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给大家推荐一个朋友:九行
旅行的意义被说滥了,旅行kol见多了,旅行指南网上一堆,但真能玩出不套路的,九行算一个。
九行是《新周刊》旗下的旅行公众号,九行的老艺术家是个不随大流,也不装逼格的旅行达人。
在旅行这方面,九行最能别跟风,别追捧,老艺术家最能洞察的,是当下各种各样的“旅行病”“时髦病”。她最懂的,是你到底要以什么样的旅行姿态,来面对自我和世界。
如果你要在被玩烂的旅行当中找到新鲜感,要在平平无奇的旅途中寻求新的洞见,在被吹嘘上天的泡沫旅游中,找寻踏实落地的体验感……我觉得你关注她,准没错。
今天是众多中小学生开学喜(wu)大(bi)普(bei)奔(shang)的日子
。早就已经走出学校的老艺术家,在早上上班的时候看到背着书包的小朋友们兴奋地迎接新学期,无限感慨猛然涌入心中。

他们花花绿绿的大书包,就像一抹回忆杀,将老艺术家带回了久远的学生时代,和语文书这个包罗了所有美食美景白月光的世界
不瞒大家说,老艺术家自高中毕业以来,便一直心心念念着语文书无形中安利的景色和食物。没想到,点开微博下的网友留言,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和我一个亚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课文上生动的描写早已化作不少网友心中的“白月光朱砂痣”,不提也罢,一提起来那种倾慕和饥渴之情止都止不住。
然而,老艺术家却从口水与泪水齐飞的评论区中读到了某些网友幽幽飘来的一丝怨气:亲身观赏或者尝试过语文书安利的东西后,才发现当年的我实在是太傻太天真了!
虽说能够收录进课本的景点和食物经过了官方认证,但说实话,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吃喝玩乐的黑洞。
可怕的童年滤镜,继蒙蔽了我们看偶像剧、动画片、言情小说等的双眼之后,还协同语文老师一起,蒙蔽了我们读语文课文的双眼
打卡语文书景点之后,
发现它其实是本旅游避雷指南
都说祖国地大物博,名山大川、洞天福地数也数不尽。墨客骚人们记录下来的文字,形成了我们对祖国和世界的初印象。
不怕大家笑话,语文书的诗词文章,在老艺术家孩提时期的认知里,是近乎于真理的存在
我执拗地认为,黄河的水肯定从天上来;西湖边一定坐着一个妆容时浓时淡的西子;江南,应该到处都是红菏菡萏;而泰山,必定比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都要雄伟威严……
那时,小学同学们的暑假和寒假不是时兴去桂林,就是去北京,而且还一定要拍一波游客照,回来之后向小伙伴们好好炫耀一把。
△《让我们荡起双桨》
喜欢满世界到处乱跑的老艺术家自然也不甘示弱,将打卡语文书里所有的景点列为自己的旅行清单之一。
然而,现在才打卡了语文书不到一半的景点,我就已经有放弃的念头了。都怪当初年纪小不懂事,原来语文书的真身,是本旅游避雷指南啊!
古迹篇
长城:崇山峻岭之间,都是人从众
在炎黄子孙的心中,长城的分量恐怕不需要我过多赘述了。这条“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长龙,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图/wallpapercave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就连我到了耄耋之年的爷爷,都成天嚷嚷着要在有生之日里和长城的好汉石合影。何况是从小需要感悟“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激发出自己内心深处“民族自豪感”的我们呢?
△还记得这熟悉的PPT吗?
为了实现自己在烽火台上俯瞰这条巨龙的心愿,很多人在小学生时期就急不可耐地想一睹巨龙风采。没想到,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的旅游阴影却由此产生了。
暑假的北京又干又热,在户外多待一秒都是煎熬。然而,到八达岭长城坐接驳车要排队,买票入场要排队,进了景区还得排队
△图/Mountains
口干舌燥的游客们还没踏上长城的一个台阶就已经耗尽了一半的精力了。好吧,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排一下队也就认了。
但是!登上了长城,迎接游客们的不是期望中连绵不绝的城墙,而是摩肩擦踵的人墙顶着毒辣的太阳,人们的肉体互相挤压着,汗水和香水混杂着,鞋跟互相摩擦着。
△图/pinterest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艰难的行进道路中,只见小孩儿在这边哭,母亲在那边喊,还有老是挡路的合照党
看到全是“人肉疙瘩”长城,我幼小孤独的心在下着大雨……就和楚雨荨跟慕容云海说分手那一天一样大。
如果你还没去过长城,千万要选旅游淡季,尤其要避开十一或者春节这些公众假期!曾有新闻报道过,长城一天最多接待过六万多名游客,十米的路程很可能需要在人海里走十分钟
△图/news.artnet.com
难道到长城就注定要排队?并不!因为长城不只有八达岭啊!
