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纯粹商业角度分析,“三伏贴”是一种非常棒的商品。每年贴三次,头伏、中伏、末伏,顾客每年定期重复购买,虽然消费频次不如牙膏手纸,但也远比沙发电视炒锅强。贴完之后,见效在半年以后的冬季,人们又普遍习惯把时间上前后发生的事情,理解为彼此间有因果关系。而一旦人们花了钱,就会倾向于肯定物有所值。所以,“三伏贴”对于顾客而言总是有效的。
复购率高,定期消费,加上顾客认可功效,我是不是可以大胆地讲一句:三伏天就是医院的“双十一”?或者具体一点,头伏是双十一,中伏是双十二,末伏是六一八?而“三伏贴”就是其中的爆款商品?当然,这都是我的猜想,不一定对,这里提交出来供大家讨论。
不过从生意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三伏贴”还有很大优化和提升的空间。虽然这么做有些冒昧,但我还是想提几点个人建议:
1、“三伏贴”的疗效范围要限制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医院宣传“三伏贴”的时候宣称可以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恢复期)、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反复感冒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厌食、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
亚健康: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
江西省儿童医院
这就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北京吃饭的经历。十多年吃下来,我有一条宝贵的个人经验,那就是如果饭馆窗子上的红色招贴写了超过两种菜系,这样的饭馆千万不能进。左边写“正宗烤串”,右边写“四川火锅”,这种店的烤串不会好吃,火锅也很糟糕。同理,门口看见写着“川鲁粤淮扬菜”,掉头就跑肯定没错。一个大师傅苦练二十年,未必能精通其中一系。一个破店却能一下子集齐四样,不跑难道等着被涮?
“三伏贴”从咳嗽感冒一直能治到免疫功能低下,霰弹感很强,基本上是散射,就有点“本店提供川鲁粤淮扬本帮佛跳墙,烤串火锅麻辣烫卤煮打边炉”的意思了。而且吧,这样的说法对同行不够友善。别人呼吸科、耳鼻喉科、内科、消化科等等科室看的十几种病,你一贴全给解决了,岂不是说同行不行?反过来说,别人贴了之后,如果最后还得去找专科大夫,岂不是说你的“三伏贴”不行?
总之,这种说法本身很不妥。
2、“三伏贴”的反应要告知
针灸会在身上扎眼儿,刮痧会让身体淤血,这些都是常识。所以,对于使用“三伏贴”的消费者,也应该一早和他们说清楚:虽然它可以治疗十几种病,但是,可能会引起皮肤红肿、水泡,甚至会留下瘢痕。如果一开始不说清楚,就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毕竟许多消费者是带着孩子来贴,他们自己小时候是打青霉素,吃白加黑长大,对“三伏贴”等等治疗方法缺乏客观认知。等到看到自己孩子出水泡,当场就炸毛,这就相当不卫生了。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医生做的就很好,他们勇于告诉消费者:“出水泡就对了!这种疗法就是需要出水泡!出水泡说明体内有湿热,药物把体内湿气拔出来了!听懂了吗?听明白了吗?重点在告知时候”的语气,一定要欣喜,一定要快乐,带着一种“我有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的态度。要知道,快乐是会传染的。用肯定的语气说还不够,一定要快乐,一定要快乐起来。这样,对方虽然心有疑虑,但是看你如此欢欣鼓舞,如此振奋激动,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也就会忍不住跟着高兴起来:拔出来了~~~(回音)
但也有一些医生要批评,他们竟然在介绍文章的最后说:如果水泡太大,或者形成瘢痕,可以擦碘伏、红霉素软膏、皮炎平软膏,情况严重时前往门诊就诊。这些话什么意思?如果你搞不定,只能让西医西药给你擦屁股?太不专业了!听好了:如果有水泡怎么办?当然是再卖一份三黄粉给他啦!三黄粉,黄柏、黄连、黄芪,三黄粉,专治表皮溃破。再加上冰片、貂髓、珍珠粉,都写在说明书上,然后在盒子里灌满红霉素软膏或者皮炎平让他拿回去慢慢擦。
3、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我上淘宝搜了一下“三伏贴”,第一页结果普遍单月能卖出7000份以上,第一名更是达到了15000份。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医院也受到了电商的冲击。别人能网购“三伏贴”,为什么还要去医院挂号排队贴?从长远看,电商必然会抢走医院的商机。而且,医院的接待能力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创新!“三伏贴”的理念是两条:冬病夏治,内病外治。那么,是不是还存在:
春病秋治
夏病冬治
秋病春治
另外三种可能呢?这加起来是四种,另外还有内病外治、外病内治两种。做个组合,那就是八种不同的可能。每种治疗三次,一年就是24次,刚好吻合二十四节气!那就可以推出年卡会员,推出24节气套餐服务,一下子就把电商给甩下去了。是不是这样?有“三伏贴”,为什么没有“三九贴”?有“三伏贴”,为什么没有“三伏汤”?为什么没有“春分贴”、“惊蛰贴”?如果要从传统文化里引进的话,完全还可以有“中秋贴”、“寒食贴”、“伯远贴”、“快雪时晴贴”......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心潮澎湃,拍键而起,壮怀激烈。正所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赚钱正当时啊!莫等闲了少年头!
与诸君共勉,加油!
题图摄影:Linus Schütz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往期回顾: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三伏贴是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它非常生动地说明了今天人们的信息困境:

三伏贴的主要成分是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白芥子,遇水后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刺激性,会让皮肤发红变热,长时间敷用,会引起水泡,造成表皮溃破---这是来自植物学的解释。
与此同时,皮肤发热、变红,存在另外一种体系里的说法,认为这是在除湿助阳。甚至,这种体系认为起水泡才证明有效,因为水泡出现意味着祛除了体内的湿气,这是疗效的体现,属于合理的医疗现象。
在过去,这都不是问题。因为过去的中国人很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接受这种治疗,就意味着会有类似的现象。他们不认为是某种损伤,也不认为是种失误。哪怕是在今天,大多数中国人也不认为拔火罐和刮痧造成的是皮下出血。事实上,他们都不认为那是毛细血管破裂造成的血液渗漏,而是认为这是“湿气”,“寒气”,甚至是体内的“淤血”。
这就像是一个印第安人或者非洲部落民接受巫医的治疗,巫医用嘴嚼药草,然后敷在伤口上,他们不会认为不卫生,也不会去想这是否会引发传染病。不存在什么口水,不存在什么细菌,他们认为嚼草药是医疗必要的环节,非常正常。
悲剧就在于,一方面许多人依靠现代医学活到了二三十岁,之前的人生经历里很少接触到需要付出代价的医疗方式,天真地认为它只会是传统的、智慧的、无害的治疗,所以,出现点状况的时候,就大惊失色。另一方面,一些人对这种治疗方式吹嘘过甚,没有做好病患的预期管理。就像是对保守家庭的孩子不断吹嘘性生活的美好,结果孩子在第一次目击JJ的时候整个人都抽搐了:天啊,那么恶心!原来不是一条彩虹啊?!
我认为人要选择相信什么是个人自由,但最好信全套。就像你选择艾灸,你就不能说你的皮肤被灼伤,然后去投诉医生。你应该高高兴兴地宣布,那是排毒,那是排湿,这证明有了疗效。相反的,那些没有任何水泡和灼伤的人,你应该对他们深表同情,因为他们交了一样的钱,却没有和你一样的疗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