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麻麻
不是虎妈,也拒绝佛系
搞定学龄前娃的性格、习惯和能力培养,我喜欢用策略。如果你和我一样,希望孩子有才、有趣,就一起加油吧!
「和千寻一起看电影」 第46期
影片简介:《Design あ!》(中文译名《啊,设计!》)是日本NHK电视台的一档针对小朋友的设计教育节目,由提出“设计的心态,每个人都必需要有”观点的著名设计师佐藤卓(Taku Satoh)担任艺术总监。
适影范围:3岁以上小朋友、成人
在一次有爸爸参与的家庭聚会中,几位理工科出身的老爸聊到了一个关于未来的话题:
什么样的孩子,在AI时代不会被淘汰?
这个问题我也很感兴趣。众所周知,十年抑或二十年后,将是人工智能大步向前的时代,好多工作都会被机器代替,SO,现如今以工业化为基础设计的教育体系,很可能给不了孩子赢在未来的能力。
作为家长,我们都很想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才能确保孩子在未来不被淘汰。
正好几天前,我看了公众号“外滩教育”对Stanford AIRE执行主任蒋里博士的一段采访,谈到了这个问题。
Stanford AIRE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未来教育中心,他们研究的主题,正是AI时代的特点。蒋里博士针对家长的疑惑,给出了一些建议。
其中有一点,我深受启发,分享给大家,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看说得是不是在理。
未来不被淘汰的关键:找到与人工智能的区别
Stanford AIRE提出过一个概念,叫“人工智能思维”,核心是“了解人工智能是如何运作的”。
比如,现在要想成为画家,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你可能需要一些天赋,还得经过长期专业的训练,然后才能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来。
但在未来,一个从来都不会画画的人,也有可能变成画家。你只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再把你想要创作的东西传达给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能帮你完成“画画技巧”这个环节的工作。
所谓“人工智能思维”就是,你要有自己的创意和情感,然后通过人工智能来体现。
蒋里博士通过对“人工智能思维”的解读提出:
在未来,机器可以完成的技能工作,价值将逐渐降低,而与机器所区别的,人独特的创意与情感,价值会逐渐提升。
什么样的人在未来有生存空间呢?一定是具有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的能力。
所以,家长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给孩子发展独特创意与情感的空间,帮孩子找到自己与人工智能的区别。 
我自己觉得,这儿说到了一个“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以雕塑为例,可以通过流水线批量生产出来的,叫共性;只有某个人,将自己独特的创意与情感融入了雕塑中,这座雕塑才具有了个性。
未来,我们的孩子要跟机器对拼,靠共性是赢不了的,只有具备了机器流水线生产所不具备的个性,才有生存空间。
不得不说,在培养孩子个性、创意这方面,日本人是很有远见的。
最近,我在陪千寻看一档日本的儿童美育节目,中文译文叫《啊!设计》,不只是她看得目不转睛,连我也看得停不下去。
查了查资料,发现了不得,为了一档培养小朋友创意思维的节目,隈研吾、原研哉、深泽直人、伊东丰雄、服部一成等日本设计界的半壁江山都出动了,还有大名鼎鼎的佐藤卓担纲艺术总监!
我至今还记得,08年第一次看见佐藤卓与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PLEATS PLEASE合作,推出的寿司系列平面视觉设计广告,大家随意欣赏一下面料褶皱传神的表现力:
在《啊,设计!》中,你可以看到佐藤卓在明治牛奶和乐天口香糖上的巧妙设计,还有他对“物体分解”独特的创意思维。
再让我们看看豆瓣上的评分。在儿童类节目中,《啊,设计!》绝对是稳居前列。
今年暑假,台湾公视引进了这个节目,每期15分钟,短小精悍,加上台版卡通片式的配音,真的太适合小朋友观看。
不过,最让我种草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设计原理这么枯燥的东西,竟然可以用简单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能看得明白,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接下来,我就用其中三个小单元做个简单演示,亲们可以提前感受一下,要是觉得不错,就赶紧带孩子看起来吧!
设计的观察
在这个单元里,设计师们以身边日常的物品,比如酱油瓶、寿司、雨伞等为题目,引导孩子从设计的视角去观察物体。
第一期是观察厨房中最常见的酱油壶。
酱油壶因为设计了腰身,当我们手持时感觉更加舒适。
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是有腰身的呢?
