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项调查,“小时候最怕看见,而成年后最感恩的一句话”。
想必答案中,一定会有这句——
朗读并背诵全文。
千百年来,诗词始终是中国人的内心独白。
2016年,一档文化类综艺《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全网,带我们回到了语文课堂,再度感受了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
至今四季节目,每季评分都在8分以上。
这足以可见,中华诗词在国人心中的分量。
最近新出的一档新综艺,用全新的形式,再一次让我们领略到诗词的魅力——

邻家诗话

导演: 任静 / 牛魔
主演: 王劲松 / 张晞临 / 方锦龙 / 郦波
首播: 2019-06-24(中国大陆)

豆瓣评分8.8,超过一半的观众给出了五星好评。
不同于以往同类节目中常见的选手答题竞争和嘉宾讲解,《邻家诗话》用“雅集”的形式,为我们解读那些千古名篇。
何谓“雅集”?
这个名词源自于古代,专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
而且不是简单背诵前人作好的诗文,而是在现场因时、因地、因主题重新创意古体诗词。
地点要“雅”。
2400平米的中式庭院演播室,布景、灯光,无不美轮美奂,营造出月门花影、茶炉灯火的浓浓中国风。
内容要“雅”。
除了主角吟诗作文,还有琴、棋、书、画、茶……种种雅元素,一应俱全。
参加集会的人都有谁?
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国乐大师方锦龙;
《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嘉宾,南师大文学院教授郦波;
歌手阿兰、谢春花、好妹妹乐队,演员张晞临、张睿;
画家夏茜、舞者古丽米娜……
各行各业,从少到老,从现代到传统。
只要是真心喜爱古诗词的人,都可以是《邻家诗话》的嘉宾。
节目没有主持人,所有穿针引线、协调交流,甚至随机才艺表演,都交给了常驻嘉宾老戏骨王劲松老师,而他也确实不负众望。
雅集以茶会友,王劲松本人正是资深“茶迷”,每一集都会亲自挑选、泡茶,给诸位嘉宾品用。
据说,他每次拍戏进组都会随身带很多品种的茶,还会根据不同时间、季节喝不同的茶。
节目的另一位嘉宾,演员张晞临也是因为喜欢喝茶而和王劲松成为挚友。
台词功底更不必说,《血色湘西》里那段精彩的华夷之辩,至今仍是B站的镇站之宝之一。
《邻家诗话》里,每一期节目的开头,都是王劲松先把这一期要分享的诗文朗诵一次。
短短几分钟,就能把所有人都带入诗文要营造的情境之中。
比如讲李商隐的《锦瑟》,这首充满了意象和用典的诗文,大多数人读完的第一感受,大概就是结尾的“惘然”二字。
王劲松朗诵完整首诗后,全身放松,弯下腰扶着栏杆叹了口气。
这是个下意识的行为,但也正是这个行为,显示了他的沉浸与投入。
《蒹葭》时,聊到“秦王善击缶”,王劲松现场就来了一段即兴表演。
王阳明的《泛海》时,王劲松还献出了荧幕唱歌首秀。
本以为就是随便唱唱,结果王老师一张口就是开口跪的节奏。
还有方锦龙和郦波老师现场伴奏,黄婷婷和声,古丽米娜伴舞,完全是一场诗情画意的视听享受。
再回到节目的主角,诗词
《邻家诗话》里选取的诗文,大多都是我们在语文课本上学过的、耳熟能详的诗句。
从《蒹葭》,到《如梦令》,甚至到唐诗第一课《静夜思》。
然而,或许也正是因为熟悉,熟悉到张口就来,我们却很少去深思诗文中字句的含义。
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人叫它《渭城曲》,有人叫它《阳关三叠》。
其实前者是诗名,后者是曲名。
“送元二使安西”应该断句成——“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要送的老友是元二,他要去的地方是安西。
元二是谁?
王劲松说得好,他是我们天下所有人最知心的朋友。
王维写《送元二使安西》,岑参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杨万里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没有这三位大诗人,元二、武判官、林子方是谁,没有人知道。
但因为有这三位大诗人,这三首诗一写,这三个人名垂千古,直到今天我们送别朋友,万语千言也有了最精炼的情感着落点。
精炼到什么地步。
“渭城朝雨浥轻尘”。
为什么是“浥”字?
浥者,润也。因为是朝雨,所以刚好把轻尘盖住了,路面是湿润的,但并不泥泞。
雨一大,就泥泞了。
浥字刚刚好,好就好在这个送别的清晨的路面,都被诗人细微地收入了眼中,收入了心中,写在了诗中。
又比如《蒹葭》,我们都知道它选自《诗经》,却常常忽略它属于《诗经·秦风》中的一部分。
秦地,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史记》、《战国策》中都有记载——
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带长剑兮挟秦弓。
秦地,是善于征伐的地方。
秦国人炼就了强悍的品格,带着他们的勇猛和坚韧,一步步从边陲的甘肃迁到了陕西的关中。
《诗经·秦风》里的篇章,大多都是讲述战争的。
只有这首《蒹葭》有一些不同,它充满了柔情。
但要表达的,依然是秦人那种“道阻且跻”,也要“溯洄从之”的决心。
《诗经》讲究,“赋比兴”。
写蒹葭,也正是因为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只有它不畏严寒,在秋风中苇花绽放,一派盛景的景象,和秦人的品格是如此的贴切。
把诗讲解完了,还要以乐和之。
讲《垓下歌》讲到四面楚歌,方锦龙现场吹了一段埙。
朴拙的颤音就像哭泣一样,非常地符合当时项羽的心情。
讲到《十面埋伏》,方锦龙一边弹奏琵琶一边解释,琵琶是如何表现出刘邦的气势,
如何表现战车的轱辘声、行军的沉重、刀枪的铮鸣。
看了这一段,才会了解为什么古代行军打仗总是离不开琵琶,“欲饮琵琶马上催”。
才会了解中国的乐器,讲究的是“韵无穷”。
把诗文理解透了,再去演绎——
有画。
有歌。
有舞。
有人生故事。
一方庭院、一壶清茶、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侃侃而谈。
从诗词歌赋到平生轶事,从这个角度说,《邻家诗话》很有些像“诗词”专题的《圆桌派》。
作为一档全新的文化类节目,全新的尝试,又融合了这么多种艺术门类,肯定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但它最难得的是,肯去做这样的尝试。
它让我们带着更加丰富的人生经历,又重新体会到了上语文课时的心情。
也更加明白了中国诗词之所以流传千古,正是因为情感是共通的。
在这样快餐的,碎片化的消费习惯之下,有这样一个节目,能让我们一天之中有40分钟可以静下来,去读诗,去看画,去欣赏音乐,已经是功德一件。
*本文作者:cqq
不能只有我一个人「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