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陌上美国
欢迎关注
自打几年前大儿考上麻省理工学院,己经在很多不同场合被要求分享如何培养孩子上麻省理工。育儿是为人父母永远的热门话题。可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难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经。
爱子心切,是各族父母的通病。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的事。”真的吗?为人父母是少有的无需培训直接上岗的终生职位,但是想爱孩子跟会不会爱孩子还真不是一回事
究竟如何爱孩子才是正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先秦刘向如是说。事实上,不论中外,东方西方,都不乏以自己的财力、物力和见识,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的父母。
对深远博大的父爱母爱最特别的一次演绎,非来自在月球行走的最后一人尤金·塞尔南(Eugene Cernan)莫属。在他离开月球的最后时刻,也是人类迄今为止在月球的最后几分钟,塞尔南悄悄地在月球地表划下了女儿崔西名字的缩写,TDC。因为月球没有风化,这会能保留到永恒。整个故事被编成一首歌,在美国ABC电台连续剧“现代家庭”中作插曲,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
崔西之歌
为孩子两肋插刀,自古有之。除了孟母三迁的现代版“学区房”,助力的方法花样百出,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私教、各类兴趣班、学业补习班,甚至操刀代劳,这些是中产父母直来直去的鸡娃套路。协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爱好,确立自己人生轨道,培养自推娃的父母则是个中高手
而无视游戏规则,旁门左道,帮助孩子弯道超车的幕后黑手也不鲜见。比如不久前占据美国新闻头条的高校招生丑闻:50多位有头有脸的名人, 贿赂名校教练,钻招生空子送儿女上名校(点击前文🔗)。
这些被曝光的父母也只是冰山之一角,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扫雪机父母”,这是继虎妈,直升机父母,自由放养父母之后的又一种育儿方式。
“扫雪机父母”关注孩子未来的成功,想千方设百计地亲自披挂上阵,消除孩子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甚至不惜触科犯律,名声扫地。
“扫雪机父母”听上去与直升机父母很相像,其实还是一些本质差异。直升机父母是因恐惧而盘旋在孩子头顶,并进行微观管理。他们观察孩子吃的每一样食物,监控他们的一举一动,密切关注每一个家庭作业。他们粘着孩子,因为对这个大千世界感到焦虑。
而扫雪机父母之所以亲自出手,是因为太过自信,太爱自己的孩子,所以一直护犊子的本能延续到护子升学求职,为孩子扫除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
不过这些作奸犯科上名校而东窗事发的父母只是扫雪机父母中比较低级的。高级的扫雪机父母自推到了顶级,替孩子扫雪都是名正言顺,不留把柄,不声不响地就扫干净了雪。
就算在崇尚个人、自由奋斗的美国,以藤校为首的名校大都也是名(富)人俱乐部。家底丰厚的,捐个大楼捐笔巨款,子孙几代进名校都可以比同龄人省不少力气。这就是美国高校名目张胆“专用传统(legacy)”录取渠道,标准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名人的孩子上名校,比例高到难以置信:比如比尔·盖茨的女儿上斯坦福,前副总统戈尔的4个孩子都上哈佛(据说这个概率和每天都遭遇雷击,并且持续一年一样罕见),特朗普的孩子上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等。众所周知,大大小小的名校里还有不少这样的孩子,他们有的的确也是出类拔萃人中翘楚,有的则属于简历中抹去爹妈,其他亮点不过尔尔。
好在财产、智力只能部分遗传,努力、动力,特别是运气,全靠各人自己。在“长江前浪推后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美好愿望下,寻找育儿妙方的道路上挤满了孜孜不倦的父母。
每年高考分数一出来,就有一些高分的孩子和父母一起被推到聚光灯下,他们的育儿经被好事者或者本人包装成各种经验在媒体上广为流传,大有一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势。
今年是上海女孩武亦姝,以理科总分613分的成绩(上海高考满分660)位列上海考生第65名,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作因《诗词大会》上不凡表现而走红的姑娘,身后果然站着一位好爸爸:父亲每天下午4:30准时关手机,就为专心陪伴女儿学习。
如果有机会问问武同学,每天被父亲盯着写作业的感觉如何?正常的青少年恐怕都吃不消。再看看“娃奴”武爸爸,从青年到中年,生活的重心都是女儿,空巢之后该有多失落?不排除不少“娃奴型”家长,生活中没有找到比推娃更斗志昂扬的事儿的可能性。
多年前有哈佛女孩刘亦婷。喝了那碗鸡汤的父母,很快就发现,就算照搬照抄这些“别人家的父母”做法,也不保证孩子得到一样的结果。育儿鸡汤有时只能引起父母和孩子不必要的焦虑,甚至导致鸡飞狗跳,父子成仇。因材施教太重要了,成功经验往往只能算一个参考,而不是普世的成功秘笈。
孩子是上帝发给每一对父母的礼物。为人父母只是我们众多身份之一。过度养育,父母投入越高,期望值越高。一旦所得不如所愿,则痛苦越大。
其实父母子女一场,无非是共同度过生命中的二十年。与娃斗智斗勇,劳神费力伤感情,既妨碍孩子,也妨碍自己完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和梦想。正如我们所观察到的那样,没有哪次考试、哪个大学能定义一个人的一生。条条大路通罗马,大学只是人生这场马拉松的早期的一站。
父母自己对生活有足够的热情和能力,给孩子提供足够安全、正常的成长环境,孩子成否成为最好的自己,完全在他自己。父母籍此居功自傲,或者枉自菲薄,都不可取。孩子不是为了取悦于父母而来,更不是父母炫耀的产品。无条件地爱孩子这个人,而不是爱他取得的成绩或者成就。
既然选择了做父母,就注定走上了一条惊吓惊喜交织而成的爱之路。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来源于父母,带有父母好的或者不太好的基因;孩子生命最初的18年和父母一起渡过,受益于父母和周围小环境的阳光雨露,积聚自己的能量,最终长大成人,开始自己独立的生活。我们无法也不能代替他们走过未来的日子,没人知道我们有限的人生经验对我们没见过的他们的未来,究竟有多大用处。
人到半百回头看,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好真的不如性格好重要。以名校为培养目标,不如言传身教:如何努力工作,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学校里总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开心不开心,幸福不幸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把自已的想法强加于孩子。从小教会他公德心,同情心,同理心,互相尊重,相互体谅,做事不偷奸耍滑,勤奋努力不逞强,善良,负责任。培养一个一个人见人爱的公民,成本最小,效益最高。
一路走来,儿子教会父母的东西远多于父母教会他的。对儿子深深的爱润滑青春期摩擦,陪我们经过亲子关系的考验。风雨之后见彩虹,比儿子上麻省理工更让我骄傲的是,孩子终于长成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好学,对生活充满热情,尊重女性,友爱弟弟,喜欢和父母长谈。
做孩子一生中永远的朋友,才叫爱子有方。比上哪所大学重要的,是身心健康,一家亲情。
推荐作者公号【七彩美国】
前文导读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时评,和美国生活资讯。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加我们的转发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