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昨天晚上推送了育儿书的书单,养孩子,需要自备救心丸 | 21本育儿书单。考虑到很多朋友并没有那么多时间,每一本精度,所以今天推送一篇读书笔记,希望帮大家省一些时间,多一些方向。
这本书叫做《教出乐观的孩子》,是积极心理学之父赛利格曼的作品。笔记的作者是,做了7年幼师,又当了3年全职妈妈的花花,她家小男孩一一已经3岁了。
用乐观做孩子的铠甲
一本让人豁然开朗的书
作为一个全职三年的老母亲,这三年不可谓不辛苦。
陪伴一一就是希望他快乐,可生活总有出其不意的挫折:
有时候,一一满心欢喜用积木搭了好高的房子,却一个不小心,整个房子倒塌瞬间垮掉;
有时候,他想画个什么,试了几次,却都画不好;
他难免会气,觉得自己总是搭不好积木,画不好画,觉得自己是个小笨蛋……
这样的小事,几乎天天都会发生,我不想看见孩子遇到困难就放弃,甚至对自己做出错误的评价,但总觉得这个问题上,了解得不够。
某天遇见了一本书,让我豁然开朗《教出乐观的孩子》
这本书的作者是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创建人,1998年以最高票数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

乐观和悲观的差别
在书中,作者提到,下面这三个方面,悲观的孩子,表现得更差:
1 更容易感到抑郁;
2 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成绩容易低于自己的能力;
3 健康状况也不如乐观者。
作者认为,乐观是可以习得的。
看到半杯水的时候,我们认为它半满还是半空,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是从积极面还是消极面看待,是乐观和悲观的区别,也就是解释风格(Explaining style)的差异
解释风格是从儿时开始发展,如果不干预,对事件的解读会伴随一生。
偶尔vs总是
当坏事发生
最容易患抑郁症的孩子认为:坏事发生在他身上的原因会是永久存在的,既然是永久存在,坏事就会不停的发生。
相反从挫折中爬起来和抗拒抑郁的孩子,则相信导致坏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的。
特殊vs一般
对失败解释持有普遍性看法的孩子,当他们仅在一方面失败是就会完全放弃;
相信特定解释的孩子,也许在某一方面有了无助感,但是仍会坚定地走完全程。
个人化:内部归因vs外部归因
当坏事发生时孩子可能会怪罪自己(内部归因),也可能会怪罪他人或是环境(外部归因)。
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就需要从改进解释风格入手。
在生活里应用
前阵子一一玩桌游,顺利的解锁了前面7张图,到了第8张图,搭了半天,有一块放上去以后,2秒钟内整个垮掉,连续三次都是这样。
一一哭丧着脸说:“这个太难了,我不会!我不要玩这个了!”
我的第一反应:“宝贝你觉得太难了是吧?妈妈握着你的手一起来试试,行不行?”
一一不为所动:“我不要,我学不会的,妈妈你来。”
如果是以前,我会用自己觉得有用的方式来鼓励他:“
没关系呀宝贝,这个我也觉得有点难,但我们可以努力试试看呀。
” 

事实上,空洞的共情,无法改变孩子的看法。

问题的根源在于,他对失败的解释是“自己学不会”,是这个悲观的想法让他不敢也不愿意尝试。
我尝试应用书中的知识,改变沟通方式,帮助孩子拆解问题。
首先,评估桌游的难度,既然前面7张都能一次成功,第8张稍微努力一下也有希望突破,我需要提供一副牢而有力的脚手架,让他爬上去,帮他找回自信。
“宝贝,你这次没搭成,不代表总是会搭不好,更不代表永远搭不成” (偶尔vs 总是 
“搭不成不是因为你就是学不会,而是我们还没找到窍门,还不够熟练”(内部归因vs外部归因
“宝贝,我觉得你做得真的很不错了,因为前面7张都顺利的搭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下面的积木搭建得牢固,突破第8张,”一一被说动了,开始去观察图纸。
我趁热打铁,拿起积木,拼搭到总是垮掉的那一步,然后放上关键的一块(故意弄垮),跟一一说:“你看妈妈好像也没有搭得很牢,你来帮妈妈找找问题好不好?”
一一动手拿积木然后说:“妈妈我已经看出问题了,我来教你。”(真的看出来了么,未必。但是信心逐渐找回来了)
他开始很认真的调整每一块积木的距离、角度、反复调整到了最关键的一步。这时候,他又有些犹豫,似乎之前垮掉的情绪又涌上心头:“我有点不敢放,我害怕它又垮了。”
我说:“嗯,我也有些害怕会垮掉,不过我们可以重新再来一次呀,而且妈妈刚刚看你很认真的在观察距离、角度,这一块放上去应该没问题哦!”
一一终于伸出拿着积木的手,小心翼翼地放上去了!
这一次真的没有倒,我俩悬着的心都落地了。
再来一顿彩虹屁:“天呐!你真的解决这个难题!”
改变了思维方式,拼图、剪纸、折纸这类,之前遇到难点就放弃的状态,也随之不见了。
在一一身上,我感受到乐观的心态,对孩子的成长的巨大帮助。

