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子】 第1576
 教育精华篇篇出彩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引言  
何谓 “穿越访谈集” 
第一、第二期访谈内容已与读者见面,其独特多元、深邃内涵,受到读者欢迎。
穿越 1:   我有狗屎运 光阴似火箭
穿越 2:   40退休骑行美国, 老爸基因再被儿女裂变
(本文结尾处有其链接)
留美旅居30多年里,我遇见过许多在海外坚持写作、但是并不广为知晓的华裔作家。他们身上有一个最强烈的共同点:他们在海外的中文沙漠上坚守中文写作,只是因为那份纯纯的热爱,这里几乎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经济收入更是杯水车薪,完全可以被忽略。然而,写作不仅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富足,更让他们看世界的纬度,多了几层深意。 
2014年《陈屹视线》无心插柳创办【留美学子】至今已发表1500多期, 本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篇篇经典的初衷,本平台已经聚集数万有思想和追求的精英读者群体。 

竭诚通过【留美学子】平台,让更多藏龙卧虎的作家展现出来,让他们心血作品被更多的读者们发现!更让这个世界成为圆,穿越国界、穿越时空、穿越灵魂、穿越未来,让我们灵与魂的撞击牵手到永远!
“我思故我在”!
 感恩与我访谈、分享的作家朋友们!致敬!
陈屹视线 2019年7月于美国东海岸
受访主角
刘瑛
“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各界对自己的这段战争历史讳莫如深,缄口不言,更谈不上反思。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学运”,直到1970年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到波兰首都华沙访问时在犹太英雄纪念碑前下跪,才掀起了全民反思的热潮。” 
访谈中刘瑛这样叙述着。
华裔德籍作家刘瑛有很多精彩作品,其小说《不一样的太阳》被改编拍摄成电影,2017年在美国首映,同年入围美国第25届 cinequest 电影节、中美电影节、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节。刘瑛女士有多重身份——商人、教师、作家、作协主席,本文从女性、母亲、职业妇女、作家的角度,呈现刘瑛从德国文化回看中华文化的心路历程。
作家论坛期间的合影 
刘瑛 (后排右四) 陈屹 (前排五位女士中间位置)

陈屹视线
你给我第一印象就是一位温文儒雅、睿智秀美的女作家,如果现在也给你安上一个商人的头衔,好像感觉有些错位?
刘瑛
不算错位。到德国的前15年,我的确一直在忙着做生意,当然,还有相夫教子。我们应该算是非常幸运的。
开始做生意后,遇到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那些年,搭上了顺风车。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公司一直是德国几家连锁大超市的供应商,把中国的纺织品打入了德国市场。
我曾写过一篇《在德国挖到的第一桶金》,记录了最开始的经历。
《 在德国挖到的第一桶金 》
文: 刘瑛
初到德国的日子,心里时常忐忑不安。那时,我们的公司刚成立,业务量是零。那时,我还从没做过生意,商业常识是零。而且,我的德语必须从字母学起,基础知识也是零——总之,一切从零开始。我们公司的名字,带了“欧亚”两字。顾名思义,当然是做欧亚生意。确切地说,就是做德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
那是1994年初。出国前,恰好看了一本当时在国内正热销火爆的自传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女主人公周励在纽约做生意的经历给了我们些许启发——既然中国纺织品的质量达到了能够进入美国曼哈顿第五大道橱窗的水准,那么,同样也应该可以进入德国市场。于是,我们将公司产品定位为纺织品。
25年后我和周励在德国喜相逢,
并且请周励在这本书上签名留念。
收集样品、拜访客户、取样打样、洽谈订单。可大半年忙下来,一无所获。唯一的收获是,我们惊讶地发现,大多德国商人根本就不了解中国。在他们眼里,中国纺织品的地位还不如印度纺织品。
一天,突然接到一个汉堡打来的电话。国内进出口公司的朋友告诉我们,省内几家进出口分公司联合在汉堡一家五星级宾馆搞产品展销会,带来了不少纺织样品,邀请我们前去参加。我们一听,火速前往。   
那时,我们正为收集样品的事大伤脑筋。国内进出口公司给我们提供的样品,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次品。原因很简单,当时国内工厂都没有进出口权,出口产品需经过外贸公司。而纺织品出口尤其不易,产品到欧洲一律需要配额。工厂给外贸公司提供的样品,都是生产过程中淘汰下来的次品。没有哪家工厂在没有订单、利润很薄的情况下,愿意抽出专门资金去做高质量的样品。拿着那些从外贸公司辗转到我们手里的次品去跟挑剔的德国商人洽谈,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既然可以收集到一些正儿八经的样品,哪能错过!
