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1793年,疯狂的革命党人砍下了国王路易十六的头颅,整个法兰西陷入着魔般的失控。
他们冲进巴黎圣母院,洗劫了这个“法兰西的女主人”。殿内28尊《圣经》犹太君王雕像,被一一拖到广场“斩首”。除了内院门上的圣母像得以保存,大量艺术珍品被掠夺而空。一组由八个小钟两个大钟组成的钟琴被熔毁,只剩下一口大钟。
此后,巴黎圣母院被革命党人改名为“理性神殿”,用于举办各种革命及反宗教活动。启蒙运动哲学家们的半身塑像和自由女神像,取代了原先的耶稣雕像。
这座神圣殿堂已千疮百孔,“剩下一座没有灵魂的石头建筑”。破烂不堪的的大殿内,存满了草料和储备粮,一群身穿性感服装的女性以及打了鸡血的男人经常拥挤于此,他们一边跳舞,一边唱革命赞歌,嘲笑天主教。
200多年后,即2019年4月15日晚18时50分许,巴黎圣母院塔楼失火,一小时后火情迅速蔓延,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
这场火灾持续了14个小时,欧洲最高建筑艺术水平代表、天主教象征——哥特式塔尖在大火中倒塌。所幸的是,教堂的主体结构得以保留,重要文物“荆棘皇冠”和路易九世的一件长袍已被成功救出。
从巴士底狱烈火到巴黎圣母院失火,法兰西从高卢雄鸡沦为烧鸡。这200多年,她到底经历什么?若法兰西是一位风情万种的女人,那她也曾经遇到过盖世英雄,如今为何沦为沐露沾霜般的寡妇?
当年,革命党人砍掉了路易十六的头颅,蹂躏了他们的皇后和公主,将天主、耶稣、圣母送上审判台。他们亲手阉割了这只高卢雄鸡,也阉割了贵族精神以及法兰西传统。从此,法兰西这位不食人间烟火的贵妇跌落尘世凡间,成为一名美艳的怨妇。
拿破仑,是唯一一位披着金甲圣衣,踏着七色祥云来迎娶这位美妇的盖世英雄。在拿破仑的军帐之下,法兰西过着“人间四月天”的美好日子。天主教得以恢复,巴黎圣母院停敲了十年之久的大钟重新奏响钟鸣,拿破仑在此地加冕成为法兰西皇帝。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也写下了千古名著、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
然而,“我猜中的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拿破仑被英国人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法兰西唱起幽怨哀伤的孤岛挽歌。普法战争中失利后,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爆发,巴黎圣母院在战火中差点被付诸一炬。
拿破仑是法兰西最后一个英雄,他的离去,意味着法兰西丢掉了最后一丝尊严与血性。
一战,法国表现差强人意。二战,法国男人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巴黎沦陷。希特勒给巴黎驻军司令冯·肖尔蒂茨下达命令:“只能给敌人留下这座城市的废墟。摧毁所有古迹,包括巴黎圣母院。”一周后,希特勒再次催促,并愤怒地尖叫道:“巴黎烧了吗?”
天佑法兰西,这位美妇还有一位值得依靠的男人,他就是夏尔·戴高乐。戴高乐将军一生戎马,在海外组建流亡政府,领导“自由法国军队”重返巴黎。
1945年8月26日,一场特别的弥撒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再次响起,成千上万的巴黎人前来迎接这位法兰西男人。
戴高乐,在美苏争霸的格局中,奉行戴高乐主义,试图复兴法兰西昔日之荣光。他力敌斯大林,狙击美元,他甚至将法国存放于纽联储曼哈顿下城总部大楼地下室金库价值4亿美元的黄金,一次性地转运回了巴黎的法兰西银行。
1970年,戴高乐去世。时任法国总统蓬皮杜,在宣布戴高乐去世的噩耗时无不悲伤地说道:
“戴高乐死了,法国变成了寡妇。”
在当今民粹主义火烧连城的时代,这位历经风霜的寡妇犹如西风残月,拥抱“小男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以赌国运。
不过,这位颜值有余、老道不足的总统难以控制住人心四溢的局面。“黄背心”运动弥漫整个法兰西,成千上万人涌上巴黎街头,香榭丽舍大街沦为“战场”,一些餐厅被付之一炬。
马克龙怒斥示威者:“试图烧毁整个法兰西。”话音刚落,巴黎圣母院失火,世界各国为之痛心。马克龙四处化缘,决心重建巴黎圣母院,亦有富豪慷慨解囊相助。然而,“黄背心”再次走上街头,抗议法国富人为巴黎圣母院捐款,而不愿意救济穷人,痛斥法国贫富差距大。一些不想蹚这趟浑水者,表示收回捐赠承诺。
曾怒断法王路易十六,又深爱盖世英雄拿破仑,后痛别大男人戴高乐,今下嫁“小男人”马克龙,法兰西,这位美妇,一直没有活出一个像样的自己。
她痴情、极端又糊涂,曾经傲娇地付之一炬,亲手断送国脉情种,当内心空空如也之时,又仓皇拾起曾经弃之如敝履的东西。两百多年来,反反复复,患得患失,法兰西丢了什么?法兰西还剩什么?
