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水镜白龙
说起心目中最经典的“童话”故事,很多人都会想到法国作家安东尼所著的《小王子》。
在这本书的开头,安东尼讲述了一个关于蟒蛇与帽子的故事:
六岁时,我画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幅绘画,那是一条栖居于原始森林中的巨蟒,它刚刚将猎物不加咀嚼地囫囵吞下。


我把这幅杰作拿给大人们看,问他们我的画是否让他们感到恐惧,但我得到的回答总是:
“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次数多了,我就不再和他们谈巨蟒啊、原始森林啊,或者星星之类的事。我只得把自己降低到他们的水平,和他们谈些桥牌啊、高尔夫球啊、政治啊、领带啊这些。
于是大人们就十分高兴能认识我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成长过程中,很多人都被世界的规则磨平了棱角,为了融入前人们留下的条条框框而遏制住自己的想象,装扮成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直到沦为“前人”中的一员,再也看不到月亮上的星星与玫瑰。
然而上帝不可能关闭全部的窗户,总有人会成为其中例外。
茫茫人海中,有一人不仅拒绝长大,一颗童心永远停留在孩子的纯真世界;而且还通过手中的钢笔挥洒千秋,为千千万万不想长大的孩子们创造出一整个童话王国。
他就是著作等身的“童话大王”——郑渊洁。
郑渊洁身上的叛逆与真诚,从孩童时期就得以体现。
1955年6月15日,他出生在河北石家庄的一个军官家庭,从小家教森严。每当犯了错事,他就要在父母的教导下写一份自我检讨,且每次检讨书的内容都不能重样。
为人要诚实、正直,这是父母教导他的精神核心。
小学二年级时,郑渊洁的老师出了一份命题作文《我长大了干什么》。班上的同学纷纷写明长大后要当科学家、宇航员,只有郑渊洁写了自己长大后想当一名掏粪工人
那会儿,一位平凡朴素的掏粪工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媒体的宣传下,小小的郑渊洁也成为他的忠实粉丝之一。
看了这篇作文后,郑渊洁的老师大为惊骇,立刻将其推荐到校刊上进行刊登。
据郑渊洁事后分析,许是因为那时全市只有他一名学生想在未来担任掏粪工的职位,老师担心几年后北京没人掏粪,粪流遍野,于是赶紧用刊登作文以立存照的方式与他签约。
小学四年级时,郑渊洁随父母下放到河南遂平县五七干校,又赶上了学校出的另一篇作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经过反复推敲题意加之深入展开发散思考,郑渊洁擅自变更了题目,写出一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可惜这次不但没能取得刊登校报的殊荣,还被老师点名批评羞辱,要求他站在讲台前大声朗读“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学生。”
在郑渊洁的老家遂平县,有一种地方特产叫做拉炮:爆竹的两边有两根绳子,双手拽住绳子往两边一拉,爆竹就响了。郑渊洁就站在讲台前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
不出所料,郑渊洁被学校开除了。询问被开除原因后,郑父仔细品读了那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认为其逻辑缜密、颇具道理。
郑父抚掌大笑:“没事儿,我在家教你。”
“他在20岁后猛然发现上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老师用宽胶带捆绑学生的过程:小学捆脚和腿。中学捆身子和手。大学捆头。从头到脚捆得你不能动了,再发给你一张证书。”
——郑渊洁 《智齿》
自那以后,郑渊洁就跟随父亲在家里上学。在父母的指导下,他熟记《共产党宣言》,在解放军空军部队服过六年兵役,还在工厂当过五年水泵工人。
水泵工人的微薄工资并不足以讨得郑渊洁女友父母的欢心,由于未能达成对方提出的考入大学的要求,郑渊洁惨遭抛弃。
与水泵为伍的忧伤岁月里,郑渊洁痛定思痛,忽然回想起小学时有一篇掏粪作文被老师表扬过,于是冒出了靠写作发家致富的念头。
拿起自来水笔,郑渊洁冥想片刻便文思泉涌。文章一气呵成,趁着热情未泯之时赶紧投给杂志社,没想到果真被发表了,他还因此拿到相当于彼时自己半月工资的10元稿费。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从此往后,郑渊洁正式告别水泵,开启了自己的职业写作生涯。
“我是懦夫。我没有勇气去为改变世界而献身,所以才通过写童话逃避现实。”
成为专职撰稿人后,郑渊洁所在的杂志因为刊登他的文章而使订阅量增长了十万本。郑渊洁找到主编,希望能将自己的千字稿费上涨一毛钱。
可主编提出的质疑却使他无法反驳:“你怎么证明,是你带动了销量?”
