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前一阵儿,胡可发了一条微博“儿子好处就是逛街的时候可以帮你拿东西”。一条微博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很多网友留言说,两个儿子给提包包,真是羡煞旁人。

看着这两个小男子汉卖力地帮妈妈提东西的样子,简直甜到心里去了。难怪胡可发微博晒幸福呢?
其实,两个儿子能如此给力、暖心,离不开胡可的教育方式。她曾在某节目中就谈过自己的教育理念:
家长干的越多,小朋友就干的越少;
做妈妈,你一定要学会示弱!

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也让我想起了上周末的一件事。
上周末,许久不见的女友Addy来家中做客。米粒又是端茶又是递水,午饭后帮着收拾碗盘,还郑重其事地宣布他来切水果拼盘,“你们聊天,我来切水果”,说罢,像个小大人模样儿钻进了厨房。
女友Addy一脸惊讶的表情,凑到我耳边说,“你怎么教育的米粒,怎么这么懂事、这么暖心?”
望着女友一脸认真好奇,恨不得即刻就从我这里寻得“真经”的模样,我乐得哈哈大笑。
Addy是我高中同学,一直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训练有素,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细节控,这也体现在她的育儿方式中。我们孩子差不多大,她不止一次向我吐槽过儿子叛逆、难管。
我打趣她,“原因嘛!因为你太全能了!”Addy一头雾水,娇嗔说,“快说嘛!别卖关子了。”
玩笑归玩笑,但道理却是真的。
Addy不仅在工作上是能人,生活中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儿子学校要求家长做烘焙带学校去分享,Addy就去学烘焙,不仅学了还学得门儿精,竟然做出了十几层的蛋糕出来。
不仅如此,她还精通英法德三国语言,所以,他理所当然要求儿子也是如此。把对自我的高要求和高期待,全部放在了儿子身上。儿子没有达标的话,她就会表示很失望,不知不觉中,儿子越来越叛逆。
面对Addy的疑惑,我讲了另一位朋友的故事。
另一位朋友,从小成长在特别传统的家庭,他父母信奉孩子不打不成材,即使到了上大学的时候,他还被爸爸拿戒尺抽打过。
父母长期强势的教育,在朋友大学毕业那一年,因为决定是留在北京工作(朋友是北京人),还是去上海工作这件事情上彻底爆发了。
朋友父母一致认为,北京工作机会多,家又在北京,有几套房可以住,干嘛非得跑上海工作还得租房?
朋友则说,上海金融业更发达,前景更广阔。但私底下,他向我倾诉说,其实只是单纯地想离父母远点,父母长久以来的强势,让他窒息,越来越想逃离。
最后,朋友去了上海,他父母老俩口和米粒姥姥特别熟,曾不止一次向米粒姥姥流露过悔不该当初的意思。
这件事带给我特别大的冲击力,我作为旁观者,既能看到朋友父母身上的问题,又能从朋友身上看到因为父母太强势的教育,带给他强烈的疏离感和恐惧感。(米粒妈频道 : MilimaPinDao(点击可关注))
反观现实生活中的亲子关系,你会发现:
太强势的教育,只会走向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父母赢了,但孩子会变成唯唯诺诺、胆小怕事、讨好型人格,比如朱雨辰;
另一种是孩子会变得敏感叛逆,亲子关系冷淡疏离,比如我这位朋友。
女友Addy听我讲了朋友的故事陷入了沉默,我紧随其后又讲了一位读者曾留言给我的育儿感悟:
“几年前我生活在国内,陪孩子、教孩子、逼孩子,可是事事别扭,孩子各种叛逆不听话。
2010年元月,孩子8岁了,我带着孩子来到英国,把她‘扔’进了英国学校。这下好了,我的英语还不如孩子,从此由着孩子。不仅如此,早饭也不用管了,孩子吃三明治。
结果让我没想到的是,不到三个月,学校就寄来了卡片奖状,说孩子英语进步快。后来,孩子毕业考试,全年级前茅,我一点都没操心。
因为在国外,我人生地不熟的,英语又不好,瞬间让我从一个事事都要管、都要强的妈妈,变成了‘低能儿’妈妈。
有人问我多次到英国的感受如何?我回答多次,最大的欣慰就是我没有管孩子,开始懂得向孩子示弱
当时看到这条留言,我深有感触。米粒四五岁的时候,喜欢玩乐高,有一次,熊孩子玩得高兴拿乐高扔我,这下倒好,直接扔到我眼睛上了,疼得我眼泪都出来了,当时我就要爆发了,恨不得把他狠狠揍一顿。
但当我冷静了几秒钟之后,我想到如果这样发作,结果肯定是我气是出了,但米粒不但不会认错,还是闹别扭(这样的经历在此之前不是没有)。
于是,那次我顺势装作哭了,米粒看着我哭了,立马开启认错模式,说自己不是故意仍的,是不小心脱手。然后我向他撒娇说要抱抱,他真的来抱抱我安慰我,之后又说保证以后再不会随意扔东西了。
