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陌上美国
欢迎关注
作家李欣频在《旅行游记》里,跟大家分享了这22年来影响她创意观点最深远的11个国家,这11个国家让叛逆的她找到了与这世界相处的新方式。
在她看来,创意不是一种职业,而是能在平凡中看到不凡的独特之处。
旅行也不是远行,而是即使在家乡,仍能如第一次到访的游客般充满好奇与新鲜感。
创意之旅的重点就在你用怎样的眼光看到怎样的新世界,与你去了哪里、走了多远、去了多少国家完全无关──希望大家从打开这本书开始,就启动了非常精彩丰富的心灵想象之旅,让这些文图在你的灵魂里释放一些不安定的自由。
瑞典
米勒斯雕塑花园
我帮诚品书店写的第一篇文案《阅读者的群像》,里面有一句:“罗丹阅读人体,发现哥伦布没有发现的美丽海岸线。”这是因为我看了电影《罗丹的情人》,影片中罗丹亲吻着情人卡蜜儿的背部为其塑像时的那种深情款款,仿佛是他第一次亲吻女人般虔诚,所以在旅行时我特别喜欢看雕塑,看这些伟大的雕塑家怎么把石头里的灵魂与身体释放出来。
瑞典非常知名的雕塑大师卡尔·米勒斯(1875─1955),曾在巴黎担任过罗丹的助手,擅长制作公共性雕塑艺术尤其是喷泉雕塑。自从他在1925年得到巴黎世界博览会的雕塑大奖后就声名鹊起。
卡尔·米勒斯在梦中得到灵感的作品《天之骄子》(又名《上帝之手》),以一只巨手的两指托起了一个高达十英尺的男人,象征着如父般的上帝对着这年轻人说:认清这个世界,生活便有了意义。这雕塑是为了高置在室外而作,就是希望借助纯净天空的背景,凸显出它剪影的效果。
这次我们来到了卡尔·米勒斯与他的肖像画家妻子奥尔加·格瑞妮(Olga Granner)在斯德哥尔摩东郊外利丁厄(Lidingo)上的工作室:偌大的庭院、水池空间、景观湖畔……随环境的变化摆设着卡尔·米勒斯大型奇想的精彩作品,栩栩如生地复制着他如梦般的奇幻世界。所以创作的空间很重要,越能与大自然亲近,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就越接近天启
这组放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前的铸铜作品,就是卡尔·米勒斯完成于1936年的《俄尔普斯》。高于众人的俄尔普斯演奏着七弦琴,下方的八个人围在周边。卡尔·米勒斯在这时期就表现出人克服重力开始漂浮的企图。
“翅膀”这个元素经常出现在卡尔·米勒斯的作品里。现在这些雕刻都浮在斯德哥尔摩的天空中,展现着各种姿态活泼的律动感。

在一次面对记者的采访中,卡尔·米勒斯表示:如果他还有来生,他希望变成一片睡莲漂浮在家乡乌普兰德的湖面上。这也可以理解卡尔·米勒斯为何选在面向Blidog的水岸,成立他的雕刻工作室了。
斯德哥尔摩市立图书馆
在我这几年的旅行当中,让我最惊艳的就是建筑师Gunnar Asplund在一趟美国之旅后的作品—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立图书馆(Stockholm City Library),因为它打破了我对“市立图书馆”的刻板印象。
我推开大门,就得先拉开一对金身男女门把,他们被进出图书馆的人分分合合无数次,每一个人都可以投射自己当时的心情在上面,无论进或出图书馆都已经开始有了故事性
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立图书馆的外观,像是竞技场的弧形,里面人与书智慧交锋,外面则是草地、湖水、情人、阳光、树荫……和平一片。在这里可以放大音量地谈天谈地谈拜伦,特别是图书馆外的清澈小湖,让人多了走进大自然里思考的自由。
图书馆宛如圆形的立体大书架,人变小了,在层层书海中努力地攀爬穿梭,刚在门口遇见的长发蓝裙女孩正在三楼翻阅小说,我在一楼就看得清楚。
芬兰
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n)
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n),这是建筑师Timo与Tuomo Suomalainen兄弟以一年的时间,将当地一大块岩石敲空,把弄下来的碎石堆砌成五至九米高的教堂外墙,所以从外面看起来以为是一堆石丘,等到进去了才发现别有洞天。
外墙是原山岩块及碎落石共砌而成,屋顶则是直径二十四米的圆形大铜盖,在石墙与铜顶间则是由上百支钢条支撑着,像是飞碟即将降落到地面的强烈光线,而阳光也真的透过钢条的缝隙、一百八十扇长条窗射进来形成:一道强光、一条黑影交错像琴键的特殊韵律效果。
经过建筑师的设计巧思,祭坛的位置正好坐落在夏天日照的直射点上,让前来聆听福音的人们,可以目睹圣光在眼前显现神迹的不可思议。
教堂入口处的左方,石壁与石壁间形成一条仅容一人回身的小径,直达管风琴舞台区,沿径是壁面烛台,红色的烛油滴在尖锐的石面上,真是赎罪式的美!
