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点击“千字文华
带您领略浩瀚无边的思想世界
点击文内任一图片进入先知书店
张维迎,自由市场的坚定捍卫者
文/张磊
从1983年发表《为钱正名》将自己置于舆论漩涡,到价格双轨制推动市场化,再到后来与林毅夫的跨世纪交锋---你知道说的是谁了---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学家张维迎就像市场的守夜人,将自己不断推上风口浪尖。今天推荐一篇原创文章供您参考。如果您喜欢张老师观点,可点击千字君经营的先知书店,选购张老师《理念的力量》《市场与政府》等作品(还有张维迎老师亲笔签名书,如果您觉得这篇原创文章写的还不错,请您移步千字君刚开张的先知书店生活馆,店里有读书人专属的文玩黄铜镇尺等物件,以及独家限量东北大米等贴心宝贝,都是千字君按照选好文好书的标准,为您独家特奉的精品
从“为钱正名”到“价格双轨制”首倡者
“在正常有序的社会,钱是一个奖章,能多赚钱说明你对社会做的贡献多,不应该回避钱,把它看作坏东西。”在今天,这样的言论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正常,丝毫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24岁的西北大学经济系研究生张维迎在《为钱正名》中写出这句话时,历史的时针指在1983年。
彼时的中国,尚处于计划经济的阴云下,今天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买粮食、猪肉、食油、布匹得凭票,吃饭、穿衣不仅要排队,还得小心翼翼看着供销社阿姨的脸色。更重要的是,历史造成的影响远远未曾散去。
张维迎的这句话犀利而大胆,毫不意外,他受到铺天盖地的批判:“拜金主义思想和断章取义行为,严重歪曲了指导思想。”他被列为当时陕西“八大自由化分子”之一。这是他以后数十年间,所遭遇的众多批评和争议的开端。
和日后一样,张维迎并未退缩。一年后,他在论文中提出著名的双轨制改革,提议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这让他在经济学界声名鹊起,并参加了注定载入史册的莫干山会议。最终,放调结合的双轨制改革思路被国务院采纳。同年,深圳市试点取消粮食凭证定量供应。
莫干山会议上的张维迎
随着双轨制改革的定调,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被扭曲的价格开始得到纠正,1984,成为中国经济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三十多年后,当年的争议已经变成常识,事实让人们不得不承认,张维迎的观点是正确的,是先进的,2011年,张维迎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理论贡献获得“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想当年他还年轻,但他的话你无可挑剔:“如果经济学家不是为了使国家昌盛、人民富强,而是死死守着那些过时的教条,他们的良心何在呢?”
自由经济边疆的拓荒者
1990年,张维迎进入牛津大学,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Mirrlees和产业组织专家Donald Hay,进一步接触西方经济学先进思想。他受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影响最深,两者的共通点是都崇尚市场自由、反对管制。
相比之下,张维迎更认可奥地利学派。他的学术思想明确---反对政府干预。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他强烈反对并持续批驳所谓的“市场失灵”、外部性以及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膜拜式解读,等等。他表示,“经济学家就应该是自由市场的坚定捍卫者。”
在此基础上,张维迎反复强调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对市场的作用,为此,他不厌其烦地对产权理论予以阐释和介绍,用无比辩驳的数据暴露出政府干预的效率损失,并不遗余力地将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介绍给更多的人。
知易行难,但勇者不惧于往返两界。张维迎不仅仅是理论的先行者,其对自己理论的践行,也基本上都属于率先吃螃蟹。比如,2003年,作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实施了反响强烈的教育改革。在改革方案《关于新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设计的理由》中,新的人事体制基本特征为,教师实行聘任制度和分级流动,学科实行末位淘汰,招聘和晋升中引进外部竞争机制。方案中毫不讳言,设计思路来源于美国大学普遍实行的“tenure-track”,也被称做“up-or-out”(不升即离)制度。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次改革并未成功。当时的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对此有评价:“现行的大学人事制度是在过去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它是计划体制的最后一座堡垒。”
双轨制改革的提出和应用,对张维迎乃至全国人民来说都是幸运的一件事。这一次的新的举措,却何时能有重新翻开的一日?
恐怕更难!不过,一个数据在默默支持着他的改革方案:十年来,中国对外留学人数翻了两番,2016年为54.45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输出国,其中自费留学49.82万!多少人用孩子的双脚,对目下教育做出了坚决的投票。反过来,这一票,也同时投给了张维迎胎死腹中的教改方案。
让更多人开始了解和彻底记住张维迎的,是一场持续了20余年的经济学交锋,烽烟过处,尽管人群依然分为左中右,但相信很多人借此经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而从那一次次的激辩中,也可以一窥张维迎先生“不忘初心”的坚定理念。
二十年的持续交锋
2016年,同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存废的辩论,再次把张维迎推到风口浪尖。这是二人的第N次交手。每一次,经济学这片外活内死的水域,都被弄得“鸡犬不宁”。
交锋从1995年开始。199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此时,北大发生了“交火”事件,林毅夫和张维迎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发生重大分歧。张维迎认为,国企改革的关键是要把国有股权转化为债权,“不改产权,国企根本没有出路”。林毅夫则认为,当务之急不是移植一种特定的“现代企业制度”,而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条件与环境。双方分歧的关键词是“产权”。北大交火事件迅疾被炒得沸沸扬扬,并放大成整个经济学界的大讨论。
十年之后的2004,张维迎、林毅夫再次就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表达了相左的观点。林毅夫认为,只要沿着当时的路子走下去,中国经济再涨二三十年没问题,到2030年经济总体一定赶超美国。张维迎则表示,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源泉将发生根本性转变,这将使中国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如果企业制度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来的经济增长非常令人担忧。
又十年之后的2014,还是这二人,关于政府该不该干预市场的争论,成为“北大交火事件”之后又一高峰。在这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2.0版本”(此前有林毅夫和杨小凯的相关辩论)中,林毅夫认为,重点不是“政府要不要干预”,而是哪一种干预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哪一种干预会失败,他强调,“过去35年,中国政府决策绝大多数都正确。”张维迎则坚持认为,“大量事实证明,政府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做的更好...如果没有国家参与,经济发展可能更好!”
