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育儿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别去那个土堆,脏死了,要弄脏你的衣服的”;“草地上潮嗒嗒的,不要过去,里面还会有蚊子和虫子,要叮你的”;“去公园干嘛,太阳那么晒,我们不如去室内游乐场吧”;“不要去捡地上这些树叶,都是细菌,到时宝宝要生病的”。
这样的关照,大家一定不陌生吧。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都很好,可以说真的什么的不缺,但唯独缺失了一样东西,就是大自然,失去了和大自然的连接。美国人理查洛夫在自己的书《失去山林的孩子》里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名词来描述这样的情况,“大自然缺失症”。
“大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医学诊断,而是对于人们因为疏离大自然后出现的一系列病态行为的描述。这套书上市后就得到了美国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教育界的关注。数字时代下成长的孩子,这样的“大自然缺失症”尤为严重。除去我们通常都知道的肥胖、影响身体素质等危害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危害。
“大自然缺失症”导致感官迟钝
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这是孩子很重要的“接收器”,在和孩子早期互动中,我们的抚摸、对着孩子唱歌、给孩子看黑白卡、买各种各样的玩具和绘本、到后来的上各种早教活动班,其实本质来说就是开发孩子的感官。一个孩子的感官开发越充分,越能统筹多种感官,他就能接受到更多的外界良性刺激,从而更好地刺激大脑发育。
但现实却是,现在越来越多孩子的感官体验都是来自于多媒体,很多自然界真实的感受,孩子们都是从电视、广播或者印刷物上得到的。美国摩尔教授就指出,“多媒体给人的体验是间接的、替代的、失真的、双感官的(只有视觉和听觉“,而且是形式单一的”,这会极大限制孩子的多感官发展。
感官失调和迟钝会出现很多连锁反应,其中包括了注意力下降,容易出现“暴力”打人行为等。
“大自然缺失症”阻碍自信发展
自信不仅仅只表现在孩子愿意上台表演、敢于挑战学业困难,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就是对于自己身体的掌控,我可以跳多远、爬多高,我敢不敢跳进这个沙坑、翻过这个树丛?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在父母不断提醒“这些危险,这个不要尝试”下长大的孩子,今后会有勇气去挑战学业事业和生活上的困难。
同时,现在的孩子的生活过多的都是“被规划好的活动”(structured play),玩积木或者玩桌游;上游泳课或者上音乐课,长期习惯于“被安排”的生活后,孩子就会形成自己是需要被帮助的思维模式,从而也会间接阻碍自尊自信的发展。
一个孩子只有自己“创造”自己的生活,他们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CEO。而这样的“创造”在室外、在大自然无拘无束地玩耍中是更容易获得的。
那如何带着孩子重新建立和大自然的连接呢?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这似乎是个特别困难的命题。我曾经就是这样想法的其中一员,觉得去大自然很无聊、很脏、很危险。但当我认真读完《失去山林孩子》这本书后,我才发现,接近大自然一点都不难,关键是家长自己需要消除很多对于自然的隔阂。
大自然很无聊?
接近自然的起点就是父母的意识转变,不要把去大自然作为孩子看过多电视的惩罚,而是要发自内心享受接近自然。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当年我是真心不喜欢去大自然,但是我读了很多书都提到了去大自然对孩子发展的好处。于是,我就很功利地把这个当成任务,结果真的就是大人和孩子都很无聊。
后来,我就从点滴开始,从最简单的早饭后的散步、午睡后的野餐,到后来我们全家每个月一次的踏青,把出去走走,去公园玩耍,变成家庭的常规活动,而不是每一次的“劳师动众”。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还可以让孩子带着任务去接触自然,更可以做一些自然观察日记, 不仅可以让自然之旅更有趣,也是很好的早教启蒙活动。下面的这些分享执行起来都不难,关键还在于有心。
小D幼儿园上一周的主题就是“寻找春天的影子”,孩子们就是在学校周围去发现他们眼里的“春天”,然后会带着这些发现回到班级里进行开会讨论。
也可以鼓励孩子把去了公园后的发现画下来,比如“公园之旅”
绿豆芽发芽的记录日记
28天月亮的变化
户外很脏很危险?
查理在书中就提出,户外活动没有统一规定的形式,它的质量取决于孩子接触自然有多直接?最简单的判断就是,他们的手弄湿了吗?鞋子弄脏了吗?关于“脏”这件事本身,我推荐大家了解一下“卫生假说”,戳->你带娃是不是带的太干净了?
户外很不安全,估计也是很多父母会有的顾虑。带着孩子去户外时,的确需要保证让孩子不离开自己的视线。但最关键的是要教会孩子“观察”环境,而不是一味恐吓制止。
与其告诉孩子“不要爬上去,会跌下来”,不如告诉孩子,“这个支架很高,你爬的时候需要保证双手始终抓着,脚要踩着,然后一步一步往上走”,这本身也能锻炼孩子高度专注力和对于危险的直觉判断,更能进一步锻炼自信。
这几年来,小D滚过落叶堆,踩过水塘,玩过沙坑,捉过七星瓢虫,闻过樱花,摸过白雪,尝过雨水,收集过树枝和枯叶,爬过树,钻过洞,这些体验不仅真实,也让她感受到了自己内在的潜力,自己选择做什么,自己的身体可以突破极限,这份自信绝对不是我空喊几句鼓励口号可以达成的。
写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三毛曾经在《塑料儿童》这篇文章里写到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萤火虫,分不清树的种类,认不得虫,没碰过草地,也没有看过银河系。那他们的童年在忙什么呢?忙做功课、忙挤校车,忙补习,仅有的一点空闲,看看电视和漫画书也就不够用了”。
这样的童年是可悲的,我们的孩子也许还不懂如何选,但我们作为家长是有选择的。自己别做塑料家长,别当沙发土豆,带着孩子走出家门,一起远离“大自然缺失症”。
这个春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P.S. 纽约虽然还是很冷,今天最高气温才10度,但是樱花已经盛开了,看着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心情都会不由自主地明朗起来,不是吗?送给你们,我今早在中央公园跑步时拍的。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运动发展
2、看电视准则
3、感官开发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畅销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的作者,微信公众号:
大J小D
我已经写了800多篇原创文章了,想看更多历史文章,欢迎点击下方二维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