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全国大部地区的人们都哭着说:“太热了,真的太热了!”。在暑毒难耐的环境中,我们终于迎来热浪的最高潮——大暑节气在太阳回归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度。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大暑,是“三伏”之中伏,可谓热到极点。古人对大暑之热的表达很有意思,《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yuán)有大暑,不可以往。”郭璞注说:“言热炙杀人也。” 在头顶的太阳照射下,不仅身影没有了,就是喊出的声音也听不见了,可见炎热之杀伐。
日头像个火球,眨眼滚到大暑。
“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宋人曾几《大暑》诗第一句就是:“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稍微一动,就是大汗淋漓,仿佛蒸桑拿。
满江红·南浦绿波
(宋) 刘将孙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虽只是、鹏搏九万,天池春碧。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宁怀别。人感旧,情空切。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摄影:Lesley Frost,你来掌镜
在夏天的尾巴,老天卯足劲把太阳之火扇到最旺,几乎要把万物晒蔫过去。“大暑暴虐如恶酒,意思颓困不可醒。日官我疑借炎热,昊轮出火星荧荧。”在白亮的光照下,人眼得和猫眼一样半眯,一点都不想睁开。
摄影:William Lee,你来掌镜
所谓 “热在三伏”,这个“伏”有避匿之意,狗在炎热中只能老老实实地伸舌消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小暑的汗珠还没干,大暑又到了。
摄影:Melissa Schelling,你来掌镜
为什么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而不是夏至?
因为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北回归线23.5°N,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期,虽然是太阳辐射最大期,但却不是气温最高时期。因为从太阳辐射到大气增温中间要经过两个环节,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两个环节达到最大值都需要时间,所以大气最高温的出现要向后推迟。
摄影:MITSUHIKO KAMADA,你来掌镜
庄子的《逍遥游》里,有不怕热的姑射仙子,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被誉为掌雪之神。她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游乎四海之外。即使金石都要熔化了,大山和土地都要烧焦了,她也不觉得热。
可惜普通人只能处于灼人热浪的煎熬中,但诗人总能发现大暑的独特光景,发现其中万物相处相劝的安顿。闻一多年轻时在美国读书,在大暑节气里写了一首题为《大暑》的诗:
“今天是大暑节,我要回家了。
今天的日历他劝我回家了。
他说家乡的大暑节,
是斑鸠唤雨的时候。
大暑到了,湖上漂满紫鸡头。
大暑正是我回家的时候。
摄影:JAMES LARKIN
我要回家了,今天是大暑;
我们园里的丝瓜爬上了树,
几多银丝的小葫芦,
吊在藤须上巍巍颤,
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像橄榄……
呵!今年不回家,更待哪一年?
藏在叶子里的青蛙
摄影:YUAN MINGHUI
今天是大暑,我要回家了!
燕儿坐在桁梁上头讲话了;
斜头赤脚的村家女,
门前叫道卖莲蓬;
青蛙闹在画堂西,闹在画堂东……
今天不回家辜负了稻香风。
盐老鼠应为檐老鼠,指的是蝙蝠
摄影:COURTESY HOLGER F. BOHN
今天是大暑,我要回家去!
家乡的黄昏里尽是盐老鼠
月下乘凉听打稻,
卧看星斗坐吹箫;
鹭鹚偷着踏上海船来睡觉,
我也要回家了,我要回家了!”
月光下的独木舟
摄影:MICHAEL MELFORD
宋代诗人谢枋得有诗句“莫把暗尘涴明月,好驱大暑来清风。”明代诗人瞿佑也有诗云“花前月下团圆坐,一道清风共自凉。”于月夜作“感凉会”,亦是盛夏乐趣。
大暑·三候
摄影:JÜRGENDENGLER
一候腐草为萤。世界上的萤火虫有两千多种,分水生和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慢慢亮起来,古人因此认为萤火虫由腐草变成。
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袅袅而又神秘地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萤火虫飞出芳草,溜进山中玩耍去了。
摄影:Jason Bittel
“空山飞流萤,绕竹光复流”,在草丛里飘摇双翅、寻机捕食的萤火虫,是夏夜独有的美景。隋炀帝曾让人用大袋子捉来萤火虫,放飞在景华宫。到了晚上,满山谷的流萤闪烁飞舞,灿若星辰。
伴着夜幕流转的疏云,树梢间抑扬顿挫的蝉鸣,带着一盏小小的灯笼,密集的萤火虫从草木与水边升起,飞亮了夜空。萤火虫只有五十天光阴的一生,它化蛹为虫,用触角的小节测量生命的刻度,并在五天的年华里,守候一次二十秒的爱情。
(唐) 徐夤(yín)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二候土润溽暑。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变潮湿了。太阳滚烫,空气滚烫,榆树的踝骨滚烫。《管子》里说“大暑至,万物荣华”,生气所生,草木畅茂。泥土里水汽蒸郁,离离谷禾寄生溽热的人间,盘根错节。
摄影:DOMINIC BRACCO II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着“暑天无君子”的说法。白居易曾在诗中谈到他的夏日着装准则:“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夏衣应轻、透、薄、肥、短,让身体感到舒服。
上海豫园夜景。
摄影:MARTIN PUDDY
在夏天少穿衣服这一点上,南北绝无差异。但在居家避热上,北方与南方的降温方式各不相同。北方干热需避免太阳辐射,曹植曾作《大暑赋》:“机女绝综,农夫释耘。背暑者不群而齐迹,向阴者不会而成群。”织布的女子不再织布,耕作的农夫放弃耕耘,都成群结队隐迹于阴凉之处。
而南方湿热则求通风,如上海的石库门,在东西两侧走廊处南北开门,傍晚洗完澡“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穿堂风一过,苦热便消大半。
摄影:Mel Karlberg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歇伏”是从古到今真正留下来的习惯,营造好安静、凉爽的环境,便可在炎炎夏日里安睡一阵。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新晴》)在雨后初晴的夏日,一处绿树葱茏、满地青苔的无人之境,清凉的南风在北宋诗人刘攽酣睡之际偷偷吹进房间,翻着桌上的书。
