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友好谦逊,
礼貌温柔,彬彬有礼。
为什么西方那么多人讨厌我们呢?
因为我们太聪明又太坏了,
到处吊打人家。
不是我们强,是他们太弱了,
毛爷爷早就教育我们,
弱就要挨打
你看你们不听,现在活该了吧。
今天就讲三个小故事,
看看中国人怎么在全世界到处打人的。
01
吊打对象1:
全世界最大的钻石垄断公司
今年,一个珠宝界的新闻引起了大地震——垄断世界几十年的钻石巨头戴比尔斯,公布终于他们也做人工钻石了。
这意味着,结婚再也不用大出血了!因为钻石要变白菜价了!
怎么肥四呢?
全是被中国人逼的。
戴比尔斯靠着钻石骗局横行珠宝界100多年,现在终于被中国制造拉下神坛。
话说,钻石这个东西,明明地球上储量很大,怎么好端端就成了奢侈品?
大家都是石头,凭什么求婚就一定要用钻石?
戴比尔斯这教科书般的忽悠人的本事,那真是值得全世界的营销人员好好学习啊,这段一定要给大家好好扒一扒。
200多年前,钻石确实算稀罕的,因为那个时候全靠手工采集,一年辛苦下来只能收集个20斤左右。
不过即便在那时候,钻石的价格也就和普通珠宝差不多。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1870年,南非矿工意外发现了个巨大的钻石矿,再加上技术提升,钻石产量一瞬间就上来了。
物以稀为贵,多了也就不值钱了啊,于是英国钻石商就慌了。
为了给钻石保价,全球几大钻石商联合起来成立了戴比尔斯公司。他们一联合,全世界所有的钻石矿就都在他们手上了,然后戴比尔斯的营销开始了。
01
营销第一步:控制产量
一般家里有矿的,那都是拼命挖!
戴比尔斯却很聪明。既然全世界的矿都在我手上,我还着急个啥?
于是他们每年只挖一点点,保证钻石的稀有,这样价格就稳定了。
02
营销第二步:钻石包装
一个东西想要卖上价钱,就要最大限度的赋予它价值,而戴比尔斯的做法太聪明了:他们想到一个奇招——把钻石和爱情绑定。
具体怎么绑定呢?电影植入广告。
著名的喜剧电影《粉红豹》里就有石求婚的场景。
电影《粉红豹》
大家都知道,明星带货能力是很强的,随着电影大卖,“求婚要用钻石”就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风潮。
而且不光如此,戴比尔斯包装出来的概念是:钻石越大,才显得求婚男士越有诚意。
电影《Sweet Home Alabama》中,男主角用钻石求婚时说“钻石要买最大最闪的”
靠着这一波骚操作,戴比尔斯的销售额4年上涨了55%,要知道那是1942年,全世界都在兵荒马乱,钻石消费却能屹立不倒!这是什么样的神级营销!
不过这些还是小意思,等到二战结束,戴比尔斯才真的展开了拳脚。
买报纸版面、请明星代言,甚至派出讲师去全美国各大高中办讲座、演话剧,植入“钻石与爱情”的概念,让7000万高中女生还没到结婚年龄就开始渴望钻石。
现在品牌玩的那些,和戴比尔斯比起来都是弟弟。
随着钻石的热度升高,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市面上就会有很多人交易,交易太多的话就会破坏钻石价格的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戴比尔斯想出了那句全球最知名的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如此一来,买了钻石的人都把它们当做稀世珍宝一样,好好的收在家里,保证了钻石市场的稳定。真是狡猾啊!
不过到了1959年,戴比尔斯遇到一件麻烦事
苏联也发现了大片钻石矿!