2016年11月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世纪冤家林毅夫和张维迎“产业政策学术辩论会”举行。面对寄希望于一个“有为政府”、认为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的林毅夫,张维迎尖锐指出,产业政策不过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产业政策之所以注定要失败,一是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二是因为激励机制的扭曲。“凡是政府能看得清楚的,自由市场上的企业家早就看清了;凡是自由市场上企业家看不清楚的,政府更不可能看清。”张维迎斩钉截铁地表示。
这场论战引起了全社会的瞩目,成为当月刷屏大事件。“大家会觉得张维迎的观点比较激进,但总得要有人敲警钟。”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如此评价。
常识永远是简单的,但困难的是勇于指出它。明眼人都能看清:从“北大交火”到“后发优劣之争”再到产业政策之辩,归结之,实质仍是市场与政府关系之争。张维迎的看法从未动摇过:把一切交给市场,让最擅长的人去做擅长的事情!
这些简简单单的道理,在这片土地上走得如此崎岖!为什么有人认为自己能够凌驾于市场之上?为什么官员认为自己比企业家高明,能够代替企业家对他人的生意进行计划?为什么失败了不用负责的政府,会认为自己比全部身家投入其中的企业家更能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时至今日,对政府力量的迷信,仍一遍遍卷土重来,试图走回头路的声音不是渐弱,反而渐强。在这些人眼里,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不是源于市场化,不是源于国退民进。听听这场论战就能明白,上述质疑绝非无病呻吟。计划经济在全球都失败了,这是人类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惨痛教训,然而,不敢再直接推崇计划经济,但一个马甲又让它神气活现起来,“产业政策”,你要把市场撵到哪里为止?
但张维迎确凿地说道,中国没有一项产业政策是成功的。对此,连两年前强调“政府决策绝大多数都正确”的林毅夫也承认,产业政策大多数是失败的:
1992年,政府认为家电领域投资分散、产业低端,集中力量组建了一家从录像机到VCD生产的旗舰企业,还没等投产,市场已经改变,VCD遭到淘汰!
本世纪初,政府押注等离子彩电,投入大量资金扶持,然后就是,市场迅速变化,液晶彩电取得胜利!
2006年,政府在电信领域力推TD-SCDMA标准,如出一辙,该项目早早就被4G淘汰!值得一提的是,华为选择跟随欧盟WCDMA标准,躲过灭顶之灾,而积极响应的大唐和中兴受到沉重打击,自此逐渐落后。
2008年,大量政府资金投入“金太阳工程”中,几年后光伏产业过剩,出现覆灭性危机,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破产。
2017年,政府予以大力补贴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爆出骗补丑闻和严重闲置问题,72家车企骗补92亿,全年总销量不过50万台的新能源汽车,闲置车占比10%强!
这些教训的背后是什么?且不说相关企业的巨额债务和信用流失,也不提权力寻租方的巨大套利,最让人心痛的,是纳税人成千上万亿的血汗钱被白白浪费!
上述种种事件中,人为的指令扭曲了信号,市场的良性竞争受到干扰,优秀的企业无法靠智慧取得胜利,劣质企业却凭借着“供血”变成了“僵尸”,扭曲的资源配置不仅使市场运行极其低效,更严重的是市场的正常逻辑几乎被“金口玉牙”们淹没掉了。要命的是,这些代价,还远未到清偿的时候。
黑格尔说,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血淋淋的往事转眼就被遗忘。正因为此,这个年代,我们需要张维迎这样的人——讲出常识。
计划经济的支持者热爱宏大构想,并且时时为其想象而满足和感动,但这里产生了一个可笑的悖论:设计政策的,是那些距离市场最远的人;实施政策的,却是基层的科长、处长、办事员。对普通百姓来说,如果不信身边一个个具体的官员或办事人员,又怎么会认为他们代替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哈耶克警告过,很多假装捍卫“自由企业”的人,实际上是一群捍卫他们自己特权的卫道士,和要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行为的鼓吹者。张维迎的表达同样直接:一切灾难,都来自于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
他是能够把复杂理论
讲的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家
他的观点一直在改变着我们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千字君诚挚推荐
张维迎签名版作品集
独家签名版
   张维迎作品集
49-182
注:本文系千字文华约稿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思想酷,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果您认可本文观点,请点击进入千字君的先知书店,阅读经典,认识更多朋友。千字君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和信任,为提供更好知识和生活服务,千字君最近新开了一家先知书店生活馆,诚挚邀请您体验读书人的生活方式,感谢您对千字君的支持,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13520557294。
千字文华
微信号:qzwh15
一站式思想服务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