在白夜吃了七小时的晚
餐,
改变了我对时间的认知
第一次在北欧的夏天吃晚餐,是我永生难忘的经验,因为当天下午是自由行,所以逛街逛累了,约莫下午六点我就自己找家露天餐厅坐了下来。等了快十分钟服务生才现身,等他再次拿菜单出来时,已经是半小时后的事了。
等到九点半,我的前菜终于来了,这次只花了十秒就全盘见底,连酱汁都舔得一滴不剩,服务员约十点半来收拾时,以为自己送来的是空盘子,要不然怎么这么干净。
等到主菜来的时间是晚上十一点,距离我下午六点正式坐进这家餐厅已经过了五小时,我仍是以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囫囵吞枣,活像是饿了好几天的流浪汉吃大餐。十一点半服务生来收空盘,半夜十二点上饮料,天啊,这顿晚饭已经吃到隔天了都还没结束,慈禧太后近百道满汉全席也都吃完了。我看到甜点的时间是十二点半,结完账是凌晨一点,总共七小时,这真是我这辈子吃得最久的晚餐,比参加喜宴还久。
后来仔细回想,因为北欧夏天的太阳到半夜一两点才落下,当地人约莫是晚上九点多才吃晚餐,这也难怪服务生以这种速度上菜,所以不能用自己家乡的时间观来过北欧的生活,要不然会饿死的。
所以创意就是先把自己原先的经验记忆全部洗掉,每到一个地方就重新设定时间、空间、方向,这样就有一套新版本的感官身体与脑袋,越多版本就越有创意!
火车靠站欣赏水瀑音
会:弗拉姆观光火车
在挪威海拔866米山峰上的弗拉姆观光火车,起点是米达尔(Myrdal),然后一路直降800米,全程20公里中有4/5的轨道坡度高达55度,像是云霄飞车俯冲的视野,终点站是奥蓝德峡湾(Aurlandsfjord)最内部的小镇─弗拉姆(Flam)。
火车沿途经过急瀑、冰河、雪山、深谷……地景变化高潮迭起,绝无冷场。在穿过巴克里隧道(Bakli)后,就看到这列火车行程中最令人惊叹、高93米的休斯大瀑布(Kjos Waterfall)。广播员请大家在此停留五分钟拍照,但因为水瀑太大,几乎每个人的眼镜与相机镜头都被溅湿了。
我在想,如果我是当地人,这水瀑会给我怎样的创作灵感?如果我是这列观光火车的营销创意人员,我该如何在这条风景线中加入文化元素,让大家在对风景惊艳之余还有故事般的情绪感动?我家附近的景点,如果想要加入文化营销概念,该怎么做才能让附近的艺术家,可以帮忙创造出这个区域的独特?
这真是最好的“观光艺术营销”,如果在一座城市里,艺术比广告更无所不在,那么我们就有机会随时看到诗、赏到画、听到歌剧、碰触到雕塑……
这些艺术创作人有了知名度与收入,就能安心地继续创作,这就是整个社会的善循环。
丹麦
为艺术搁浅的船:
哈根方舟现代美术馆
真的有一座诺亚方舟,只是里面不装动物,不载食物,只载艺术。
这是建在哥本哈根市南郊Ishji区,一处荒地连海的方舟现代美术馆(ARKEN),建筑师利用白卵石、白泥墙和灰黑金属组构出一条长达150米直墙、弧面、方盒空间形成的艺术轴(Art-axis),一种仿船舱底的狂野平面,让绘画、雕塑、装置在现代的船形空间中错落着。
高壁无窗,人在里面像是在地下室,感觉很安全,很专心,完全不会受到外面环境天候的干扰。
餐厅像是一个救生舱,附在船身旁,随时有难可以连着餐桌餐盘一起逃逸。餐厅是方舟现代美术馆中景色最美、最秀色可餐的地方,也是少数大面开窗,望海望现实的出口。只是上餐效率不佳,从点菜到上菜时间再去逛一圈美术馆还有余。
绕到户外真是了无人烟,荒草遍野,远方可依稀见到海平面。云层很厚,配上方舟现代美术馆灰、黑、白的冷酷色调,宛如一艘搁浅在沙地上的船,延伸成世界边缘的冷酷异境,再过去应该不会有什么人居住了。
旅行中的创意不在物品本身,而是我们那双好奇的眼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绪和一颗联想很多的脑
在丹麦短短几天相机忙不停,自己随着马不停蹄的街车在流动,对贪心的旅人而言,丹麦丰富无际的市景,没有人三两天就舍得离开。
本文摘自李欣频《旅行游记》,有删改
图书简介:
《旅行游记》
作者:李欣频
畅销书《旅行创意学》的28年实践版。
李欣频28年55国,人生环球之旅三部曲。
这是她行万里路,让你胜读万卷书的高单位创意胎盘素,
为你光速累计人生智慧的里程数!
作者简介:
李欣频
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广告系,是台湾政治大学广告研究所硕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修习半年。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讲师,诚品书店特约文案、宏碁数字艺术中心特约文案创意。
前文导读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时评,和美国生活资讯。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请加我们的转发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