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将至,又到了老母亲一年一度“闻风丧胆”的焦虑时刻——暑假来了
打着各种“集训”“冲刺”“封闭式”“沉浸式”招牌的培训机构反复刺激着老母亲脆弱的神经和钱包。老母亲“闻假色变”:生怕一个“黄金暑假”的时间,自家孩子就与别人家的孩子相去甚远,离目标梦校越来越远。
培训补习还远远不够,看着在家刷手机、打游戏的孩子,老母亲心里更塞了:这么闲,怎么不去看会书呢?——开卷有益,人人皆知
顾及孩子的情绪,老母亲只得悄咪咪来问特写君:有没有书单可以推荐?我想让孩子看看书。
被“委以重任”的特写君面露难色:扪心自问,我们每个人谁手里没有五六张“哈佛必读清单”“硅谷大佬推荐书单”“一生必读的100本书”……然而,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读书习惯和对书籍功能性的要求都千差万别,“书单”的需求也是动态变化的,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推荐书单”
△ 在google输入“book list”,映入眼帘满满的“书单”
本着“授人以渔”的一贯理念,特写君今天决定手把手教大家使用一个留学圈的“找书神器”——Open Syllabus Project——我们最希望的是,你在需要的时候,永远有足够的资源和获取资源的能力。
Open Syllabus Project
Open Syllabus Project(公开教学大纲项目,简称OSP),是一个收集了全美乃至全球各大学过去15年以来超过100万项课程和图书阅读信息的网络数据库,主要数据来自于大学教学时布置给学生阅读、参考的书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这个网站完全免费,也不需要翻墙
以下是OSP的数据网站Open Syllabus Explorer,简称OSE:
http://explorer.opensyllabusproject.org/
(复制进浏览器打开)
可以看到,在所有学校的数据中,《写作风格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是最频繁出现的一本书,以近4000次的出现频率高居榜首。第二位则是是柏拉图的《理想国》(Republic);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排在第三位;鸿篇巨著,长达1500页的医学教科书《坎贝尔生物学》(Biology)排在了第四。
在网站的左边,按照field(专业领域)、institution(大学)、state(州)、country(国家)、corpus(语料库)可以进行筛选查找,方便学生按需找书。
举个例子,我们在field里选择Biology,按照出现频率排列了87,085个相关阅读书籍,从生物、化学、解剖学经典教材,到《物种起源》、《寂静的春天》等等。
在institution里选择UPenn,便会出现该校的阅读书目。
深究下去,当我们选择其中一本书(以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为例),数据还给出了这本书的总排名,计入频率数以及相关类似的读物,非常方便。
如果你对某所大学某个专业特别青睐,也可以通过institution和field交叉选择自己的梦校书单进行查找(通常交叉选择的书目会少了很多)。
一个网址,获取无穷书单,大家尽情去探索这个“宝藏网站”吧!
尽管OSE也承认他们syllabus名单收集的不够完整,但对于普通的留学生来说,这已然是个很棒的找书神器。对于还未申请的高中生,更是一个提前了解专业相关读物、探索专业兴趣方向的良方。
推荐大家OSP这个项目,不仅因为很大程度上它解决了“不知道应该读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里提供了一些“Above our level”的书目清单,如那些超级名校的参考书单,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经过筛选的优质内容,了解“金字塔顶端”的读书品味,如果有自己感兴趣的买来一读,不失为一种乐趣。
番外篇
除了OSE,以下这些找书方法也是ZoomIn的老师、同学在工作、学习中常用,分享给大家:
1.Google
很多大学会在暑假会即将入学的新生准备读书清单,可以使用“大学名+summer reading list”或“大学名+freshman reading list”作为关键字在搜索引擎里搜索。
举个例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9暑期书单(http://reading.berkeley.edu/)主题叫做“Between Worlds”,给出了27本书,涵盖关于人们在文化、身份、历史、空间和时间的边界中穿行的虚构和纪实书籍,并列出了推荐人。
在这个页面中,你还可以链接到过去二十多年伯克利给出的所有书单。
2.维基百科
查词条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当你深入探究某个专业名词,维基百科会给出“Further reading”推荐书目。
举个例子,在维基百科里输入Psychology,Further reading这给出了一大串经典阅读材料。
3.豆瓣读书
 https://book.douban.com/
在中文网站里,豆瓣是非常不错的参考平台。作为一个“全民标记”的书籍届大众点评,每年豆瓣都会按照“虚构类”“非虚构类”评选书籍榜单,也会根据你的标记进行推荐。除了专业书籍,青少年广泛涉猎“杂书”也是非常必要的。
4.各类公众号
自媒体发展到今天,各种大大小小、专业非专业、主流非主流领域都有相应的自媒体公众号,其中不乏非常优质的内容,擦亮眼睛注意分辨,也是非常好的阅读材料。
说了这么多,特写君特写想强调的是,其实我们没有必要“硬塞”给学生所谓的“必读书单”,“书单”最大的作用是帮助孩子拓展探索的宽度,而非深度。每个学生都会有好奇心,在Ta的好奇心陷入卡顿的时候,Ta自然而然会寻求外部帮助,通过书籍、记录和可以找到的人进行解答和探索。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学生正在我旁边读《瓜分沙洲》——一本我完全没听过,讲解英法两国如何在针锋相对、勾心斗角下塑造当今中东格局,揭示人性、权力、斗争的历史政治类书籍。
——这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孩子自我探索和发展的必然过程。
广大焦虑的老母亲可以稍微放宽心,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当孩子关着门刷视频的时候,是在看李佳琦直播,还是高分纪录片——通常,二者皆有

更多本科留学问题,扫码添加特写酱咨询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