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报告(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摘要:
今天的微博相当热闹,一众明星刷爆了热搜。北北此时却想起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目光矍铄,神采奕奕,每一天都像蜡烛般燃烧自己,他比任何人都值得上热搜。

然而,现今网络大部分围绕他的话题都充满偏见。似乎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很容易让奉献自我的学者寒心,令真正的国之重器蒙尘?
北北今天想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位老先生,他就是杨振宁教授
每每提起这个名字,第一时间进入公众脑海的画面可能都是这样的:
不管杨振宁先生在国际科学界享有多么崇高的地位,或是给中国学术界贡献了多少伟大成就,人们关心的话题永远就是垃圾般的“老少配”字眼。
然而,当美国媒体大亨默多克娶了同样小数十岁的邓文迪时,公众却大肆赞扬起邓文迪的高超手腕,以及商人默多克的发家史来……
难道在中国人心中,一位大师级科学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远不如一名利己的外国资本主义商人吗?
早在2000年,全球最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之一《自然》杂志,就曾评选出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经过一番跨越历史长河的筛选,仅有20多人上榜(人类物理学封神榜)。
杨振宁先生便位列其中,且是榜单上唯一一名在世的物理学家其余人士则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每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足以令这份榜单不明觉厉。
▲杨振宁是物理封神榜上唯一在世大师并且也是唯一的华人
2018年3月,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去世的消息,几乎刷爆每一名中国人的朋友圈。
有人说:最接近外星人的地球人去世了,这是全人类的损失;也有人说:他属于星辰宇宙,不过是离开了地球,掉进了虫洞。
可惜,这一切不能成为神话霍金的理由。
霍金的励志故事值得我们钦佩,他一生的杰出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不过理性分析,霍金在物理学中的成果尚不足以令他封神。
而杨振宁先生在全球顶尖物理学人士眼中,与爱因斯坦等人的伟大程度绝对相同,甚至被称为“爱因斯坦后的第一人”。
当然,北北今天说这些并不是为了贬低谁,只是想客观讲清楚一些事实,改变大家对既定事物的认知。
杨振宁先生究竟有多么伟大?不妨先看看下面这张图:全球顶级物理学家中的绝对C位大咖,世界一流物理科研人士眼中泰斗式人物已被人类封神的科学家,为何到了中国却被弃之如敝履?
图源:料峭春风吹酒醒
回顾杨振宁的科学成就,你会看到一份沉甸甸的报告单:
一、最高成就。杨振宁在学术界公认的最高成就,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这个理论统一了物理学四种基本力的三种,是近五十年高能物理、粒子物理以及一部分理论物理研究的指导思想,几乎类似于宪法
它启发了高能物理模型和数学中的几何部分的联系,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国际上把杨振宁先生看做物理学家及数学家。[资料来源于知乎作者王浩,感谢]
并且杨振宁先生的研究成果不是简单“前瞻性猜想”,而是有方程、可证明、可验算,具备应用前景的重量级科学研究成果。

二、应用成就。目前癌症治疗的三大途径,是手术、化疗和放疗,即放射性疗法。包括最近火热的重离子射线,也是放疗的一种。放射线威力大,但有杀伤健康组织的副作用,放疗相当于以毒攻毒。
资料显示,杨振宁与李政道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次年就夺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足见他们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同时,杨振宁也是首位以中华民国国籍拿下诺奖的华人得主
而成果中的弱相互作用就是制约放射性现象的。杨振宁的成果指出,即使呈镜像对称的两个放射性原子核,同一种衰变,所产生的射线可能并不相同。
杨振宁的理论就是放疗的基础。没有该理论的指导而运用放疗,等同于以毒攻毒时连毒药配方都不清楚,必酿成大量事故。而人们知晓了放射性的机理,可以采取措施,比如对医用同位素的配比加以调整,去规避和应对相关副作用,意义不可小觑。[资料来源于知乎作者王浩以及维基百科,感谢]
三、学术地位。网上有个科学段子曾简述物理学发展:阿基米德开凿了一个山洞,可以住人。伽利略觉得山洞太简陋了,他挖了一个坑,想盖房子。牛顿包工头,带着开普勒、胡克、笛卡尔等一群小弟打下了地基。
后面几百年,包括法拉第在内的一群物理学家盖了一座看起来漂亮而完美的房子。然后开尔文说房子盖完了,大家都去住吧,已经完美了,物理学家没事干了,就是天怎么不晴啊,头上还有两片乌云?结果乌云的制造者麦克斯韦劈下两道闪电,房子塌了。
麦克斯韦说,盖尼玛的房子,眼光能长远点吗?「其实乌云不是麦克斯韦制造的,但是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了光速不变,作为物理学的老四,必须给他个霸气的工作,也就是拆房子」。

