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最近比较少发睡眠文章了,昨天看到心理咨询师余婧的这篇文章,觉得对一些还有睡眠困扰的朋友有帮助,就申请了转载,希望帮大家缓解焦虑,放松下来。
她的“藏海知秋”,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关注一下。
跳出深夜哄睡的“黑暗螺旋”
哄睡是对家长的重大考验
在养娃论坛上经常有人说,一个娃好不好哄睡,是天使娃or恶魔娃的重要区分标准。遇到难哄睡的小闹腾,天然不崩心态的都不是凡人
妈妈们还很容易进入一个黑暗螺旋
娃哭了→妈妈怪自己没哄好内疚→觉得自己不够好→同时非常烦躁→心情更差/崩溃→娃感应到了→哭的更狠→妈妈更责怪自己→心情更差……
(插画: 小雅)
怎么办呢?

破解点有两个:一个是妈妈的内疚,一个是妈妈的烦躁。
先说内疚
为什么容易内疚?
这个阶段的妈妈容易被内疚感支配。不单单体现在哄睡崩心态上,也表现在别处。
内疚并不是你的错,甚至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特别常见的一个现象。
为啥会这样咧?
娃生出来后,妈妈会经历一个“元初母性关注”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妈妈,脑子里啥都围绕着娃开展,用娃的需求来指挥自己所有行动。
这个状态的一个明显驱动力就是内疚感。你会为所有娃想要的东西没有被满足而内疚。比如他如果想喝奶,而你家里没奶了,巨大的内疚和内部的指责会呼啸而来像雪崩一样把你淹没。
(插画 小雅)
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这很好:母亲会变得更有计划性,比如在家里狂囤奶粉尿不湿;娃有需求时会变得迅速响应,娃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母亲处在应激态里虽然很累,却能大幅度提高新生儿生存概率。

如果循环到此为止,倒也没什么。
但是,我们知道,娃这时候在全能感阶段呢。他的想象可以非常狂野,需求也就……怎么说呢,非常具有创造力。
我们知道,娃的愿望是随着年龄长大逐渐获得现实感,越来越贴近实际。
越小的娃,想要的东西越是不可思议。悟空现在两岁多,昨天一个让他哭到泪崩的愿望是:希望天黑。而当时是下午两点。可以想象那些更小的娃,那些不会说话的娃,他们的愿望会有多不切实际。 
而许多妈妈们因为被激素和进化带来的某些状态裹挟,又天然想一切满足,做完美妈妈,而意识不到这是不可能的,下意识的责怪自己为什么不能给娃摘月亮。
这就是一些妈妈为啥总被内疚折磨。
具体对应到哄睡上
娃睡着前,会经历一个特别困的过程,困得难受,生理上难受。这种感觉对他们来说有些陌生,想要摆脱,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就会哭。
这逻辑就是,他们舒服了不哭,不舒服就哭。
翻译一下,这时候的哭的意思是:我不想要困得难受的感觉!
或者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不爽,于是就迁怒于为什么天不肯黑之类的理由。