01
路易十六
法兰西最后一个贵族
“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法国总统密特朗
1793年1月21日,上午十时,法国巴黎协和广场,人潮汹涌,群情激昂,法王路易十六被押上断头台。
处决前,这位国王依然保持着国王的威严,完全没有懦弱的样子。他扬起头高喊:“我虽然得死去,但绝没有犯过任何指控我的罪行;我宽恕造成我死亡的人;我还要祈求上帝,在我的鲜血抛洒之后,法国的土地上再也不要流血了。”

不过,此时的法国民众全然不会理会国王的忠告,在全场的躁动、亢奋、欢呼中,人头落地。这位擅长开锁不懂治国的法王,最终被自己设计的断头台处决,法兰西的历史从此被改写。
路易十六遇难后,王后玛丽没有被立即处死,他们试图花点时间尽情地污蔑她、羞辱她。玛丽王后一生挥霍无度、恃宠而骄,法国民众将更多的怨气撒给这位“道德败坏的女人”。玛丽皇后被描绘成邪恶凶残的魔女、无耻的荡妇,民众将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到这位女人身上。
9个月后,在一片嘲笑、怒骂声中,玛丽王后被推上断头台。与她的丈夫一样,直到最后死亡,玛丽都没有丢掉王后的尊严。她双手被反绑,被激愤的人群推搡向前时没有站稳,一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桑松的脚。玛丽王后淡定自若又满脸羞愧地跟刽子手讲:“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玛丽王后的头颅被砍下后示众,而后被扔弃到乱坟岗中草草掩埋。法国政治家米拉波说:“她是当时凡尔赛中唯一的男子汉”。
在西方历史学家眼中,没有任何事情比法国大革命更伟大、更源远流长,但又更盲目失控、无法预料。
1788年春天一场旱灾袭击法国,粮食锐减。这年夏天的7月13日,周长达40毫米的冰雹连续敲打着农田,农田颗粒无收。到了冬天,寒流来袭,面包价格大涨,患病和死亡人数大增,饥荒在整个法国蔓延。
但是,此时,谁也没有想过要爆发一场革命来改变这一切。
路易十六也是被他爷爷路易十五所坑。路易十五没有“太阳王”(路易十四)的雄才,却一心好战,且骄奢淫逸、作风糜烂。路易十五连续征战,与英国爆发七年战争,又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以致国力透支、国库亏空,当时法国国债高达20亿法郎。
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力主改革,先后启用了经济学家杜尔阁、银行家内克尔,试图向贵族和教会征收富人税,来弥补路易十五留下的财政赤字。
路易十六召开了高级贵族组成的显贵会议,贵族们公然反抗国王的征税要求。负责此事的财政大臣卡隆引咎辞职。路易十六甚至不惜放逐抗旨的巴黎高等法院法官以作为威胁。但是,路易十六显然拗不过这些老谋深算、财力雄厚的贵族。路易十六捉襟见肘时,居然没有一个贵族愿意给王室提供贷款。
无奈之下,路易十六听从了新任财政总监内克尔的建议,重新召开三级会议(此前被终止召开长达177年,由第三等级的平民组成)商讨共度难关之策。
1789年5月,从83个省而来的代表们聚集在凡尔赛宫参加三级会议。令路易十六没有想到的是,第三等级的代表们不但反对征税,还向国王索要与第一等级(教会)、第二等级(贵族)同等的权利,并在路易十六没有批准的情况下自行成立了“国民议会”,宣布自己在国家立法上的绝对权威。
听闻了这一切的路易十六怒不可遏,关闭了三级会议大厅梅尼大会堂,宣布三级会议决议无效。此时,奥尔良公爵等一批一二等级代表支持三级会议成立的国民议会,并成立了为制定宪法约束王权的30人宪法委员会,国民议会正式更名为“国民制宪会议”。
整个巴黎和凡尔赛都在庆祝这次巨大胜利。一位后来亲历了大革命的英国旅行家在旅行日记中写道:“所有事情都已经了结,革命结束了”。
到止为止,这就是欧洲人所理解的革命。但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连法国人都不敢想象。
当时,一位初出茅庐的年青政治家伊曼纽尔·西哀士转向的《第三等级是什么》,在第三等级的支持者之间口口相传。一位印刷厂老板在一次公共集会上公然侮辱他的工人,激发了巴黎民众的愤怒。数百名工人洗劫了他的住宅,并与警察发生了冲突。路易十六为了防止巴黎城内骚乱,授意雇佣军和保王党军团在巴黎城外集结待命。
此时,巴黎城内人心惶惶,有蓄意生事者开始谣传,国王要屠杀第三等级的支持者。
1789年7月13日清晨,恐慌的巴黎民众开始四处寻找武器武装自己。他们洗劫了巴黎城内的武器商店,砸破门窗,逼着店主交出武器;圣安托万区一家刀具店内830把刀被市民抢走。日次,巴黎民众占领了巴黎荣军院,抢走了2.8万支步枪和10多门大炮,但是并没有找到火药。
这时有人开始呐喊:巴士底狱当中贮存着火药。更有人开始谣传说,圣德尼区的军队已经出发前来镇压,巴士底狱的大炮正在瞄准东郊的圣安托万。