于是包工头爱因斯坦出现了,他先带领洛伦兹等小弟,盖了一层楼「狭义相对论」,后来他没用小弟,自己硬生生往上盖了一整栋楼!这栋楼盖好了没装修,后面的科学家史瓦西啊,霍金啊,都是在爱因斯坦这栋楼上搞装修的,霍金大概装了一面墙。
此后与爱因斯坦同时代的普朗克、波尔、海森堡等人,哦,还有爱因斯坦本人,又合盖了另一栋楼,就是量子力学。
这栋楼现在看起来似乎更牛逼,而杨振宁就在这栋楼里打了一个电梯井,用标准模型贯通了这栋楼。[资料来源于知乎作者@蚕茧123,感谢]
这就是杨振宁先生,在当今学术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令人痛心的是,不少中国人却对这位唯一在世的伟大物理学家毫无尊重,甚至怀有莫名的恶意,众多谣言直抵人心:
1、为何他不在建国初期回国?难道只是想回国养老?
2、为何他为老不尊,娶年龄相差悬殊的翁帆?
回国养老这种说辞,看多了不免令人发笑。事实上,杨振宁先生一直都有颗炙热的中国心,始终在为中国物理学做奉献
中国人对两弹元勋充满敬意,其中的邓稼先先生则是杨振宁此生的挚友。二人无论是学术交流,还是生活话题都能言无不尽。邓稼先夫人许鹿希曾评价说:“他们之间的情义堪比战友和亲兄弟。
也正是这位“老战友”在建国初期的建议,令一心想回国的杨振宁留在了美国。众人回忆称,祖国急需人才之际,这群海外学子曾聚在一起商讨。
当杨振宁提出回国的想法时,没有获得众人的同意。大家认为钱学森、邓稼先是做应用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造导弹,是新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但杨振宁不一样,他是搞前沿物理学研究的,这在当时的中国属于冷门,很难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大家都希望:他继续留在国外发挥作用。
无奈之下,杨振宁只得听进挚友们的建议,独自留在国外继续学术研究,但这期间他仍凭借一己之力,帮助中国学者立足海外。
彼时的中国羸弱不堪,中国学者更在海外饱受歧视。个别西方政客甚至骂中国人是黄祸、垃圾人种。因此,大部分国际科学交流学术会议上,中国科学家总是深受排斥,这一点非常不利于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就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杨振宁开始积极利用自己在前沿物理学界积累的人脉和影响,说服了各个国际学术研究交流组织,帮助中国科研学者参与国际交流。
杨振宁的举动,打动无数科学研究者,于是各国人士纷纷站出来帮助中国科学家,正式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重要的学术交流大门
直至1971年文革时期,杨振宁又毅然决然回国讲学,成为中美关系解冻后的第一位来华访学的知名华裔科学家。
回到美国后,他更是发起了“保钓”运动,成为保钓运动的精神导师。不仅如此,杨振宁还曾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讲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不争事实。
而在回国讲学期间,杨振宁一度为苦苦挣扎于贫困线上的中国心痛不已,他发现当时的中国教学设备落后不堪,很难具备必要的物理学研究条件。
于是,他当即向祖国捐出了自己的海外家产,支持中国购入一系列科学研究设备,设置一系列物理学研究课程。
1978年,他倡议中国科技大学创建首期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40年来,诞生数十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例如:李巨、尹希等。
杨振宁在少年班的座谈
1980年,他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美国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此举催生了建国后第一批学术留学。
同时他也推动南开大学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并帮中国拉回许多海外科研赞助经费。
年轻时的杨振宁、李政
1997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那时杨振宁甚至变卖了自己在纽约的房产,捐了整整100万美元给清华大学。此后,他还把在清华的工资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2003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清华大学盖了三幢“大师邸”,一幢给杨振宁,一幢给姚期智,一幢给林家翘,而姚和林正是杨振宁劝回来的。
杨振宁先生形同中国与海外的桥梁,无私奉献着自己,努力为中国科学事业添砖加瓦。然而,他没想到自己回国后,却要面对一系列莫名的揣测。
许多人开始对他的婚姻指手画脚,而杨振宁先生不过是独身一人后,遇到三观合适的另一半,选择继续执手相伴罢了。

有人说,翁帆嫁给杨振宁是图钱,可杨振宁在国内的学术讲座和实验室建设指导全部都是义务劳动,没有向任何人索要报酬,自己也早已将家产倾囊捐给了祖国科研事业,工资分毫不留,何来有钱一说?
相对于杨振宁而言,翁帆本人家境殷实,父亲是潮州中国旅行社老总,更不缺钱。此外,翁帆家教良好,还是一名学霸(广外硕士、清华博士)。
或许在学霸的精神世界里,就有高山仰止这么一说,杨振宁是翁帆眼中不可逾越、只可仰望的大山,这份爱情里有倾慕,有崇拜,有欣赏,难道还不够美好吗?
两个人在一起,既不图世俗的名利,也不图凡俗的激情,只为那聪慧大脑及人格魅力折服,沉浸在海洋一般深广的学术世界里,还不够纯粹吗?
为什么众人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替他们悲哀?这种爱情,现实中几乎不存在。
自始至终,他们在面对这些恶意中伤的流言时,选择了保持沉默,选择了坦然接受。
但这种高尚的沉默,不是谣言滋长的理由。
请大家对这些流言嗤之以鼻,重新认识杨振宁老先生吧,他活着的每一天对中国人而言都是无价的,他的科学成就比任何人都值得上热搜。
他,义务参与建设了中国六十多个顶级物理实验室。
他,独自一人把清华大学的冷原子凝聚态科研水平提高了几十年。

他,全身心投入中国物理学教学工作,开展诸多免费讲座和实验指导。
他和钱学森、邓稼先等伟大中国科学家一样,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杨振宁的科学成就令世界瞩目,他在中国科学界立下的功勋更为卓著,其中很多都是改变中国明天的宝贵资源。
如今,年届96岁高龄的杨振宁老先生,依然会给本科生上课,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指引着这些中国科学界的未来人才。
往昔大众对杨振宁的偏见,不过是中国舆论场奇特的生态写照,是中国舆论场疾患深重的症候,导致一切事物黑白难辨。
所以今天的我们,更需努力丢掉偏见,趁杨振宁老先生在世时,跟他由衷地说一句“谢谢”。感谢他为这个国家和民族,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虽然,他从不在意这个国家有多少人对他做出了讥讽,也不在乎这个世界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对科学的赤子之心。
他只一心抬头观看苍穹,
忘却了俗世的庸扰。
此刻,我们不妨尝试走进
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内心,
感受一份纯粹。
不要等到他离世时,
才学会真正的仰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兮兮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最近读者都爱
看这些文章哦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