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声明:本文我不会深入,也不想炒作负面新闻,更对人血馒头没有食欲。
我只是如实写下一个母亲的合理困惑,女孩究竟要怎样做才是“安全的”?
那天在女生群里,聊起了生男生女的问题,尽管大家早已抛弃了重男轻女的老观念,但是仍有不少姑娘表示,只想养个男孩。因为养男孩只费钱,养女儿太费心了
(我知道此处肯定有人会杠男性死亡率比较高,有语境哈~~)
每一次各种新闻出来,我们身为女性,身为母亲,都得到了一条宝贵的经验教训:
当女生独自旅行某国被强暴,我们就会告诉女孩们:一个女孩子,千万不要一个人去旅行啊,很危险的!
当女生在聚会里喝了酒被下药了,我们也会告诉女孩们:女生在外面,一定不要喝酒,饮料也不能离开视线,很危险的!
当小姑娘被邻居亲戚骗到房里去猥亵了,我们就要告诉女孩们:任何人都不要相信,即便是熟人,很危险的!
当女生穿着漂亮的裙子坐地铁被偷拍了,我们也会告诉女孩们:出门在外,什么吊带短裙还是不要穿了,很危险的!
图片来源:@江宁婆婆
女学生夜跑被抛尸,我们不再敢夜跑;
空姐坐滴滴被杀害,我们害怕陌生司机;
舞蹈老师被前男友割喉,我们互相告诫远离垃圾人;
妻子被老公家暴活活打死,我们下定决心要婚前擦亮眼睛;
我们通过一次次血的教训,收获了一堆堆的人生经验: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有风险的场合不要去”
“女孩要注意安全”
说实话,活这么大,接触过几百个姑娘,我就没见过谁,不注意自身安全的。
许多女生,只是像这世界上所有人一样,呼吸空气,吃饭喝水,上学求职,正常社交,却依然要面临被性侵,被咸猪手,被职场骚扰,被家庭暴力,被荡妇羞辱的尴尬状况。
我们唯一能自保的,只是不断压缩我们的生存空间,收回我们伸向世界的触手,蜷缩到一个相对更安全的小环境里,因为“外面太危险了”。
但缩到哪里才是边界呢?
没有尽头的。
比利时的一场特殊展览,对这种“危墙之下砸死活该”的观点进行了无声地还击。
展览的题目叫“what were you wearing”,被性侵的那天,你穿了什么?
展出的内容,是18个女大学生不幸遭遇性侵时身着的衣物。
T恤、裙子、衬衫、长裤、睡衣、运动服……每一件都平平无奇,难道只能罩袍蒙面,我们才能获得梦想中的终极安全吗?
当罪恶发生,我们习惯性地一次次提醒女孩“要小心”的时候,甚至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一句自我安慰的空话,最终有一天,我们连走在大街上,都要小心了。
一个实习女律师,光天化日,有朋友结伴,走在省会大城市的街道上。
她没有穿暴露的衣服,不认识凶手,没有感情纠纷,没有激怒对方,走着走着,就有个男人突然冲上来,从背后乱刀捅过来。
就算你包里有防狼喷雾,就算你学过防身术,就算你健壮如布蕾妮,你来得及反应吗?
习惯于从悲剧中总结经验教训的女性朋友们,瞬间懵逼了。
我们甚至都无法像从前一样,指着最最无辜的受害者,告诉孩子“我情愿你不善良”。
只是因为你是女生体力孱弱,可能只因为你长得漂亮,可能只因为杀人者找不到老婆?
面对这个案例,我们除了目瞪口呆,再也总结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信息来源:@平安北京
我们当妈的一直坚信,只有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让她有知识,明事理,长智慧,读好大学,找好工作,生活在大城市,才能离底层越来越远,避免和没素质的朋友、恋人、人生伴侣产生纠葛,孩子将来才能生活在一个更安全,更善意的世界里。
而今,优雅中产和底层染缸的结界打破了。
就像这位无辜的姑娘,从小优秀,起早贪黑,考试背书,终于通过了最艰难的司法考试,拿到了律师资格证,顺利进了律所。
一切都是按照预设的美好轨道发展,突然就被一个不认识的屌丝杀了?
知乎上遍地985、211、年薪百万,微博上粉丝为了追星包下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抖音上网红们环游世界开飞机潜深海,世界真的是我们看到的样子吗?
这世上还有很多一无所有的人,正冷冷地在暗处旁观着这个花花世界。
我们只看到了北上广的房价节节攀升,朋友圈里活色生香,却忽视了那些视线之外的人。
在读书无用论重新弥漫的农村,在厂矿小型企业相继倒闭的小镇,在男女比例失衡高价彩礼也娶不回媳妇的农村,许多无根基的青年,只能奔向城市揾食。
在优胜劣汰竞争惨烈的大城市,在城乡结合部的犄角旮旯,在城市底层和边缘游荡的无业者,看着大都市的灯红酒绿,恨不得Burn Them All。
无力繁衍、一贫如洗,没有学历,没有职业,这样的人到底还有多少?
注:钟某为2018年乐清女孩乘坐滴滴被奸杀案罪犯,已被判决死刑立即执行
我甚至不认为这些恶性事件,能单纯地归结为男女对立的性别问题,只是那些欺软怕硬的反社会暴徒,把邪恶的目光更多集中在了柔弱无力的妇孺身上。
它是全社会的共业。
上次是月黑风高,这次是光天化日;
这次是无辜女孩,下次也许就是七尺壮汉;
上次是闹市街头,下次就是你熟悉的车库、餐厅、学校……
我们与恶的距离,可能只是一张车票,你能逃到哪儿?
历史上每一次社会的转折点,都伴随着犯罪高峰。
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新旧观念更替的时代,我们必然要直面这些浮出水面的黑暗与恐惧。
有人肯定要问,如果你是城市管理者,该怎么解决呢?
很遗憾地说,目前还没有完美快速的解决方案,泥沙俱下之后要等待漫长的澄清。
社会学家发现,失业率和犯罪率成正相关,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点,犯罪率就会上升0.7。
而受教育程度和犯罪率呈负相关,初中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可以降低犯罪率4-5个百分点。
所以我们的安全感,不是靠各人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最终还是要靠国泰民安,法制健全,底层民智开启,人民安居乐业获得的。
终将有一天,孩子的孩子们,可以不再心存恐惧,可以不用一退再退,可以尽情舒展,活得大大方方,漂漂亮亮。
-END-
你如何教导孩子的安全意识?
欢迎转发朋友圈,留言理性探讨
点击图片阅读上一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