看,过好后面的日子,加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