这些就是娃们不切实际的愿望。妈妈会下意识的觉得满足它是自己的责任,而自己却做不到,还导致自己如此心爱的娃经历这样的痛苦,我怎么这么糟糕,然后被内疚感悄悄支配,掉入循环
你不需要怪自己
分析完上面的过程,至少说明白了一件事:有内疚感并不是你真的做错了什么,只是因为你真的在乎。
有时候媒体也过度渲染养娃的美好的一面,这给一些新手妈妈带来期望的落差。比如所有奶粉广告的视觉效果:干净的房子,头发一丝不乱没有黑眼圈痘痘,美得发光的妈妈,可爱乖巧快乐的宝宝……
可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妈妈有没有百分之一呢?
有个朋友,生娃之后被拉进一个亲戚的妈妈群,一群表姐表妹在吐槽养娃的黑暗系感受。这个妹子就特别生气:我备孕的时候你们怎么不告诉我这些,我怀孕的时候你们怎么不告诉我实话?
表姐的回答是:万一你不生孩子了你老公怪我们怎么办?
所以,你觉得崩溃,意外,这谁出的题怎么这么的难,都是正常的。
别拿幻想中的标准要求现实里的自己
大部分内疚过度的妈妈其实本来就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求你了,你就接受自己是个凡人吧。
有个被自我攻击折磨到濒临崩溃的来访者曾经问我:你说我该怎么判断我是不是足够好了呢?有没有标准?
我当时的回答是:心态上你在反思自己,留出了进步的可能性。客观事实上你的娃也活得好好的。夫妻关系上也还没离婚,这在我看来已经非常成功了。
谁也没法做到完美育儿。不存在的。放弃吧。
在一堆毛线团一样的焦头烂额里,你居然还想到要挣扎着改进做得更好,居然还抽时间努力看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写的文章,这简直是平凡世界里的英雄主义呀!
这么一想,是不是值得翘脚狠狠骄傲两秒钟?
精神隔离
面对烦躁,妈妈可以尝试两种适度隔离:一个是精神隔离,另一个是物理隔离。
精神隔离
还是上面的“元初母性关注”,这个状态让妈妈和婴儿“共感”,就是跟婴儿情绪高度同步。但婴儿内部世界和感受又是不整合的,碎裂的,带迫害性的,非黑即白的。于是这段时间的妈妈也常常处于过山车的状态。这么折腾一个成年人是要人命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平静的生活,为什么要被拖入这种境地?
其实这种状况不只是你在经历,哺乳动物里都常见。刚生完仔的猫妈妈,会多么有攻击性,多么蛇精病,不用我解释吧。
那么了解了这种状态,下一步就是有意识的给自己建立一点隔离感,自我保护。
怎么操作呢?
首先,告诉自己:我此刻的短板并不是娃的安全和生存,而是我太累了需要休息。所以“共感”这个运作机理在我疲惫的时候并不能带来额外的收益,反而是让我状态变更差,陷入恶性循环。
现在,我需要对自己好一点,喘口气——老娘要开始隔离啦!老娘简直超酷!
然后,试着问自己,我此刻的烦躁,到底是我自己的原发烦躁,还是娃烦躁带得我继发烦躁?
娃烦躁是因为他的合理需要没满足还是幻想没满足?
如果是合理需求?满足他!
如果是幻想没满足导致的折腾,比较简单而OK的办法是:等会儿,等他过去这个劲儿。
进阶的办法是:试着用语言跟他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
,解释什么是情绪。