“到巴士底狱去!”的口号声顿时在整个巴黎此起彼伏。从上午九时起,各区的民兵和群众扛着刚得到的枪支、长矛、大刀等,源源不断的涌向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是一个矗立在巴黎城郊的固如金汤的军事要塞,始建于英法百年战争时期,目的是抵御英国对巴黎的入侵。巴士底狱外建有深达三米的壕沟,与塞内河相连,但这关键时刻,壕沟里居然没有水。
巴士底狱里面只有114名守备军人,由德·洛内担任指挥官。为了避免流血冲突,德·洛邀请一个代表团进入巴士底狱,并盛情款待他们。但是,此时路易十六居然还没收到信息。
下午一点三十分,还未见代表团出来,人群开始骚动,越来越多人聚集到巴士底狱外面。此时,人群有人高喊,巴士底狱里关押了一千多名犯人,他们在里面受尽折磨,代表团定然被他们囚禁,我们必须解救他们。上万名群众蜂拥而上,他们用斧头斩断了吊桥铁链,第一道大门被突破。
一名瑞士籍士兵在慌乱之中,擅自开了第一枪。枪声响起后,民众高呼:“攻陷巴士底狱!”战斗只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城楼守兵举起白旗,承诺给民众弹药,放下主吊桥,人群拥了进去,巴士底狱就这样被占领了。
路易十六并未调集正在巴黎城外等候的3万多禁卫军前来镇压。巴士底狱整个战斗,只有1名守卫军被打死,城外死亡人数也不过20多名。当人群冲入巴士底狱才发现,里面只关押了7名犯人,其中4名还是精神病患者。
指挥官德·洛内在被押往市政厅的路上,被一名厨师用随身携带的菜刀割下了头颅。当德·洛内的头颅悬挂在长杆上,人群情绪瞬间被点燃,他们奔走相告,“巴士底狱被攻占了”,整个法国开始陷入疯狂。
当时,当法国贵族们都四散奔逃,只有路易十六依然天真地认为,他的臣民不会对他提过分的要求。王后玛丽则一针见血地指出,“革命就是造反”,要求路易十六出逃法国。
1789年8月26日,国民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宣布“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直到王室被长期囚禁,路易十六才发觉不对劲。趁着夜色,路易十六、王后及王室成员,经乔装后逐一悄悄穿过隐秘的通道溜出王宫。
但是,该死的路易十六出城之后,完全放松了警惕。他宛如郊游一般频频下车与周边农民交流,问询当年收成如何,甚至有农民认出他来,他也不甚了了。最终,他们一行人经过圣默努尔德的驿站时,被市议会派去的人追回。
被押送回巴黎后,一些激进者极为气愤,声称要废除国王。当时第三等级的成分极为复杂,有资产阶级、普通市民、农民、手工业者等,他们对革命的理解、出发点以及利益诉求都不同。以
米拉波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以及贵族主张温和改良,要求保留国王。以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雅各宾派,试图废除国王,彻底革命。他们两派在制宪会议上齐刷刷地分坐两边,激进的坐左边,温和的坐右边,两边对抗激烈。这就是左派、右派的由来
争论的焦点是国王是否适合接受法律审判。最开始,有钱有文化的温和派占据主导权,他们宣布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路易十六被迫承认君主立宪制。
但是,法国大革命引起周边国家不安,普鲁士、奥地利成立联军攻打法国,解救法国王室。在欧洲,各国王室之间的关系甚密,大体上都是由这几个王室家族掌控欧洲政权。王后玛丽是奥地利皇帝的妹妹,她提前泄露军事机密给联军,使法国军队被打败,联军攻入法国。
雅各宾派领导巴黎人民再次暴动,他们攻占了杜伊勒里王宫拘禁了国王、王后,夺取了政权,废除了君主立宪制。
不久后,路易十六以叛国罪被处死。路易十六头颅被砍后,法王“希望法国不再流血”的遗愿不但没有实现,相反的是,法国的断头台工作越来越繁忙。不到50天的时间,仅巴黎一地就处死了1376人,平均每周196人,到罗伯斯庇尔被处死的时候,著名的刽子手夏尔桑松已经砍掉了2700个脑袋
从国王、王后、教士、贵族,到雅各宾党人,纷纷被押上断头台。最后,砍头的“荣耀”逐渐落到了平民身上,被砍头的农民和工人就有近万人。断头台的效率惊人,21名吉伦特派用了30分钟,31名税务官用了35分钟,54名红衫党用了28分钟。此后三年,被斩首的“反革命分子”,达7万人之多;法国贵族被彻底剿灭。
法国政治家德·梅斯特尔一针见血地指出:“法国革命具有恶魔的特点。”
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说:“法兰西岂止丧失了旧政府,简直丧失了一切政府,与其说法兰西成为人类的灾难与恐怖,不如说它几乎成了屈辱与怜悯的对象。但是,从这座被谋杀的君主制的坟墓中,却走出来一个丑陋、庞大、超出人类全部想象力的可怕的怪物。这个丑陋的怪物径直向目标地奔去,不为危险所惧,不因悔恨却步;它无视一切固有的准则,无视一切常规的手段,谁都要对它的存在不理解,便被它击倒。”
