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摘要:昨天跟大家聊了一个读者告诉我们的真实故事:为自己家做了两次空气污染检测,但是结果却有天壤之别(点击阅读:测甲醛污染可以,但找“污染治理公司”测就算了吧

好像魔都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不过帝都的还要等到下周。这个时候聊一下关于考试的话题吧。1985年6月,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正在南开大学创建数学研究所的陈省身先生造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为科大少年班题下了一句鼓励:“不要考第一”。
当时在科大校史展中看到这个题词的时候,感慨颇深,因为题词的前三天,85年6月12日,恰好是陈省身先生30年代在清华数学系时的老同事,几十年的友人,科大创校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华罗庚先生逝世的日子。
另外提前回答一个提问,题词中的确是“不要考第一”,只是陈先生习惯将“考”字写成早年的异体字“攷”。类似的还有总被读成参政的“参攷消息”。

有趣的是,陈省身先生的这句“不要考第一”,在坊间总被误传为“不要考100分”。这个错误的版本远比陈老的原话要流传的更广一些。
不过这也并不难理解:陈先生的这句话是给科大少年班那群英文缩写为BT的天才们准备的。这个群体从小在各个地方都是在“永远第一”的光环下长大的,而到了科大之后,这群天才儿童,嗯,少年们,大多会变成不是第一。在这种环境下,调整心情,适应这种可能很新鲜的挫折感,才是重要的。
放弃对第一的纠结,将目光放的更长远一些,这可能是陈先生对少年班的期许,毕竟这个世界很大,不管是他们,我们,还是任何一个学校班级,我们都不是在和身边的几十个同窗竞争。
但如果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下面,不要考第一就没那么有普世意义了。毕竟大部分学子,即便是成绩不错的,也不是都能长期霸占第一的宝座。对于他们来说,这句警示就没有“不要考100分”来的更有针对性了。
媒体传闻中,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曾经这样解读过“不要考100分”这句话:科大的学生不要为了考100分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
其实不仅仅是对于大学生,对于每个普通的中小学生和家长,也都需要警惕陷入“100分陷阱”。
所谓100分陷阱,是指家长或者孩子将每次考试的目标都定位为100分,认为只有考到100分才算满意。这种低容错的模式,会让考生陷入过度紧张的学习或考试状态中。
同时如果目标定在每次都要100分上面,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可能出现的各种偏题怪题,而这些题目的“散布”非常广,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才能覆盖完。这也是朱清时院士所说的“细枝末节”。
我们都曾经从题山考海中一路厮杀出来,其实都知道说,考98分易,考100分难。98分已经意味着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达到了很优秀的程度,这个时候想百尺竿头追求100分,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很高,要远远高于将另外一门课从60分提高到90分的成本。

这里说到的另外一门课,并不是专指语数外这些必修课中的另外一门,因为很多孩子的基本成绩都不差。但人生不只是课堂,我们所提到的全面发展也好,德智体美劳也好,需要我们去修行的科目远不止高考的那几门。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Mr. Confucius,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短板,往往还不少。因此对于学习考试来说,提高总分成绩的关键在于把低分科目追上。对于人生也是如此。
大学这些年逐渐普及GPA制的意义也在于此,虽然中国大学的GPA标准乱的很,但绝大多数考到85或者90就是满分了。这样对于考95甚至100分的大学生感觉上似乎不太公平。但这样的设置,正是鼓励学生不要纠结于考不考100分,而是尽量多涉猎,补齐短板。让更多的科目达到优秀,而不是让其中一两个做到看上去很完美。
鼓励学生涉猎不同的学科,实现知识的网状结构发展,是良好教育体系的展现。以我们最熟悉的中科大为例,大部分本科生在读的时候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纯理科专业要修4-5门计算机课的。但当我们毕业之后,甚至可能是毕业5年10年之后回首看,就能明白这样的用意,以及这样的“广博课程”对我们的帮助。
当然课程广博不代表不精深,科大最让自己学生痛恨的规则(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是这样),就是不管什么院系学科,作为本科生“通用基础课”的数学和物理课程,都按照外校数学系和物理系的难度进行要求。至于本专业课,就更惨痛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中科大成为了中国高等学府中最特立独行的那一只,我们曾经在文章中(点击阅读:中国顶级大学毕业生的最强技能是...)介绍过:科大是唯一一个毕业生技能榜单中没出现微软office的中国C9大学。
这样的特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科大学生往往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更多科目课程的学习中。而“更多时间”的来源,我相信有一部分,是来自于陈省身先生“不考第一”的鼓励和警示。
当然,还来自另外一个在全中国一直排名第一的优良传统。
虽然自古文无第一,各种排行榜的存在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事情,而大学排行榜也一向是民族分裂的不二法则。在某个排行榜上,中科大这些年一直坚守着第一的王座,并且有远远甩开任何其他中国高校的绝尘优势。所以如果家长希望自己孩子上大学之后,有更多的时间来认真学习知识技能,为了未来努力,而不是风花雪月的话,不妨请ta在填志愿考虑一下这个因素
上图借用于知乎@机器猫,感谢作者辛苦的数据汇总。
好吧,读到这里,想必不少同学明白这是一篇免费广告文。最近看到不少公众号都在给自己的大学做招生宣传。忍不住就公器私用了一把,毕竟科大招生一贯不会自我包装,不帮一下实在不忍心。
但前面内容里对于教育,对于考试的分析,依旧是发自肺腑的。包括提到的排名第一,也是真实的。
最后,还是鼓励一下刚刚结束或者即将开始期末考试的小朋友们:不要过度在意考不考100分,不是每次考试都是每一分都要命的高考。在大部分的考试复习中,我们更需要在意的是各门知识的积累,做题逻辑方法的掌握。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钻题海的牛角尖,也没必要为出现的小错而懊恼不已。

加油。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
教育
”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我们还剩下什么
  • 别用识字卡破坏孩子心中的汉字之美
  •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 教育是服务,底线是安全
  • 幼儿园禁授小学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园该学的到大学都没教
  • 数学启蒙的赢家,和谁先数到100无关
  • 幼儿园门口的“分离焦虑”
  • 为什么要过洋节?因为开心啊
  • 皮纹测智商天赋?算命先生们还是省省吧
  • 只有1/9家长会看的文章,左撇子宝宝的养育建议
  • 你是哪种育儿风格的父母
  • 清明,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 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 请教会孩子去面对那些“可怕”的人
  •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 欧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Time Out
  • 左脑逻辑右脑创意?你的大脑可不是这么分工的
  • 别了,毁在小升初上的华罗庚金杯赛
  • 给“少数派”家庭家长的育儿建议

  • 为什么要教孩子做个好人?用数学公式来推导一下
  • 吵闹不专注?蒙台梭利安静游戏的自律练习
  • 数学好的人,怎么买保险
  • 不吉利背后的中式死亡焦虑

  • 带宝宝去电影院的第一原则——别扰民
  • 贫困地区的教育公平,是去关注那些去不了清华北大的孩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