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
    黄庆,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负责在国内的半导体/器件/材料/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先后成功投资了格科微电子(中国最大影像芯片),兆日科技(中国银行电子防伪系统,已上市),矽力杰,兆易科技等。在从事风险投资前, 他在半导体行业工作 15 年, 负责过技术研究、管理及业务开发。黄庆曾在 IBM 微电子担任设计顾问工程师,在 Chromatic Research 担任高级技术人员。1997 年与合伙人在硅谷共同创建了 Silicon Access 网络芯片公司,担任亚洲 VLSI 设计和业务发展部的副总裁。黄庆博士是国内改革开放后第一届大学生,就读四川大学物理系,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
【500VC导读中国半导体产业已完成从廉价替代的“孵化”阶段开始进入到聚焦提高附加值、加强研发、引进新功能,和一线客户合作的阶段。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始引领市场,但这所谓的成功背后是至少经历“十年冷板凳”的煎熬。同时他提到,半导体这个行业的精髓事实上是创新,是要做一个前所未有的东西,而不是不停的重复。他还提醒创业者,未来我国半导体公司将通过规模战的方式与国际大公司进行竞争。
作为全球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华登国际在半导体领域有32年投资经验,投资区域覆盖中国、韩国、以色列、硅谷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华登国际更是国内首批从事半导体领域投资,且战绩彪炳的机构。在本次大会上,华登国际中国董事总经理黄庆博士带来《风口浪尖上的中国半导体》主题演讲。
他表示,中国半导体产业已完成从廉价替代的“孵化”阶段开始进入到聚焦提高附加值、加强研发、引进新功能,和一线客户合作的阶段。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始引领市场,但这所谓的成功背后是至少经历“十年冷板凳”的煎熬。
同时他提到,半导体这个行业的精髓事实上是创新,是要做一个前所未有的东西,而不是不停的重复。他还提醒创业者,未来我国半导体公司将通过规模战的方式与国际大公司进行竞争。其中关键还在于公司要将管理能力变成核心能力。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分层管理模式实现高效的管理能力;继而通过并购等整合手段,扩大公司规模提高竞争力以加速发展;最后利用与客户及平台的合作集中整合、分配资源。
附华登国际中国董事总经理黄庆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黄庆,今天给大家分享我们在半导体行业所看,回顾行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一下中国半导体行业走过的路:这是一条非常漫长的路,很多人付出了大量心血,同样,行业也培训了很多人才。
在2000年左右,中国半导体做的主要是低端替代,有很多成功的公司。我们不是要一步登到最高的顶点,但我们可以通过低端替代进入市场,这是中国半导体非常成功起步的阶段。
今天我们处于另一阶段,白牌产品在萎缩,低端替代已经不够,所以需要提升附加值,因为市场和客户都在改变。事实上,现在有非常多的公司开始引领市场。我们投资了不少中国公司,他们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会选择三星、华为,甚至Apple等,这是中国半导体走向成熟的过程。
回顾以前,出现诸多非常成功的半导体公司。上海新涛科技是最早成功的公司,成立于九十年代末,也是杨崇和先生创立的。不久之后,大家或许能看到澜起科技上市,那是他后面创立的。中芯国际是中国半导体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中国半导体制造业能够真正发展起来,中芯国际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这期间,不少公司逐步成长起来。
中低端产品起步的公司有格科,2005年珠海炬力上市,还有中星微电子上市,都是当年很成功的公司。回顾过去,直到2014年,当时李力游博士领导的展讯通信发展起来,展讯一年突破10亿美金,这在中国当时非常震撼,中国半导体产业真的发展起来了。还有一个公司就是海思,海思今天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这里一系列公司,都拥有很强的国际化先进技术,都在上海。
最右边的是云天励飞(intellifusion)和Rokid两个系统公司,现在系统公司进入半导体,他们要通过芯片形成绝对优势。BAT也都进入半导体行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都在做AI芯片和其他芯片,此外还有一系列AI公司,包括地平线、寒武纪等。从技术层面来说,这些公司跟国外公司不相上下,从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来看,这是比较好的局面。
大家都知道,中国半导体行业是要熬过来的。当下,很多人认为半导体投资是一个风口,事实上,半导体产业在中国从来不是风口,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每个公司都要经历非常艰辛的过程,要坐十年的“冷板凳”才能成功。 Goodix是2000成立, 格科2003年成立, 博通是2004-2005年的,很多公司都是那个年代发展起来的,直到现在成功上市。这一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所以做半导体创业要有一种心态,这是漫长的路,要有学习的过程。
