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D由于出生时脑部严重出血导致肌张力低,大运动一直有落后。小D有个非常好的大运动康复师,在她的帮助下,小D的大运动已经慢慢赶上来了。最近一次刚刚给小D做了评估。这是个美国的足月儿数据库,小D已经在37%了,尽管还是落后,但这说明她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已经好于37%的美国足月出生的宝宝了!
这里首先要说清楚一个概念,康复和训练是不一样的。康复是需要到专业机构请专业的康复师进行的,通常都是肌张力过高或者过低或者是大运动严重延误的宝宝。但训练是日常生活父母都可以给孩子做的。比如最简单的让孩子多趴,其实就是一种训练。这些训练是绿色安全,而且即使是足月宝宝也是适用的
我最近把我开了这个公众号的事情和我家康复师说了,她非常支持。她也帮我一起回忆和梳理了我们曾经在家给小D做过的家庭训练。今天就先说说翻身。
进行翻身训练的前提是宝宝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 可以自己趴着抬头至少一分钟以上;
2. 躺着时可以自己用手够脚;
3. 趴着时候可以自己用一个手或双手去够前面的玩具
大运动训练就像造房子,一定要前一步的基础打结实了,才能到下一步。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前提很重要,如果宝宝还不能做到以上三个,那就要再退到前一步训练宝宝的抬头。
章法
侧面玩
多让宝宝侧面躺着玩耍,一开始小D是无法在侧面停留的,每次一到侧面就一下子回到了仰卧。这时候我就会用自己的手或者大腿支撑住她的背,在她前面放一个她喜欢的玩具让她玩。慢慢地,小D就习惯了在侧面玩耍,可以不需要我的支撑。这时候,我就会把玩具拿远一点点,鼓励她伸手去够。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宝宝的背部和头部始终需要呈一条直线,不前倾不后仰。小D一开始够的时候就是习惯性地把头往后甩,我就会纠正她,然后再重复训练。直到小D可以很轻松地侧面躺着,双手自然向前拿玩具,身体成直线为止。这个动作需要两边都做。

跨中线玩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根无形的“中线“,”把身体从上到下变成对称的两部分,翻身的一个前提就是宝宝要会跨越中线。可以让宝宝平躺着,然后把一个玩具放在宝宝的正上方,看到宝宝伸右手往上够的时候,慢慢把玩具往宝宝左边的头顶方向移动,鼓励宝宝可以跨越”中线“去够到这个玩具。小D一开始向上伸手都困难,因为她肌张力弱,躺着的时候地心引力更是将她往下拽。一开始,我就帮她抬手,慢慢她可以自己抬手了,我就拉她一把让她的手跨越”中线“,直到她自己可以非常流畅地完成跨越中线的动作。这个动作也是需要两边都做的。
上肢下肢分开运动
新生儿一开始是不知道自己的四肢是分开的,如果大人强行让一个新生儿翻身,他就会像是一根笔直的木头翻过去。所以我们需要训练宝宝可以有意识地将上肢下肢分开运动。可以把宝宝平躺在地上,让宝宝的上身尽量保持不动,然后我们抓住她的两只脚左右摆动。然后慢慢地可以让宝宝的左手抓右脚向向左摆,右手抓左脚向右摆,每次摆过去后可以停留几秒钟,让宝宝有机会体会这个位置,让肌肉有记忆。小D一开始只能左手拉住左脚,右手拉住右脚,后来通过这个训练,她才慢慢有意识左右摇摆了。一旦摇摆起来了,有时候就会顺势翻过去,这其实就是最初翻身的开始。

心法
小婴儿运动训练,要有章法,也要有心法。一味的蛮干,只会让宝宝产生厌恶情绪,结果适得其反。
是训练又不是训练
不要把玩和训练截然分开, 要把这种训练融入日常玩耍中。让孩子觉得这也是妈妈和我在玩的一个游戏;
耐心耐心再耐心
这是我一直强调的。好多妈妈训练了一两天,觉得没效果,就开始着急,问我怎么办。我一直和他们说一个不是那么恰当的比喻,你家养过狗吗?你回想一下训练小狗坐下这个动作你花了多少时间。话糙理不糙,大运动的训练真的急不得,这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多多享受和宝宝在一起的时光
小D刚刚降临的前几个月,我好像都没怎么享受过初为人母的喜悦,更多的是焦虑和担心。直到最近,她开始叫“mama", 我走到哪她会爬着跟着。我忽然意识到孩子就这么一下子长大了,才开始后悔当初应该多给她拍些照片,多享受她每个阶段的时光,而不是一味地担心她的发展。所以我特别想把这条写出来和所有正在经历中的早产妈妈们,enjoy your baby!
<大J的话>
  1. 昨天的推送《宝宝不肯好好喝奶吃辅食,难道真的只是胃口不好吗?》(回复6可以看到这篇推送)激起了不少妈妈的共鸣,说这么一对照,自己的宝宝的确就是这样的问题。说去看过,医生也查不出什么问题,但就是一直不好好吃饭。的确是这样的,喂养敏感容易被忽视,因为这不是“病”,没有药,能做的就是我们从日常着手,帮助宝宝。
  2.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大运动训练。说实话,大运动康复看怎么做更直观,写真的不容易。我尽量从网上找了一些类似的照片供大家参考(请大家理解我作为母亲想保护自己女儿隐私的心理哈)。也想听听大家的反馈,我有没有写清楚?大家是否有兴趣看?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给我留言。我会根据大家的反馈决定是否继续写抬头训练,坐的训练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