登时,郑渊洁愣在原地,半天未能对答一句。踌躇半晌后,他终于想出证明这点的最好方法。
1985年,他辞去了某市一家儿童文学期刊的编辑职位,开始创办只刊登自己作品的月刊《童话大王》。
那时的郑渊洁只有29岁,作为怀揣小学肆业文凭的追梦青年,他顺理成章的在作家会议上遭受了一位大学教授的嘲笑:
“一个人怎么能独自写月刊?没常识,不自量力。”
然而小孩子对于自己热衷事物所能投注的执着与热情,一个成熟理性的大人怎么会懂?
创刊之后,郑渊洁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写作,平均日产一万多字(写满30张A4稿纸),硬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月刊。
得知郑渊洁所从事的事业后,郑父鼎力支持。郑渊洁闻之大为感动:“父母活到什么时候,我就写到什么时候。”
郑父亦肝胆相照:“你写到什么时候,我们就活到什么时候。”
2018年,《童话大王》销量突破2亿册,郑渊洁亦因独自写作月刊长达33年之久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漫威之父斯坦李曾说:“我画的故事简单到小孩子也能理解,但同时又在某种意义上复杂到让更大的人也会欣赏”。
素有“成人童话”之称的郑渊洁作品显然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既有揭露人性矛盾的《金拇指》,又有充满科幻恐惧的《生化保姆》;既有探讨艺术与现实的《智齿》,又有讲诉金钱与欲望的《我是钱》。
1988年,郑渊洁的卧室已经被各路读者的来信堆满。为了将这些信件妥善安置,他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购买了10套房子用来装信。
“陌生人愿意花时间给你写信,这是多重的情义啊!这些信很珍贵,如果把它们扔掉,我觉得我会睡不着觉。”
时至今日,在房价已经翻了不止十倍、一但卖房就能收入上亿的情况下,那些信件依然稳稳的“住”在郑渊洁的房子里。
有人说,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颗玻璃球贵重的时候,这个人就已经可悲地长大了。 
一直生活在“童话王国”里的郑渊洁,不仅依然没能意识到钻石比信笺贵重,而且还保留着一语戳破成人世界虚伪的叛逆与天真。
在一次作家笔会上,一名作家在听说郑渊洁未曾读过一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后大惊失色:“你连他的书都没看过,你怎么写作?”
于是在轮到郑渊洁发言时,他起身询问:“我最近在看库斯卡娅的书,觉得深受启发,你们看过吗?”
在场70%的人频频点头。
“可是这名字是我瞎编的。”
从此他再没参加过作家笔会。
曾几何日,父亲的那句“我在家教你”让郑渊洁坐在火车里感动的泪流满面。
时光荏苒,当他本人也晋级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之后,郑渊洁开始在育儿方面大展拳脚。
儿子郑亚旗读小学时,曾被老师骂“吃屎都接不到热乎的”,令郑渊洁惊掉了下巴。
他从此将儿子接回家里自己培养,并且亲自编写了十部教材作为“私塾”之用。
这部全套加起来400多万字的教材内容涵盖十分全面,共包含:
法制篇《皮皮鲁和419宗罪》、
创新和怀疑篇《脚踏实地目空一切的贝塔》、
哲学篇《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
性知识篇《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道德篇《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
安全自救篇《再送你100条命》、
史地和艺术篇《309暗室之木门》、
写作篇《舒克给你一枝神来笔》以及数理化篇《五角飞碟折腾数理化世界》,甚至还开创性的加入了金融篇《点铁成金术》。
他也曾因此于2013年被英国时任首相卡梅伦单独接见,两人一起探讨了关于儿童读物的问题
在家庭教育上,郑老师主张人人平等,他从不让子女叫自己“爸爸”,只以姓名相称,甚至一度反称儿子为“大哥”。
在物质生活上,他对子女予取予求。他曾宣称儿子在18岁前要啥有啥,只是一但成年,就会立刻变成被老鹰踢出窝巢的小鹰,要啥没啥。
但“有啥”与“没啥”的教育理念却让儿子郑亚旗真正做到了父母眼中的出类拔萃。如今的他已经成为皮皮鲁总动员的CEO,年入1.5亿,且早已结婚生子,事业家庭双得意。
相比于对儿子的苛刻,郑渊洁把女儿却当成有求必应的掌上明珠。他曾公开表示:
“儿子我只肯养到18岁,女儿我愿意养到80岁!”
