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
昨天队友写的推广文章收到很多留言鼓励,他很激动,不枉费熬了好几夜,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捧场,老父亲发挥了余热,给大家鞠躬。
今天这篇说的是参加父母游戏力工作坊的体会,《游戏力》的书大家可能不陌生,这套书曾获得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被译成了十四种语言。之前我们公号里也推荐过很多次粘人?分离焦虑?试试这10个小游戏
因为非常喜欢书中的理念和做法,所以从小伙伴那边知道《游戏力》的作者科恩和夫人利兹博士来中国了,并且会亲自讲授两天的父母游戏力工作坊,就很激动,赶紧跟小伙伴一起报名了。
我们参加的是4月27-28日的广州场,去的路上颇为波折。
虽然早就看过《游戏力》的书,但面对面的交流,依然收获满满,这篇是小伙伴写的,我做了一些补充,跟大家分享一下收获,希望对大家也有启发。
00  什么是游戏力?
在上父母游戏力工作坊之前跟很多人有同样的误解,认为游戏力的核心是游戏,用和孩子玩游戏的方式,来应对养育挑战。
实际上游戏力的核心是构建亲子情感联结。
完整的游戏力包含两个部分:游戏和理解情绪。
游戏力的核心圈是:联结-轻推-向内看。
图为科恩博士和翻译
工作坊中直接教怎么跟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时间都是在教大家如何倾听、联结、理解孩子的情绪、回应孩子的情绪、觉察自己的情绪等。
工作坊是由科恩和夫人利兹博士一起带领的。利兹博士也是心理学家,清瘦,但是有一种非常有包容力的力量感,很亲切。他们夫妻共同授课,配合很默契。
图为利兹博士和翻译
01 不走极端的养育之路

工作坊墙上关于游戏力的介绍之一
👆这个表推荐大家都看一下,
它道出了我们常遇到的养育困惑:要么太严厉,要么太放纵
第一种方式,在我们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一点也不陌生,比如,父母会说,不许哭!哭就是不乖。漠视孩子的情绪。
当我们成为父母后,本能地会反感这种方式,但需要警醒的是可能会走向了另一种极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敢让孩子有情绪。有些时候,我们明明并不认可孩子的做法,但害怕孩子不高兴,总觉得内疚,不知道怎么拒绝孩子。
有时候还会出现恶性循环:放任不管,发现无法持续后,又过于严厉,严厉之后又有内疚,内疚之后一味满足孩子,又变成了放任不管。
这两极的方式,在科恩看来,有一个共性,就是无法承受孩子的情绪
其实,给孩子设立规矩是可以建立在爱和联结上的:理解孩子的需求,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过于严厉,也不必一闹就让步。
如同科恩博士所讲,完全没有限制,也会让孩子觉得不安全,就好像是独自站在没有围栏的悬崖边上。以爱为基础的限制,为孩子提供了必要的规则和边界。
“我会在这里陪着你。
我接纳你。
你很好。
我能够承受你现在的情绪。
有了我的帮助,你也能够处理好你的情绪。”
02 亲子联结的重要性
工作坊的墙上贴了很多的图,我觉得最喜欢的是这几张,它描述了亲子联结的重要性,游戏力里经常说要给爱续杯也是这样,很多时候娃闹,是他的爱之杯空了,他会用一些不恰当的方式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我们用联结、倾听和共情、专属时光、游戏等把爱之杯蓄满,就会发现问题随之消失。
如果和孩子的关系不好,又如何发挥影响力去帮助他们?
游戏力“联结-断裂-再联结”的示意图

生活中很多的亲子联结断裂时刻都可以试试用游戏化解:
如果你真的要生气的时候,
不妨试试假装生气:妈妈像一个要爆炸的气球啊啊啊啊好生气啊!
如果不能满足孩子的愿望,
不妨试试和他一起幻想,我也好想吃那个冰淇淋啊,啊呜一大口吃掉!
如果孩子总是听不见催促很磨蹭,
试试把催促用歌剧唱出来,而不是吼叫。
如果孩子总是把你打疼,
不妨来一场枕头大战,再去公园来一场扔树叶之战......