作者是怎样看待失败的
书中第四章,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快乐中,有好几段,特别让人心生感触。
“当孩子心情低落时,他有两种技巧可用:
第1种, 可以停留在那个情境中釆取行动,试图通过改变情境来终止低落的情绪;
第2种, 或者他可以放弃,离开那个环境,这个方法是以将环境整体移开来终止抑郁情绪。
第1种方法,作者称为掌控感,第2种,作者称为习得性无助。要使孩子经历掌控感,必须先让他经历失败、心情低落以及不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没有任何步骤是可以跳过的,失败与心情低落是建构成功与良好心情的必要过程。
作者提到,“儿童需要失败,他们需要感受悲哀、不安和气愤。当我们冲动地去保护孩子,使他们远离失败时,我们也同时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技巧。我们需要的不是从困难中退却,而是帮助孩子从悲观转变成乐观,从无助改变成掌控。
鼓励廉价的成功,会造就出未来以昂贵的失败为代价的下一代。
ABC模式

书中还提到了ABC模式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不好的事可能是任何负面的事件,例如不愉快的假期、与要好的朋友吵架、心爱的人离去等。
C(consequences)代表后果,不愉快事件之后的感受与行为。
许多人相信心情好坏是由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决定的。有人违背我们的意愿时我们感到气愤;心爱的东西遗失了我们感到抑郁。当然生活中的事情与心情是有关联的,但是它们的关联,比我们想象的更微弱。
想法——B(beliefs),即对不幸事件的看法与解释,才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后果。
心理咨询里ABC模式叫理性情绪疗法,改变的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当认知改变了,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解释也随之改变。
容易抑郁的孩子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或其他问题最坏的可能性上。养育乐观的孩子,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会解释,学会反驳悲观,学会与人相处,学着想想其他可能导致问题的因素,然后专心寻求可控部分的解决方法。
乐观的第一个技能:“捕捉思维”
乐观的第二个技能:对这些自行思维进行“评估”
乐观的第三个技能:在坏事发生时找出“更正确的解释”来挑战自己的自动思维
乐观的第四个技能:化解灾难性的思维。
本书的作者塞利格曼还曾讲过幸福的定义,视频观看地址如下:
(片头的广告有点长,腾讯视频自带的)
他们的网站上还有很多关于心理问题的测试,有需要的也可以自测一下:
https://www.authentichappiness.sas.upenn.edu/testcenter
尾声
台风过境,公园有了许多积水和折断的树干。
一一先是跳水坑,过了几分钟去拉了一根长树干,放在水坑上变成“桥”,放好以后尝试从“桥上”走过去。由于一根树干触面太窄一一掉进了水坑,爬起来后他把弄湿的裤子脱掉,又去找来了一根树枝。两根树干拼在一起,再次尝试,成功过桥。

期间我一直坐在路边看着他捣腾,他丝毫没有求助的意愿,没有因为第一次不成功挫败,没有因为掉进水坑而放弃。小小的人儿在那短短的十几分钟里充满了斗志,直到完成了他的小目标。
“太少的挑战造成厌烦,太多的挑战或太少的方法造成无助与抑郁。
缓和挫折、未到时机就解除焦虑和学习逃避巨大的挑战,都会妨碍心流的产生。没有焦虑、挫折、竞争和战的生活,不是美好的生活,是没有心流的生活。”
这本书不仅适用于养育也适用于自我成长。就像作者说的,改变我们大脑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希望正在阅读此文的你也拥有同样的幸福。
全文完,这篇笔记的作者是花花。

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