虽然如此,可他那同时被美国六所名牌大学录取的女儿郑亚飞却并不买账。
作为全校十二年级唯一的全额奖学金获得者,郑亚飞的SAT考试阅读成绩是740分,奖学金金额接近30万元。
 “我的女儿现在在美国读大一,她的学费是北京高三挣的奖学金,她在美国上学也打工,目前为止还没有花我钱。”
“作为父亲,在女儿上学的十二年间,我从未对她说过你要努力,我只对自己说,郑渊洁,你要努力。”
虽然嘴上不曾多说,郑渊洁的实际行动却从未缺席。从女儿一岁时起,郑渊洁每晚睡前都会给她念一个小时的故事,念完所有自己写过的故事,就按照女儿给出的题目即兴现编。
十二年来,郑渊洁风雨无阻的接送女儿上下学,哪怕每天往返40公里也毫无怨言。因为他相信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和母亲一样重要。
深深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郑渊洁,还巧妙利用了儿童特有的逆反心理。他对女儿说:“你可以和哥哥一样不用去上学”,结果反而使得女儿成为了“最无限向往和憧憬上学的孩子”。
“我觉得教育的成功不成功,不是只看孩子的考试分数,应该看受教育者对他所学这门课的兴趣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孩子对所学这门课的兴趣越来越大,我觉得教育就成功了。”
为了养成女儿的读书习惯,他允许女儿涉猎任何图书,无论是笑话书、十万个为什么还是脑筋急转弯,统统可以阅读。他相信,只要在年幼时先将孩子对书本的热爱培养起来,剩下的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也许郑渊洁的教育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效仿,但他始终赋予孩子与成人同等的尊重与平视这点却值得每名教育者借鉴。
正如高晓松曾说过的那句话:
“孩子们都是带着剧本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们不要多作打扰。只要用爱与尊重来喂养孩子,待到他们茁壮成长、羽翼丰满,终有一天会飞向自己心中的理想所在。”
前段时间,第13届童书作家榜被媒体发布,郑渊洁的名字没有出现在榜单之上。
正当网友们为“童话大王”居然榜上无名而感到费解时,郑渊洁用一篇洋洋洒洒的千字长文炮轰了这份榜单,以近乎于孩童的坦白戳破了隐藏于其后的行业潜规则:
“通过学校老师用向学生发购书单不买书见不到作家的方式让孩子获得童书,不过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可以利用权威投机取巧不正当竞争的肮脏种子。”
在郑渊洁看来,孩子应当在爱好选择方面保有自己决定的权利,而不是在接收知识之前就先学会了虚伪、失去了真实。
对待成人,他怀有一颗孩子般的赤子之心;对待儿童,他亦秉持着与对方等高的平等与真诚。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说:“在郑渊洁的作品中,我从未感到自己被当成小孩一样戏弄。”
读着这样故事长大的两代“孩子”们,心中早已被种下一颗成熟的种子,而那些童话中留下美好与力量,亦会随之贯穿他们的一生。
在根据郑渊洁童话改编的电影《驯兔记》里,所有听话的孩子都会变成兔子。
而那些像皮皮鲁一样不听话的孩子,只能想办法弄红自己的眼睛,穿上模拟兔衣,装成与别人一样的兔子。
见到皮皮鲁变成了和自己一样的兔子,他的老师、父母和同学们都开心极了,他们纷纷对他献上自己的赞美和鼓励。
皮皮鲁不敢说话,也不敢脱掉身上的兔衣,可他真的害怕自己不得不将这身伪装穿一辈子。
影片最后,身心俱疲的皮皮鲁遇见了由郑渊洁饰演的长者大熊猫。
大熊猫语重心长的摸着皮皮鲁的兔脑袋:
“孩子,没关系,这只是一个童话。”
原来童话里的故事,也不全是骗人的。
部分资料来源: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郑渊洁著
专访郑渊洁:一个著作等身的文盲
童话大王郑渊洁:是儿子成就了我
名师名校:童话大王郑渊洁访谈
视觉志:中国童话大王郑渊洁,好酷一男人!
Sir电影:越不能谈,我越想谈谈他
百度百科:郑渊洁
图片来源:

网络、郑渊洁微博
—The End—
往期文章精选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最 人 物
小时候好傻
居然想快点长大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