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圣母院被烧之后,无数艺术人士都纷纷提出自己的圣母院修复与改造方案。

这期间不乏一些民间机构举办的改造巴黎圣母院方案征集大赛。
由独立出版公司GoArchitect承办的民间竞赛,吸引了全世界设计大牛的目光,大赛共收到来自56个国家的226件优秀作品。
看完了两位康奈尔高材生做出的效果图,真的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怪不得名字叫做巴黎心跳。
   最终,这两位中国留学生的方案,夺得了冠军!
由于这个消息公布之日正是中国的七夕节,而且设计师还正好是一对情侣。
无数网友留言说,这是吃过的最惊艳的一次狗粮。
本次方案征集大赛的获奖者为90后,还是情侣……
蔡泽宇1992年出生,2010年考上清华大学,2016年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深造。
另一位获奖者李思蓓,则是蔡泽宇的女朋友。
难怪有网友留言说道:这是什么神雕侠侣啊~~
紫红色为基调的彩色玻璃,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白天日光照下来,站在教堂里的人们会不会有一种圣光披露,满照人间的感觉?
图源:Design Notre Dame
过塔尖的八角形多面镜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和巴黎的街景相融合,这个设计也被称为“城市万花筒。” 这样万花筒一般的渐变式构图,以及复杂的镜面反射体现了作者的时空理念。
巴黎圣母院是古老的,是历史的见证,它和巴黎整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千百年来,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驻足,在这里流连,它是时代的精神寄托,也是嘈杂繁华城市中真正的心灵的栖息地。
时光流转,城市的图景也会改变,但是大教堂依旧伫立在这里,看着这座城市经历的风雨。在那里,摸着冰凉的石柱,莫名的会觉得心安,感到有些东西是恒久的。
图源:Design Notre Dame
同时,两位设计师也巧妙的把心跳这个概念引入了整个设计中,赋予了这个古老的建筑新的生命。
这对儿中国情侣在塔尖设置了一个有趣的装置,他们利用最新的磁悬浮科技让顶部脱离了基座,并把它命名为"时间胶囊。" 这个时间胶囊可以有节奏的上下浮动,是不是真的很像建筑拥有了生命,拥有了自己的心跳?
站在巴黎圣母院里,两颗心又会发生怎样的律动?城市有脉搏,建筑从此也有了心跳。你对着美丽的建筑怦然心动的时候,它是否也会为你心动?
中外很多艺术家都对心跳情有独钟,第一次在母胎里面孕育的心跳,代表着一个全新的生命的诞生,它将默默伴随我们一生,像呼吸一样,它太过寻常,总是被我们忽视。
在美国的一个艺术馆里,小编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装置艺术。Rafael Lozano-Hemmer用一个又一个的灯泡代表人的心脏,灯光的闪烁象征着心跳,当全场灯光灭掉,一切回归静止的时候,小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图源:lozano-hemmer.com
用视觉来模拟心跳,让人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这样的创作理念,中外也是相通的。
这个悬浮在空中时空胶囊,象征着世间万物,生生不息,周而复始。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这个装置每半个世纪可以开启一次,巴黎圣母院的新塔顶承接着历史和新的希望。五十年一次开合,不知道多少人能有幸目睹此等盛况。
巴黎圣母院像本无字的书,它记载着人类历史的延续,大仲马曾经说过,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括在两个词里面,等待和希望。
中国这对年轻情侣的设计包含了这样的人生智慧,他们的独特设计理念也赢得了世界观众的认可。

世界权威建筑设计网站Archdaily在报道里面盛赞了这对才华横溢的中国设计师,称他们的设计给古老的巴黎圣母院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他们创造出了真正的
巴黎心跳!
图源:archdaily

与蔡泽宇和李思蓓一起入围决赛的有来自日本,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优秀设计作品。
入围决赛的作品大都坚持使用相对较传统的尖顶塔尖设计,庄重而浪漫,意在重塑圣母院的昔日辉煌。
(部分入围决赛的作品 图源goarchitect)
加拿大入围决赛的作品充斥着粉红的气泡。在继承天主教教堂尖顶的酷酷哥特风格之余,利用抛光过的不绣钢进行镂空设计。
为重建圣母院楼顶,各路神仙建筑师都使出了浑身招数。来自巴西的建筑师Felipe Jos更是脑洞大开。
(部分来自世界各地优秀建筑师的投稿 图源goarchitect)
Felipe认为与其试图重现圣母院的旧日辉煌,不如使用金属材料和玻璃缔造一个让游客眼前一亮的异形建筑。这么具有未来感的设计,感觉分分钟就可以在此地拍摄科幻大片。
(巴西入围作品 图源goarchitect)
远远从高空望去,这真是实打实的钢筋水泥公园。
(巴西入围作品 图源goarchitect)
(加拿大一个入围作品)
(英国的一个入围作品)

小编通过Linkedin(“领英”)了解到,蔡泽宇在清华大学完成了建筑本科和硕士的学业后,便远赴西洋,在康奈尔大学继续追求建筑梦想。
他取得康奈尔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后,他先后在北京,纽约,杭州,意大利积累了工作经验,现就职于获奖无数的SOM设计公司芝加哥分部工作。
与蔡泽宇同一公司的李思蓓也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本科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的她同样有着康奈尔大学建筑系硕士的学历,在北京建筑事务得到多年磨练之后,来到了SOM芝加哥分部。
根据她本人填写的教育经历(2012年高中毕业)推测,李思蓓是位“90后”女生,如今还不到30岁。
2016年,李思蓓参与的《城市缝"盒"--互联网时代下以城漂族为主导的老社区改造》,获得了第四届"中联杯"大学生建筑设计国际竞赛三等奖。
两人因为相似的求学经历,相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
在得知GoArchitect承办的这场竞赛之后,他们利用周末的空闲时间,仅仅在三周之内就完成了设计图稿。
“在学建筑设计前后,我都去过巴黎圣母院,”蔡泽宇在接受浙江即时报时候说道,“他经常会构思重建巴黎圣母院的图纸。”
这次蔡泽宇和李思蓓的成功不是意外。只有经过不断地不断地磨练技艺,才能离梦想更进一步。
最后不得不说,在中国留学生的群体中,不乏像泽宇和李思蓓这样的才华横溢的优秀人才。
他们在世界上各个角落,在自己专长的领域的舞台上,展现着中国人值得称赞的一面。让我们祝他们幸福,祝他们能有更辉煌的未来。
哈哈,这才是值得转发的锦鲤学霸啊!

P.S. 话说,除了泽宇和李思蓓提出的这样惊艳的方案之外,其实民间还有不少改造圣母院的令人啼笑皆非的“脑残”方案…………
回复“方案
”给你看看都有哪些令人喷饭的方案

新闻|故事|留学生
编辑|陈达达&Kay
校对|达达&Kay
排版|达达&Kay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