法国大革命的初衷是追求自由、平等、民主,但后来却演变成党派暴政、暴力屠杀以及恐怖活动。
第三等级中混杂着非常多暴民,他们唯恐天下不乱,努力破坏一个旧世界,却没有想过建立一个新世界;他们用大革命与旧制度划一道界限,废除、捣毁过去所有的一切,包括贵族传统、宗教信仰以及法兰西文化;他们洗劫巴黎圣母院,污点神像,屠杀平民。此后,整个法国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混战状态之中。
欧洲历史学家对此提出一个尖锐问题:革命是否就是暴政的别名
东方帝国的革命逻辑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们早已习惯了推倒重来的传统。但是,欧洲长时间是王室执政,在他们眼中,革命只是新势力与贵族、王室的权力斗争,可以在内部协商范围内解决,战火绝不会烧到他们身上,更没有屠杀国王的先例。
当年英国搞革命,国内混乱,荷兰执政官威廉二世来英国主持大局。国王詹姆斯二世出逃,被威廉二世截获,后者放其逃亡法国。威廉二世实际上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他后来的身份既是奥兰治亲王、荷兰执政,又是英国国王。
这就是欧洲人对革命的理解法国人将革命玩成这样,大规模地屠杀王室和贵族让整个欧洲王室及贵族感到颤栗、恐怖,革命中的残暴和恐怖。当年,美国开国者们对联邦体制缺乏自信,他们紧盯着法国大革命,看看老大哥怎么玩。当路易十六的头颅被砍下时,华盛顿、杰斐逊、汉密尔顿等大跌眼镜,并大加批判。
英国著名政治学家、保守党精神领袖博克在《法国大革命》一书中提出,法国大革命摧毁了西方的风俗和道德,可能把整个欧洲引向暴政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涅说:“路易十六,以他的胸怀和品德来说,是最适合于他那个时代的。当人们对独断专制的政治体制不满时,他就自愿地放弃这种专制的做法;当人们对路易十五的荒淫挥霍感到愤恨时,他能够品行端方,生活俭朴。人们要求作一些必要的改革时,他也能够体察公众的需要并要给予满足。”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对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要改革的时刻。”
祝革命200周年的庆典上,法国总统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西方人常说,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善良的愿望铺成的路易十六,心地善良、仁慈正直,但是他这种天真、浪漫、软弱的性格,最终葬送了法兰西千年传统以及历史文化。失控的革命,给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巨大的灾难。
法兰西,这名贵妇,以极端地方式,与自己的过去一刀两断,否定了宗教,否定了传统,否定了一切。
02
拿破仑·波拿巴
法兰西最后一个英雄
“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
——法国文豪雨果
1798年8月,法国舰队在阿布基尔海战中被英国皇家海军摧毁,陆上部队被围困在埃及。此时,英国、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撒丁王国等组成的第二次反法联军大举逼近法国,巴黎危在旦夕。

此时,远征埃及的拿破仑·波拿巴机智地避开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巡逻舰队,秘密赶回了巴黎。回到巴黎的拿破仑,被当成“救星”来欢迎,在众人拥戴和支持下,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一统大革命以来混乱的局面。拿破仑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了它当初藉以发端的初衷,大革命已经结束。
自革命者处决了路易十六后,法国就与整个欧洲为敌,不断地被反法联军围剿。在危难之际,法兰西这位美妇,慌不择路,死死抱紧这位雄狮般勇猛的军人——拿破仑。她深刻地意识到断送传统及强势政权的可怕,已顾不了军人当政的危险,将拿破仑奉为拯救法兰西的英雄。
当仁不让的拿破仑在夺取政权后,亲自领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击败了意大利与热那亚方面的奥军,获得了著名的马伦哥战役大捷,第二次反法同盟破产。
这次胜利树立了拿破仑在国内的权威,法国人开始疯狂地拥戴这位军人独裁者,似乎全然忘记了他们刚刚爆发了大革命以及在屠杀了自己的国王。