比如可乐瓶,还有人的身体
接着,节目展示了酱油瓶的倾斜。
普通的酱油瓶倒完后,会有残留液体顺着瓶口流下。
好的设计可以改变这个现象,当我们把酱油壶进行小小的改造,变成鹰嘴壶的款式,酱油就能够自动回流,不再弄脏瓶身。
是不是很有趣?演示完毕,还有留给小朋友亲自实践的课后小作业哦。
除了观察酱油瓶,还有摩托车的素描、洋芋片的拆解和书的设计……全都是我们经常看见却不太留意的物品,设计师们巧妙通过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表达了工业设计的根本,其实就是解决人们日常的便利性问题。
拆解
这个单元运用了定格动画的形式,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拆解和重新排列组合,孩子可以通过整个过程,了解不同物品是如何构成的。
一包薯片的最初,是这个样子的。
开始拆解,感觉好像薯片大逃离。
最后呈现出来的排列组合。
书包的拆解比较复杂。
呈现出来居然有那么多小零部件,感觉这个单元应该是强迫症患者们的福音啊。
你看出来了吗,这是一串普通的葡萄拆解之后的画面,是不是很有艺术感?
拆解,让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构造有所了解。同时,拆解也是3D设计的基础哦。
天马行空
这个单元是我和千寻的最爱哦,相信你和孩子也会很喜欢。
在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一直在使用,却没有留意到它独特设计的。
比如,浇花的水壶为什么要设计成那个样子呢?它原本就那个样子吗?人们是怎么想到洒水壶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哗啦啦真畅快,但这样一来,花受不了了,水太多被浇死掉了。
还是换成淅淅沥沥地浇水法吧,咦?怎么壶里明明还有水,却倒不出来了呢?
努力倾斜中……但姿势变得好奇怪,这样坚持下去很辛苦呢。
其实也不难啦,让我们进行一个小小地改变,把长嘴接到最底下。
搞定!
每一集的这个单元,都会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物品提出疑问。然后,通过一男一女对话的形式,解读物品为什么是今天这样,设计的初衷是什么。有时还会探索有没有其它改进的可能性。
天马行空这个单元,可以让孩子学会带着设计思维去看生活中那些常见的物品,通俗易懂地了解设计的原理。
话说,这个单元,就连大人也涨知识。
我看完之后,再去看生活中一些物品,会觉得之前习以为常的设计原来并不普通呢,也是经过人们不断摸索、实验,开动脑筋,寻找到的最优解。
好啦,三个小单元的展示就到这儿了,大家看完有什么感受呢?有木有生出要带孩子去看的冲动?我记得,朋友推荐给我的时候,我打开五分钟不到,就迫不及待地去给小朋友看了。
就在最近,佐藤卓又把这档节目,从电视搬进了展馆。而且,还是在日本最权威、最专业的设计美术馆—21-21 design sight 美术馆
这样一来,电视上的设计就变成了可以摸、可以体验、可以互动的实物,是不是很棒?
光看展厅的图片就很激动,有带孩子日本旅行计划的爸爸妈妈,不妨先把功课做起来啊,看完节目,再来实地感受,绝对可以给孩子最深刻的体会。
这档节目的整体风格也是我极喜欢的,简单朴素,不花哨、不杂乱,几乎没有什么冗长的说明。可能,在设计师们看来,设计本身,就已经足够了,其它点缀都是多余。也正是如此,反而突出了简单却极富趣味感的内涵。
节目总监佐藤卓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段话:“我们做这档节目的初衷,不是让孩子学习,只是希望他们觉得设计还挺好玩的。也不是书本上的大道理,都是生活中,那些看上去无关紧要的小事。”
他们的确做到了!
在线观影地址:
想培养孩子未来竞争力的亲,我为你们准备好了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
下期悦读推荐:
《尼古拉的三个问题》,南海出版社出版,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俄】
—END—
ps:最新的微信版本让大家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推送信息,喜欢咱们公号的朋友请一定要将星标设置起来啊!方法如下:
 「东西严选」小店新增了很多好物、点“阅读原文”来逛逛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