苏联西伯利亚钻石矿
看图就知道了,这个矿真的巨大。
消息一出,戴比尔斯就快马加鞭就跑到了苏联,把之前勾结南非矿主那一招又用在了苏联钻石商身上——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苏联钻石危机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可刚刚前面勾结了苏联,后面又来了非洲军阀。非洲军阀的钻石是手工采集,成本低廉,而且所有的军阀都干这个,导致市场上的钻石产量激增
此时老奸巨猾的戴比尔斯又想了一招——拼技术!
你不是人工采集成本低吗?那咱们玩点你不会的!
比如打造了一系列的概念——什么5种切割方法啊,4C标准啊,总之一句话,越复杂越好!
这样一来,非洲钻石就很难卖上价格。
尤其是这个4C标准太鸡贼,自己制定行业标准考核自己,这是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掌握了全部行业话语权,你到哪说理去?
解决完非洲军阀,戴比尔斯才算是坐稳了钻石界的江山。
氮素,几十年之后,不幸的戴比尔斯遇到了中国人。这次,他们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因为中国人有一个杀手锏——人工钻石
制造钻石的秘密:六面顶压机
中国的人造钻石技术有多牛呢?
只需要几个星期,就能得到一颗完美无瑕的钻石,而成本仅仅是自然钻石的一半最重要的是不管是纹理、色泽,全部都跟天然钻石没有任何区别,甚至纯度和透明度还要更好!
总之就是全方面吊打戴比尔斯的天然钻石!
戴比尔斯为了对付中国人也是绞尽了脑汁。
首先,他们把原来的广告词被改成“真实是稀有的,真实是钻石。”(Real is Rare,Real is Diamond)
意思就是:人造的钻石不稀罕,不值钱!
接着他们斥巨资研发了“人造钻石鉴定器”,说是能识别“天然”还是“人造”钻石。
不过并没有卵用,因为人造钻石跟天然的钻石就是没区别啊!
而且买钻石不就是为了给人看的吗?既然看起来没区别,还要花10倍的价格买,难道不是脑子有猫饼?
事已至此,无奈的戴比尔斯只好走了第三步
自己做人造钻石
说好的真实是稀有的,你闹呢?
全世界被戴比尔斯营销忽悠过的消费者都开始疯狂吐槽,你们玩儿傻子呢?他们的商业信誉算是跌到了谷底。
这脸打的,生疼啊!
再说了,你卖人造钻石,卖的过中国吗?
目前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人造钻石都是中国制造。珠宝界横行了130年戴比尔斯,终于被中国KO了。
02
吊打对象2:
把用户当傻子的潘多拉
不知道大家平时玩不玩珠宝。不过稍微对珠宝有关注的人可能都知道,珠宝界的神话——潘多拉——要凉了。
从去年开始,潘多拉股价连续7次暴跌超50%,还传出被收购的可能。
潘多拉的落马,也是拜中国人所赐。
话说潘多拉最早只是一间夫妻店来的,但他们用了三十几年,就变成了全球最炙手可热的跨国珠宝大品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
就在潘多拉进入中国市场的2015年,他们就卖出了1亿件珠宝首饰!这在时尚领域简直是神绩。
潘多拉2012-2015年销售额
潘多拉为什么这么火呢?
有人总结说:“鬼级材料、师级设计、神级思路、神级营销”,不火都不行啊。
她最大的卖点,就是她的“Charm”串饰。用网友的话说就是:一入潘门深似海,一颗接着一颗买!
就靠着这些串,潘多拉愣是做到了全球前三。
具体怎么操作呢,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
按照品牌的说法,每一个串饰都代表不同的意义。一条手链上最多可串17个Charm,也就是说,可以代表手链的主人生活中17个不同寻常的纪念时刻。
那生活中不止17个值得纪念的瞬间怎么办?