时装展上与模特在一起。
急匆匆赶到宾馆展览现场,发现观展人数寥寥无几。除了受邀的几个客户,这精心布置的小型展会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聊起来得知,多数外贸业务员都是在国内广交会上守株待兔地逮着送上门去的客户。像这样走出国门自己办展,还是第一次。这么费尽周折、事倍功半,同样是因为对德国的不了解——要知道,当时德国已有好几个影响极大的国际性纺织品展和时装展。参加专业参会,效果肯定会比在宾馆办展要好得多。而国内这些外贸业务员以及他们的领导,居然对此毫不知晓。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参加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
朋友招呼我们来,其实还另有目的——展会结束后,他们还得到欧洲其他国家去拜访其他客户。一个集装箱运来的样品,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足以开个杂货店。这么多样品,当然不便全部携带,全数运回不仅手续麻烦,而且经济上也不划算。于是鼓动我们掏钱买下那些样品。
买下纺织品样品还行。可那些足有半个集装箱的各式杂货,尤其是那些各式竹编,我们无论如何没法接收。一来我们不做杂货零售生意,二来那些竹编实在太占地方,我们没有仓库,往哪儿放呀?
请示了上级领导后,朋友告诉我们,只要象征性地出500马克,就可以把所有样品全部拉走——就算帮个忙吧!
盛情难却。我们只好临时租了个车,把那些足有半个集装箱的杂货及各式竹编拉回我们所住的城市杜塞尔多夫。
出于公司形象考虑,当时我们在一处环境很好的片区租了一套商住两用房。地下室是用铁丝网隔开的一间间储藏室。住户之间能彼此清楚看到储藏室所放的杂物。原本我家储藏室除了角落里一只孤零零的旅行箱,空无一物。从汉堡回来后,地下储藏室一夜之间被堆了个满满实实。
拿着那些精美的真丝围巾样品,如获至宝。我们开始新一轮洽谈。结果却令人沮丧:这些印刷精美、质量上乘、出口到美国去的真丝围巾,却被德国商人认定太花俏,不符合德国人的色彩感觉和审美搭配。几个月下来,仍然没接到一个订单。
转眼就到11月。一天,圣诞市场管理处给我们公司打来电话,问我们是否想租一个圣诞小亭?因为有一家租者临时退出,需要新的租者填补。见我们公司名字带了个“亚洲”字样,便来电话询问。接电话员工一口回绝,说,我们公司只做进出口大生意,不做零售小生意。
我那时还在忙着上语言班。放学回来后,听说此事,一下想到了地下储藏室的那些杂货。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赶紧把这些东西卖出去呢?
很快,我们租下了那个圣诞小亭。我的目标非常简单:只要把那些占地方的竹编卖掉,倒腾回来本钱和亭子租金费就行了。如果顺带能把那些美国色彩的真丝围巾也都卖掉,那就更好了!