拿破仑开始恢复前些年视如瘟疫般的旧制度,他恢复了基督教,命人重修巴黎圣母院。他修改了宪法成为终身执政官,法兰西共和国变成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
参议院批准他为第一执政官,任期为十年,届满还可再续一任。拿破仑对此颇为不满,他想要的是终身制执政官。于是,在四百万人的公投中,只有几十人投了反对票。拿破仑自得满满地说:“从现在起我和别的君主一样,他们也不过执政终身而已。”
不过,不少人并非真正拥戴他,而是摄于淫威,或利用他抵御外敌。拿破仑在巴黎举行凯旋仪式进入卢森堡宫时,前来欢迎的人大不如之前。他当场质问警务部长:“你为什么不事先安排一下,制造一点气氛呢?
我们仍然是古高卢人的后裔,既不能忍受自由,也不无法忍受压迫。
“这是什么意思?”
在您这位公民执政最近的举措中,巴黎人看到了全部自由的丧失,看到了绝对专制的迹象。
凭借这句话,拿破仑罢免了这位部长的职务,同时解散了警务部,将之划归司法部管辖。
在圣克卢宫的办公桌上,拿破仑摆放着两尊半身像:西庇阿和汉尼拔。专制皇帝才符合他的胃口。当时一本小册子《凯撒、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激怒了他,因为这本书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独裁的念头。
1800年圣诞节夜晚,拿破仑带着妻子约瑟芬及女儿乘坐一辆马车前往歌剧院。在经过一条狭窄小巷时,旁边的马车发生爆炸,20名路人死于非命,拿破仑及妻女毫发未损。到了歌剧院,拿破仑平静地对周围人说:“哪些家伙想炸死我。请给我一份名单。”当晚上演的是海顿的《创世纪》,拿破仑显得很平静。
不久,护民院和两院五分之一的成员被罢免,73家报社中61家被查封,所有小册子和剧目都必须经过审查。当参议院提醒他注意新闻出版自由时,他反问道:
难道你认为在这样的情势下还能允许民众集会吗?……在英国则是两码事,那里的政府已经有悠久的历史。而我们的政府是新生儿,总有人会说我的坏话。
此时,法国人为了生存保命,只能将自由精神忧郁地排在门外,然后用受到束缚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军人执政官一步步成为新的“法王”。
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里珠光与宝石交相辉映,显然这里即将举行一场盛大的晚会。大臣们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力求这次比法国历代国王任何一次加冕都更加隆重。他们甚至翻阅了“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加冕羊皮卷,有一位博物馆馆长甚至呈上了查理大帝的权杖。
当管风琴奏响乐曲,加冕队伍浩浩荡荡地走进殿堂,严肃的拿破仑和优雅的约瑟芬走到教皇庇护七世面前。所有人都注视着拿破仑,等待他向教皇行跪拜之礼。毕竟人们还未见过拿破仑向谁下跪过。
突然,拿破仑从教皇手上拿过皇冠,转过身面向人群,背对着教皇,亲自戴在了自己与妻子约瑟芬的头上,寓意“自己奋斗出的皇位”。从此,拿破仑成为“法国人的皇帝”。
这一次,教皇颜面扫地。此后,不少事情变得讽刺和尴尬。法郎硬币上刻印着他的头像,下面写着“根据共和国宪法当选皇帝”。攻陷巴士底狱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依然宏大壮观,但更多流于表面的政治形式。革命历被废止,逐渐回到了旧历。
最讽刺的莫过于,当拿破仑称帝后,那些曾经赞成处决路易十六的人中,有130人在拿破仑手下任职。他们称呼拿破仑为“陛下”,与当年称呼路易十六及波旁王朝的国王一样人们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就在十多年前他们为所谓的自由浴血奋战,大肆屠杀
拿破仑屡立奇功,让法兰西重现昔日欧洲霸主之荣光。他对着臣民高呼:“我们将成为欧洲的主宰。”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的第三次反法联军再度来袭。拿破仑离开巴黎挥师东进,在乌尔姆战役中击败反法联军。12月,奥斯特里茨战役爆发,法兰西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俄罗斯帝国皇帝均亲自参战,史称“三皇会战”。拿破仑以弱胜强,反法联盟投降,拿破仑走上人生巅峰。拿破仑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这一历史悠久的帝国就此终结。