从九十年代末开始,我们开始投资中国半导体,上海新涛科技是我们投资的第一家中国半导体设计公司,到现在二十年了,现在中国半导体投资和当年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象。那时候,中国市场非常不成熟,一个芯片公司,如果做出来的芯片不能跟一家美国公司Pin to Pin 兼容,是卖不出去的,因为客户可能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些芯片。今天,从中国市场来说,所有的手机,除了三星、苹果几乎都是中国公司研发、制造,包括数据中心、消费电子、安防、5G等,中国现在是最强的,中国的半导体市场超过全球一半,而且很多公司在系统方面都已经逐渐处于领先状态。
之前半导体格局中有老大和老二,现在要有一个“老中”。任何行业都可以看到“老中”,谁是这个“老中”,这是今天在座的人要努力的。
全球来看,半导体产业正处于全球整合的状态。十年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半导体公司有160多家,而今天不到一百家,说明这是快速整合的行业。前两年,我们看到NXP收购了飞思卡尔,博通要收购NXP、高通,一系列动作让大家目瞪口呆。半导体跟其他的产业一样,都会从百家争鸣的状态逐渐变成最终只有几大家。所以半导体公司可能从一百多家变成全球十几家,这是行业分析师对行业的预测。
中国事实上正处于百家争鸣状态,2018年统计中国有1600多家半导体公司。这一景象引发了国内人才和资源战,许多公司本来可以凝聚成一个大公司。当前在中国做一个大公司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资源、资金会被分散,加之很多人心理浮躁。但当前也是很好的创业时代,真正的机会属于大公司,而经过百家争鸣这一阶段,有机会诞生大公司。
世界本来是平的,现在开始出现了一些“墙”,有“Trade Wall”。大家都在观察它的发展,实际上这是对中国本土半导体公司的支持。以前中国大的OEM是不需要国内半导体公司进入的,因为长期跟欧美公司合作。但是今天大家都感觉到迫切性,需要国内厂商支持,这是前所未有的机会。
中国成功的模式基本上有两类。从前是通过白牌发展起来,今天可能要通过跟中国大客户合作发展起来,因为中国的大客户正在变成全球性的公司,跟着他们逐渐壮大,这是今天中国半导体最大的机会,我们投资的矽力杰、晶晨就是跟大客户成长的公司。刚才我提到展讯一年突破10亿美金,这是前所未有的,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里程碑。10亿美金的公司是什么样的呢?公司会有10%-20%净利,也就是一亿美金的利润,有一两千名员工,这是巨大的公司。
展讯进入芯片主战场,如芯片以十块钱一颗单价计算,需要卖出一亿颗,五块钱一颗,就要卖两亿颗, 所以可以想象全世界有多少人在购买展讯芯片。全球芯片市场有六十多个亿,中国大概也就十多亿吧,每个中国人买一颗芯片才能成就一个十亿元的公司,所以展讯非常不容易。还有很多公司做一毛钱的芯片,如果卖出十亿元,那将是一个巨大的公司,做到这个程度一定是在国际性市场。
国际性的公司,例如联发科、英伟达都拥有几千上万人,英特尔拥有十万人。我们中国呢?90%的公司少于100人,这是一个巨大的落差。所以我们今天能做的事情比较有限,大部分能力不够,无法和大公司竞争。但我们有机会成为大公司,所以在座的要想想,如何管理。
作为大公司,管理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要思考怎么修炼自己的“内功”,搭更大的平台,做更有价值的工作,如何让更多人为公司奉献,而不是总想着如何做“鸡头凤尾”,如何通过并购来进行整合。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受到自身限制,如何获得其他资本支持?如何跟更BAT等大平台合作,跟更大的系统商合作,这是重要的新能力,也是公司成长到一定程度,要思考的问题。
这是去年IC设计年会(ICCAD)在珠海晚宴,晚宴有一千五百多人,这么多人参加一个半导体行业的聚会是前所未有的。在场的一位近六十岁的美国朋友跟我讲,他三十年来参加过各式各样的半导体会议,常常见到同一帮人,但现场的人他都不认识,这个会议上的人都很年轻。他说十年以后我们可能都不在了,他们会继续做下去,所以这群人是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其实我觉得这是中国半导体的机会,我们有这么多新的从业人员在这个行业里,也许十年以后,世界半导体格局会是一番新的景象,到那时中国占据国际市场一半也不奇怪,这也是行业对大家的期待,是新的机会。
但是有一点,半导体行业的精髓是创新,总是要做从来没有的东西,这也是行业为什么会出现“摩尔定律”。摩尔定律让我们的运算能力、功能指数性的增加,这更是无数人不断推进、不断创新的结果。我觉得半导体行业的精髓在中国还没有真正落实下来,大部分人还在重复以前做的事情,很少有人想做前所未有的东西。
以通讯行业来看,每年3G、4G、5G的规划都是十倍以上的成长,原来大家以为规划增长太快,可能做不出来东西,但几年以后都做出来了。就是通过不断推进、创新,这是行业的精髓。因此,在座的可以想一想,你们能对这个行业带来什么贡献?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华登国际,我们长期投资半导体,致力于国际型的半导体以及全球半导体投资。我们很多资金也是来源于半导体行业,包括台积电、Arm等,Arm是我们的LP资金方。我们集聚了全世界产业资源,投了硅谷半导体、中国半导体。
我们这几年也开始做成长型的基金,除了几千万人民币级别的VC投资,还有更大金额的PE基金。很多公司成长到一定程度,需要更大的投资,我们可以投几个亿或同时投几个项目。我们也会通过项目做并购,我们投资的很多公司通过并购,已经成长为行业巨头,我们也参与这种并购,帮助行业继续成长,这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一件事。
最后,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