游戏的场合无处不在,有时候我们不要太拘谨,不必因为孩子生气就跟着生气,嘻嘻闹闹或者就能将一场大的亲子冲突化解于无形。
03 倾听孩子
两天工作坊里,我们做了很多次倾听练习。比如,安静地听一个人说三分钟。
这三分钟,倾听者不评判、不建议、不打断,甚至不说“我也是”。
为什么连“我也是”也不能说?
科恩解释说:“我也是”有可能是指“我能理解你”,这是不错的。
但也有可能是: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我的故事更值得听。
聆听者完全可以沉默,用眼神和身体语言标明倾听和接纳的态度。
因为人感受到接纳和鼓励,停顿思索后,会说出之前或许都没有意识到的想法,对情绪和思路是一个很好的梳理。
看过育儿书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倾听的重要性,但是实践起来,其实并不简单,这是小伙伴莫愁在工作坊中的模拟练习,同学扮演不想上幼儿园的孩子,莫愁扮演妈妈
眼看着“孩子”开始哭闹了,

手放在“孩子”肩上:妈妈要去上班,你是不是不高兴啊?
这个表现,看似没有什么问题:
你看,我没有发脾气啊,我是想跟孩子交流,听听他的心里话啊。
看,我不是已经表现出了倾听的态度了吗?
但是科恩和同学们,都指出了回应存在的问题:
一个是时机问题。
孩子刚刚才开始展现自己的不高兴,并没有等待孩子真正传达出自己的情绪,就已经迫不及待地上前了,其实,是释放出了一种“够了够了,可以消停了”的信号;
二是没有真正倾听。
“妈妈要去上班,你是不是不高兴啊?”这句话,已经在预设了孩子哭闹的原因,并且开始准备为自己的行为解释(辩解)了。
三是把手放在孩子肩上这个行为,本身是不错的,先与孩子建立联结,但是孩子已经开始反抗,急于挣脱的时候,应该后退一步,不要强行地让孩子接受。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接纳孩子的情绪,急于先让孩子哭声停止;
其次,我们会急于改变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看法,孩子可能不会感受到倾听和接纳。
那么,科恩的做法是怎么样的呢?
科恩先是略带夸张地模仿了孩子摆手跺脚的样子(不是完全模仿,而是镜像回应):“啊,妈妈每天都要工作,我每天都要上幼儿园,每天啊每天!我不想上幼儿园!”
这种带着共情的游戏方式,孩子会发现自己的情绪被看见了,被感知到了,就举重若轻地化解了亲子冲突。
当然,这不是全部就完了,这只是联结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倾听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真正原因,以及在其他合适的时间,跟孩子一起进入游戏区,来解决这个问题。
04 养育要从长计议
科恩博士讲了一个故事,有次他去参加一个行业内的重要论坛。
结果,一位演讲者正在讲的时候,忽然幻灯机坏了。出了这种纰漏,虽然在尽快抢修,但也不是马上能好的。
演讲者笑着说:我现在其实很放松,但是Stanley一定很担心。台下大家面面相觑:谁是Stanley?
演讲者说:Stanley是我的爸爸。
我能想见,如果Stanley在,他一定会说:
——啊!你又把事情搞砸了!你怎么总是办不成个事啊!
——爸爸,没关系的啊,观众也没有都跑掉啊。
——怎么没有跑掉?!我刚就看见跑出去了一个人!
——爸爸,那是去帮我修幻灯机的。
台下都会意地哄堂大笑。
科恩博士说,实际上,那次论坛我也只记得了这个故事。如果你上我的工作坊,最后能记得这个故事也是不错的。那就是,当你的孩子长大后,碰到这样的情景,你希望你的孩子想起你时,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你肯定不希望孩子充满了被打击、被否认的挫败感。
同样,你也不希望,孩子的态度是:无所谓,多大事啊,我又不在乎。
你期待的你的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我犯了一个错误,但是没有关系,我一定能有办法解决。
养育是一场持久战。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简单粗暴地打断他,强制他达到自己要求,或许可以很快地达到目的,疗程短,见效快。