在第五次反法联军被击溃后,拿破仑已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保护者、瑞士联邦仲裁者,并迫使奥地利签订了《维也纳和约》,迎娶了奥地利公主。拿破仑成为继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之后的又一代欧洲霸主。法兰西帝国称雄欧洲,达到鼎盛。
此时,野心爆棚的拿破仑非常不明智地率57万大军远征俄国。开始时,法军连战连捷,拿破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赢得了博罗季诺战役的惨胜。1812年9月16日,法军进入莫斯科,拿破仑原以为征服俄国胜利在望。怎料,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采取坚壁清野之战术,带着生力军战略性地撤退到俄罗斯腹地。
拿破仑进入莫斯科城内,迎接他的是满城大火,法军在这座焦土之城中无法获得足够的补给。很快莫斯科寒流来袭,俄军趁机大举反扑,几十万法军在瑟瑟寒风中作战,大多数被冻死,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3万人。
英国、普鲁士、瑞典、俄国乘此良机组建第六次反法联军,他们绕过拿破仑直取巴黎。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联军占领,法国无条件投降,拿破仑被迫退位。巴黎城郊的巴士底狱,这个原本用来抵御敌人的要塞,早已被革命者拆除。巴黎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联军侵入城内。
反法联盟决定,将拿破仑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上,保留其“皇帝”的称号。在前往该岛的路上,拿破仑险些被暗杀。一年后,拿破仑逃出小岛,只率领700将士成功返回巴黎。法国民众再次热烈地迎接他们昔日的英雄,一群文武大臣都回到了拿破仑身边,拥护他重振法兰西帝国。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很快组建了一支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与规模达70万的第七次反法联军战斗。6月18日,拿破仑与英军指挥官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遭遇。这是一场改变19世纪国际局势的大决战。
拿破仑利用骑兵冲锋战术,大破英军方阵,眼看夺取圣约翰山高地在望,不料前来增援的普鲁士军队杀出,英军预备队发起总攻,法军惨败。拿破仑痛失滑铁卢,一代帝王霸业落下帷幕。
不过,法国民众以及大臣们依然对这位英雄依依不舍,他们强烈要求拿破仑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但是,最终拿破仑拒绝发动人民抗战,接受了再次被流放荒岛的命运,不过此时他已被剥夺了皇帝名号。
在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这位英雄度过了最后的六年时光。在那里,他潜心撰写回忆录。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19年后,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巴黎荣军院。
巴黎荣军院,这个曾经被革命者抢夺走2.8万支步枪的地方,法国人失而复得、得而又失,战乱延绵半个世纪,重新回到当年那个发疯的地方。
歌德感叹道:“必须再一次消灭此人!……然则世间万事自有其规律,蚁多咬死象,在接二连三的灾祸打击下,最终连拿破仑也倒下了。”
法兰西,曾经自毁长城,亲手砍下了自己国王的头颅,打着自由、平等的旗号大规模屠杀王室、贵族甚至平民。然后,在慌不择路时,这位美妇死死抱住这位战神,将其推举为法兰西英雄,拥戴他为法兰西皇帝,任其行使一切权力。
大革命将法兰西的一切社会秩序摧毁,他们为自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留下的居然是空洞的自由。当山河破碎、大敌当前时,法国人即将失去所有的自由,他们又努力重拾旧制度的瓦砾,试图构建一座能够抵御外敌的大厦。
所幸的是,这位能征善战的盖世英雄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给法兰西留下了珍贵的《法国民法典》。
03
夏尔·戴高乐
法兰西最后一个男人
“戴高乐死了,法国变成了寡妇。”
——法国总统蓬皮杜
1940年5月15日早晨七点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丘吉尔吵醒了。丘吉尔伸手接起床边的电话,对方用语气凝重地英语说
:“我们输了。”

丘吉尔保持沉默,然而对方又说了一遍:“我们输了,在这场战斗中,我们被打败了。”丘吉尔问:“输得怎么会这么快?”