在德国时装展销会上向客户介绍产品
把那些花里胡哨的真丝围巾抖落开,热热闹闹挂满了圣诞小亭。小亭子里里外外,摆放着各式杂货。那些手工编织的竹编,极其精美精巧,件件都是工艺品。而那些大小不等的各式竹篓,图案各异,编织细腻,在灯光下泛着迷人的光泽,让人爱不释手。
我那时并不知道竹篓的用途。因为急于出手,把价格定得很低。一摞精美的竹篓,只卖15马克。真丝围巾在德国人眼里是很值钱的东西。当时kaufhof一条真丝围巾价格为99.99马克。减价后价格也在49.99马克。我们的真丝围巾进价为8马克。即便比Kaufhof便宜一半,卖29马克,也可翻好几倍赚钱。
开头几天,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一个星期之后,营业额突然急速上升。有个年轻小伙子,一天之内到我这儿连续买了好几摞竹篓。他告诉我,他已在整个圣诞市场看了一遍,发现卖竹编的只有我这一家。这些竹篓,都是手工制品,价廉物美,既可以做装纸张的垃圾篓,也可以做花盆,还可以做放在窗台上的装饰品。有些竹篓还可以放面包——用处多极了!
仿佛突然间打开了闸门,来买竹编人的络绎不绝。一问,反馈的信息跟小伙子一致:这整个圣诞市场上,卖竹编的,我这儿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看来,德国人都是冷静的买主。比较了、看准了,再下手。
明白了这点之后,我立刻调整销售策略——把各式竹编分门别类,分别标价,按件论价。这样,无形中价格一下子高出了好几倍。尽管这样,仍挡不住顾客的购买热情——谁让我的东西独一无二呢?
1994年刚到德国时行走在慕尼黑市大街上
不光如此。那些被德国商人认为“色彩感觉不对”的真丝围巾,也出乎意料地受到了热捧。那些仔细比较过价格的人,尤其是一些老妇人,像发现了新大陆,她们不光自己买,还呼朋唤友,成群结队,像捡了大便宜。
每个来上门买东西的人,我都不失时机地跟他们聊聊。尤其是买真丝围巾的顾客,向他们征询对产品色彩的感觉和意见,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要知道,在此之前,我们对德国客户的购买心理和色彩感觉是一无所知啊。
我的销售额蒸蒸日上。最终一结算,刨去进价、租金,净赚一万马克!兑换成人民币,比我在国内工作10年的工资总和还多!
在圣诞市场上积累的信息和经验,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第二年,我们的真丝产品终于顺利打进了德国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Kaufhof。

陈屹视线
故事讲得很真实,早年在商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幸运中也有自己的胆略与执着。前面您也提到过,自己最重要身份是相夫教子。作为两个女儿的妈妈,旅居德国生活,哪些给您带来新的发现和冲击? 
刘瑛
孩子的教育是所有中外家长都十分关心的话题。对于海外家长而言,挑战更多。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家长们成长的过程,因为,中外教育存在着很多差异。这些寓意深刻的话题许多都写在我的多部中篇小说里。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中国出生,一个德国出生。老大6岁半时与我一道来到德国。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我自然而然会有很多比较。
大女儿在中国上幼儿园,小女儿在德国上幼儿园。
单就幼儿教育来看,中国幼儿园很重视孩子的书本知识和技能教育,比如,学习认字、算数、背诵诗词、唱歌跳舞、弹琴书法等等。而德国幼儿园很少教授这些知识,更看重的是孩子的玩耍、交友、自理能力,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养成良好习惯,以及学习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了解的常识。比如,我小女儿的幼儿园,要求孩子们在用餐之后,要自己把碗碟送到指定的清洗池里;游戏过后,要把所有东西再收拾好,放回原处。
我每次接孩子,听到老师对孩子提醒最多的一个单词就是“aufräumen”(收拾好东西)。别小看了这个细节。多年之后我发现,这个从幼儿养成的良好习惯带来很多好处。其一,孩子很少丢三落四,比较严谨;其二,孩子总能保持自己房间和周围环境的整洁干净;其三,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好,孩子很少给他人添麻烦,尤其是在公众场合。
再比如,学习分类垃圾,让孩子们懂得交通规则;告诉孩子他们具有与成人一样的尊严,不能受到任何人的打骂,以及如何报警等等。
德国幼儿园,孩子们画画或游戏过后,都要把东西收拾好,放回原处。