但是长远来看,我们的做法,对建立孩子的价值感、自尊心、责任感,是否是有益的呢?
在孩子成年后,遇到各种压力测试的场景时,是否能够平静勇敢地迎难而上,还是一蹶不振或是缺乏责任感吊儿郎当呢?
05  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
养育之路并不容易, 我们只能在实践中多练习、探索、领悟。
科恩博士说,每当你对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或者你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的时候,要尽量试着通过孩子的视角去看一看。
如果你看到其实孩子需要的是一些规则和边界,你就不容易落入过度溺爱的陷阱;
如果你能感受到当你吼孩子、批评孩子的时候,联结断裂给他带来的痛苦,你就不会对他过分严厉了。
科恩和利兹博士也分享了很多关于父母自己情绪疏导的做法,
包括:向内看、self-compassion(自我慈悲)、找倾听伙伴、建立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等等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科恩博士现场给我们演练过的一个小技巧,当你感觉情绪来了很难控制的时候就可以用。比如,慢动作打人,把手高高举起,又非常非常慢地放下;或者无声发火,嘴长得很大,像是大吼大叫,但是没有声音发出来。
06  一些简单实用的小游戏
工作坊的第二天,科恩和利兹跟我们一起做了一些游戏的实操。
逃脱游戏:一个人用力抱住另一个人,另一个人用力挣脱,跟我搭档的一个小伙伴本来互相都不认识,结果抱了两趟,立即就感觉到很亲近。和孩子相处过程中,不要忘记身体接触的重要性。 
角力游戏:两个人面对面跪在地上,相互推,看谁先倒。
翻越游戏:一个人要往前,另一个用身体拦住他,看能否突破。
抢袜子:一群人围成一圈,既要抢到别人的袜子也要保护自己的袜子不被抢。
在这些游戏中,有几个细节,
比如,开始之前先互相握手,先联结再开始游戏。
还有要投入的游戏,但最后让孩子赢。
不要强制哈孩子痒痒,因为那种笑是不受控的。 
07 游戏力讲座
可能很多朋友也想问科恩父母游戏力工作坊的情况,科恩博士在国内有合作机构:简耕教育(公众号:playful-parenting),每年会来两次中国。挺可惜的是,科恩这次的行程里广州和北京的父母游戏力工作坊已经结束了,估计下一场要到下半年了。
不过这周六(5月11日)科恩博士在上海有一个游戏力轻松育儿的讲座,在华东师范大学的科学会堂时间:5月11日 上午9:00-12:30。特邀嘉宾是徐光兴教授,对话《“问题孩子”真的有问题吗?》。人员容量是350人,现在还有少量的票。
作为游戏力的忠实读者,我们替上海的承办方友情转发一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微店购买。优惠票价是258元,添加大米的微信:fmlktdm,报上暗号”小土”,还可以有50元优惠。
一顿饭的价格,如果聆听了之后,对大家的育儿有启发,还是很值得的,有兴趣可以听下。
08  写在最后
那天工作坊结束之后,科恩夫妇要去机场,我正好也回上海就跟他们同车,路上也有幸和他们做了一些交流。我自己很喜欢游戏力这本书,对睡眠问题的理念有一部分也是受他们影响的。
就像开头那张表格说的那样,极端是最容易的,而不走极端却需要很多的拿捏,需要智慧。 如果拿烧菜来类比,一包盐倒光或者一点不放都最容易,但却并不合适,而放一点,这个少许则需要尝试和实践,也是最花心思的。
养孩子的问题上,不要期待一个标准答案,一个不变的做法。
“我坐在这里,陪你流泪,
轻推(不是不推也不是硬推),
我们一起做,直到你准备好自己做,
支持你找到自己带解决办法,
充满爱的联结和设限。”
记得以前在书里看过一个很有智慧的改善拖延入睡的游戏:

我觉得不单在睡眠问题上,其它养育问题的原则也是相通的,看到孩子的情绪和需求,重视亲子联结,要有益的轻推,而不是有害的强迫。给孩子机会尝试,不要替代他们做,但提供帮助和关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