原来示弱这么管用,于是从那儿之后,我就经常这样“套路”米粒。
去超市买东西,东西买得多,我就会示弱说,“怎么办?妈妈拎不动这么多。”
米粒就会秒变“超人”拎起东西就走。做家务也是如此。
原来,我们除了要做超人妈妈外,更应该懂得适时的向孩子示弱。如果我们总是在孩子面前扮演权威和管理者的角色,把自己塑造得无所不能,反而会把孩子衬托得弱小无能。示弱,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能量。
中国大多数家长,总是会不自觉地带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成人心态教育孩子。很少能意识到,适当地向孩子"示弱",更能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示弱并不是软弱,示弱是一种智慧。孩子和父母之间,也需要一个心理平衡,父母太强了,孩子就弱了。相反,父母弱了,孩子就会强大了。
如果我们总是追求完美,总以强势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无疑会带给孩子压力,使其变得自卑,失去个性,缺乏探索精神,甚至是退缩封闭。
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其实就是对孩子的托举。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
越完美主义的妈妈,越容易养出妈宝。怕孩子家务事做得零零落落,看不顺眼、嫌他们没效率、怕他们烫到、伤到······最后自己做了“全能妈妈”,孩子的学习机会却被剥夺了;
而愿意向孩子示弱的妈妈,更愿意鼓励孩子成为得意小帮手,让孩子懂得如何体谅、感同身受,与孩子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一起研究难题,培养孩子独立探索、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示弱,其实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中写的一样: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示弱并不是没有勇气,而是一种沟通的策略。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示弱效应”,父母总是逞强不喜欢示弱,想以强大来赢得孩子的顺从和崇拜。但实际上毫不示弱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叛逆,而示弱反而能取得孩子的理解和顺应,这就是亲子间的示弱效应。
任何层面的教育,本质上是向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米粒妈频道 : MilimaPinDao(点击可关注))
很多之前看到一段话,特别有共鸣:
用愤怒、指责、抱怨的方式来获得爱,成功率低之又低。即使是对方满足了我们的需求,也常常只是妥协的一种结果,并非发自内心真心的爱;
但用脆弱、赞扬、撒娇、示弱的方式,却会得到一些爱,并且给的人还会很满足。在一段关系中,如果想得到对方的爱,示弱是个很好的办法。
说到底,在亲子关系中示弱,其实是给我们和孩子彼此靠近的机会。
示弱,是一种信任、尊重和宽容,是用柔韧的姿态对待成长中的孩子。
示弱,是一种智慧,能巧妙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针锋相对,收获令人惊喜的结果。
示弱,不是无原则妥协和放纵,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给孩子以自信心和力量。
强者之强,不在于表面有多坚强,而在于能否把粗暴而坚硬的态度化为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做父母,更是如此。
作者简介@米粒妈频道(点击可关注),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3-10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3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学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