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24楼影院”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记得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

2017年,女作家林奕含自杀身亡,只留给世人一部半自传体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书中13岁女孩房思琪的悲剧,以及现实中林奕含的死亡,终于让人们关注起性侵害未成年人的问题。
随后,国内首部聚焦性侵儿童的电影《嘉年华》上映,虽然反响颇大,但最终只收获两千多万票房。
《嘉年华》 
去年发生的女孩遭老师猥亵后跳楼自杀事件,使得性侵问题再度引发网络热议,只可惜这样的话题热度往往很快消逝,而房思琪式的悲剧仍不断发生。很多沉默的女孩依然挣扎着,得不到关注和帮助。
法国女导演安德丽·贝斯孔也是一位“房思琪”,她选择把自己的经历拍摄出来,鼓励更多女孩勇敢面对自我。
《不能说的游戏》
这部电影改编自导演、编剧兼女主角安德丽·贝斯孔轰动一时的同名获奖舞台剧,以她本人童年被性侵的经历为蓝本,片头“真人真事”四个字特别戳心。
片中,8岁的奥黛特是一位非常乖巧的女孩,她热爱跳舞,也喜欢独自在房间里画画,不会去打扰忙碌的父母。
有一天,父母的好朋友吉尔伯特叔叔走进了奥黛特的房间,说要跟奥黛特玩“挠痒痒”的游戏,把她骗到了洗手间内,进行性侵。
此时,奥黛特的父母就在旁边的房间里。
吉尔伯特叔叔一直提醒奥黛特,不能跟别人提起这个“游戏”。片名“不能说的游戏”指的正是此事。
在奥黛特的童年里,这样的“游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虽然她曾试图拒绝,直言自己并不喜欢这个“游戏”,但最终又被吉尔伯特的话给哄骗了过去。
这个经历如噩梦一般纠缠着奥黛特,从孩童到成年。
奥黛特曾梦想成为一名顶尖的芭蕾舞蹈演员,在巴黎歌剧院演绎《天鹅湖》。因为“奥黛特”正是《天鹅湖》中白天鹅的名字,她总觉得自己会成为那只白天鹅,只可惜一切都未如愿。
成年后的奥黛特跟朋友组建了一个舞蹈团,做巡演、拍广告,虽然一直在跳舞,但已经不是为了通往最高舞台,只是为了放逐自我,宣泄内心的惶恐与愤怒
她沉迷毒品和酒精,拒绝面对痛苦,早已不是当初乖巧的模样,而舞蹈则是濒临崩溃的她,最后一根稻草。
终于,奥黛特去看心理医生,第一次把自己童年被性侵的经历说了出来。
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奥黛特游走于回忆与幻想之间,一步步解开深藏于心的耻辱。
可能你也会疑惑:为何奥黛特受害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父母?父母又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一切可是发生在父母眼皮底下啊!
其实奥黛特曾经跟母亲有过暗示,只是母亲反应冷淡,面对女儿过早到来的例假,她没太在意
父亲的朋友也曾提醒,吉尔伯特似乎很喜欢跟奥黛特一起玩,他却认为情况很正常
正是父母的疏忽,将女孩推向深渊。
成年后的奥黛特在心理医生的鼓励下,跟父母道出过去的经历,然而母亲却不太相信,“别再拿你小时候的那点事儿折磨我了”;父亲也只能对自己的无能感到内疚,甚至遗憾地表示自己“只能躲进借口里”……
孩子不知如何面对父母,而父母也不懂得处理,有些甚至比孩子还软弱,一味逃避或拒绝相信,导致很多孩子在遭受性暴力时无法呼救,成年后又无法自我和解。
庆幸的是,坚韧的奥黛特最终学会拯救自我。
电影最后奥黛特终于推开心里那扇洗手间的门,与小时候的自己对话。她哭泣,惭愧,最终拥抱了年幼的自己。
这样的结局无疑是超现实的,而这种超现实也贯穿于整部电影中。
身为舞蹈演员,电影穿插了很多奥黛特舞蹈段落,这些舞蹈也是她当下心境的另一种体现,独具感染力。
而奥黛特在与心理医生交谈的过程中,也经常会突然出现她脑海里的“超现实”回忆片段,有的是真实的过去,有的则是她幻想的场景,为电影增添了玩味。
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这个故事与去年介绍过的《信笺故事》有点相似。
以爱(游戏)为名施以性暴力,房思琪式的悲剧不断地发生在少女们身上。
但除了故事呈现方式不一样,两部电影里主角的人生轨迹也有很大的差异:
《信笺故事》的主角已经拥有事业与爱情,曾想美化和遗忘过去的创伤,用编织的故事麻醉自我。
《不能说的游戏》里的奥黛特则由始至终囿于童年阴影,她本可以成为一名卓越的舞蹈家,但成长中不断沉沦,人生几近崩溃。
《信笺故事》中也有与年幼自我对话的场景。
童年的创伤,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影响着女孩们的一生。
然而,并非所有女孩都如两位女导演一样,敢于直面伤痛,这些被说出来的真实经历,仅仅是黑暗的冰山一角。
电影最后,黑幕上的数字令人痛心:
根据欧洲会议统计,每5名儿童中就有1名遭受性暴力,每年法国约有700名儿童因受虐死亡。
生活不像电影,生活比电影难多了。性教育的缺席,社会舆论的压力,司法的困境等等,都让现实中的“房思琪们”筑起心墙,独自在黑暗深处挣扎。
这些电影的出现,不仅想控诉恶魔,更想告诉每一位“房思琪”:未来的路还很长,要昂首挺胸地走下去。
好文推荐
在看点这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