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报告(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给华人科学家点赞!
重大喜讯!日前,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晓,这一世界性大奖竟然被一位华人科学家斩获!

更令人激动的是,就在此人获该奖之前,尚无华人获此殊荣(此前已有35名科学家获得此奖项,其中包括4位诺贝尔奖得主)
那么这个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他正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讲席教授王中林、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国科大纳米学院院长。
据报道,这项特殊荣誉授予王博士对纳米发电机和自供电系统的发现、创新和开创性贡献。这些创新实现了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的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将应用于个人电子,传感器网络,生物医学和医疗保健设备以及环境监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由世界文化理事会设立,每年仅颁发一次,评委委员会成员包括25名诺贝尔奖得主,以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只授予为造福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国际科学界的崇高荣誉。
据悉,该奖项评选委员会评价王中林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领域中做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这一领域“将对人类和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利益”,“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如此高的赞誉,令北北很想深入了解一下这位科学界大佬的经历。


王中林,美籍华裔纳米专家,1961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当时“纳米”技术才刚刚为世界所关注。
1978年,王中林进入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学习物理,一颗科学之星缓缓升起。


1981年,他参加了中国物理学生赴美留学考试考试,结果因为英语成绩不够,没有去成。不轻言放弃的他,“恶补”了一年英语,终于于1982年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就读,并在1987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1992年,年仅31岁的王中林开始撰写第一本专著,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了《电子衍射中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该书一经出版,就被《American Scientists》评为“具有卓越成就和极其价值的经典之作”。此后,王中林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继续进行非弹性反射研究。


1995年,王中林应聘到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当副教授。他白天专心看文献,晚上借别人的实验室进行研究,在3年时间里发表了80多篇论文,很快拿到了终身教授席位。


但在2005年,他遭遇了科研上的“滑铁卢”,甚至连研究方向都受到了质疑。王中林仍然不愿意放弃,花费了近一年时间,和他的学生一起不断反复研究,改变方法,重新假设计算,最终发明了纳米发电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
后来,王中林回忆起这段经历说:
“有时候你摔了一跤,但绊倒你的很可能不是砖头,而是一块金子。”


最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王中林当选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与他经年不懈努力脱不了干系。


自2010年起,他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在其带领下,纳米能源所硕果频出,在领域内处于国际研究领头羊地位。


其中最为突出的成就是,
2012年王中林带领团队构建了全新的纳米器件“摩擦纳米发电机”。
小巧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把人走路、说话、心跳,肌肉收缩等运动中由摩擦产生的能量收集起来,转换成电能,为一些设备供电。这也意味着,未来很多装置在身体中的医疗器械,就不再需要电池了。
今年年初,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就王中林的研究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及其同事联合研发的一款可植入式自驱动心脏起搏器。
这款起搏器无需电池供能,仅从心脏搏动中就能收集足够的能量,患者不必再为更换电池而遭受多次手术之苦了。
中美科学家团队在猪体内证实,他们的可植入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心脏起搏,还能纠正窦性心律不齐。


是不是很神奇?北北也被折服了,也难怪他能斩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其实他早就拿奖拿到手软了。
2014年他荣获“詹姆斯·C·麦高第新材料奖”,此奖是专门用来奖励那些在新材料科学应用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2018年,因其在纳米发电机理论和技术方面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又获得世界能源领域的权威奖项“埃尼奖”,该奖一向被誉为是世界能源领域的“诺贝尔奖”……

除了开创性的科研成果,王中林的个人品质也赢得了评选委员会高度评价——
“他是一位天生的领导者,总是非常善良,鼓舞人心,充满活力,对与他合作的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影响”。科研和生活对于他而言,早已合二为一。
今年年初,王中林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在纳米领域已经研究了30年,未来的20年,我还会坚持现在的研究内容。” “科研就是我的生活,是我快乐的源泉”。
看来,唯有把科研事业转换成生活动力的人,才更有机会取得惊人成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晏柒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最近读者都爱
看这些文章哦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