比如:妈妈看到你很生气。你知道什么是生气吗?生气就是你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的感觉。比如,你想睡觉却睡不着,你感到很生气。你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也是生气的感觉。现在你是生气了对吗?没关系,每个人都会生气。
你可以生气,妈妈还是会陪着你……blabla……我个人观察是,当你心平气和进入这个流程,一大半情况下娃会被你带得平静下来,不管他能不能真的听得懂你啥意思。
一部分妈妈做到这一步自己就已经平静下来了。还有一部分因为体力透支之类的原因(这并不值得羞耻),那个时刻就是做不到保持平静,就是要爆炸了,那就物理隔离。
物理隔离
物理隔离,简单说就是:你去别的屋,啥也别管了,刷会儿手机。让周围其他的成年人,不管是谁,先替你顶会儿,你出去喘口气冷静冷静,娃也不会有事的。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你能活下来,在那个时刻才是更重要的。
妈妈如果情绪崩溃,开始报复性的对娃下手,比如怒骂甚至更多,伤害性大得多。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两害相去取其轻,没什么可羞耻的。再说了,娃自己躺十几分钟所造成的“伤害”,就算有,其实也没多大。如果能就此换到一个在80%时间里轻松愉快的妈妈,简直赚大了。
喘息的机会比你想的更重要,也更奏效。而且实际上你并不需要休息很久才行。
我现在还记得有一次悟空4个月大,夜哭,我情绪濒临崩溃。把正在家里赶工的队友直接揪过去。我说我就是要在客厅歇会儿,你去陪娃。我在客厅玩儿手机游戏,一边玩儿一边内疚,但又实在是享受休息的感觉。在这甜美的内疚中,我听见娃慢慢不哭了,心想:哇,这一个小时我会不会太偷懒啦?会不会太自私了?抬头一看表,才过了15分钟。
很多新妈妈都倾向于高估自己对精神痛苦的忍受能力,把自己压榨到直接崩溃;却低估休息和平衡的重要性。一部分妈妈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休息,同时对别人的帮助一万个不放心,关于觉得一切假手他人完全不放心。
最后一根稻草
为啥是哄睡的时候心态最容易崩?
我有另一个理解。
行百里者半九十;黎明前的时刻最黑暗。
只要孩子睡着了就是天赐的喘息机会,而越是马上要到达幸福的彼岸,越是期望和着急,越是容易崩心态。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谁在最累的时候也容易绷不住。
所以,哄睡的时候崩溃,并不代表你成功,不代表你不给力,不代表你不爱娃,不代表你不坚强。
也许只是你真的,真的,太累了。
祝所有的妈妈都能对自己更好点。对自己的宽容,往往是成长开始的第一步。
全文完。本文作者余婧,转载自心理咨询师夫妻档刘昭和余婧共同的经营公众号“藏海知秋”
昨天团课的礼品抽奖已经基本抽出,大家记得看一下消息回复地址哦,
课程是7天无理由退款的,记得即时体验,这样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反馈解决。
有任何关于课程的问题可以进昨天推送里面的群询问ABCtime的客服或者联系xiaotudachengzi7。
关于情绪问题,我还想补充一些。
产后激素水平的波动,让妈妈很容易出现情绪的大起大落,当发现是抑郁的情况,要及时和家人沟通,及时就医。
如果只是情绪不好,可以尝试多一些户外活动,多和朋友聊天,不要陷在某一个事情里面。如果太多的信息增加了无谓的焦虑,可以少看一些。
很多新手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宝宝生个病什么的,着急得觉都睡不好了,连夜的各种查资料, 这个过程是很焦虑,但是经历过之后,下次当疾病再来的时候,会发现自己从容淡定很多。当我们努力过之后,会发现焦虑指数下降了,自身也成长了。
所以重点不是要完全避免焦虑,而是不要让焦虑影响到生活。
十个指头伸出都有长短,人群里有胖瘦的区别也很常见,到睡眠问题上,每个孩子的睡眠需求是有差异的。
就是同一个孩子自身,每天也会有区别,所以大方向把握住就行,宝宝如果状态比较好,或者睡眠状况只是偶然出现的,就不要在细节上过多纠结。
育儿无定法,很多的理论百家争鸣,没有绝对的真理,而很多问题是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消失的,了解这一点,就不会太较真,很多人发现二胎会从容淡定很多,也是这个道理。

此外不少妈妈的资源太少,缺乏家人的帮助,才会导致夜里只能依赖于频繁塞奶、或者抱哄来安抚宝宝,长期支离破碎的睡眠,换了谁都可能受不了,所以很希望家人能够替妈妈们分担一些,都是妈妈自己带,孤立无援的时候,是很难跳出循环的。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尝试给宝宝多一些的机会自己睡过去,不要过度干预,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比较消耗大人的体力,这时候同步睡眠的重要性尤其凸显出来,宝宝睡了你也睡,这样才能有体力应对夜间的状况。
孩子的睡眠存在波动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每次孩子的变化都有可能在提示我们:“妈妈我遇到新的情况了,你能帮我一起面对吗?”
如果夜里长时间清醒,要考虑作息安排的问题,有时候在并觉期,会出现夜醒。如果总是在入睡时哭闹严重,也要考虑是不是宝宝已经困过头或者不够困,有没有情绪问题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
不管是睡眠还是其它育儿问题,观察了解孩子、亲子关系都是首位的,耐心的做好日常生活的记录,也许会发现原因。
相信孩子也要相信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希望今天这篇能够在无助的时刻安慰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