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报告(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啃老”的标签背后是什么?
近日,北北注意到一条有关“海归啃老”的新闻,其中激烈的冲突场面引发了无数网友的讨论。
原来十多年前,家住江苏南京的生意人王先生曾耗资数百万元,送儿子小王去英国留学。学成归来的小王非但不工作,还成日宅在家中“啃老”,一啃就是十几年。期间,父亲为其购置了路虎高级轿车,以及价值不菲的房产。
可是,面对现年34岁的“废柴”儿子,父亲王先生还是忍无可忍,决定把小王的轿车卖掉以示警戒。谁知小王得知自己的爱车被处理后,竟然冲动地跑去把父亲的车给砸了。
当父亲看见自己车被砸得面目全非后,又一气之下把儿子的家也给砸了。7月16日凌晨五点左右,儿子回家发现屋内一片狼藉,顿时怒不可遏,扬言要拿菜刀砍父亲,吓得母亲慌忙报警,于是就有了视频中的一幕。
网友看完这则新闻,纷纷留言指出这就是父母教育的失败,因为家长一再纵容溺爱,导致儿子成长为一代巨婴。
网友留言。图源:新浪微博
同样的事件也曾于2018年6月上演过,时年82岁、老伴已离世的上海丁阿婆含泪哭诉道,自己本是颐养天年的岁数,却整日为儿子忧心忡忡。
丁阿婆的儿子大卫曾是全家人的骄傲,1993年大卫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本科毕业,一段短暂的工作经历后,大卫选择奔赴加拿大求学,并顺利拿下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但自从2012年毕业回国后,大卫就再也没有工作过一天。即使老母亲声声规劝,时年48岁的大卫仍安心做着“啃老族”,拒绝出去找任何工作。他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昼夜颠倒,生活很是颓废
儿子大卫的个人简历
对此,丁阿婆痛心不已。她表示自己患有尿毒症,每周都得做透析。儿子大卫非但不来照顾,还要每月从自己3500块的退休金中挤出一些钱作为他的生活费。
眼看儿子成日浑浑噩噩,丁阿婆左思右想下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即状告儿子不承担赡养义务。
然而,当法院通知大卫出席与丁阿婆的诉前调解时,儿子大卫依然拒绝跨出家门半步,同时将矛头直指自己的老母亲:
都怪你,在我小时候事事包办,什么都给我弄现成的,让我对你们太依赖,是你的溺爱毁了我。
大卫声称是母亲毁了自己。他坚信,正因遇上这样事事包办的母亲,才害得自己生存能力极差,不能好好适应社会,并导致自己事业停滞
许多人看到这里可能就沉默了,思考究竟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还是充满压力的社会体制锻造出了形形色色的年轻人,他们或愤怒,或颓丧,或不堪一击。
首先,北北发现类似新闻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传播,并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他们都被标签化了。
#海归#、#啃老族#、#巨婴#,这些大热词汇往往能在不同语境中,迅速将一群人合并同类项。
例如,#海归#曾一度是“才华”“多金”“成功”的代名词;而#啃老族#泛指年龄在23-40岁之间,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巨婴#则一般用于描述心理不成熟的成年人,巨婴的特点是只知索取不知付出,且心理极其脆弱,一旦出现超预期的情况,就会做出过激行为。
这些标签足以在写好一篇微博短讯的几分钟内,为一个立体的新闻人物盖棺定论,它们不仅是高效的、吸睛的,同时也是负面的、狭义的
因为我们无法通过一篇短新闻、一则短视频,全方位了解一个新闻人物的成长背景及故事经历。
为何他们明明有好的学历,却始终不肯出去找工作?为何商人父亲与儿子会兵戎相见?为何患病母亲与儿子能形同路人。这些事件背后,或许不是简单的家庭教育可以解释的,它们是否牵涉种种社会问题呢?
其次,撕下主观定义的标签后,我们才能仔细观察这些新闻的本质。反思它们是否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就像如今号称进入“低欲”时代的日本青年一样,“海归儿子啃老”似乎也意味着一种现实悲剧,它不单单是一个家庭的不幸,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进入物质充裕状态,但随之而来的思想贫瘠等问题也慢慢暴露。许多中国家长仅在物质层面对孩子千依百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精神层面及文化层面的营养输送因此,孩子生理上虽已成年,却在心理上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
要知道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并非事无巨细的大包大揽,而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是对其内心的倾听和尊重,以及对其梦想的支持和鼓励,绝非自以为是的控制和批判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形成“核心的自我”,拥有较高的情商及逆商,足以勇敢地追逐未来。
回归到文章开头的两则新闻,不难发现海归在当今社会已渐渐失去光环,留学归来的孩子如何迅速适应这种落差,并在尽短时间内找准自己的定位,都是中国父母亟待与孩子沟通的话题。
父母需让孩子知道,我对你的期待并不是“世俗意义的成功”,我希望你健康自信,拥有强大自我,能积极快乐地生活
最后,北北还想说,社会的整体进步离不开个体的责任意识。当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周遭的联系时,才会切实地付诸行动,改变自己,改变社会。
文化人类学者阎云翔曾在《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一书中,详细描绘了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转型时期,个体逐渐得到凸显的过程。
根据其介绍,自那时起,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从家庭、亲属、社区、工作单位等约束关系中获得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也获得了更多行动的权利。
这意味着当今个体逐渐变得独立自主,拥有愈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个体所承载的责任也相应增加。
这种趋势下,“啃老”无疑是逃避责任的一种表现,它拒绝对自己负责,拒绝对父母负责,甚至拒绝对社会负责,几乎算是一种对个体价值的否定
所以,不少网友看完那段父子反目的暴力冲突视频后,都希望双方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聊一聊。毕竟这场冲突过后,父子二人将如何处理彼此间的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这些问题包含“个体价值的实现”,以及“个体责任的认知”等,也是我们当今许多中国家庭都不能回绝的现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
王刚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最近读者都爱
看这些文章哦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