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01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记得小时候父母干农活回来得晚,常常都是忙到过了饭点。
我在9岁时,学会了自己淘米煮饭和速食面以及炒一些简单的菜,放学回来就自己弄吃的解决温饱。
如果恰逢周末不用去上课,就做下家里的卫生,然后准备好午餐,等他们回来,一家人就能马上开饭。
图文无关
在农村,家里条件不好,一般孩子很早就学会做家务,生在农村的我,觉得这些也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再平常不过。
直到我去县城读高中,去大城市上大学,认识了更多在城里长大的同学,才发现,原来有很多人是从小就没做过什么家务的。
洗衣、做饭、拖地,基本上都是父母承包了的,他们只要看到孩子坐在书桌前认真看书就会安心。
图文无关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有出息。
所以,10几岁甚至成年之后,不曾下过厨房帮忙淘米洗菜、不曾帮忙洗衣拖地分担家务的,至今大有人在。
但问题是,这样培养孩子真的好吗?
之前,朋友圈曾被一则《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广告刷屏,还记得吗?
男孩在美国留学,参加国外友人聚会,想让大家品尝一下中国菜,然而他连番茄炒蛋也不会做,只能发语音给在中国的爸妈。

父母三言两语解释不清番茄炒蛋的做法,干脆亲自下厨录视频,一步步教他。看着视频,男孩终于学会做番茄炒蛋了。
在和国外友人吃着饭聊天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时差问题,原来爸妈是在凌晨特意起床做菜教他。
要说广告的确是很温馨,让人不禁泪目:在父母的眼里,孩子的世界大于全世界。父母深夜为孩子录制视频,是一番苦心。
但是仔细一想,20多岁的年轻人,不会做菜、也不会网上找菜谱…
为人父母无论多么爱孩子,都没有能力和时间陪他走完人生的下半场,他需要有独立的意识和基本的自理能力。
而父母的付出,到底教会了孩子什么呢?又是否付出得太多?
 02 
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曾一度在朋友圈疯传,讲的是一位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因为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三万五,她连新衣服都不敢买。
曾经有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调查报告显示,
82%的家长已经做好为孩子的成功做出“牺牲”的准备,接近三分之一的中国家长承认他们大幅度减少或完全终止娱乐活动或休假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尽管如此,还有70%的中国父母仍担心自己没有为子女做到最好。
然而,很多的家庭矛盾,不是来源于父母付出太少,而是付出得太多。
还记得去年的热搜新闻吗?
一个22岁的男生,留学两年花费至少200万,却连预科都没有毕业。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不到两个月就弃学回家。
回家之后,就宅在家里天天玩游戏,吃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
22岁的晨宇从小习惯了奶奶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习惯了父母对他有求必应,轻易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种畸形的溺爱,让他最终成了一个巨婴。
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20岁时他学会了。但20岁明明已经应该学会自力更生,赚钱养家,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
有人说:“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是最无知最残忍的。他们就像老鹰不教小鹰飞翔,却在成年后不由分说把它推下悬崖。
我深以为然。
一些父母很苦恼,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每天为他打理好一切,结果孩子非但吃不了苦、受不了累,还一点都不知道心疼父母。

事必有度,过度则反父母不计成本的付出和没有边界的爱,助长了孩子受之无愧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便觉得理所当然,全无半点感恩反哺之心。
正如作家刘墉说:“孩子不懂得珍惜,因为他已变成笼子里的小鸟,天天等你喂。他无法独立,觉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时候就该喂他。”
所以,做父母最大的挑战,不是努力包办一切,而是克制自己。有时候,不是孩子不知道独立和没有共情能力,而是父母从来没给过孩子机会。
 03 
弗洛伊德说:“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和父母的分离。”
当父母不愿意分离,始终把孩子当成小孩时,要么孩子就无法成长,没有责任心、担当和感恩之心,甚至危害社会。
前段时间,有一则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
一男子因使用假驾照被罚款5000元和拘留15天,父母却质问交警:“你们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为什么罚那么重?
理直气壮的让人感到可笑,都31岁了,还是孩子吗?
虽说在父母心里,孩子永远是孩子。但是过分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在人生的途中迷失自己。
美国知名教育者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就曾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说,她把家长的这些现象归为由溺爱引起的过度养育,指对于孩子过度开发,存在教育“营养过剩”,使孩子失去了自我空间。
真正聪明的父母,是懂得得体的退出。前几天,一个暖心的视频在微博上火了:
美国加州一位3岁小男孩Tydus,为妈妈准备晚餐。
自己去超市买食材,采鲜花,用微波炉煮千层面,用烤箱烤面包,摆放餐具、倒饮料……
摔倒了不但没有哭,还自我解嘲说:“生活就是如此,兄弟”,并赶紧拿抹布清理撒了一地的果汁。
他的投入、专注和自控和独立意识,让一众老母亲高呼感动。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孩子从1岁起,就会形成关于自我的观念,3岁就会进入自尊期,开始寻找自我价值。
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同,孩子就会有一种满足感。
这种感觉是美好的,能够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哪怕有一天,父母不在身边,孩子自己也能过得很好。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
你一定要信任孩子可以自己做到
如果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让孩子只管学习,其他什么事不用做,那么他永远都学不会独立。
真正的教育,不是你有多厉害,能帮孩子摆平一切,而是孩子离开了你,他能变得多厉害。
- END -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