德国学校教育里有一个很核心的理念——学校教育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这其中不仅仅只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合格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常识。也就是说,除了分数之外,还有其它重要的东西不能忽略。比如,各方面的沟通能力、品德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遵守社会秩序等等。良好的教养和品德甚至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德国学校里有不少参观垃圾回收厂、参观医院、参观集中营,到养老院、不同企业、政府部门等社会各个领域去实习的安排。这一切,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但需要懂得基本常识和社会要求。而这一些,好像正是中国学校所缺少的。
德国从幼儿园开始直到高中,各类学校都开设宗教课。虽然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每星期上教堂,但两大宗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价值观已渗透到每个人的思想,并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落实在行动中。关于这一点,我在作品中都曾有不少表达,这里不再赘述。
陈屹视线
请您再谈谈德国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到德国留学的优势。
刘瑛
德国从小学到高中,基本实行义务教育。大多德国家庭并不热衷于送孩子上私立学校。大学除了每学期收一些学杂费(各大学收费标准不同,从200€—500€不等),不再另外收学费。与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大学相比,可以说,德国大学教育也基本相当于义务教育了。
德国没有高考,学生们凭高中毕业成绩申请大学。而要通过德国高中毕业考试(简称Abi)非常不易。我所在的北莱茵州,从前几年开始实行统一命题考试,其实就相当于国内的高考。
不同的是,学生平时成绩占一半,统一考试成绩占一半,这样避免了“一锤子买卖”,学生不会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丧失继续深造的机会。
一般来说,只要高中毕业能拿到及格成绩单,都能申请上大学。但德国大学的文凭很不好“混”,淘汰率非常高。有统计资料显示,一些大学的淘汰率高达50%。
德国没有所谓的“常春藤大学”,也不太热衷于搞大学排名。当然,近几年好像有所变化。今年德国就刚出炉了一个大学前十名的排名单。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波恩大学、亚森大学、德累斯顿大学等都在名单上。
总的来说,德国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强项,有自己领先的专业。每所大学各有千秋。学生申请学校时,更多地是考虑该校的专业是否适合于自己,而不是单单冲着大学的名字或名声。建议想到德国来深造的学子,事先一定要在这方面尽量多了解一些,多做一些功课。
陈屹视线
美国我记录了近30年的教育观察,所以对教育话题始终热情不减。 前面提到孩子从幼儿园开始的品行锻炼。德国在我的印象中,非常有批判性思维,这一点可否请您多谈一谈?
刘瑛
我们原来在国内的学习,大多都是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比如,中学时学习历史和政治,都是背诵现成答案。而德国学校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原理,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敢于提出质疑。
这里我来用三个不同场景的实例来说明一下。
第一个场景
在《生活在别处》这部中篇小说中,用一些场景对话,呈现出德国人思维的缜密、严谨和批判性等一些特质。
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毫无疑问这首好诗。
但是,德国商人罗兰德却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首诗有三个问题:
1.乌鸦是白昼动物,和鸡一样晚上睡觉,有谁听过乌鸦半夜叫的?这不是象半夜鸡叫一样让人莫名其妙吗?
2.“月落”表示快要天亮了,可诗后面又说“夜半” ,时间上根本不合规律。
3.有人考证,中国寺院的钟声与西方教堂的钟一样,半夜是绝对不敲的,怎么会有“夜半钟声”呢?
这样一首不合自然规律、充满漏洞的诗,怎么会是好诗呢?