如果你是在北京旅游,可供选择的还有慕田峪、司马台、金山岭、居庸关长城,而且在河北、辽宁、山西等地均能看到长城所以,和旅行团在人山人海的节假日挤八达岭真的没有必要哇!
△慕田峪长城的游客比八达岭要少很多/Mountains
滕王阁:落霞吊车,秋水黄泥
实话实说,老艺术家我对古文一直没有什么共情能力,但王勃的《滕王阁序》却是个意外。
学这篇文章之前,我还在想,这不就是一个亭子嘛,有啥好背诵的?但没过多久我就“真香”了——
少年王勃,意气风发,即席赋诗,笔下生花,这简直就是古代言情偶像剧杰克苏男主配置嘛!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神来之笔。
于是吧,这座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建筑,也就因为这篇瑰丽俊爽的文章名扬四海,迎来了一茬接一茬的游客。
经过近三十次修葺重建的滕王阁,虽然规模依然不负其“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美名,可实际上却是一栋百分之一百用钢筋水泥建造起来的“仿古建筑”
△图/China Tour Advisors
不少怀揣着激动心情登楼远望的游客,看到的都是赣江里的黄泥,和毫无生气的高楼大厦。
△图/马蜂窝@胖胖的蛋壳
也难怪有网友说,滕王阁现在变成了“落霞与吊车齐飞,秋水共黄泥一色了”。哎,怎么说呢,我的心情,就像当年知道了美少年王勃在写完这篇文章不久后就死掉一样失望。
自然景色篇
日月潭:根本看不出来日和月的区别
相信不少人对台湾最早的认识,除了余光中那一枚小小的船票,就是日月潭这个“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简单的一句话,让大陆一代代游客趋之若鹜,盼望亲眼看到潭中日月同辉的画面。
但许多游客都败兴而归,因为日月潭其实就是一个“小水潭子”,里面的日和月也根本看不出来!假如你登船游览,更加无法分辨哪边是日,哪边是月。
难怪网友只能无奈地自我安慰:一定是我的想象力还不够丰富,才领略不到‘北边圆圆的太阳’和‘南边弯弯的月亮’
△即便是俯瞰图,我也无法从形状上辨别日潭和月潭
而日月潭,其实完全就是靠大陆旅客的情怀加持起来的一个景点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日前发布的统计,2014年参观日月潭的人次达到了225万,其中绝大部分是大陆游客。
△排队和日月潭石碑合影的大陆游客/http://thekaikiat.blogspot.com
但随着近几年大陆游客赴台数量的减少,参观日月潭的人数也相应减少了近三分之二,到2018年,就只有87万人次了。
日月潭倒还是那个“童话中的仙境”。可惜的是,当年听童话的人已经不再捧场了
桂林山水:过度商业化,门票是个坑
我想,只要是念过书的人,一提到桂林,脑海里都能马上反应到“桂林山水甲天下”。
语文书在对漓江“真静、真绿、真清”以及桂林的山“真奇、真秀、真险”两个排比句的渲染下,成就了桂林这个初代网红景点。
△桂林山水/Unsplash
而老艺术家我还加了一层电影《面纱》的滤镜。电影中一对来自美国的医生夫妻在桂林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
△《面纱》
但是,桂林也无法避免地具有所有被过度开发旅游景点的通病。据央视报道,桂林旅游市场的“不合理低价游”、“包厢式、封闭式”等旅游购物销售模式仍然大量存在。
有记者就曾经体验过桂林某家旅行社推出的“纯玩”一日游线路,但发现期间真正参观景点的时间不足三分之一,其余不是在赶路就是在购物点购物
△桂林导游要求游客在购物店一小时内消费两万块钱
即便你选择了自由行,似乎也很难在桂林有良好的旅行体验。
景区里和景区附近的餐饮价格都贵得惊人;走几米就会碰到一个缠着要给你拍照或者兜售银镯子之类“当地特色”的商贩;景点的门票收费管理混乱,有的景点甚至还找不到正规的收费处和游客中心……
于是,如今提起桂林,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不再是那些奇山怪石,而是不愉快的旅游经历,或者对这个地方的一腔怨气
拔草语文书网红美食后,
我后悔了
除了给我们“推荐”各种山山水水,食物其实才是语文书这个官方认证的“旅游博主”安利得最成功的的东西。