那就多买几根。
实际上,这种以银饰、K金作为主材料,做轻奢珠宝的品牌也有很多,但潘多拉却有两个独一无二的强大的优势:
首先,就是他们强大的设计团队——无关审美,只求速度。
潘多拉的上新速度太牛逼了。一般的珠宝也就是每年上新两次,潘多拉却是7次,人称“珠宝界的Zara”。
节日、城市、星座、数字、字母、花卉、萌物、围绕大IP迪士尼推出米奇米妮、小熊维尼、公主系列、冰雪奇缘、美女与野兽……
一共700多款,就像琳琅满目的珠宝超市,每个女孩子都一定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串珠,吸引她们不断买买买。
除此之外潘多拉第二厉害的,是它的分期付款销售策略。
刚买回来的潘多拉是这样的——
一个光秃秃的圈圈有啥好看的?
必须让它都穿满珠啊,于是没过多久,就成了这样——
潘多拉非常善于抓住用户购买心理。如果一个手镯一次穿满17个珠子,就要上万块,大部分人内心会拒绝。
但如果一次只买一颗,也就不到1000块,大家就没有那么重的心理压力,轻轻松松就可以买。
于是,今天来一颗,明天来一颗,隔三差五来一颗,久而久之,你就会陷入潘多拉魔盒中,不能自拔。
这种“分期付款的销售策略”,不仅可以刺激用户买单,还为潘多拉提供了长期的引流,简直不要太鸡贼!
不过,潘多拉太急于求成了,吃相就有点难看。
过分追求上新速度,却不在设计上多花心思,注定走不长远,因为潘多拉的串珠就等于用户的新鲜感,靠新鲜感撑起来的业务,也最容易丧失新鲜感!
网上一个“你怎样看待潘多拉?的帖子,点赞最高的回答是这张图——
如果这是消费者对于潘多拉的一种调侃,那么接下来中国人的出场,则是直接打击到了潘多拉的七寸。
估计连潘多拉的创始人都没有料想到,中国市场的模仿能力竟然如此“炉火纯青”。
在某宝商城里,善于模仿的商家每天盯紧潘多拉的上新款式,几乎潘多拉出一款,他们就抄一款,只要花个一两百块钱就可以满满当当穿一串儿。
还有这种已经搭配好的一次性成品,一串儿的价格在几十块到200块之间。
于是,市场上大规模的涌入廉价的“Pandora”,很多人觉得既然可以花几十块钱就能搞定,带着也差不多,干嘛要花大几千?
有些人则认为,潘多拉都烂大街了,人人都能抄去的设计和工艺,我干嘛还要买?
就这样,潘多拉的核心竞争力就被打击的一干二净。
但这全怪中国人吗?
山寨一定是不对的,但说到底还是潘多拉产品做的不行,只想着赚快钱,却没想着好好深耕设计和工艺。
而且靠着给消费者洗脑——用金饰的价格购买银饰,还把快销时尚品定位成奢侈品,时间一长,傻子都会清醒过来这是智商税啊。
在种草神器小某书上,有不少粉转路人的小姐姐们吐槽潘多拉:刚买回来还亮晶晶的,没过几个月就氧化变黑了。
正品潘多拉前后对比
一个品牌最大的敌人一是丢掉品牌文化,二就是不真诚的对待用户。
面对这样的品牌,自然会有“中国山寨”出来收了它。
为了自救,潘多拉将中国地区的价格下调,还美名其曰是出于汇率变化的考虑。
但实际上傻子都能看出来,以前中国的潘多拉定价比欧洲贵了30%,是看我们人傻钱多吧?现在降价,还不是为了讨好中国消费者。
呵呵,阿拉中国人也不蠢的好吗?只能说,自作孽,不可活啊。
03
吊打对象3:西班牙商人
中国人全世界到处买房,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中国买方团围剿柏林,囤了扔在那里不出租,搞得柏林租房客无房可租是,上街抗议。
横幅写着“我们的城市属于我们!”
Bing点评:Not any more。
然而,一条条街一栋栋楼扫货,扫到人家无房可租——这并不是中国土豪最牛逼的行为。
最牛逼的是,他们居然买了一座教堂改建商场,还是百元店!