罗兰德说:“其实,我真正感兴趣的,是诗词和‘文采’背后的东西。确切地说,就是它们对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第二个场景
在多年与中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罗兰德发现,不少中国人讲话做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忽视起码的准确和客观;注重一时的表面效应而不考虑具体的实质内容和长久维持;崇尚技巧性、灵活性而不相信规范和秩序。这一切,好像都与中国诗词和中国“文采”有异曲同工之处。
根据“语言影响思维”的论点,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特点,毫无疑问与中文表达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德国人呢?德语中很多繁复的数格变化、不容更改的框架性语言结构、前后对应的分离动词,一板一眼,来不得半点差错。难道德国人于世著称的严谨或者死板,也于此有关?
根据刘瑛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不一样的太阳》2017年在美国首映,并入围美国第25届Cinequest 电影、中美电影节、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节。
第三个场景
“草船借箭和空城计”是诸葛亮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一直是作为正面人物介绍给孩子们的。
古往今来,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诸葛亮一直毫无争议地受到肯定和推崇。他的智慧和计谋,向来让中国人津津乐道、引以为豪。他的《出师表》被选入中学课本,作为范文让学生学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无论在哪个朝代都备受称赞。
“就没有负面评价吗?”罗兰德说,“‘智慧’是褒义词,而‘阴谋’和‘诡计’是贬义词。中文里,褒义和贬义向来分得很清楚。我要阐述的,是‘阴谋’,而不是‘智慧’。”
“诸葛亮有着很高的玩计谋 、搞诈术的水平。这一套如果用在军事领域,完全可以让人理解。问题是,中国人普遍把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而加以赞赏,孩子们从小潜移默化地受到这种教育。
那么,长大成人之后,他们待人处事还会诚实吗?如果把他的智慧运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我尤其关心的是商业领域,那么,社会的道德准绳在哪里?是非评判标准在哪里?人们的行为规范又在哪里?尤其是,与中国人进行商业往来的安全性在哪里?商业中最最重要的诚信准则还能受到尊重和保护吗?”
我们给德国人解释是,诸葛亮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但他并没有构建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事实上,奠定中国社会和文化基础并一直延续下来的,主要还是孔孟之道以及“礼、仁、义、智、信”。
陈屹视线
这样不同角度的对话和思考很有深意,对我们早已习惯的思维模式构成了挑战,或是打开了新的认知边界。提到不同角色和角度,现在我们聊一聊女性话题,德国现在好几个党派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女性,可否讲一讲德国女人的故事?他们与中国女人有何不同? 
刘瑛
相对于中国女性来说,德国女性在生活形态上似乎更传统。大多德国女性在生孩子之后,都选择了回归家庭 ,陪伴孩子成长。德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系统和社会福利,基本可以保障妇女回归家庭养育孩子之后能够衣食无忧。
在德国女友家做客
孩子长大之后,有一部分女性会选择重返职场。也有一部分职业女性在职场上打拼,没有时间生养孩子。德国首任女总理默克尔就是一例。当然,也有少数非常成功的女性,事业家庭双肩挑。
例如,新当选的欧盟女主席、前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博士生了7个孩子,这在德国是个特例。
在默克尔当总理之前,德国政坛基本上男性一统天下。现在这个状况有很大的转变。
由纽约商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刘瑛小说散文集》
曾有社会学家说,有什么样的女性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态。
我有一部中篇小说《玛蒂纳与爱丽丝》,讲了德国两代妇女的故事。我想通过对两代德国妇女形象的塑造,把德国女性的特质提炼出来。从精神层面来表现德国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处事方式。
曾有一位美国作家在读了这篇小说之后,专门来询问我是否有人物原型,并和我一起探讨这个人物形象。因为他认为虽然我写的是德国妇女,但在精神层面与他所认识的美国女性极其相似。
陈屹视线
作为找到职业与家庭最好平衡点的女性,你还在世界华文文学创作的园地里耕耘和奉献,并担任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长。2019年您举办了欧洲文学大会,可否讲一讲欧洲作家们的生存状态?