“在色当周围的战场,敌军突破了我们的战线,他们的装甲车和坦克都开进来了。”
“我会去法国一趟,跟你当面详谈的。”
电话的那头是法国总理保罗·雷诺。此时的法国危在旦夕,马奇诺防线被打开了一个约50英里长的缺口,200多万法军暴露在敌人的枪火之下,大批德军装甲师从天而降,长达150里的防线陷入火海之中。
法国号称欧洲大陆第一陆军却被德军瞬间击溃。法国完全是自食其果,早在1936年德军越过莱茵河,法国因缺乏灵活出击的机械化部队不敢挺进莱茵河阻击德军,只能坐视希特勒扩充武装。
早在两年前,夏尔·戴高乐就写了一本书《建立职业军》,倡议建立一支装甲师。但是,当时的法国政客醉心于政治斗争,对装甲师嗤之以鼻,军方则坚持固守马奇诺防线。戴高乐曾经参加过一战,在“凡尔登绞肉机”大战中中毒气昏迷,后被德军俘虏,在战俘营度过了接近三年。
1940年6月1日,戴高乐临危受命,晋升为临时准将。4天后,德军对法军发动总攻。这天晚上,他被雷诺总理任命为国防和陆军部副国务秘书,成为军中第四号人物。
法国命悬一线,戴高乐找到总司令魏刚商量对策。
魏刚淡定地说:“几天前我就告诉你,德国人将在6月6日进攻索姆河。我无力抵抗他们。”
“不错,他们正在渡索姆河,往后怎么样?”
“往后?那还不是塞纳河和马恩河。”
“在往后呢?”
“再往后?那就完啦!法兰西帝国完了,至于全世界,不用几天英国人就会和德国和谈。”
很难想象,这是法军最高指挥官的想法。戴高乐随后找到雷诺总理计划在非洲殖民地开辟战场,并请求丘吉尔借用英国海军帮助法国转运物资到北非。就这一计划,戴高乐急匆匆地一一拜访了政界要员,总统、两院议长、政府各部长。令戴高乐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与魏刚一样都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
魏刚跳过总理直接致电丘吉尔来法国商谈法军投降事宜,丘吉尔担心法国海军因投降落入德国人手里。6月16日,戴高乐乘舰抵伦敦与丘吉尔详谈物资转运,获得丘吉尔首肯后,戴高乐无比欣喜地赶回法国。
当晚九点半,戴高乐飞回法国,一下机他得知雷诺总理辞职了,84岁的贝当出任总理,74岁的魏刚担任国防部长。戴高乐立即明白,贝当和魏刚即将向德国投降,法国大势已去。于是,他决定第二天随英国斯皮尔斯将军随机回伦敦。
深夜,他找到了雷诺,此时雷诺的精神已经崩溃,内心彻底被击垮。不过,尚未交权的他,利用政府的秘密款项特权支出了10万法郎资助戴高乐的复国计划。
17日,戴高乐假装去送斯皮尔斯将军离开,在飞机滑行时,他突然拔腿追赶,飞奔攀上飞机。当飞机飞过满目疮痍的法兰西大地时,孤身前往英国的戴高乐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踏上这片土地。抵达英国后,伦敦的蓝天与宁静让他感慨万分。
此时,贝当宣布法国对德国投降,声称投降是一个新的开端,即“保证不朽的法兰西永世长存的一个必要的条件”。法国维希傀儡政府宣判戴高乐死刑。
第二天,戴高乐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发出号召,号召法国人民继续抵抗德国侵略。此时,戴高乐不知道的是,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正在一艘开往英国的船上。而他的妻子也不确定戴高乐在英国。
抵达英国法尔茅斯后,聪明的儿子菲利普找到了一份报纸,报纸上刊登着他父亲的演讲。菲利普拿着这张报纸找到警察局,在警察的帮助下,戴高乐与家人在他乡团聚。戴高乐夫人紧紧地抱住自己丈夫,一刻都不肯松手,泪如雨下。
此时的法兰西,就像戴高乐夫人一样,只有戴高乐这一位男人可以依靠。这位瘦高硬朗的男人撑着法兰西最后一块脊梁。
戴高乐找到丘吉尔试图获得他的支持。丘吉尔半开玩笑地说:“将军阁下,你觉得你一个人能代表法国吗?”戴高乐生气地说:“当然能!没有一个政府有权合法地出卖它的国家和人民。现在,法国遭德国入侵,政府成员中只有我坚持抵抗。”
戴高乐与丘吉尔达成协议,通过无线电发表演说,宣布成立自由法国政府(流亡政府),号召所有不肯投降的法国人来到自己身边开始反抗。自由法国军队在英国军队中不属于外籍兵团,拥有自己的国别和独立性,这就相当于法国在名义上并未亡国
不过,美国以及同盟国成员依然拒绝承认戴高乐为法国合法代表,这让戴高乐极为难堪和气愤。
1941年,希特勒入侵苏联,重蹈拿破仑覆辙。戴高乐意识到复国在望,积极组织一切力量。1944年6月14日,盟军诺曼底登陆,戴高乐第一时间抵达这片光复的国土上发表了第一次演说。
不过,当时美国人打算是,将解放了的法国看作是被战胜国统治和占领的国家,因此故意拖延解放巴黎的时间。戴高乐亲临盟军指挥部,督促他们尽快攻入巴黎。8月24日,勒克莱尔将军率领装甲师解放法国,次日戴高乐重返巴黎,并在市政厅发表光复演说。
8月26日,戴高乐穿过香榭丽舍大街,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想起,巴黎民众热烈欢呼,法国再度获得自由。
1945年11月13日,555名制宪议会代表选举戴高乐为法国临时政府总统。丘吉尔虽然在二战中拯救了英国但此时却被选民抛弃。得知戴高乐当选临时政府总理后,丘吉尔立即给戴高乐写了封祝贺信,写道:“普卢塔克错了!”