还记得那只“蛋白柔嫩,蛋黄通红”的高邮咸鸭蛋吗?“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鸭蛋,语文书安利得最成功的食物
那颗“吮吸着春天甘露”的故乡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还有那一串串“晶莹发亮,玲珑圆润”的吐鲁番葡萄……
但是有安利成功的,自然也有安利失败的毕竟语文书吧,在某种程度上就像那些美食杂志里的精致的西餐,看着确实很有食欲,但吃进肚子里,总觉得有哪儿不对劲。
生牡蛎:海鲜爱好者的白月光,非海鲜爱好者的雷区
在口水满满的评论区里,食物MVP地位的有力抢夺者除了流红油的高邮鸭蛋,还属《我的叔叔于勒》里的法国牡蛎
在这篇文章里,莫泊桑甚至还教了大家如何优雅又不浪费地吃光这个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但是朋友,先收收你的口水,问问自己,你真的生吃过牡蛎吗老艺术家是个海鲜爱好者,自然十分喜爱这种大海的鲜甜。
但我也亲眼目睹过一位从不吃海鲜的朋友对于生牡蛎的抗拒和厌恶。
她边做出因为恶心而感到反胃的表情边反问我,“你不觉得新鲜的生牡蛎又腥又臭吗?”说话的同时,她仿佛闻到了鱼市场里的腥臭味,“反正我觉得肯定不好吃”。
行吧,我承认,对于非海鲜爱好者来说,让他们吃生牡蛎实在是太难受的一件事情了。

不加盐的汤和青稞面:寡淡无味,无法下咽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有一篇课文叫做《金色的鱼钩》,主要讲述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把鲜鱼野菜汤让给其他三个同志,自己吃剩下的鱼骨头和野菜根,最后因为饥饿英勇牺牲的故事。
△《金色的鱼钩》来源于真人真事
或许是作者的对比写作手法太高超,老艺术家潜意识里觉得课文里的出现的两种食物,青稞面和不加佐料的鱼汤,都是舌尖的极致体验。
后来,执着的我果然亲自尝了尝青稞面汤和不加佐料的鱼汤。只是,一口刚好,两口就嫌多了。味道嘛,很健康,很大自然,但就是不好喝……
老艺术家也不忍心过多吐槽它们。毕竟,物资匮乏的年代,有点肉星儿确实已经是人间至味了。
语文书,还有诚不我欺的景点吗?
抖落完对语文书一身吐槽,可能会有人问老艺术家:“现在,你对语文书还有爱么?
当然有了!语文书所“介绍”的景点,虽然已经有点儿跟不上时代的变迁,但是它说的一字一句都是真的啊!
语文书给我们安利的景色其实一直都很美。只是,名气大了点,游客多了点,金钱味道浓了点,自然风光便觉得差了点
△图/consumer.gucheng.com
长大后的我们,要去朝圣的是心灵中的那一片净土,而不是被地方主义宠得目中无人的高价门票和强制消费。当然也不是五步一间奶茶、十步一家烤鱿鱼和高价“地方特产”的古镇古街。
当孩童的美好想象沾染了成年人利益的污浊,我们自然就觉得语文书“欺骗”了当初单纯无知的自己。
语文书作为孩童的知识启蒙,承载着天真单纯的孩子们内心深处最为纯粹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信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有更多机会出游的孩子们可不这么“好骗”了。
他们能看到漓江上飘着的塑料袋,能看到满大街都是酒吧的所谓古城,更能看到真正的“物是人非”——景色依旧在,但大多数却因过度商业化变味了
△图/destination360
语文书不会对我们说谎,但人会。一些旅游景区的既得利益者,靠着老天爷赏赐的铁饭碗任意妄为,只顾眼前的利益过度开发,到最后不仅亲手砸了自己的招牌,也毁了我们回忆里的那一片片净土
不知道今天的开学的同学们,日后会不会对课文里的景色和食物心生怀念和向往呢?现在或者之后的课本上,还能有什么样诚不我欺的美景美食呢?
【今日话题欢迎留言讨论】
☟☟☟
你印象最深刻的语文书安利是什么?
今日作者
三号线的肉饼CC
点击查看九行往期精彩文章
韩国泡菜再牛,来了中国也得低头
新加坡人,你们真的输不起
点菜这件事,难倒99%的吃货
编辑 | 蟹老板
排版 | 三号线的肉饼CC
封面图来源于图虫·创意
商务合作请添加:Tortoise_Li
请注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请勾搭老艺术家 chujanfung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