刘瑛
就我所知,目前能静下心来写作的欧洲写作者,大多都有基本稳定的生活,不必再为生计去奔波。写作更多地是出于心灵的需要。从这点看,欧洲写作者应该能写出更真实、更纯粹的作品。
今年5月,我们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与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在德国法兰克福联合举办了“第一届欧洲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年会”。
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国内16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美国的作家参加了会议,与我们协会会员一道,共同研讨欧洲华文文学的创作与趋势。
严歌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严歌苓在百忙当中专程从柏林飞来,到了研讨会现场,并和周励一道,宴请了所有参会人员。
2014年在首届新移民文学大会上与严歌苓合影
目前,在海外能够靠写作生存的,仅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严歌苓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对大多华文文学写作者来说,靠写作生存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屹视线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您觉得德国到底了解中国吗?
刘瑛
1994年我到德国时,德国社会普遍不太关注中国。有些普通百姓对中国的认识令人惊讶地还停留在上世纪或文革时代。新闻媒体偶尔提到中国,不是中国的西藏问题、贫穷问题、就是民主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大多都是负面报道。这些我在中篇小说《生活在别处》里有所描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两国从政府到民间越来越多的交流和往来,德国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国发生的一些热点新闻,德国也会有所关注和同步报道,德国对中国的了解在显著增多。
由鹭江出社出版发行的中篇小说集《不一样的太阳》被收入“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
你所问到的两国间的“距离”,究竟是指哪方面的“距离”?一个国家,包含了方方面面,宗教、政治、经济、教育、体育等等,如果要展开来谈,这个篇幅肯定不够。我单就一点来说:城乡差距。
马克思理论中有“消灭三大差别”的论述。这三大差别是: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这几十年里,大搞城市化建设,导致城乡差距不断加大。而德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严格控制城市的扩张,支持乡镇各方面的建设,均衡城乡差距。所以,在德国,富有阶层都更愿意住在小城镇。
按中国的人口比例来看,大多数还是分布在乡间。如何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生活水平?单是这一差距,中国要想全面达到德国目前这个程度,还需要多年的努力。
陈屹视线
你在上面的回答里,也评述了德国与中国的距离。还是回到德国这个国家的本身,谈谈制造业上的精益求精、甚至德国人的低调内敛吧。
刘瑛
因为生意的原因,我与中德两国的商人和富翁都打过交道,并且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得以近距离观察他们。我发现,相对于中国富有人群,德国富人普遍十分低调内敛。他们很少炫富,不太愿意抛头露面,更不愿意四处发表演讲,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人生哲理和致富途经。
我曾受邀,到一些德国富人家中做客。有些富人家的房子,从外表来看,很普通,但走进去,很有品位,别有洞天,可以说是非常“低调的奢华”。讲个小故事,我女友的邻居是位富有的企业主。这位富有邻居有收藏跑车的爱好。其中,有辆非常拉风的、配备非常高档的红色保时捷小跑车。
有一天,女友在邻居偶尔打开的车库里,看见并排停着两辆一模一样的红色保时捷小跑车,不禁好奇,过去一问,这位富豪邻居像做了错事,一个劲儿地向她解释,说,这是几年前他妻子50岁生日时,他送给妻子的礼物。
之所以同时买了两辆,是因为车中的最新装配他本人也十分喜欢。为了避免太招摇,他们选了几乎一模一样车牌号,以至于邻居5年,我这位女友都没有发现他家有两辆相同的高档小跑车。在德国生活时间还不算太长的女友,叙述这件事时,不由自主拿国内爱炫富的人相比较,说,“这事要是换了在国内……”
德国很少有深宅大院。居民住宅区少有围墙,更没有门岗。这与德国良好的社会治安以及公民的平等意识有关。
陈屹视线
我在德国旅行时,看到柏林市中心广场上,有一片为悼念二战时被德国杀害的犹太人群雕,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刘瑛
德国给世人的印象,除了严谨厚重,还有一点,就是敢于反思。这种反思精神值得全人类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人并不是二战结束后就心甘情愿主动进行反思的。
二战后的德国,几乎被夷为平地。德国人在一片废墟中重建家园。我曾听过一些老人叙述他们在战后的生活,可以说,他们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更贫困,更一穷二白。