不过,好景不长,戴高乐因执政理念及军事贷款与制宪议会发生了冲突,在就任2个月后被迫“下野”。法兰西这群政客,在国家危难之际,没有男人站出来保卫这个国家的女人,待法国光复时,个个醉心于争权夺利。
此后十余年,法国内阁不稳、执政混乱。直到1958年,对阿尔及利亚问题束手无策的法国政坛面临危机,总统勒内·科蒂以及政界人士纷纷呼吁戴高乐出来主持大局。
6月1日,议会的553票中以329票赞成通过授权戴高乐组建新政府。议会通过授权给予戴高乐期限为六个月的特别权利,并准许其进行宪法改革。戴高乐利用这一特权,将议会解散,并以总统制取代议会制,彻底终结了法国党派长期干涉制宪议会的局面。
由于在二战中充当了盟军的“最佳猪队友”,法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一落千丈。但是,戴高乐当政后,试图复兴法兰西。他公然宣称:“法兰西民族已经习惯于做欧洲的巨人”。
他在美苏争霸的大格局下,奉行戴高乐主义,争取大国地位。
戴高乐拒绝美国的核武器保护,也拒绝签署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缔结的部分禁止核试验的条约。最终,他在撒哈拉沙漠试爆了第一个原子弹。他与联邦德国示好,试图联德抗英美,建立一个欧洲人的欧洲。戴高乐不断地攻击布雷顿森林体系,甚至一次性从纽联储提走4亿美元的黄金,直接导致美元体系崩溃。
不过,戴高乐过于专注于外交对抗,忽视了国内经济改革,右翼势力趁机崛起。1969年4月27日,79岁高龄的戴高乐再次“下野”。
戴高乐带着愤怒离开了爱丽舍宫,不久便因心脏病发作离世。
尼克松说:“没有戴高乐,法兰西精神,这种以它的活力、它的锐气、它的光辉以及它那把特殊性与普遍性融为一体的举世无双的特点,好几个世纪以来都鼓舞着世界的精神——就也许已经消亡,而不会像今天这样强大而有活力了。”
在戴高乐葬礼上,法国总统蓬皮杜作为主持人,悲伤地说:“戴高乐死了,法国变成了寡妇。”
200多年来,法兰西,从优雅奢侈的贵妇沦为平庸的寡妇,从欧洲大陆第一强国沦为民粹主义泛起的“问题国家”。
当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试图征税,结果巴黎发生暴动。如今,马克龙上调征收燃油税,法国人冲上街头纵火抗议。自路易十六被砍头后,法兰西人极左极右、患得患失,他们斩断了贵族精神及传统,挥别了最后一位英雄拿破仑,赶走了最后一位男人戴高乐。
哈耶克说:“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那些‘大人物们’总想试图将其变成天堂的东西。”哈耶克痛斥的“理性的滥用”以及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恰恰是法兰西最深刻的教训。
讽刺的是,如今的法国,香奈儿、迪奥、路易威登、纪梵希、圣罗兰,都在吃着几百年前贵族们积累的老本——奢侈、典雅、高贵、精美——法兰西人曾经努力毁灭的这一切。
后记
“一场浩劫怎能避免呢?一方面是一个民族,其中发财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另一方面是一个政府,它不断刺激这种新热情,又不断从中作梗,点燃了它又把它扑灭,就这样从两方面推促自己的毁灭。”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参考文献
【1】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商务印书馆;
【2】拿破仑传,埃米尔·路德维希,长江出版社;
【3】戴高乐将军,吴清和,上海辞书出版社;
【4】法国大革命,威廉·多伊尔,译林出版社;
【5】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温斯顿·丘吉尔,南方出版社;
【6】法国革命史,乔治·勒菲弗尔,商务印书馆;
【7】剑桥法国史,罗杰·普赖斯,新星出版社。
END
“大学之道,知识之美”




“原文阅读”
进入智本社
一个硬核学习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