话说,西班牙的Cristo Rey教堂因为常年欠债,入不敷出,再加上教徒人数连年减少,已经空置了半年多,实在撑不下去了,就决定卖掉。
就在这个风刚刚放出来的时候,就有一群人像饿狼见到肥肉一样扑了过来,这群人就是华商。
华商在外一向出手稳准狠,尤其是买大教堂的几个中国人都是“商海老手”,经验丰富,所以交易秒速就完成了,但这个消息却在西班牙引起了不小的舆论轰动。
要知道教堂是什么地方啊!是教徒做弥撒的地方啊!是有信仰的地方啊!
但现在,却成了一个百元商店?
西班牙人的心里实在难以接受。
有人说:“金钱是不懂文化的”;
有人说:“中国人真是什么都敢往袋子里装,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侵蚀”;
还有人说:“这周围有很多中国人,街头巷尾都是他们的店,呵呵。
怎么觉得这么酸呢?
不管怎么说,大部分西班牙人对华商已恨之入骨了。
但其实类似的事情在西班牙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作为“外来户”,华商在西班牙一直就是个神秘的传说。
2015年,在西班牙南部城市Sevilla有一所几近废弃、无人问津的老房子“Venta de los Gatos”要被华人买下,准备开一间百元店。
消息一传出,交易双方就被当地老百姓骂了个狗血淋头。
因为这所曾经被当地人“遗忘”的破旧房子,曾经被当地历史上的一个著名诗人提到过,从此就被赋予了文学的气息。
许多当地人都认为,这间屋子再破,也不能落到中国人的手里!他们以中国人会让当地人“失去记忆”为由,坚决反对!
华人只好放弃了。于是这所破房子只能继续破旧下去,再一次被人遗忘在角落。
但不卖给中国人又能怎么样呢?西班牙人自己不善经营,又没有中国人这么勤奋肯钻营,生意交到他们手上也做不好。
但凡敢放胆交到中国人手上,华商的精明头脑绝对吊打当地人!
在西班牙南部城市Jerez,有一所在当地具有悠久历史的La Vega咖啡馆,也是经营不佳,在破产的边缘垂死挣扎。
后来,两个中国人合伙人出来接盘了。
他们重新装修了咖啡馆,在原建筑的基础上修建了当地最好的露台茶座,聘请当地最优秀的主厨,研发新菜,同时也不忘了保留了原有的特色菜式,还给原来的员工妥善的买了保险。
一些列的操作下,La Vega起死回生,简直看的西班牙人眼花缭乱。
2017年,在西班牙北部Santiago市,一家名为Plásticos Santi的大型商场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但在几年前西班牙经济危机,商场就关门停业了。
好在中国人又出来接盘了。
华商租下了整个百货商场,并将其按照自己生意需求进行改造,又重新开门迎客,恢复生机。
还有西班牙北部城市Burgos,当地一个最古老的标志性商业建筑Edificio Campo也被一位华商租下,开起了一家服装店,大受消费者欢迎;
西北部城市A Coruna,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酒吧Casa Segovia,也被一位华人买下,起死回生……
话说,你们还真是口嫌体直啊,不服气也是没办法的,因为华商就是牛啊!
所以买教堂这次,我看当地人再酸也是没用哒!等百元店开起来,他们就会欢脱的买买买了!
不要怪华商,这是市场做出的应有的反应。
要怪,也只能怪你们自己不争气啦!
点评:
看完这三段故事,我只想说一句话——还愣着干嘛?好好鸡娃去啊!

除了学习中华老祖宗的机智勤奋、善于钻营,还要学习好的技术,刷出硬实力!
鸡出来的娃,将来就可以满世界去吊打别人了!
本文素材来源:公众号:乌鸦校尉(ID:CaptainWuya)乌鸦校尉、金错刀频道(ID:ijincuodao)蔡文姬、欧华报
大家都在看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