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各界对自己的这段战争历史讳莫如深,缄口不言,更谈不上反思。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学运”,直到1970年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到波兰首都华沙访问时在犹太英雄纪念碑前下跪,才掀起了全民反思的热潮。 
德国行为艺术家安赛姆·基弗(Anselm Kiefer)是这场“反思运动”的重要开启者和推动者之一。针对当时德国极力回避一切与二战有关的错误行为,他在公开场合以“行为艺术”的方式,模仿希特勒行纳粹礼,成为那个“反思”时代的标志。  
德国的反思精神,落实在方方面面。单就学校教育来说,几乎所有学校都会安排学生参观集中营,会组织学生看有关二战的电影,会发动学生查资料、讨论一战、二战所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恶果。
每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日,电视都会成系列地播放与二战有关的各类影片,连篇累牍地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和创痛。1995年,德国法官施林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朗读者》是反映德国反思的代表作,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获得了多项奥斯卡大奖。
于柏林市中心的犹太人纪念碑群
德国的反思绝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多地是落实在行动中。凡是到过柏林的人,都会对国会附近那成片的犹太人纪念碑群印象深刻。在近些年美国发动的攻打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德国作为北约成员国,一律持拒绝参战的态度。而在2015年难民潮中,德国敞开胸怀接受难民,所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情怀,正是德国多年来持续不断反思的结果。
我想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德国的反战是有民意基础的。我在中篇小说《马蒂纳与爱丽丝》里,特别写到了经历过一战、二战的爱丽丝,她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尽管当地女市长的政治主张非常符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利益,可爱丽丝却坚决反对这位女市长当选。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位女市长支持战争。爱丽丝说:“1998 年政府决定出兵科索沃时,是她(女市长)跳出来大放厥词,说什么德国政府 完全有必要出兵,因为科索沃出现了流血、恐怖和镇压,没有民主和自由。我写信质问她,难 道战争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吗?战争是政治,和平解决问题也是政治。德国通过发展经济, 推动民主,实现了和平统一;欧洲利用欧元,把各个国家整合到了一个经济体系中——这是二 次大战德国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事实证明,不用战争,照样可以解决问题。如果只会一味地 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那还要这些搞政治的家伙干什么?我坚决反对战争,不管它有任 何理由。我也坚决反对主张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政治家,不管他的竞选口号有多么动听。我们不能这么快就忘记战争带给我们的灾难和创痛”
德国的反思精神,为德国赢得了极好的声誉,获得了世人的尊重。
结语   
这些年几乎每年都会在文学会议上跟刘瑛至少见一次面。她的作品同她这个人一样,带有暖暖的色彩。
早年我们出国时,许多留学人都需要花相当一段时间打拼,而刘瑛几乎在出国的第一时间,靠着自己的敏锐直觉和勤奋,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作为作家,仓廪实、衣食足,才更有可能进入纯粹的写作状态,更有可能挖掘到精神内核的历史变迁。这正是刘瑛作品的魅力所在,她的许多作品不仅在讲述发现,更是在唤醒思考。
2019年5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第一届欧洲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年会”会场
在个人新书发布会现场
正如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专家王红旗女士所述,刘瑛的作品“以书写中国与德国无处不在的文化差异为核心,以华人移民的孩子在德国上学的故事为重点,以华人移民女性的生存发展、婚姻家庭冲突为主线,从不同层面表现东西方文化传统、法律制度、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受访者照片由本人提供,其余图片来自网络。
撰稿与编辑:陈屹视线
校对: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林栋
【留美学子】已发1575期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篇篇精彩
相关链接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