摄影:ROBERT CLARK,你来掌镜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夏意》)在石榴花开遍、树荫满地的深幽小院,竹帘遮挡着屋外的暑气,北宋诗人苏舜钦躺在清凉的竹席上,静听耳畔传来的黄莺啼唱。
摄影:Kenneth A Roberts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夏昼偶作》)地处南国的永州,湿热的空气令人昏昏欲睡、如同醉酒一般,唐代诗人柳宗元开着北边的窗户,靠在几案上就睡着了。
摄影:Prasanth Buddiga
三候大雨时行。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连朝暑溽不可过,动地忽有东北风;嵯峨云压世界碎,夭矫龙卷江湖空。尘沙洗濯草木醒,沟浍澰滟舟舸通。更烦造物出壮观,跨海千丈垂天虹。”陆游的诗《夏雨》像电影里的快镜头,以极为广阔和动态的视角呈现了一场夏日的豪雨。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暑炎热少雨,“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旺盛生长的农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佳迫切,只有伏里多雨,才能囤里多米。
突兀而至的暴雨,抽打乌云翻涌的天空。
摄影:Avinash Desai
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到一生中最大值,是需要水分的高峰期,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蓄水临界期,因此大暑节气下的雨,真可谓“及时雨”。
摄影:JENNIFER JESSE
摄影:Patti K
大暑·习俗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传说清朝同治年间,葭址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到了大暑尤为厉害。士人以为五圣所致(相传五圣为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等五位,均系凶神),于是在葭沚江边建有五圣庙,乡人有病向五圣祈祷,许以心愿,祈求驱病消灾,事后以猪羊等供奉还愿。后来还合力造一艘五彩大船“大暑船”,放上各式供品将“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
摄影:YU ANDY
大暑船外形像普通的捕鱼船,长约15米、宽约3米。上面备上神龛,香案,还有很多老百姓许愿、施舍的小布袋。船上桌椅俨然,杯盏俱全。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鼓号鞭炮声中沿街行进,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后,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其意义就是送暑保平安。
大暑·饮食
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放在太阳下晾晒。等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伤风咳嗽等有奇效,还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吃凤梨|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当35摄氏度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山丘微热,凤梨也成熟了,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脱去坚硬的外壳,浸透在盐水里,透过阳光,那粗粝的纤维没有了最初的酸涩,光想想就让人两颊生津。另外,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 “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伏茶 |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伏茶是用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摄影:Handi Laksono
吃仙草 | 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药食两用植物。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广东流传一句谚语: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喝暑羊 |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羊肉性温补,食用、药用皆宜。三伏天喝羊汤,配以辣椒油、醋、蒜等,全身大汗淋漓。
食荔枝 |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节气这一天,讲究吃荔枝,这一习俗也叫“过大暑”。大暑前后,荔枝已是满树流丹、飘香十里的成熟时候了。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明代莆田籍书法家宋珏所著的《荔枝食谱》载:“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时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盘上,红白相映,更能衬出荔枝色彩的娇艳;晚间,浴罢,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时间。”
吃米糟 |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
爱伦·坡的诗说:“我们所见或似见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场梦中之梦”,“因为我一直沉迷于夏日的晴天,因为我一直耽溺于白昼的梦幻”。在汗流如雨的忙碌时日里,我们被牵引、跌入到某个几欲飞去的梦。在这个夏天最后的节气里,让我们珍惜这一年中阳光最灿烂的日子。
摄影:EREZ MAROM
当手机前的兄弟姐妹
看到这篇推送时还伴随着汗流浃背,
仍要恭喜大家,
因为这苦热、粘腻、酸臭的毒热日子,
就要到头。
今天是热的极点,
也将是热的滑坡。
过了今天越发凉爽,
再过两周,
就又是一个美好的立秋。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
《华夏地理》7月新刊现开通预售,
扫描下图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新刊抢先订!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就点一下“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