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出身教育世家,从事教育行业对于钮小桦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而他对于教育行业及国际教育的思考,也正在让每一个就读北京市第二中学的学子受益。
本文原载于《留学》杂志2019年第08期(总第125期)
特约撰稿人_孙燕
编辑_李丹
设计_李阳
北京市第二中学在2003年时被评为北京高中示范学校,其前身是清朝的左翼宗学,创建于1724年。钮小桦是这所百年中学的校长,也是北京市第二中学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取得新发展的助力人。
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钮小桦就进入了教育行业,并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逐步树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从“空气养人”到“争做唯一”,钮小桦的理念使一届届二中学子在升学中取得瞩目成绩,发挥出了自身优势,在大环境下脱颖而出。
如今,北京市第二中学国际部正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国门,进入世界一流名校。这得益于国际化日益加深的大环境,也得益于钮小桦对于学校工作发展的把握。
北京市第二中学校长钮小桦
重视文科课程的背后
是对学生修养的关注
2011年,北京市第二中学国际部响应政策顺利成立,瞄准想要获得国际化教育的学生,至今已培养出诸多被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的学生。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北京市第二中学国际部丰富的课程设置与灵活的选课体制。
带有鲜明国际特色的课程,往往是国际学校的优势。二中国际部在保持国际化教学优势之外,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尤为重视,开设有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作为必修,保证学生对中国文化有足够的了解与积淀。
在这些看似“无用”的文科学科中,包含着钮小桦对于学生日后发展的考虑,“很多文科类课程都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修养。学生在日后走进社会,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人文背景做支撑。”钮小桦告诉《留学》记者,“现在这些课程容易被忽略,但它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对于学生价值观的树立非常重要。”事实上,这些课程也让从二中毕业的学生受益无穷。
为了增加学生与国外大学的匹配度,二中还会在学生入学时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对未来的规划。
“我们的孩子上了国际部就要有规划意识了,现在二中本部的高中学生已经有了规划意识,开始了他们的生涯规划、职业规划和学习规划,因为高二就会涉及到选科,直接关系到与未来所读大学的匹配。”钮小桦介绍说,二中设立了专门的指导团队,帮助学生发现潜力、树立目标。
北京市第二中学国际部的严谨,还表现在对外教及课程内容的审查、国外合作院校的筛选上。
“我们为每堂课都配置了助教,同时设置了专门的班主任配合管理。助教一方面可以监督教室上课质量,另一方面帮助语言不适应的同学更好地学习,而班主任的设置则可以在学生管理上更加专业。”钮小桦告诉《留学》记者,“除了学校的知名度外,二中还会对合作学校派以交流的教师有一定要求,也会组织教师的英语跨文化能力培训,并邀请外方院校的老师教授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涉及较少的戏剧、演讲课程,实现合作中的相互补充。”
北京市第二中学
做教育需要先育人后育分
“人应该是全面的,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就是要重视育人的作用。”钮小桦如是告诉《留学》记者。
就如天气情况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学生学习的气氛也对其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带着这样的感悟,钮小桦提出了“空气养人”的概念,为全校师生创造适宜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这其中也包含着钮小桦的教育理念:先育人后育分
对于钮小桦而言,培养有着自身鲜明特色的学生,比培养出排名第一的学生更为重要。也正因如此,二中国际部早早便提出了“学生要不做第一做唯一”的概念。想要做到这一点,学校的平台支持至关重要。
“很多中国的小孩缺乏创造性和唯一性,这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有关。孩子年幼时的兴趣爱好随着长大被慢慢消磨,时间久了孩子会成为一个流水线上的人,一个标准化的人,这是不可以的。”钮小桦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钮小桦在学校为学生特别设置了蜘蛛研究室天文观察室
钮小桦告诉《留学》记者:“教育需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爱好中就带有唯一性,很多孩子为了追求这个唯一性的爱好要很坚持、很有耐心,也要很有毅力,而其中也包含着我们育人的重要含义。”
在传统应试模式下想要培养这样的学生并不容易,学校对一个学生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可以真的成为唯一。在钮小桦的努力下,这些学生或成功发现自身真正的兴趣爱好,或依靠自身优势顺利拿到大学特招,得以继续学习自身特长。
钮小桦不认为将学生顺利送出国就是教育的结束,他对于学生的关注并没有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就停止。
“最近我们在关注学生到国外上了本科以后的出路是什么,我们也在研究和统计,尝试了解学生在出国留学后是否变得更加优秀?”而在最近收到的反馈中,有的学生申请到了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找到了自身兴趣与特长的孩子们在自己的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让钮小桦深感欣慰。
“扎好中国根”:
国际化教育的应有之义
面对二中国际部报名人数逐年递增的现状,钮小桦感受到了国际化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也发现到了家长心态的变化。父母在国外工作,或者家长对国外教育更加认同的家庭中,孩子都更容易被送到国际化的环境中学习。
每年在面对来到二中国际部咨询的学生与家长中,钮小桦总能看到态度犹豫而迷茫的面孔。
钮小桦理解家长对孩子寄予期望的心情,面对越来越多家长选择在孩子低龄阶段就送孩子出国的情况,他建议家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冷静分析:“家长要好好论证孩子出国的时间,不要盲从,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与选择的国家。我一般都会建议学生最好在成年,也就是高中后出国。
国外对于未成年人留学会有监护人陪同的要求,多数父母在国内工作的家庭难以实现。同时,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会有更好的分辨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更加顺利地适应全新的环境,“学生也通过国际部过渡,提前熟悉国外的学习环境。”钮小桦说。
放眼大环境,国际化并不等于国际化教育,而国际化教育不是简单地为学生准备材料、申请出国,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还有保留中国根的问题。
“我们学习英语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接受这个文化中的所有内容,中国人是如何看世界的?外国有哪些东西我们可以借鉴?我们又有哪些可以完善?国际化教育中必须有这个内容。”钮小桦告诉《留学》记者。
钮小桦认为世界眼光与对于世界的思考始终是国际化的标准,即“你是否看到了这个世界?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同时,他也鼓励家长思考这些问题,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找到更适合他们的道路。
在实现国际化教育的过程中,钮小桦认为,教育者要始终保持对于外来文化的分辨能力,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才能为低龄学生扎好中国根,为其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找到看世界的标准与自身的归属感,而这些远比提高学生英语测试的分数更加重要。
在钮小桦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真正的发展向来排在第一位,而这也是北京市第二中学国际部可以培养出一届届优秀学子的原因。“教育不应该只是提高学生的分数,更应该重视育人。”钮小桦对《留学》记者说,“真正做到了育人,分数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